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女红军 长征 遵义 群众工作
震撼世界的长征,于1935年1月9日,转兵贵州遵义,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在这里完成了一次华丽的嬗变。红一方面军在遵义进进出出3个月的时间,占整个长征的四分之一,值得一提的是,红一方面军的长征队伍里,有30位女红军,以其独特的方式,克服难以想象的生理困难,以乐观的精神积极行动起来,配合党和红军开展宣传、发动、组织群众等工作,赢得了遵义人民群众对长征的广泛支持和援助,有力地保证了战略转移任务的完成,为长征胜利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历史应该记住她们。
随红一方面军转移的女红军,红军总政治部要求是政治上绝对可靠、能文能武的女战士。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要政治思想要好,是共产党员;二要有独立工作的能力,会做群众工作;三是身体要好,能扛东西走路,连体重差一点都不行。
她们是:贺子珍、钱希均、康克清、曾玉、王泉媛、谢飞、谢小梅、蔡畅、廖似光、杨厚珍、邓六金、邓颖超、秀英、危拱之、陈慧清、刘英、刘彩香、刘群先、李坚真、李伯钊、李建华、李桂英、吴仲廉、吴富莲、邱一涵、金维映、周越华、萧月华、甘棠、钟月林。其中甘棠、李桂英、谢小梅3人中途留下参加地方工作,最后到达延安的有27人。
(一)男女红军比例
红一方面军离开瑞金时,大概有86000余人,其中女红军有30人,男性和女性的比例约为2687:1;长征结束后,红一方面军还剩7000余人,女红军27人,长征后的男女比率是249:1,最年长的女红军是蔡畅,34岁;最年轻女红军仅19岁,叫钟月林。
(二)家庭出身情况
1.童养媳和养女身份。有12人,多来自于南方各省,她们是:李坚真、危秀英、刘彩香、刘群先、康克清、吴富莲、钟月林、钱希均、萧月华、李桂英、廖似光、邓六金等,她们受封建制度的影响最深,革命意志最坚定。
2.书香门第或士绅家庭出身。有12人,她们是贺子珍、甘棠、金维映、周越华、吴仲廉、刘群先、刘英、李伯钊、危拱之、蔡畅、谢飞。她们受过一定的教育,刘群先、刘英、李伯釗、危拱之、蔡畅等五人在苏联中山大学学习过,邓六金、吴富莲、甘棠三人在党校学习过,危拱之、周越华在军校学习过。对共产党、共产主义事业较为认同信仰,更加关心国家和人民的命运。
3.部分出身于城市的贫民。如金维映、曾玉、陈慧清等。她们也曾读过书,接触过西方文化思潮,同时仍备受封建礼教的歧视和制约,所以她们的反抗意识最强烈,也最坚决。其中杨厚珍和危拱之两位女红军还是三寸金莲的小脚女人,她们也以特有的意志“丈量”完了长征。
(三)女红军的特长
30位女红军,多才多艺,能文能武,她们利用自己的特长,在群众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她们有的是长期从事群众工作的政治活动家,如李坚真;有的是工人运动的领袖,如刘群先;有的能带兵打仗,文武双全,如康克清。李坚真被誉为“山歌之星”,能即兴编词演唱,每当休息和集会时,总是乐意为战士们唱支歌或跳个舞“深得战士们的欢迎”;吴仲廉,写得一手好毛笔字,长征中的宣传标语多出自她的手;李伯钊,曾任高尔基戏剧学校校长,更是拥有“赤色跳舞明星”的桂冠,被称为军中的百灵;刘群先,擅长演说;危拱之,是为数不多的女知识分子,有着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革命理论说得头头是道,擅长打凤阳花鼓,有花鼓皇后的头衔;金维映,天资聪颖,性格活泼,爱唱爱跳,有表演天赋,有“定海女将”的美誉;谢飞擅长编快板,李建华是电报记录速度最快的人,为长征期间的情报收集立下了汗马功劳。
(四)女红军的组织情况
长征初期,中央红军是将这些女红军集中起来,建立了一支特殊的妇女队,由博古的夫人刘群先担任队长。成立仅一个月,进入贵州时便被解散。黎平会议期间,由周恩来同志提议成立一支“特殊连队”——干部休养连,主要是老同志、伤病员、女战士,共有300多人。这可能在世界军史上是独一无二的连队。30位女战士中,除了蔡畅、刘英、康克清、危拱之、李建华、周越华等6人外,其他都曾被编入该连的妇女班,统一叫“政治战士”,她们与男同志一样,坚定地走在长征路上。
