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3年,刚开始上高塔这个项目,我们就承担了巨大的压力。当时企业一年才挣一千多万,可是这个项目研发投资就高达一千多万。如果成功还好,如果不成功,就彻底‘完’了。”谈及该项目十年来的研发历程,史丹利集团行政中心总经理解学仕感慨万千。“这个项目最终能成功,也是得益于公司总裁高进华果断的魄力。 2003年,史丹利与上海化工研究院合作攻关高塔生产技术,当时,很多企业都想开发拥有这项技术,但是,却又无力,也不敢冒巨额投资的风险。”
“作为一个民营企业,公司在建设高塔项目时,无论是来自外界,还是公司董事会内部,都有很多质疑的声音。因为投资这个项目,确实需要承担巨大风险。但是最终,高总带领我们决定背水一战,坚持了下来。”依靠新技术的引入,新产品的面世,史丹利开始崭露头角。很多人都没想到,这一坚持就是十几年。
“事实证明,十三年前背水一战的决定是正确的,十三年的努力也是值得的。”解学仕说,十多年来,史丹利已经建了十几个高塔,“一直在原来的基础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十多年来,我们一直在努力,始终在创新。”
依托高塔技术的成功开发,史丹利针对复混肥生产过程存在的技术难题和我国农业对肥料品种的需求,发明了高塔熔休造粒工艺和生产技术体系,创制出新型肥料系列产品。首创了国内第一条尿基高塔熔体造粒长效复合肥生产线,并最先实现了工业化应用,填补了国内空白,带动了全国高塔复合肥企业的崛起,行业影响力巨大。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目前,该技术在国内推广应用1 1 0套,实际年产量超过1000万吨,约占全国复混肥产量的20%。仅201 3年-2015年,高塔技术化肥产品就已应用于4.5亿亩耕地,为农民创造效益270亿元,肥料利用率平均提高10.2%,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河南省商水县练集镇王寨村的高士义是小麦、玉米种植大户。八年来,一直经营着800亩农场。
“我用史丹利的肥料有八年了,史丹利高塔肥的氮磷钾等元素含量比较均匀,符合小麦、玉米的生长习惯,i配方也比较合理,作物吸收利用率比较高,在用同种种子的情况下,平均一亩能增产粮食一百到二百斤。”高士义对记者介绍,近年来,他一直在使用史丹利的高塔肥,“增产效果挺不错”。
据了解,该技术主要优势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技术原创性,解决了工艺难以实现工程化的问题,同时实现了一塔多用,可以生产多种新型肥料,例如腐植酸肥、脲甲醛等。二是工艺节能环保,利用高塔自然喷淋降落,减步烘干过程,减少了蒸汽使用,节能达50%0三是对行业有示范带动作用,高塔肥减少了施肥量,提高了肥料利用率,优化了土壤环境,提高了作物品质。
史丹利集团技术中心总经理卞会涛介绍,“该项目为我国四千余家团粒法装置改造与提升产品质量提供了可靠的技术途径,为国家淘汰落后产能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撑。”新型肥料品种的开发适应了我国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需要,为我国农用肥料功能化与多样化和减量化施肥提供了有力保障,为提高我国肥料行业整体技术水平、实现化肥生产强国做出了创新性贡献。
谈及化肥生产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史丹利集团副总裁胡照顺说,当前,我国很多区域土壤微量元素缺失,造成作物品质下降。“很常见的现象就是我们现在吃的很多蔬菜、水果都不如以前好吃了,这就是微量元素缺失造成的。"史丹利基于此,创新产品、技术发展理念,制定了全营养、生物功能性肥料和作物专用肥的产品研发方向,对缺素土壤、作物实行对症下药——缺什么就给补什么。
据胡照顺介绍,史丹利当前已经开发了苹果、葡萄、西瓜、土豆等9种经济作物專用肥,201 6年专用肥产品“劲素”的销量达1 4万吨。“从201 6年的销售情况来看,市场前景很乐观。”
“作为一个民营企业,公司在建设高塔项目时,无论是来自外界,还是公司董事会内部,都有很多质疑的声音。因为投资这个项目,确实需要承担巨大风险。但是最终,高总带领我们决定背水一战,坚持了下来。”依靠新技术的引入,新产品的面世,史丹利开始崭露头角。很多人都没想到,这一坚持就是十几年。
“事实证明,十三年前背水一战的决定是正确的,十三年的努力也是值得的。”解学仕说,十多年来,史丹利已经建了十几个高塔,“一直在原来的基础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十多年来,我们一直在努力,始终在创新。”
依托高塔技术的成功开发,史丹利针对复混肥生产过程存在的技术难题和我国农业对肥料品种的需求,发明了高塔熔休造粒工艺和生产技术体系,创制出新型肥料系列产品。首创了国内第一条尿基高塔熔体造粒长效复合肥生产线,并最先实现了工业化应用,填补了国内空白,带动了全国高塔复合肥企业的崛起,行业影响力巨大。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目前,该技术在国内推广应用1 1 0套,实际年产量超过1000万吨,约占全国复混肥产量的20%。仅201 3年-2015年,高塔技术化肥产品就已应用于4.5亿亩耕地,为农民创造效益270亿元,肥料利用率平均提高10.2%,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河南省商水县练集镇王寨村的高士义是小麦、玉米种植大户。八年来,一直经营着800亩农场。
“我用史丹利的肥料有八年了,史丹利高塔肥的氮磷钾等元素含量比较均匀,符合小麦、玉米的生长习惯,i配方也比较合理,作物吸收利用率比较高,在用同种种子的情况下,平均一亩能增产粮食一百到二百斤。”高士义对记者介绍,近年来,他一直在使用史丹利的高塔肥,“增产效果挺不错”。
据了解,该技术主要优势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技术原创性,解决了工艺难以实现工程化的问题,同时实现了一塔多用,可以生产多种新型肥料,例如腐植酸肥、脲甲醛等。二是工艺节能环保,利用高塔自然喷淋降落,减步烘干过程,减少了蒸汽使用,节能达50%0三是对行业有示范带动作用,高塔肥减少了施肥量,提高了肥料利用率,优化了土壤环境,提高了作物品质。
史丹利集团技术中心总经理卞会涛介绍,“该项目为我国四千余家团粒法装置改造与提升产品质量提供了可靠的技术途径,为国家淘汰落后产能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撑。”新型肥料品种的开发适应了我国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需要,为我国农用肥料功能化与多样化和减量化施肥提供了有力保障,为提高我国肥料行业整体技术水平、实现化肥生产强国做出了创新性贡献。
谈及化肥生产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史丹利集团副总裁胡照顺说,当前,我国很多区域土壤微量元素缺失,造成作物品质下降。“很常见的现象就是我们现在吃的很多蔬菜、水果都不如以前好吃了,这就是微量元素缺失造成的。"史丹利基于此,创新产品、技术发展理念,制定了全营养、生物功能性肥料和作物专用肥的产品研发方向,对缺素土壤、作物实行对症下药——缺什么就给补什么。
据胡照顺介绍,史丹利当前已经开发了苹果、葡萄、西瓜、土豆等9种经济作物專用肥,201 6年专用肥产品“劲素”的销量达1 4万吨。“从201 6年的销售情况来看,市场前景很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