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化的课程,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必要的操作技能,并在以后的生活、学习及工作中运用。因此可以说,信息技术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教师要改变过去孤立化的教学模式,将日常教学与生活中的元素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及学科素养,充分体现出信息技术在育人方面的作用。本文阐述了信息技术教学生活化的依据,针对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实施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引言:
我国教学改革的力度在不断加大,信息技术教学也受到了很大影响。为了进一步体现出学科教育的实践性特色,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正在积极调整方向,转变方法,尝试与生活相结合。这样做的理论依据及作用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信息技术教学生活化的理论依据及作用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他的《生活即教育》一文中提出:“教育应以生活为逻辑起点和归宿,以生活为中心和基础。”“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纲要》中也提出“要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这就为教师开展生活化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而且这些理论的提出表明,学校里的教育多是偏向理论性的、空洞性的说教,而生活中的教育却是实实在在的,甚至是终身难忘的,只有把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结合起来的教育才是合理的、成功的教育。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开展生活化教学,教师应当以“生活即教育”的思想为教学依据,多关注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最新应用情况,并积极寻找和挖掘生活中的事物,搜集生活中有助于教学的资料和素材,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面,提高观察、分析问题以及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1]。
二、推进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一)教学内容生活化
信息技术教材中大多是具体的操作方法和演示图示,重心在于知识和技能,体现出的生活化元素较少。为了落实生活化教学,教师还需自行搜集一些生活中的信息,将其与知识点相结合,巧妙布置实践性任务。从小学生的角度來说,接触到这样的学习资源,更具熟悉感,学习兴趣也更浓。从这一角度出发,也能够削弱他们对学习的抵触感,弱化了操作的难度。例如,在教学附件里的画图软件时,我先展示一副五星红旗的图片,然后发问“你能在校园里找到它吗?”学生争先恐后,讨论的气氛逐渐热烈,我顺势通过“现在就让我们自己创作这样一幅国旗吧!”,自然地引入到运用画图软件来画出校园内一景一物的任务。选择学生身边的生活学习环境,不仅学生非常熟悉,容易让学生开展这样的实践活动,而且也让这样的实践活动更具有真实性和可操作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挖掘本地特有的家庭、学校、生活资源,为学生们提供现实生活中的生动“案例”,实现教材内容的充实与再造,让信息技术课变得更加富有活力。
(二)教学活动生活化
新课改指出:“教学活动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2]。巧妙的设计教学活动能够顿时使课堂上的氛围活跃起来,调动全体学生的主动性,在“全民参与”的热烈氛围下高效率、高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设计生活化教学活动是对活动的优化,这不仅在课堂上使信息技术知识回归了实践,也为学生搭建了一个从课堂通往生活的桥梁,让他们尽情展现自我的才能。
例如,在学习WPS相关操作时,可以事先安排一个实际的任务,如在电脑上默写自己学过的课文、词语;制作科学实验记录表、班级活动计划表等等。这些操作任务的内容都与学生的生活学习息息相关,是学生生活学习所需要的,学生从中意识到信息技能能为自己的生活学习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在“小海龟画楼梯”的教学中,我事先先让学生观察学校教学楼的楼梯结构,并动手画出楼梯剖面图。同学们活动兴致极高,甚至凭借已有的生活经验做出楼梯图,趁同学们兴趣最浓时,我提出“想跟着小海龟这位高级设计师一起画楼梯吗?”进而“用命令画楼梯”就自然而然地成为当堂课要解决的任务。通过用海龟命令设计楼梯来展开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的生活经验得以在活动中体现,使他们不仅获取了知识和技能,更激发了学习积极性,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让课堂任务从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三)教学任务生活化