红军长征至贵州遵义境内,不但面临既有数量强大的敌军围堵,也面临着粮衣匮乏、伤员安置、兵员补给等困难,当时遵义山区群众对红军这支队伍是做什么的也不甚了解。所以党非常重视群众工作的开展,把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发动群众作为群众工作中心任务,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群众工作的宗旨,把“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作为群众工作的指导思想。而这一系列群众工作的实施,主要就是依靠女红军来完成,女红军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赢得了遵义人民的理解支持与帮助。这也是娄山关大捷,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红军先后二次进入遵义城,以其时间和任务不同,女红军群众工作的开展也有所侧重。
(一)入城前开展的群众工作
根据黎平会议的决议:红军转兵贵州,拟建立以遵义为中心的川黔边地区新的根据地。按计划,红军主力进入遵义城的时间为1935年1月9日。李坚真、邓六金、金维映、刘群先、刘英等五位女红军被抽调到先遣工作队,于1月6日,先期进入遵义城开展群众宣传动员工作,做好迎红准备。
1.寻找和建全组织,保证群众工作的落实。先遣队一到遵义,立刻与当地党组织总政治部宣传部部长潘汉年取得联系,在他的发动下,联合当地一些有识之士、进步人士,如忠庄铺的张鑫华、城成小学校长刘伯庄、遵义著名汉学家赵乃康等,通过他们再去动员更多的老板和士绅、农民来参加迎接红军。李坚真联系上地下组织“红军之友协会”(后改为红军之友社)负责人周司和,与之商定迎接红军进城的方案。为扩大宣传声势,尽快发动群众,工作分三个组进行,第一组由周司和负责,主要是发动工人;第二组由李坚真负责,主要是宣传党的政策和主张;第三组由王首道负责,主要是做好遵义县革命员会的筹备工作。同时稳定老百姓情绪,严防国民党反动派的一切破坏活动。 2.指导宣传动员,提高群众工作的效果。1月8日,李伯钊指导“红军之友社”,在城内张贴文告,招蓦有志青年,宣传共产党的政策,宣传抗日救国的意义。李坚真、刘英和青年学生一起做三角旗、红旗,书写标语,及时解答大家的困惑。1月9日早上,李坚真和周司和集合学生和老师组成迎红队伍,由于前期准备工作有条不紊,1月9日顺利在遵义南门迎接红军主力进城。当地贫民、很多文化名人和工商界名流纷纷在丰乐桥上挂起彩幛、摆起香案,场面庄重而热烈。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遵义群众在地下党的组织发动下,热烈欢迎我们入城,自从离开根据地后,还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景象哩。红军入城顺利,受到老百姓爱戴和拥护,为下一步的群众工作开了一个好头。
(二)女红军第一次入城开展的群众工作
1935年1月9日红军进入遵义城,于1月19日离开遵义向北进发,这是红军第一次进入遵义城,共计12天时间。期间召开了著名的遵义会议,这是党在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期间女红军暂时获得休整,但同时不忘进行群众工作。
