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学是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教学必须使学生牢固树立以自学为主、主动学习的概念. 教育改革教学方法的关键是实实在在地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意识、习惯、能力和方法. 为此,一个很重要的措施是教师应怎样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积极探索实施高效课堂,充分营造学生的思维空间,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应用,自主思维,自主创新的能力. 在新课标的背景下,怎样看待预习?数学教学需要怎样的预习?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一些看法:
一、预习的意义
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在数学教学中进行课前预习,对学生学习数学有着如下的积极意义:
1. 通过预习,学生可以复习、掌握一些旧的知识,初步认识知识的构架,使学生能自己去发现旧知识的薄弱环节,及时在上课前补上这部分内容,也为教师的“补差”找到一个切入点,为学生掌握新知识做好了充分准备.
2. 通过预习,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有了一定的认识. 将一些简单易懂、自己有兴趣的内容进行了内化,可以主动地对自己不懂的内容做一些标记,使听课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为掌握新知识作好心理方面的准备,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3. 预习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培养自学能力的舞台. 预习时学生会努力搜集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理解、分析新知识,这个过程正是在锻炼学生自主学习、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同时可以提高学生动手实践、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能力,使学生尝到成功的快乐,促使他们更愉快地、主动地学习. 由此可见,在数学学科开展课前预习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课前预习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应该怎样让学生在自主预习中提高其自学能力
我在教学中,就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索和尝试.
1. 加强指导学生预习,树立信心,激发意识
首先,要给学生一点自读时间,让学生认真阅读数学知识,培养学生自读技能. 学生自读技能的训练是培养自学能力的基础. 数学自学能力是在教师的亲自指导下,通过学生自己阅读数学课本或有关参考资料,深入理解和领会其中重要知识的内在含义,形成相应的解答练习或解决问题的技能过程. 读的方式有粗读、细读、精读. 粗读就是把数学材料的内容浏览一遍,知道其中大概意思;细读就是把数学材料中的内容从头到尾仔细地钻研一遍,要读懂其中概念、定理、公式、原理、法则和例题的应用范围、适用范围、解题思路;精读就是在粗读、细读的基础上还能领会数学阅读材料内容中的解题方法、解题技巧,能分清内容中主要内容和次要内容,能掌握重点和难点内容,能用精炼的语句概括所阅读内容的精髓之处. 这样长期、持续的训练,学生可以形成符合自身认知特点的自读技能,提高学习效率,从而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方法,培养了学生的自读能力,为培养学生数学自学能力指引了方向.
其次, 要求学生融会贯通地理解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学生对数学自学的要求,不能只停留在书本上的知识和能做练习或解答一般性的作业层面上,还要在学生深入理解书本内容的基础上,加强实践的训练,达到理论和实践的融合与贯通,抓住精神实质,解题时要求学生用多种方法去探索书中的定理、公式和例题,其证明和解答又是怎样想到的,所使用的数学解题方法又是什么,公式、定理等结论能否加以推广使用,条件是否多余等. 这些问题的处理方法要求学生不但能独立思考书本上的知识,而且更要去思考隐藏于书里但看不见的知识,只要各种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相互协调发展,就会激起学生爱科学并且更爱数学的思想热情,也能充分调动学生善于思考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教学原则,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学性和主动性,把精力放在探索知识的能力上,为培养学生数学的自学能力夯实了基础.
2. 教师出示预习提纲,做好预习指导
预习提纲是学生预习的“指向标”. 预习提纲的编写,我一般遵循以“问题”为线索的原则. 教师把学生学习本节课应该掌握的知识、技能、规律都编成一个个问题,让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与探究,去获得新知识.
3. 形式要多样化,要找准学生的能力点,要瞄准学生的兴趣点,使学生预习时“动”起来
(1)任务落实预习法. 教师布置预习任务,同学带着明确的预习任务进行预习. 因为学生开始预习时不知从何下手,这时教师设计好预习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去预习,能做到有的放矢,针对性较强. 教师先要对自己提出高标准、严要求,对相关学习内容要进行认真研读,提出既有一定的价值又有吸引力的,能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探索兴趣的预习任务. 教师布置任务时,可以采取表格的形式或者提问的形式,让学生去预习. 布置预习任务时一定要注意难度适中,具有诱发性和趣味性,预习要求要明确,可操作性要强.
(2)笔记预习法. 课前预习,可以让同学在书上做简单的眉批笔记,把自己的理解、体会或独特见解写在书上的空白处;其次,可以让学生做摘录笔记,在笔记本上摘抄重点概念、关键语句等,以加深对重要知识的记忆、理解,并简单地记下预习过程中的疑惑和不解之处,在课上进行质疑,这是数学课程最常用的预习方法.
(3)尝试练习预习法. 对于计算类新授课、练习课,预习时先进行尝试练习,遇到疑难再返回预习例题,然后再尝试练习. 通过尝试练习,可以检验同学预习效果,这是数学预习不可缺少的过程. 数学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的一大特点就是要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初步理解和掌握了新的数学知识后,要让学生通过做练习或解决简单的问题来检验自己预习的效果.