课堂只是学生汲取知识和技能的一个园地,但学习并非止于课堂。尤其是对于信息技术这样一门特殊的学科来说,如今在生活中到处都有应用,在完成了课上人物后,教师还不能懈怠,还要将最终的落脚点落在生活中,通过布置生活化任务,对学生进行训练,促进知识技能巩固。比如,在教学有关利用网络查询资料的方法时,教师可以布置一个制作旅游计划的任务,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通过分工合作、商量讨论,制定一个“十一”长假出行计划,每个小组选定一个旅游目的地,并通过网络查询目的地的各个景点位置、路线、门票、特色,以及网友分享的旅游攻略等,最后由各个小组分别制定出一个完整的旅游计划。这个任务贴近学生的生活,既能够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又能使他们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操作方法,同时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四)教学评价生活化
来自教师的评价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在向着生活化的方向开展教学改革活动的过程中,教学评价同样可以体现生活化。教师评价的依据不再是学生在课堂上的答卷,而是他们在生活中运用信息技术的水平,这将成为学生实践的动力。
例如,在小海龟画五角星的教学中,让学生完成“大风车”的作业题,让学生用多个五角星设计出一款大风车,并简单介绍如何用海龟命令完成。然后,教师对一些作品完成比较出色的学生进行点名表扬,并提出评价和建议;再比如,在信息技术课上发现认真听课的孩子及时予以表扬;积极举手发言的学生,也可以任命为小组组长,带动组员学习;课后认真完成作业的学生,为其颁发“优秀作业先锋奖”称号[4]。小学生有一种喜欢被关注的心理,及时对其进行生活化的评价可以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和关注,拉近师生距离,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三、结语
知识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信息技术亦是如此,构建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既是新课改的要求,也是教育的真谛和要求。教学方法没有标准,也不是固定的模式,教师无法照搬,只能依照学生们的学情,摸索出落实生活化教学的方法。在我国教学改革力度不断加大的背景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还将进一步体现生活化的特点,这是必然的趋势,因此教师开展教研工作的力度也需要进一步加大。要多挖掘生活中的教学资源,让生活走进信息技术课堂,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进而获得良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沈浩.小学信息技术生活化教学策略的有效实施[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17(05):18.
[2]宋廷学,柳士笑.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策略的有效实施[J].中华少年,2017(05):113.
[3]张立全.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5(6):10.
[4]闫云峰,董丹.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实施策略[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 2017(1):120-120.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引言:
我国教学改革的力度在不断加大,信息技术教学也受到了很大影响。为了进一步体现出学科教育的实践性特色,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正在积极调整方向,转变方法,尝试与生活相结合。这样做的理论依据及作用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信息技术教学生活化的理论依据及作用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他的《生活即教育》一文中提出:“教育应以生活为逻辑起点和归宿,以生活为中心和基础。”“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纲要》中也提出“要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这就为教师开展生活化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而且这些理论的提出表明,学校里的教育多是偏向理论性的、空洞性的说教,而生活中的教育却是实实在在的,甚至是终身难忘的,只有把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结合起来的教育才是合理的、成功的教育。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开展生活化教学,教师应当以“生活即教育”的思想为教学依据,多关注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最新应用情况,并积极寻找和挖掘生活中的事物,搜集生活中有助于教学的资料和素材,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面,提高观察、分析问题以及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1]。
二、推进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一)教学内容生活化
信息技术教材中大多是具体的操作方法和演示图示,重心在于知识和技能,体现出的生活化元素较少。为了落实生活化教学,教师还需自行搜集一些生活中的信息,将其与知识点相结合,巧妙布置实践性任务。从小学生的角度來说,接触到这样的学习资源,更具熟悉感,学习兴趣也更浓。从这一角度出发,也能够削弱他们对学习的抵触感,弱化了操作的难度。例如,在教学附件里的画图软件时,我先展示一副五星红旗的图片,然后发问“你能在校园里找到它吗?”学生争先恐后,讨论的气氛逐渐热烈,我顺势通过“现在就让我们自己创作这样一幅国旗吧!”,自然地引入到运用画图软件来画出校园内一景一物的任务。选择学生身边的生活学习环境,不仅学生非常熟悉,容易让学生开展这样的实践活动,而且也让这样的实践活动更具有真实性和可操作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挖掘本地特有的家庭、学校、生活资源,为学生们提供现实生活中的生动“案例”,实现教材内容的充实与再造,让信息技术课变得更加富有活力。