1.做好地方政权成立工作,促进当地民众的觉醒。首先是筹备成立红军长征以来的第一个革命政权——遵义县革命委员会。大会之前,李伯钊联系“红军之友社”,成立话剧表演队,与越南籍共产党员洪水一起带领青年学生深入街头、工厂、学校、农村开展演出,为群众表演,广泛宣传。1月12日遵义县革命委员会成立大会当天,经过发动有近万人聚集于协台坝(现遵义十一中),场面宏大。女红军们更是全部换上列宁装,头戴八角帽,腰扎武装带,生动有朝气。李坚真、危拱之等,充分展示自己的文艺才能,李伯钊和危拱之教唱红军歌曲,极强的节奏,悠扬的歌声,台下掌声雷动,整个会场被调动得热闹非凡。毛泽东同志向大家讲解了共产党与红军的各项政策,朱德讲解红军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这些讲话受到群众的热烈拥护,使群众更了解红军这支部队。女红军的宣传准备工作,有力地配合了中央意图,在当地掀起了革命热潮。此后,红军在黔北地区转战3个月的时间里,共建立62个省、县、乡、村级党组织和地方政权。
2.做好扩红工作,争取工人群众加入战斗队伍。红军长征途中的伤亡很大,沿途宣传动员群众加入红军也成为女红军的一项重要任务。女战士们以标语、布告、宣言、演说、表演等各种形式向群众宣传党的政策、红军宗旨、革命理想等。如刘群先给工人们讲革命道理,动员他们团结起来与地主进行斗争,争取劳动的平等权利。成立了赤色工会组织,在此基础上又组建近800人参加的“政治保卫游击队”,有些成员还参加了红军。又如:危秀英与李坚真、吴富莲、刘彩香、邓六金等,在火柴厂给工人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讲解红军北上抗日、解放全国各族人民的主张。工人群众听了,有近200名青年参军报名要参加红军。再如,在李伯钊宣传引领下,发展了李小侠、杨素、尚德玲、杨德华等一批女青年参加红军。正是女红军有力的宣传,使得红军队伍不断壮大。
3.开展打土豪分田地运动,解决群众实际困难。打土豪非常经验的李坚真,用一看二听三访的方法,与金维映、蔡畅、刘英、王泉媛等人,挨家挨户搞调查,并对土豪劣绅的财产进行查封清理。没收的财产主要分配给各部队和散发给老百姓。红军还帮助农民收割庄稼,帮助逃走的群众打扫院子,喂牲口等等。
4.做好苏币回笼工作,减少群众损失。进入遵义,中华苏维埃银行于1月10日就开始发行苏币工作。苏币,要得到老百姓的认可,是较为困难的,因为贵州百姓长期在国民党的统治之下,对苏币没有一点认识。女红军钱希均是苏维埃银行的会计,配合毛泽民,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苏币流通渠道。如红军用苏币高价购买老百姓的生活用品,卖盐时低价卖给老百姓专收苏币,鼓励用苏币到苏维埃银行换银元等。使得苏币在遵义得以顺利流通且威信很高。红军撤出遵义时,女红军钱希均、危秀英、危拱之、邓六金、吴仲廉等每天挑着食盐、烟等实物,走街串巷,让群众自由兑换。尽最大努力兑回群众手中的苏币,不因红军撤离遵义而使群众遭受经济损失。
(三)女红军第二次入城开展的群众工作
1935年2月9日,扎西会议确定了新的战略部署,红军二渡赤水河,攻占娄山关,回师黔北,发起著名的遵义战役,2月28日红军第二次占领遵义城,于3月4日撤离遵义。第二次入城时间有5天,战争使女红军筋疲力尽,但她们依然不忘自己的任务,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1.依靠群众筹集军需物资。红军作战异常艰苦,伤亡、病痛非常严重,遵义城内留下近100余伤病员,迫切需要筹集医疗等物资。李坚真、刘群先、危秀英、王泉媛等,找到当地药酒董酒作坊老板程明坤,与之交谈三个小时,最后他主动向红军出售廉价董酒,供给红军疗伤、消毒之用。在他的带动之下,董公寺周围的小酒坊纷纷将自己的白酒提供给红军,在当时条件极差,缺医少药的情况下,白酒无疑是消毒清创杀菌最好的物品。张鑫华、田庆云、谌明道为代表的遵义的开明人士办起了“遵义平民医院”,不拿一分钱,义务收容和医治了红军伤员近500多人。体现了老百姓和红军之间的“鱼水”情。
2.联系群众,安置好伤员俘虏。战场上下来的重伤员,女红军一方面恳请地方百姓设法救治,在老百姓家里养伤,帮助红军渡过难关。另一方面对于俘获的2000多名国民党军,需要做大量的安置和遣散工作。她们每天挑出两担银元,一边安抚厌倦战争俘虏,发放路费,一边做思想工作,进行白军的转化工作,希望他们加入红军。工作进行得细致而有序。
(四)女红军离城后开展的群众工作
