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们通常谈到畜牧业的管理,都在谈论单一的经济管理模式和某一个畜牧的企业策划,而缺少综合宏观的模式管理。在当前竞争强烈的背景下,我们应该转变发展思路,提倡环保型畜牧业,强化生态意识、生存意识。
关键词:循环型畜牧业 生态
1、畜牧业发展现状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畜牧产品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其需求不仅体现在数量上,对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畜牧业进一步的发展,必须按照新形势下的要求,调整优化畜牧养殖结构,提高畜牧产品质量。然而当今制约畜牧业发展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资源与环境问题制约
资源问题与土地的承载能力密切相关,我国人均土地占有率偏低。所以,畜牧业增长首先受到客观环境的制约。饲料相对资源缺乏,畜牧业用地趋于紧张,养殖生态环境问题突出都是对畜牧业发展的制约。
1.2、养殖方式粗放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畜牧业养殖方式仍然较为落后,首先是小规模分散饲养占主体,养殖方式落后。另外良种主要依赖进口,饲养管理不规范。
1.3、生产组织化程度低
目前,我国大多数养殖户仍然是分散经营,获得生产、销售、技术和信息的能力差、渠道少,不仅造成畜牧业生产水平低,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弱,而且容易造成区域性、阶段性的盲目发展和供需失调,极易导致畜牧业的大起大落,造成大量资源浪费和经济损失,严重影响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其原因是农户与企业的利益联系不紧密,没有形成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同时也缺乏职能完善的行业协会。
1.4、科技创新体系的制约
科技进步是促进畜牧业增长方式转变的根本要素。当前我国畜牧业科技水平仍然较低。首先,畜牧业科技投入与产值比重不适应。其次科技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不相适应。另外科技推广服务跟不上畜牧业发展的要求。
1.5、管理体制不完善
转变畜牧业增长方式,实现畜牧业产业化经营,使资源在较大范围内得到合理配置,需要不同行业、部门和地区之间联合与协调。但我国目前正处于新旧体制的过渡时期,还存在体制上的条块分割和各自为政现象,各种利益关系尚未理顺,阻碍着畜牧产业化经营的推进。
2、如何开展循环型畜牧业
2.1、充分利用秸秆资源,大力调整畜禽结构,发展草食家畜。
过去,除少部分玉米秸秆被利用于牲畜饲草外,大部分被群众就地焚烧,不仅浪费了资源,而且造成了环境污染。如何解决秸秆废弃和焚烧问题,我们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最终把秸秆养畜作为推进秸秆综合利用的首选途径,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加大扶持力度,强化技术服务,培植典型和龙头企业,通过示范带动,大力发展以奶牛为主的节粮型畜牧业,推动农牧业生产良性循环,取得了比较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草食畜禽具有少与人类争粮食,将人类不可食植物产品秸秆、牧草等转化成人类可食动物性产品,既满足人们膳食的需要又能减轻粮食生产压力。
2.2、利用畜禽粪便开发新能源
近几年来,上级资金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扶持引导规模养殖场建设沼气池,开展畜禽粪便的无害化处理与综合开发利用。沼液、沼渣追施农田,沼气用来做饭、照明、发电。通过在规模养殖场户大力实施“沼气工程”或通过畜禽粪便的生化处理制成有机肥料,使大量畜禽粪便得到无害化处理,既生成了新的能源,又减少了面源污染,净化了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同时又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提供了肥源,减少化肥施用量,避免我国种植土地日趋板结的严重后果,同时也为我国食品安全提供保障,带动了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
2.3、推广微生物发酵床技术,大力发展生态环保养殖
生态环保养殖根据微生态理论和生物发酵理论,在动物舍内铺设一定厚度的谷壳、锯末和生物制剂等混合有机物垫料,畜禽饲养在上面,其所排出的粪尿在舍床上经微生物完全发酵,迅速降解、消化,无臭味、氨气含量显著降低,养殖环节直接消纳污染物,实现零排放,从根本上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同时可节省劳力30%-50%,节省用水85%-90%,节省饲料10%-15%,减少用药,死亡率降低4%,真正达到了节能环保的目的。
2.4、提高畜禽出栏率,加快改良品种速度
我国猪的料肉比3∶1,说明我国单位畜产品耗能还很高,应引进外国品种进行改良,提高饲料转化率。中国黄牛、绵羊出栏率低、出栏体重小、生产周期长、单位生产效率不高,应引进国外优良品种进行改良,降低用于维持的能量、蛋白消耗,探索经济实用的杂交模式提高生长速度,推动种畜禽和商品畜禽的分级管理、分场饲养,提高饲料资源的合理利用。
2.5、加快饲料工业发展,推进秸秆利用工业化进程
