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上市之前先摸底。许多精明的农民在产品上市之前就已摸清市场的购销动向、行情走势,找准销售对象,建立起较为稳定的流通渠道,产品一上市即可销售出去。若能事先订立购销合同,就能免去后顾之忧。
2.名特优新产品有市场。引进推广名特优新品种,提高农产品的外在和内在品质,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便能赢得先机,抢占市场。
3.不赶旺季赶淡季。像瓜菜、水果等产品,旺季和淡季的价格往往相差很大,农民朋友应该努力发展早熟和反季节品种,使产品上市时间提前或推迟。或者在旺季把一些大量应市的农产品保鲜储藏,等到淡季出售,以求卖个好价钱。
4.寻找多种销售渠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寻找多种销售渠道,使产品能及时销售出去,减少不必要的损耗,不失为明智之举。除了找商业部门销售农产品外,也可以找购销、贩运专业户经销,还可以采取“联合体”的办法,搞产、供、销一条龙,平等互利,共同受益。
5.利用传媒“喊”着卖。许多农产品质量很好却卖不出去,其原因就在于缺乏市场知名度。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农民朋友充分运用大众传媒如期刊、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的传播功能,大力推销自己的农副产品,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网上推销能收到其他推销方法所不能及的独特效果。
6.选好运输方式。农民朋友在得知某地急需某种农产品的准确信息后,还应该考虑运输方式。对于一些急需的瓜、果、菜等农产品,远距离运输宜采用航空或火车等快捷运输方式,虽然这样运输费用稍高一些,但是实际利润也往往高得多。
7.非种植区售价高。由于人们大都喜欢尝鲜,种植区的消费者总是食用某种农产品会产生一种厌烦心理,而种植区的农产品运到非种植区销售,往往能获得更高的收益。
走出农畜产品销售误区
鲁 牧
销售是农畜产品经营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同样的农畜产品。由于销售策略不同,其收入是不一样的。种养户如何抓住时机。准确把握市场切入点,什么时候,以什么样的价位把农畜产品推销出去,以求得最好的经济效益,这在有些地方还是一个没有完全解决好的问题。根据近年来的经验与教训,这里给农民朋友提个醒,在农产品销售上要注意走出以下误区:
高价时惜售待沽。当某种农畜产品价格上涨时,有些农民倒是犯了难:什么时候卖呢?总是担心,卖早了,有可能价格再上涨,不就吃了亏吗?于是惜售,干脆压货不卖。前些年有不少养殖波尔山羊的,由于价格上涨,部分养殖户想等价格再涨时卖出去,结果错过了销售的有利时机。农畜产品的市场价格变化是有规律的,具体说来有两个变化周期,一是年间变化周期,一般是2~5年左右为一个变化周期,从低价到高价再到低价,有一个爬坡和下坡的过程;二是年内变化周期,一般分为刚上市时价格、中期价格、后期价格。参考这些规律,决定什么时候该卖、什么时候不该卖。
低价时压货不卖。对于小规模的养殖户而言、有时认为没有赚头,甚至销有亏本,于是存栏不卖,等待价格上涨。结果不仅多花了成本和用工,而且如果价格进一步下跌,亏本更多。当遇上市场价格下跌时,要根据市场变化趋势,“该出手时就出手”,不要心存侥幸,跟着市场跌入低谷。
出售时习惯“守株待兔”。有些生产者习惯于坐等客户。当产品销不出去时,不是积极去寻找销路,而是怪自己运气不佳。有时即使市场行情较好时,由于坐以待客,其结果不是卖不上好价钱,就是卖不出去。
不进行商品化处理。有些农户多年来按传统的销售模式,习惯于就地出售产品,很少对产品进行商品化处理,他们所生产的仍然是产品,而不是商品,没有进行必要的清洗、分级、去劣、包装等。质量不分,优劣混销。结果,产品卖不到合理价格,大大减少了应有的收入、
别人的产品不卖。现在是市场经济,生产者不仅要有生产的头脑,还要有商品经营的头脑。看市场上什么走俏。就地组织一下货源,然后推销出去。这不仅帮助邻居解决了卖难的问题,还可增加自己的收入,可谓一举多得,很多农民习惯于只管卖自己生产的产品,不卖别人的产品,看来,这种观念要改变了。