1935年3月4日中央红军撤离遵义,3月9日到达苟坝地区,3月17日到达茅台。3月21日-22日,完成四渡赤水,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粉碎了敌人妄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计划。这期间,女红军主要完成根据战略任务,群众工作做了些调整。
1.严明纪律,取得群众的信任。要取得人民群众的信任,除了要靠宣传革命道理外,更主要的是要靠实际行动来证明红军以国民党军队的不同,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总政治部针对红军所经过的地区的具体情况,对群众工作的纪律作了具体的规定。如:1935年3月17日,红军到达茅台镇,红军总政治部总政治部,立即张贴了布告:我军只有在酒厂公买公卖,对酒灶、酒窖和酒坛等一切设备,均应加以保护,不得损坏。周恩来,要求大家不要随便乱动缸里的酒。而这项纪律检查工作则由秘书长刘英负责。曾担任过茅台酒厂副厂长的罗庆忠回忆说:“红军就是纪律严明,秋毫无犯,深得民心,在那个时代,女人当兵还承担那么多工作,真是不容易呀。”
2.对民夫宣传,争取群众的帮助。中央红军干部休养连的一部分女战士要管理三四副担架,她们和抬担架的民夫同行。她们利用这个机会,一边承担照顾伤员的任务,一边做好民夫和伤员的思想工作。她们唱山歌或讲故事为民夫鼓劲,有时顶替民夫抬担架,还把自己辛苦背着的粮食节省下来给民夫吃。她们积极工作,对待民夫如同亲人,使民夫的精神振奋,思想稳定,保证担架任务的完成,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协助红军作战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红军女战士就是这样,把党的主张,红军的影响,一点一滴地渗透到群众中去,使红军赢得了广泛支持和拥护。为扩大中国革命的民众基础,立下了不朽的功绩。长征女红军在战火硝烟中绽放的颯爽英姿,将永远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之上。
震撼世界的长征,于1935年1月9日,转兵贵州遵义,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在这里完成了一次华丽的嬗变。红一方面军在遵义进进出出3个月的时间,占整个长征的四分之一,值得一提的是,红一方面军的长征队伍里,有30位女红军,以其独特的方式,克服难以想象的生理困难,以乐观的精神积极行动起来,配合党和红军开展宣传、发动、组织群众等工作,赢得了遵义人民群众对长征的广泛支持和援助,有力地保证了战略转移任务的完成,为长征胜利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历史应该记住她们。
一、女红军的基本概况
随红一方面军转移的女红军,红军总政治部要求是政治上绝对可靠、能文能武的女战士。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要政治思想要好,是共产党员;二要有独立工作的能力,会做群众工作;三是身体要好,能扛东西走路,连体重差一点都不行。
她们是:贺子珍、钱希均、康克清、曾玉、王泉媛、谢飞、谢小梅、蔡畅、廖似光、杨厚珍、邓六金、邓颖超、秀英、危拱之、陈慧清、刘英、刘彩香、刘群先、李坚真、李伯钊、李建华、李桂英、吴仲廉、吴富莲、邱一涵、金维映、周越华、萧月华、甘棠、钟月林。其中甘棠、李桂英、谢小梅3人中途留下参加地方工作,最后到达延安的有27人。
(一)男女红军比例
红一方面军离开瑞金时,大概有86000余人,其中女红军有30人,男性和女性的比例约为2687:1;长征结束后,红一方面军还剩7000余人,女红军27人,长征后的男女比率是249:1,最年长的女红军是蔡畅,34岁;最年轻女红军仅19岁,叫钟月林。
(二)家庭出身情况
1.童养媳和养女身份。有12人,多来自于南方各省,她们是:李坚真、危秀英、刘彩香、刘群先、康克清、吴富莲、钟月林、钱希均、萧月华、李桂英、廖似光、邓六金等,她们受封建制度的影响最深,革命意志最坚定。