科学的饲料配方是提高畜禽饲料转化率的关键,所以应加快饲料工业发展,提高配合饲料、全价饲料的使用范围。我国秸秆资源尚处于初级开发加工阶段,秸秆处理尚未实现工业化,靠一家一户对秸秆青贮、氨化和微化,处理过程浪费多,处理效果不显著,亟待推进秸秆处理工业化进程,提高秸秆利用率和转化率。
2.6、提高兽医卫生水平,减少畜禽死亡
兽医卫生工作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畜牧业具有重要的作用,以猪为例九五期间死亡率是8%,按全国出栏5.92亿头汁算,死亡约4796万头,从这个角度来说,不死就是多养,所以要提高兽医卫生水平,加强防疫工作,确保无重大疫情发生,减少畜禽死亡,也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畜牧业的重要措施之一。
2.7、因地制宜,小规模的农产饲养方式有助于建立循环型畜牧业模式
在我国除规模饲养外,农产小规模饲养有利于就地取材,构不成工业饲料原料的薯藤、草叶、酒糟等非常饲料的使用能大大节约饲料粮。据我县山区调查表明,大量青粗饲料算不上全面,但能满足畜禽生长育肥85%的蛋白、60%的能量、维生素矿物质的大部和全部,仅用规模养猪一半左右的饲料粮,其肉食安全性较高,深受消费者的欢迎。能够实现“畜—肥—粮”循环型畜牧业模式,资源充分利用,种草养畜、果园养鸡、粮田养鹅等模式可以推广。但要解决标准化、卫生质量的问题。 2.8、加强粪污无害化处理,促进农牧结合和可持续发展
畜牧业的发展为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成为可能,但粪污已成为新的重要的污染源,由于使用配合饲料,各种重金属对土体造成严重污染,污水造成水富营养化,往往难以恢复,其患无穷。因此,做好粪污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处理,用于还田,减少化肥投入,改变我国耕地有机质不足1%的局面,提高粮食单产,加强食品安全,实现农牧结合,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具有重要意义。
3、浅议生态型畜牧业的发展
3.1、树立节约型畜牧业发展理念
与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比较,循环型畜牧业依靠减少投入以及节约消耗,并通过对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再利用,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畜禽排泄物自古以来就是农业生产中的宝贵资源。但,自从化肥出现后,畜禽排泄物作为农家肥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已基本丧失。畜禽粪便大量流失或随意倾倒,不仅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而且也是资源的巨大浪费。推动畜禽排泄物资源化利用,不仅可以解决农畜禽养殖业带来的环境污染,而且对农业种植业生产也大有好处。实现高效低耗是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方向,科技进步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畜牧业的关键。要通过加强基础应用和高新技术研究,围绕节约型畜牧业发展的关键领域、关键环节、关键技术,组织科技人员,加大攻关力度,着力开发一批资源节约的关键技术,满足节约型畜牧业发展的需要。
3.2、探索节约型畜牧业经营模式
传统畜牧业的经营模式更多地侧重于发展,对资源和环境保护考虑较少。建设节约型畜牧业,就要打破这种思维定式,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畜牧业工作。主要体现在:物耗节约型、 资源循环型、空间拓展型、环保生态型。
3.3、发展循环型畜牧业的几点建议
3.3.1、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发展循环型畜牧业。充分利用农业的可再生资源,变废为宝,合理利用,大力发展循环型畜牧业,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符合我国人多地少、资源相对不足的基本国情,是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对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3.3.2、开展前期研究,制定总体规划。循环型畜牧业,既是一种新的经济发展理念,也是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应该加强前期研究,进一步摸清资源底数,研究制定出发展循环型畜牧业的技术路线。
3.3.3、树立畜牧养殖环保优先原则。发展循环型畜牧业,如何破解畜牧业养殖污染和环境保护的矛盾是畜牧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在环境保护意识越来越强的今天,如仍停留在传统养殖理念及经营模式,畜牧养殖将无法生存。畜牧养殖场(户)、畜牧养殖从业人员必须加强自律,在发展畜牧生产、抓效益的同时不可缺失养殖污染治理设施设备等环保投入。
3.3.4、政府以发展循环型畜牧业为导向,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在资源开发利用、畜禽粪便还田、农机设施设备等方面给予财政政策倾斜。
畜牧业的发展离不开宏观规划,我们既要发展速度也要提高品质,既要部门发展,也要统筹布局。最重要、最关键的是政府的引导及政策的支持。如何面对我国饲料相对缺乏与农作物秸秆浪费的矛盾?如何面对畜禽粪便污染与中国农药使用量偏高而造成的食品安全问题的矛盾?如何调节传统农业畜牧业发展与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是当今一个重要的社会矛盾,值得我们深思。