(二)教学活动生活化
新课改指出:“教学活动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2]。巧妙的设计教学活动能够顿时使课堂上的氛围活跃起来,调动全体学生的主动性,在“全民参与”的热烈氛围下高效率、高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设计生活化教学活动是对活动的优化,这不仅在课堂上使信息技术知识回归了实践,也为学生搭建了一个从课堂通往生活的桥梁,让他们尽情展现自我的才能。
例如,在学习WPS相关操作时,可以事先安排一个实际的任务,如在电脑上默写自己学过的课文、词语;制作科学实验记录表、班级活动计划表等等。这些操作任务的内容都与学生的生活学习息息相关,是学生生活学习所需要的,学生从中意识到信息技能能为自己的生活学习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在“小海龟画楼梯”的教学中,我事先先让学生观察学校教学楼的楼梯结构,并动手画出楼梯剖面图。同学们活动兴致极高,甚至凭借已有的生活经验做出楼梯图,趁同学们兴趣最浓时,我提出“想跟着小海龟这位高级设计师一起画楼梯吗?”进而“用命令画楼梯”就自然而然地成为当堂课要解决的任务。通过用海龟命令设计楼梯来展开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的生活经验得以在活动中体现,使他们不仅获取了知识和技能,更激发了学习积极性,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让课堂任务从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三)教学任务生活化
课堂只是学生汲取知识和技能的一个园地,但学习并非止于课堂。尤其是对于信息技术这样一门特殊的学科来说,如今在生活中到处都有应用,在完成了课上人物后,教师还不能懈怠,还要将最终的落脚点落在生活中,通过布置生活化任务,对学生进行训练,促进知识技能巩固。比如,在教学有关利用网络查询资料的方法时,教师可以布置一个制作旅游计划的任务,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通过分工合作、商量讨论,制定一个“十一”长假出行计划,每个小组选定一个旅游目的地,并通过网络查询目的地的各个景点位置、路线、门票、特色,以及网友分享的旅游攻略等,最后由各个小组分别制定出一个完整的旅游计划。这个任务贴近学生的生活,既能够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又能使他们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操作方法,同时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四)教学评价生活化
来自教师的评价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在向着生活化的方向开展教学改革活动的过程中,教学评价同样可以体现生活化。教师评价的依据不再是学生在课堂上的答卷,而是他们在生活中运用信息技术的水平,这将成为学生实践的动力。
例如,在小海龟画五角星的教学中,让学生完成“大风车”的作业题,让学生用多个五角星设计出一款大风车,并简单介绍如何用海龟命令完成。然后,教师对一些作品完成比较出色的学生进行点名表扬,并提出评价和建议;再比如,在信息技术课上发现认真听课的孩子及时予以表扬;积极举手发言的学生,也可以任命为小组组长,带动组员学习;课后认真完成作业的学生,为其颁发“优秀作业先锋奖”称号[4]。小学生有一种喜欢被关注的心理,及时对其进行生活化的评价可以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和关注,拉近师生距离,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三、结语
知识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信息技术亦是如此,构建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既是新课改的要求,也是教育的真谛和要求。教学方法没有标准,也不是固定的模式,教师无法照搬,只能依照学生们的学情,摸索出落实生活化教学的方法。在我国教学改革力度不断加大的背景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还将进一步体现生活化的特点,这是必然的趋势,因此教师开展教研工作的力度也需要进一步加大。要多挖掘生活中的教学资源,让生活走进信息技术课堂,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进而获得良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沈浩.小学信息技术生活化教学策略的有效实施[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17(05):18.
[2]宋廷学,柳士笑.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策略的有效实施[J].中华少年,2017(05):113.
[3]张立全.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5(6):10.
[4]闫云峰,董丹.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实施策略[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 2017(1):12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