2.书香门第或士绅家庭出身。有12人,她们是贺子珍、甘棠、金维映、周越华、吴仲廉、刘群先、刘英、李伯钊、危拱之、蔡畅、谢飞。她们受过一定的教育,刘群先、刘英、李伯釗、危拱之、蔡畅等五人在苏联中山大学学习过,邓六金、吴富莲、甘棠三人在党校学习过,危拱之、周越华在军校学习过。对共产党、共产主义事业较为认同信仰,更加关心国家和人民的命运。
3.部分出身于城市的贫民。如金维映、曾玉、陈慧清等。她们也曾读过书,接触过西方文化思潮,同时仍备受封建礼教的歧视和制约,所以她们的反抗意识最强烈,也最坚决。其中杨厚珍和危拱之两位女红军还是三寸金莲的小脚女人,她们也以特有的意志“丈量”完了长征。
(三)女红军的特长
30位女红军,多才多艺,能文能武,她们利用自己的特长,在群众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她们有的是长期从事群众工作的政治活动家,如李坚真;有的是工人运动的领袖,如刘群先;有的能带兵打仗,文武双全,如康克清。李坚真被誉为“山歌之星”,能即兴编词演唱,每当休息和集会时,总是乐意为战士们唱支歌或跳个舞“深得战士们的欢迎”;吴仲廉,写得一手好毛笔字,长征中的宣传标语多出自她的手;李伯钊,曾任高尔基戏剧学校校长,更是拥有“赤色跳舞明星”的桂冠,被称为军中的百灵;刘群先,擅长演说;危拱之,是为数不多的女知识分子,有着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革命理论说得头头是道,擅长打凤阳花鼓,有花鼓皇后的头衔;金维映,天资聪颖,性格活泼,爱唱爱跳,有表演天赋,有“定海女将”的美誉;谢飞擅长编快板,李建华是电报记录速度最快的人,为长征期间的情报收集立下了汗马功劳。
(四)女红军的组织情况
长征初期,中央红军是将这些女红军集中起来,建立了一支特殊的妇女队,由博古的夫人刘群先担任队长。成立仅一个月,进入贵州时便被解散。黎平会议期间,由周恩来同志提议成立一支“特殊连队”——干部休养连,主要是老同志、伤病员、女战士,共有300多人。这可能在世界军史上是独一无二的连队。30位女战士中,除了蔡畅、刘英、康克清、危拱之、李建华、周越华等6人外,其他都曾被编入该连的妇女班,统一叫“政治战士”,她们与男同志一样,坚定地走在长征路上。
二、女红军在遵义期间开展的群众工作
红军长征至贵州遵义境内,不但面临既有数量强大的敌军围堵,也面临着粮衣匮乏、伤员安置、兵员补给等困难,当时遵义山区群众对红军这支队伍是做什么的也不甚了解。所以党非常重视群众工作的开展,把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发动群众作为群众工作中心任务,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群众工作的宗旨,把“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作为群众工作的指导思想。而这一系列群众工作的实施,主要就是依靠女红军来完成,女红军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赢得了遵义人民的理解支持与帮助。这也是娄山关大捷,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红军先后二次进入遵义城,以其时间和任务不同,女红军群众工作的开展也有所侧重。
(一)入城前开展的群众工作
根据黎平会议的决议:红军转兵贵州,拟建立以遵义为中心的川黔边地区新的根据地。按计划,红军主力进入遵义城的时间为1935年1月9日。李坚真、邓六金、金维映、刘群先、刘英等五位女红军被抽调到先遣工作队,于1月6日,先期进入遵义城开展群众宣传动员工作,做好迎红准备。