关键词:循环型畜牧业 生态
1、畜牧业发展现状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畜牧产品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其需求不仅体现在数量上,对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畜牧业进一步的发展,必须按照新形势下的要求,调整优化畜牧养殖结构,提高畜牧产品质量。然而当今制约畜牧业发展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资源与环境问题制约
资源问题与土地的承载能力密切相关,我国人均土地占有率偏低。所以,畜牧业增长首先受到客观环境的制约。饲料相对资源缺乏,畜牧业用地趋于紧张,养殖生态环境问题突出都是对畜牧业发展的制约。
1.2、养殖方式粗放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畜牧业养殖方式仍然较为落后,首先是小规模分散饲养占主体,养殖方式落后。另外良种主要依赖进口,饲养管理不规范。
1.3、生产组织化程度低
目前,我国大多数养殖户仍然是分散经营,获得生产、销售、技术和信息的能力差、渠道少,不仅造成畜牧业生产水平低,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弱,而且容易造成区域性、阶段性的盲目发展和供需失调,极易导致畜牧业的大起大落,造成大量资源浪费和经济损失,严重影响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其原因是农户与企业的利益联系不紧密,没有形成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同时也缺乏职能完善的行业协会。
1.4、科技创新体系的制约
科技进步是促进畜牧业增长方式转变的根本要素。当前我国畜牧业科技水平仍然较低。首先,畜牧业科技投入与产值比重不适应。其次科技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不相适应。另外科技推广服务跟不上畜牧业发展的要求。
1.5、管理体制不完善
转变畜牧业增长方式,实现畜牧业产业化经营,使资源在较大范围内得到合理配置,需要不同行业、部门和地区之间联合与协调。但我国目前正处于新旧体制的过渡时期,还存在体制上的条块分割和各自为政现象,各种利益关系尚未理顺,阻碍着畜牧产业化经营的推进。
2、如何开展循环型畜牧业
2.1、充分利用秸秆资源,大力调整畜禽结构,发展草食家畜。
过去,除少部分玉米秸秆被利用于牲畜饲草外,大部分被群众就地焚烧,不仅浪费了资源,而且造成了环境污染。如何解决秸秆废弃和焚烧问题,我们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最终把秸秆养畜作为推进秸秆综合利用的首选途径,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加大扶持力度,强化技术服务,培植典型和龙头企业,通过示范带动,大力发展以奶牛为主的节粮型畜牧业,推动农牧业生产良性循环,取得了比较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草食畜禽具有少与人类争粮食,将人类不可食植物产品秸秆、牧草等转化成人类可食动物性产品,既满足人们膳食的需要又能减轻粮食生产压力。
2.2、利用畜禽粪便开发新能源
近几年来,上级资金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扶持引导规模养殖场建设沼气池,开展畜禽粪便的无害化处理与综合开发利用。沼液、沼渣追施农田,沼气用来做饭、照明、发电。通过在规模养殖场户大力实施“沼气工程”或通过畜禽粪便的生化处理制成有机肥料,使大量畜禽粪便得到无害化处理,既生成了新的能源,又减少了面源污染,净化了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同时又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提供了肥源,减少化肥施用量,避免我国种植土地日趋板结的严重后果,同时也为我国食品安全提供保障,带动了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
2.3、推广微生物发酵床技术,大力发展生态环保养殖
生态环保养殖根据微生态理论和生物发酵理论,在动物舍内铺设一定厚度的谷壳、锯末和生物制剂等混合有机物垫料,畜禽饲养在上面,其所排出的粪尿在舍床上经微生物完全发酵,迅速降解、消化,无臭味、氨气含量显著降低,养殖环节直接消纳污染物,实现零排放,从根本上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同时可节省劳力30%-50%,节省用水85%-90%,节省饲料10%-15%,减少用药,死亡率降低4%,真正达到了节能环保的目的。
2.4、提高畜禽出栏率,加快改良品种速度
我国猪的料肉比3∶1,说明我国单位畜产品耗能还很高,应引进外国品种进行改良,提高饲料转化率。中国黄牛、绵羊出栏率低、出栏体重小、生产周期长、单位生产效率不高,应引进国外优良品种进行改良,降低用于维持的能量、蛋白消耗,探索经济实用的杂交模式提高生长速度,推动种畜禽和商品畜禽的分级管理、分场饲养,提高饲料资源的合理利用。
2.5、加快饲料工业发展,推进秸秆利用工业化进程
科学的饲料配方是提高畜禽饲料转化率的关键,所以应加快饲料工业发展,提高配合饲料、全价饲料的使用范围。我国秸秆资源尚处于初级开发加工阶段,秸秆处理尚未实现工业化,靠一家一户对秸秆青贮、氨化和微化,处理过程浪费多,处理效果不显著,亟待推进秸秆处理工业化进程,提高秸秆利用率和转化率。