2.名特优新产品有市场。引进推广名特优新品种,提高农产品的外在和内在品质,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便能赢得先机,抢占市场。
3.不赶旺季赶淡季。像瓜菜、水果等产品,旺季和淡季的价格往往相差很大,农民朋友应该努力发展早熟和反季节品种,使产品上市时间提前或推迟。或者在旺季把一些大量应市的农产品保鲜储藏,等到淡季出售,以求卖个好价钱。
4.寻找多种销售渠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寻找多种销售渠道,使产品能及时销售出去,减少不必要的损耗,不失为明智之举。除了找商业部门销售农产品外,也可以找购销、贩运专业户经销,还可以采取“联合体”的办法,搞产、供、销一条龙,平等互利,共同受益。
5.利用传媒“喊”着卖。许多农产品质量很好却卖不出去,其原因就在于缺乏市场知名度。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农民朋友充分运用大众传媒如期刊、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的传播功能,大力推销自己的农副产品,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网上推销能收到其他推销方法所不能及的独特效果。
6.选好运输方式。农民朋友在得知某地急需某种农产品的准确信息后,还应该考虑运输方式。对于一些急需的瓜、果、菜等农产品,远距离运输宜采用航空或火车等快捷运输方式,虽然这样运输费用稍高一些,但是实际利润也往往高得多。
7.非种植区售价高。由于人们大都喜欢尝鲜,种植区的消费者总是食用某种农产品会产生一种厌烦心理,而种植区的农产品运到非种植区销售,往往能获得更高的收益。
走出农畜产品销售误区
鲁 牧
销售是农畜产品经营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同样的农畜产品。由于销售策略不同,其收入是不一样的。种养户如何抓住时机。准确把握市场切入点,什么时候,以什么样的价位把农畜产品推销出去,以求得最好的经济效益,这在有些地方还是一个没有完全解决好的问题。根据近年来的经验与教训,这里给农民朋友提个醒,在农产品销售上要注意走出以下误区:
高价时惜售待沽。当某种农畜产品价格上涨时,有些农民倒是犯了难:什么时候卖呢?总是担心,卖早了,有可能价格再上涨,不就吃了亏吗?于是惜售,干脆压货不卖。前些年有不少养殖波尔山羊的,由于价格上涨,部分养殖户想等价格再涨时卖出去,结果错过了销售的有利时机。农畜产品的市场价格变化是有规律的,具体说来有两个变化周期,一是年间变化周期,一般是2~5年左右为一个变化周期,从低价到高价再到低价,有一个爬坡和下坡的过程;二是年内变化周期,一般分为刚上市时价格、中期价格、后期价格。参考这些规律,决定什么时候该卖、什么时候不该卖。
低价时压货不卖。对于小规模的养殖户而言、有时认为没有赚头,甚至销有亏本,于是存栏不卖,等待价格上涨。结果不仅多花了成本和用工,而且如果价格进一步下跌,亏本更多。当遇上市场价格下跌时,要根据市场变化趋势,“该出手时就出手”,不要心存侥幸,跟着市场跌入低谷。
出售时习惯“守株待兔”。有些生产者习惯于坐等客户。当产品销不出去时,不是积极去寻找销路,而是怪自己运气不佳。有时即使市场行情较好时,由于坐以待客,其结果不是卖不上好价钱,就是卖不出去。
不进行商品化处理。有些农户多年来按传统的销售模式,习惯于就地出售产品,很少对产品进行商品化处理,他们所生产的仍然是产品,而不是商品,没有进行必要的清洗、分级、去劣、包装等。质量不分,优劣混销。结果,产品卖不到合理价格,大大减少了应有的收入、
别人的产品不卖。现在是市场经济,生产者不仅要有生产的头脑,还要有商品经营的头脑。看市场上什么走俏。就地组织一下货源,然后推销出去。这不仅帮助邻居解决了卖难的问题,还可增加自己的收入,可谓一举多得,很多农民习惯于只管卖自己生产的产品,不卖别人的产品,看来,这种观念要改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