1.寻找和建全组织,保证群众工作的落实。先遣队一到遵义,立刻与当地党组织总政治部宣传部部长潘汉年取得联系,在他的发动下,联合当地一些有识之士、进步人士,如忠庄铺的张鑫华、城成小学校长刘伯庄、遵义著名汉学家赵乃康等,通过他们再去动员更多的老板和士绅、农民来参加迎接红军。李坚真联系上地下组织“红军之友协会”(后改为红军之友社)负责人周司和,与之商定迎接红军进城的方案。为扩大宣传声势,尽快发动群众,工作分三个组进行,第一组由周司和负责,主要是发动工人;第二组由李坚真负责,主要是宣传党的政策和主张;第三组由王首道负责,主要是做好遵义县革命员会的筹备工作。同时稳定老百姓情绪,严防国民党反动派的一切破坏活动。 2.指导宣传动员,提高群众工作的效果。1月8日,李伯钊指导“红军之友社”,在城内张贴文告,招蓦有志青年,宣传共产党的政策,宣传抗日救国的意义。李坚真、刘英和青年学生一起做三角旗、红旗,书写标语,及时解答大家的困惑。1月9日早上,李坚真和周司和集合学生和老师组成迎红队伍,由于前期准备工作有条不紊,1月9日顺利在遵义南门迎接红军主力进城。当地贫民、很多文化名人和工商界名流纷纷在丰乐桥上挂起彩幛、摆起香案,场面庄重而热烈。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遵义群众在地下党的组织发动下,热烈欢迎我们入城,自从离开根据地后,还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景象哩。红军入城顺利,受到老百姓爱戴和拥护,为下一步的群众工作开了一个好头。
(二)女红军第一次入城开展的群众工作
1935年1月9日红军进入遵义城,于1月19日离开遵义向北进发,这是红军第一次进入遵义城,共计12天时间。期间召开了著名的遵义会议,这是党在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期间女红军暂时获得休整,但同时不忘进行群众工作。
1.做好地方政权成立工作,促进当地民众的觉醒。首先是筹备成立红军长征以来的第一个革命政权——遵义县革命委员会。大会之前,李伯钊联系“红军之友社”,成立话剧表演队,与越南籍共产党员洪水一起带领青年学生深入街头、工厂、学校、农村开展演出,为群众表演,广泛宣传。1月12日遵义县革命委员会成立大会当天,经过发动有近万人聚集于协台坝(现遵义十一中),场面宏大。女红军们更是全部换上列宁装,头戴八角帽,腰扎武装带,生动有朝气。李坚真、危拱之等,充分展示自己的文艺才能,李伯钊和危拱之教唱红军歌曲,极强的节奏,悠扬的歌声,台下掌声雷动,整个会场被调动得热闹非凡。毛泽东同志向大家讲解了共产党与红军的各项政策,朱德讲解红军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这些讲话受到群众的热烈拥护,使群众更了解红军这支部队。女红军的宣传准备工作,有力地配合了中央意图,在当地掀起了革命热潮。此后,红军在黔北地区转战3个月的时间里,共建立62个省、县、乡、村级党组织和地方政权。
2.做好扩红工作,争取工人群众加入战斗队伍。红军长征途中的伤亡很大,沿途宣传动员群众加入红军也成为女红军的一项重要任务。女战士们以标语、布告、宣言、演说、表演等各种形式向群众宣传党的政策、红军宗旨、革命理想等。如刘群先给工人们讲革命道理,动员他们团结起来与地主进行斗争,争取劳动的平等权利。成立了赤色工会组织,在此基础上又组建近800人参加的“政治保卫游击队”,有些成员还参加了红军。又如:危秀英与李坚真、吴富莲、刘彩香、邓六金等,在火柴厂给工人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讲解红军北上抗日、解放全国各族人民的主张。工人群众听了,有近200名青年参军报名要参加红军。再如,在李伯钊宣传引领下,发展了李小侠、杨素、尚德玲、杨德华等一批女青年参加红军。正是女红军有力的宣传,使得红军队伍不断壮大。
3.开展打土豪分田地运动,解决群众实际困难。打土豪非常经验的李坚真,用一看二听三访的方法,与金维映、蔡畅、刘英、王泉媛等人,挨家挨户搞调查,并对土豪劣绅的财产进行查封清理。没收的财产主要分配给各部队和散发给老百姓。红军还帮助农民收割庄稼,帮助逃走的群众打扫院子,喂牲口等等。
