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造成工程造价控制课程教学效果不高的主要原因,一是教学内容滞后,二是教学方式存旧,三是教学效果考核方式脱离课程特点,不能真正考核教学效果,因此提高教学效果刻不容缓,而提高教学效果的措施是:准确界定核心技能,并以此确定教学内容:提高实践教学课时量;运用案例教学方式实施教学;采取适合课程要求的考核方式;保证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的融合。
关键词 提高 造价控制 教学 效果 措施
一、准确界定工程造价控制的核心技能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基础性措施
提高工程造价控制课程教学效果的首要任务是科学界定本门课程的主要内容,而主要内容的确定,又必须建立在工程造价控制的核心技能基础之上。只有把目前实际工作中广泛运用的控制方法和手段纳入教学计划之中,使之成为本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才能使学生在校期间真正学到实际、实用的专业技能。而目前工程造价控制的职业技能,按照工程造价岗位的技能要求可分为定额计价、工程量清单计价、工程结算与决算、工程造价软件应用“四大核心技能”,所以工程造价控制课程必须以此为依据,界定本门课程的核心技能,把“四大核心技能”分解为四大教学模块,突出对工程造价编制能力和造价控制能力的培养,从而为提高工程造价控制课程教学效果创造前提条件。
二、科学的理论与实践教学课时比例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决定性措施
工程造价控制的“四大核心技能”都是要实际动手才能完全掌握的,“真功夫”,仅仅依靠教师在课堂上的理论讲授,没有学生的亲验感受学生是无法通过理论学习真正掌握的。因此,必须调整教学计划,合理安排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改变目前理论课时过多、实习、实训课时偏少的弊端,较大幅度的增大本课程的实训、实习课时量,以使学生有较多的时间在教师及现场实务工作者的指导下通过亲验式练习增强感性认识,从而切实做到教与学的互动,在教学互动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本门课程核心技能的速度和深度。而要达到如此境地,就必须有大量的实训课时作保障。依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实际教学效果,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的课时比例保持在04:0.6至0.3:0.7之间较为合适,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有充足的练习时间,实现边学边练,以练促学的教学目的。
三、案例教学方式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技术措施
当教学内容和学时安排确定以后,教学方式的选择对于提高教学质量至关重要,而不同的教学方式适用于不同的课程。工程造价控制课程的实践性极强,“四大核心技能”又都强调实际动手能力,因此对于具有这种鲜明的实践技能特点的专业课,必须选择与之对应的教学方式实施教学,才能促进教与学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案例教学方式是一种教师依据实际情况设计各种案例,以案例模拟实际情况进行讲解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式。由于案例教学可使学生如临其境,能够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知识与技能的积极性,特别是技能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加深学生对工程造价控制实务工作的理解,大大缩短学生在工作岗位的适应时间,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掌握知识、技能的自信心。所以案例教学方式是提高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有效教学方式,更是提高工程造价控制课程教学效果的技术措施。在这一教学方式下又可进一步把案例教学划分为小案例和大案例两种教学方式,通过项目导向,任务驱动,采取小案例课堂教学、大案例实训讨论的具体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四、科学的考核方式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保障措施
教学效果的考核方式直接影响着课程的教学效果,好的考核方式可以促进教学,相反则妨碍教学。案例教学方式能否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还需采取科学的方式进行检验才能获知,因此考核方式至关重要。科学有效的考核方式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一是便于实施;二是能够适应知识技能的客观要求;三是能够检验出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由于不同的考核方式适用于不同的教学方式,所以,必须确定适合案例教学的考核方式,并以此促进学生的学习热情,变你要学为我要学。目前普遍采用的考核方式有闭卷和开卷考试两种,由于受试卷容量和考试时间的双重限制,使得闭卷和开卷考试均不能满足专业技能课的检验及考核要求。而工程造价控制案例是传授、学习专业技能的重要方式,突出的是工程造价控制的“四大核心技能”,这些技能非一天可以检验。而综合案例作业考核方式是一种开放、灵活且受时间限制最小化的检验、考核教学效果的方式。
五、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根本措施
工程造价控制是一门既有较深理论要求,更具实践性的专业课程,提高该课程教学效果的根本措施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融合。理论与实践的融合符合人类认识事物的规律,即实践、认识、再实践、在认识的认识规律。在教学过程中要按照认识规律的客观要求组织教学,采取校企联合、校企合作的方式,为学生提供较为充足的实践机会,运用课堂理论与案例教学、短期实训、集中实习的方法为学生创造出认识与实践的往复过程,从而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提高,实现通过实践加深对理论知识理解的目的,与此同时,用深刻理解的理论知识指导下一阶段的实践活动。经过实践学习与理论学习的往复,使得理论与实践得以融合,教学也从低层次不断向高层次迈进,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也从知之甚少到不断熟练,再到熟练掌握演进,从而提高工程造价控制课程的教学效果。
六、结语
综上所述,提高工程造价控制课程教学效果必须建立完整的措施体系,从教学内容,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课时安排;从教学方式的选择,到考核方式的确定都应有科学而有效地措施。同时还必须采取各种方法,确保教学活动做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教学效果。
参教文献
[1]张瑞南,杨 博.工程造价理论与实务[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2.