2.6、提高兽医卫生水平,减少畜禽死亡
兽医卫生工作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畜牧业具有重要的作用,以猪为例九五期间死亡率是8%,按全国出栏5.92亿头汁算,死亡约4796万头,从这个角度来说,不死就是多养,所以要提高兽医卫生水平,加强防疫工作,确保无重大疫情发生,减少畜禽死亡,也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畜牧业的重要措施之一。
2.7、因地制宜,小规模的农产饲养方式有助于建立循环型畜牧业模式
在我国除规模饲养外,农产小规模饲养有利于就地取材,构不成工业饲料原料的薯藤、草叶、酒糟等非常饲料的使用能大大节约饲料粮。据我县山区调查表明,大量青粗饲料算不上全面,但能满足畜禽生长育肥85%的蛋白、60%的能量、维生素矿物质的大部和全部,仅用规模养猪一半左右的饲料粮,其肉食安全性较高,深受消费者的欢迎。能够实现“畜—肥—粮”循环型畜牧业模式,资源充分利用,种草养畜、果园养鸡、粮田养鹅等模式可以推广。但要解决标准化、卫生质量的问题。 2.8、加强粪污无害化处理,促进农牧结合和可持续发展
畜牧业的发展为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成为可能,但粪污已成为新的重要的污染源,由于使用配合饲料,各种重金属对土体造成严重污染,污水造成水富营养化,往往难以恢复,其患无穷。因此,做好粪污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处理,用于还田,减少化肥投入,改变我国耕地有机质不足1%的局面,提高粮食单产,加强食品安全,实现农牧结合,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具有重要意义。
3、浅议生态型畜牧业的发展
3.1、树立节约型畜牧业发展理念
与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比较,循环型畜牧业依靠减少投入以及节约消耗,并通过对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再利用,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畜禽排泄物自古以来就是农业生产中的宝贵资源。但,自从化肥出现后,畜禽排泄物作为农家肥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已基本丧失。畜禽粪便大量流失或随意倾倒,不仅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而且也是资源的巨大浪费。推动畜禽排泄物资源化利用,不仅可以解决农畜禽养殖业带来的环境污染,而且对农业种植业生产也大有好处。实现高效低耗是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方向,科技进步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畜牧业的关键。要通过加强基础应用和高新技术研究,围绕节约型畜牧业发展的关键领域、关键环节、关键技术,组织科技人员,加大攻关力度,着力开发一批资源节约的关键技术,满足节约型畜牧业发展的需要。
3.2、探索节约型畜牧业经营模式
传统畜牧业的经营模式更多地侧重于发展,对资源和环境保护考虑较少。建设节约型畜牧业,就要打破这种思维定式,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畜牧业工作。主要体现在:物耗节约型、 资源循环型、空间拓展型、环保生态型。
3.3、发展循环型畜牧业的几点建议
3.3.1、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发展循环型畜牧业。充分利用农业的可再生资源,变废为宝,合理利用,大力发展循环型畜牧业,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符合我国人多地少、资源相对不足的基本国情,是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对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3.3.2、开展前期研究,制定总体规划。循环型畜牧业,既是一种新的经济发展理念,也是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应该加强前期研究,进一步摸清资源底数,研究制定出发展循环型畜牧业的技术路线。
3.3.3、树立畜牧养殖环保优先原则。发展循环型畜牧业,如何破解畜牧业养殖污染和环境保护的矛盾是畜牧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在环境保护意识越来越强的今天,如仍停留在传统养殖理念及经营模式,畜牧养殖将无法生存。畜牧养殖场(户)、畜牧养殖从业人员必须加强自律,在发展畜牧生产、抓效益的同时不可缺失养殖污染治理设施设备等环保投入。
3.3.4、政府以发展循环型畜牧业为导向,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在资源开发利用、畜禽粪便还田、农机设施设备等方面给予财政政策倾斜。
畜牧业的发展离不开宏观规划,我们既要发展速度也要提高品质,既要部门发展,也要统筹布局。最重要、最关键的是政府的引导及政策的支持。如何面对我国饲料相对缺乏与农作物秸秆浪费的矛盾?如何面对畜禽粪便污染与中国农药使用量偏高而造成的食品安全问题的矛盾?如何调节传统农业畜牧业发展与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是当今一个重要的社会矛盾,值得我们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