4.做好苏币回笼工作,减少群众损失。进入遵义,中华苏维埃银行于1月10日就开始发行苏币工作。苏币,要得到老百姓的认可,是较为困难的,因为贵州百姓长期在国民党的统治之下,对苏币没有一点认识。女红军钱希均是苏维埃银行的会计,配合毛泽民,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苏币流通渠道。如红军用苏币高价购买老百姓的生活用品,卖盐时低价卖给老百姓专收苏币,鼓励用苏币到苏维埃银行换银元等。使得苏币在遵义得以顺利流通且威信很高。红军撤出遵义时,女红军钱希均、危秀英、危拱之、邓六金、吴仲廉等每天挑着食盐、烟等实物,走街串巷,让群众自由兑换。尽最大努力兑回群众手中的苏币,不因红军撤离遵义而使群众遭受经济损失。
(三)女红军第二次入城开展的群众工作
1935年2月9日,扎西会议确定了新的战略部署,红军二渡赤水河,攻占娄山关,回师黔北,发起著名的遵义战役,2月28日红军第二次占领遵义城,于3月4日撤离遵义。第二次入城时间有5天,战争使女红军筋疲力尽,但她们依然不忘自己的任务,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1.依靠群众筹集军需物资。红军作战异常艰苦,伤亡、病痛非常严重,遵义城内留下近100余伤病员,迫切需要筹集医疗等物资。李坚真、刘群先、危秀英、王泉媛等,找到当地药酒董酒作坊老板程明坤,与之交谈三个小时,最后他主动向红军出售廉价董酒,供给红军疗伤、消毒之用。在他的带动之下,董公寺周围的小酒坊纷纷将自己的白酒提供给红军,在当时条件极差,缺医少药的情况下,白酒无疑是消毒清创杀菌最好的物品。张鑫华、田庆云、谌明道为代表的遵义的开明人士办起了“遵义平民医院”,不拿一分钱,义务收容和医治了红军伤员近500多人。体现了老百姓和红军之间的“鱼水”情。
2.联系群众,安置好伤员俘虏。战场上下来的重伤员,女红军一方面恳请地方百姓设法救治,在老百姓家里养伤,帮助红军渡过难关。另一方面对于俘获的2000多名国民党军,需要做大量的安置和遣散工作。她们每天挑出两担银元,一边安抚厌倦战争俘虏,发放路费,一边做思想工作,进行白军的转化工作,希望他们加入红军。工作进行得细致而有序。
(四)女红军离城后开展的群众工作
1935年3月4日中央红军撤离遵义,3月9日到达苟坝地区,3月17日到达茅台。3月21日-22日,完成四渡赤水,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粉碎了敌人妄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计划。这期间,女红军主要完成根据战略任务,群众工作做了些调整。
1.严明纪律,取得群众的信任。要取得人民群众的信任,除了要靠宣传革命道理外,更主要的是要靠实际行动来证明红军以国民党军队的不同,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总政治部针对红军所经过的地区的具体情况,对群众工作的纪律作了具体的规定。如:1935年3月17日,红军到达茅台镇,红军总政治部总政治部,立即张贴了布告:我军只有在酒厂公买公卖,对酒灶、酒窖和酒坛等一切设备,均应加以保护,不得损坏。周恩来,要求大家不要随便乱动缸里的酒。而这项纪律检查工作则由秘书长刘英负责。曾担任过茅台酒厂副厂长的罗庆忠回忆说:“红军就是纪律严明,秋毫无犯,深得民心,在那个时代,女人当兵还承担那么多工作,真是不容易呀。”
2.对民夫宣传,争取群众的帮助。中央红军干部休养连的一部分女战士要管理三四副担架,她们和抬担架的民夫同行。她们利用这个机会,一边承担照顾伤员的任务,一边做好民夫和伤员的思想工作。她们唱山歌或讲故事为民夫鼓劲,有时顶替民夫抬担架,还把自己辛苦背着的粮食节省下来给民夫吃。她们积极工作,对待民夫如同亲人,使民夫的精神振奋,思想稳定,保证担架任务的完成,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协助红军作战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红军女战士就是这样,把党的主张,红军的影响,一点一滴地渗透到群众中去,使红军赢得了广泛支持和拥护。为扩大中国革命的民众基础,立下了不朽的功绩。长征女红军在战火硝烟中绽放的颯爽英姿,将永远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