[2]劳凯声.教育学[H].天京.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
[3]张厚粲.心理学H].天京.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
[4]李景云.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H].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2.
[5]代鸿顺.工程造价案例教学研究[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88—90.
关键词 提高 造价控制 教学 效果 措施
一、准确界定工程造价控制的核心技能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基础性措施
提高工程造价控制课程教学效果的首要任务是科学界定本门课程的主要内容,而主要内容的确定,又必须建立在工程造价控制的核心技能基础之上。只有把目前实际工作中广泛运用的控制方法和手段纳入教学计划之中,使之成为本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才能使学生在校期间真正学到实际、实用的专业技能。而目前工程造价控制的职业技能,按照工程造价岗位的技能要求可分为定额计价、工程量清单计价、工程结算与决算、工程造价软件应用“四大核心技能”,所以工程造价控制课程必须以此为依据,界定本门课程的核心技能,把“四大核心技能”分解为四大教学模块,突出对工程造价编制能力和造价控制能力的培养,从而为提高工程造价控制课程教学效果创造前提条件。
二、科学的理论与实践教学课时比例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决定性措施
工程造价控制的“四大核心技能”都是要实际动手才能完全掌握的,“真功夫”,仅仅依靠教师在课堂上的理论讲授,没有学生的亲验感受学生是无法通过理论学习真正掌握的。因此,必须调整教学计划,合理安排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改变目前理论课时过多、实习、实训课时偏少的弊端,较大幅度的增大本课程的实训、实习课时量,以使学生有较多的时间在教师及现场实务工作者的指导下通过亲验式练习增强感性认识,从而切实做到教与学的互动,在教学互动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本门课程核心技能的速度和深度。而要达到如此境地,就必须有大量的实训课时作保障。依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实际教学效果,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的课时比例保持在04:0.6至0.3:0.7之间较为合适,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有充足的练习时间,实现边学边练,以练促学的教学目的。
三、案例教学方式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技术措施
当教学内容和学时安排确定以后,教学方式的选择对于提高教学质量至关重要,而不同的教学方式适用于不同的课程。工程造价控制课程的实践性极强,“四大核心技能”又都强调实际动手能力,因此对于具有这种鲜明的实践技能特点的专业课,必须选择与之对应的教学方式实施教学,才能促进教与学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案例教学方式是一种教师依据实际情况设计各种案例,以案例模拟实际情况进行讲解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式。由于案例教学可使学生如临其境,能够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知识与技能的积极性,特别是技能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加深学生对工程造价控制实务工作的理解,大大缩短学生在工作岗位的适应时间,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掌握知识、技能的自信心。所以案例教学方式是提高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有效教学方式,更是提高工程造价控制课程教学效果的技术措施。在这一教学方式下又可进一步把案例教学划分为小案例和大案例两种教学方式,通过项目导向,任务驱动,采取小案例课堂教学、大案例实训讨论的具体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四、科学的考核方式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保障措施
教学效果的考核方式直接影响着课程的教学效果,好的考核方式可以促进教学,相反则妨碍教学。案例教学方式能否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还需采取科学的方式进行检验才能获知,因此考核方式至关重要。科学有效的考核方式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一是便于实施;二是能够适应知识技能的客观要求;三是能够检验出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由于不同的考核方式适用于不同的教学方式,所以,必须确定适合案例教学的考核方式,并以此促进学生的学习热情,变你要学为我要学。目前普遍采用的考核方式有闭卷和开卷考试两种,由于受试卷容量和考试时间的双重限制,使得闭卷和开卷考试均不能满足专业技能课的检验及考核要求。而工程造价控制案例是传授、学习专业技能的重要方式,突出的是工程造价控制的“四大核心技能”,这些技能非一天可以检验。而综合案例作业考核方式是一种开放、灵活且受时间限制最小化的检验、考核教学效果的方式。
五、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根本措施
工程造价控制是一门既有较深理论要求,更具实践性的专业课程,提高该课程教学效果的根本措施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融合。理论与实践的融合符合人类认识事物的规律,即实践、认识、再实践、在认识的认识规律。在教学过程中要按照认识规律的客观要求组织教学,采取校企联合、校企合作的方式,为学生提供较为充足的实践机会,运用课堂理论与案例教学、短期实训、集中实习的方法为学生创造出认识与实践的往复过程,从而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提高,实现通过实践加深对理论知识理解的目的,与此同时,用深刻理解的理论知识指导下一阶段的实践活动。经过实践学习与理论学习的往复,使得理论与实践得以融合,教学也从低层次不断向高层次迈进,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也从知之甚少到不断熟练,再到熟练掌握演进,从而提高工程造价控制课程的教学效果。
六、结语
综上所述,提高工程造价控制课程教学效果必须建立完整的措施体系,从教学内容,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课时安排;从教学方式的选择,到考核方式的确定都应有科学而有效地措施。同时还必须采取各种方法,确保教学活动做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教学效果。
参教文献
[1]张瑞南,杨 博.工程造价理论与实务[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2.
[2]劳凯声.教育学[H].天京.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
[3]张厚粲.心理学H].天京.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
[4]李景云.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H].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2.
[5]代鸿顺.工程造价案例教学研究[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8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