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39年起
首次在梅赛德斯-奔驰No11试验车上安装安全性部件:刚性侧撞防护,高刚度地板,组合式转向柱。这一技术1953年应用于梅赛德斯-奔驰180车型。
1949年
梅赛德斯-奔驰车门安全锁专利。销楔式的门锁设计使撞车事故中车门自行打开或车门锁死的可能性明显减小。
1951年
戴姆勒-奔驰研制了全球首例“安全车身”,首次应用在180系列车型上。
1959年
进行第一次碰撞和侧翻试验。戴姆勒-奔驰认为:只有在实际情况下进行试验才能得到真实可靠的结果。为研究轿车安全性,一年内用了80辆轿车作碰撞试验。推出世界上首辆车厢“用户友好”的汽车。在撞车事故中人可能碰到的表面都采用吸能材料制造,并增大接触面积:大的接触表面积,带软垫的转向盘,带软垫且线条流畅的仪表盘,可变形的控制按钮和开关,带软垫的遮阳板、车门、椅子扶手、车窗摇柄和可变形的按钮,凹陷的车门把手,脆性车内后视镜等。
1961年
座椅安全带成为轿车的标准配件。
1966年
梅赛德斯-奔驰以轿车安全性为目标,进行系统的安全性研究。目前众所周知的“主动安全性”和“被动安全性”就是此时提出的概念。
1967年
推出梅赛德斯-奔驰安全转向系统。安全转向系统根据碰撞的剧烈程度增大变形量,能有效减小“矛”效应带来的危险(在碰撞过程中转向柱后移刺入驾驶员身体)。采取表面积较大、中心可变形的转向盘,伸缩式转向柱。转向机构的布置使它可以后移较远距离。
1968年
推出梅赛德斯-奔驰头枕。轿车上选装三点式静态座椅安全带。进行首次安全气囊系统的试验。
自1969年起
对交通事故进行系统性的研究和分析。
1971年
将座椅安全带扣环固定在座椅结构上。轿车上选装三点惯性卷筒式自动安全带。
1971—1974年
对试验安全车进行概念化设计和进一步开发,产生ESF03、ESF05、ESF13、ESF22、ESF24车型。
1973年
轿车前排座椅上安装惯性卷筒式自动安全带和头枕。梅赛德斯-奔驰首次进行正面偏撞试验。
1979年
规定每款车型出厂前必须进行偏撞试验。
引入叉状构件设计。
轿车前后座椅都安装安全带。
S级轿车安装三级高度可调试安全带。
1980年
戴姆勒-奔驰首创在转向盘中安装驾驶员气囊,在前排座椅安全带上安装张紧轮。
1981年
在试验车“Auto2000”上安装驾驶员和前排乘客的整体式座椅(所有安全带连接装置都安装在座椅上),和后排整体式儿童座椅限位系统,以及行人碰撞缓冲器。
1984年
规定前排座椅必须安装安全带张紧轮。
1987年
法兰克福车展中梅赛德斯-奔驰推出前排乘员气囊,并首次应用于S级车。
1989年
推出具有整体式前排座椅和自动侧倾稳定杆的SL级跑车。
1990年
E级车(W124系列)在“automotorandsport”碰撞试验中取得最优成绩。
1991年
梅赛德斯-奔驰将安全性目标定位为减小正撞引起的伤害。应用于S级车(W140)的限位系统、变形区和乘员单元技术确立了汽车安全性的新标准。
1992年
第100万辆安装安全气囊的轿车下线,这是一辆梅赛德斯-奔驰200E轿车。梅赛德斯的轿车碰撞试验已经进行了10年,众多试验表明气囊的安全值得信赖。首次进行可变形保险杠偏撞试验。
1993年
戴姆勒-奔驰和DEKRA合作开发了适用于轿车和轿车试验的高精度导航系统。
所有轿车安装驾驶员气囊,选装前排乘员气囊。规定梅赛德斯-奔驰的每款轿车必须经过可变形保险杠偏撞试验。
1994年
将安全性目标定位为相容性,即,也要保护交通事故中其他车辆上乘员的安全。
欧洲法案草案将可变形保险杠的正面偏撞试验列为其主要内容。
整体式儿童座椅最初在C级车上,接着在所有车型中都可以选配。
前排乘员气囊成为标准配置。
1995年
梅赛德斯-奔驰首创在安全带限力器中安装高性能紧急张紧反应装置。E级车和S级车安装侧向气囊,并从9月份起,SL级车(129系列)也安装侧向气囊。
1996年
96款C级和E级轿车安装入座识别系统。
1997年
A级车(W168)投入市场。它采取众多相关的安全新技术,确立了同类轿车中被动安全性的新标准。所有梅赛德斯-奔驰客车安装侧向气囊。
1998年
E级车安装自动儿童座椅识别系统、后排中座三点式安全带和第三代新型头枕。同时可选配车窗气囊和后座侧向气囊。S级车(W220)安装车窗气囊和后座侧向气囊。推出两级式前排乘员气囊。
1999年
在99新款车型的影响下,车窗气囊和后座侧向气囊成为所有E级车的标准配件。
2000年
推出两级式驾驶员气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