此外,预习方法通常还有:独立思考、同桌交流、动手操作预习法、小组交流、师生交流等.
总之,通过自主预习来提高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对提高学生自身文化素质有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对未来人才的培养发挥了学生自身内在的动力,为探究科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预习的意义
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在数学教学中进行课前预习,对学生学习数学有着如下的积极意义:
1. 通过预习,学生可以复习、掌握一些旧的知识,初步认识知识的构架,使学生能自己去发现旧知识的薄弱环节,及时在上课前补上这部分内容,也为教师的“补差”找到一个切入点,为学生掌握新知识做好了充分准备.
2. 通过预习,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有了一定的认识. 将一些简单易懂、自己有兴趣的内容进行了内化,可以主动地对自己不懂的内容做一些标记,使听课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为掌握新知识作好心理方面的准备,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3. 预习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培养自学能力的舞台. 预习时学生会努力搜集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理解、分析新知识,这个过程正是在锻炼学生自主学习、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同时可以提高学生动手实践、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能力,使学生尝到成功的快乐,促使他们更愉快地、主动地学习. 由此可见,在数学学科开展课前预习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课前预习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应该怎样让学生在自主预习中提高其自学能力
我在教学中,就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索和尝试.
1. 加强指导学生预习,树立信心,激发意识
首先,要给学生一点自读时间,让学生认真阅读数学知识,培养学生自读技能. 学生自读技能的训练是培养自学能力的基础. 数学自学能力是在教师的亲自指导下,通过学生自己阅读数学课本或有关参考资料,深入理解和领会其中重要知识的内在含义,形成相应的解答练习或解决问题的技能过程. 读的方式有粗读、细读、精读. 粗读就是把数学材料的内容浏览一遍,知道其中大概意思;细读就是把数学材料中的内容从头到尾仔细地钻研一遍,要读懂其中概念、定理、公式、原理、法则和例题的应用范围、适用范围、解题思路;精读就是在粗读、细读的基础上还能领会数学阅读材料内容中的解题方法、解题技巧,能分清内容中主要内容和次要内容,能掌握重点和难点内容,能用精炼的语句概括所阅读内容的精髓之处. 这样长期、持续的训练,学生可以形成符合自身认知特点的自读技能,提高学习效率,从而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方法,培养了学生的自读能力,为培养学生数学自学能力指引了方向.
其次, 要求学生融会贯通地理解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学生对数学自学的要求,不能只停留在书本上的知识和能做练习或解答一般性的作业层面上,还要在学生深入理解书本内容的基础上,加强实践的训练,达到理论和实践的融合与贯通,抓住精神实质,解题时要求学生用多种方法去探索书中的定理、公式和例题,其证明和解答又是怎样想到的,所使用的数学解题方法又是什么,公式、定理等结论能否加以推广使用,条件是否多余等. 这些问题的处理方法要求学生不但能独立思考书本上的知识,而且更要去思考隐藏于书里但看不见的知识,只要各种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相互协调发展,就会激起学生爱科学并且更爱数学的思想热情,也能充分调动学生善于思考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教学原则,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学性和主动性,把精力放在探索知识的能力上,为培养学生数学的自学能力夯实了基础.
2. 教师出示预习提纲,做好预习指导
预习提纲是学生预习的“指向标”. 预习提纲的编写,我一般遵循以“问题”为线索的原则. 教师把学生学习本节课应该掌握的知识、技能、规律都编成一个个问题,让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与探究,去获得新知识.
3. 形式要多样化,要找准学生的能力点,要瞄准学生的兴趣点,使学生预习时“动”起来
(1)任务落实预习法. 教师布置预习任务,同学带着明确的预习任务进行预习. 因为学生开始预习时不知从何下手,这时教师设计好预习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去预习,能做到有的放矢,针对性较强. 教师先要对自己提出高标准、严要求,对相关学习内容要进行认真研读,提出既有一定的价值又有吸引力的,能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探索兴趣的预习任务. 教师布置任务时,可以采取表格的形式或者提问的形式,让学生去预习. 布置预习任务时一定要注意难度适中,具有诱发性和趣味性,预习要求要明确,可操作性要强.
(2)笔记预习法. 课前预习,可以让同学在书上做简单的眉批笔记,把自己的理解、体会或独特见解写在书上的空白处;其次,可以让学生做摘录笔记,在笔记本上摘抄重点概念、关键语句等,以加深对重要知识的记忆、理解,并简单地记下预习过程中的疑惑和不解之处,在课上进行质疑,这是数学课程最常用的预习方法.
(3)尝试练习预习法. 对于计算类新授课、练习课,预习时先进行尝试练习,遇到疑难再返回预习例题,然后再尝试练习. 通过尝试练习,可以检验同学预习效果,这是数学预习不可缺少的过程. 数学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的一大特点就是要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初步理解和掌握了新的数学知识后,要让学生通过做练习或解决简单的问题来检验自己预习的效果.
此外,预习方法通常还有:独立思考、同桌交流、动手操作预习法、小组交流、师生交流等.
总之,通过自主预习来提高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对提高学生自身文化素质有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对未来人才的培养发挥了学生自身内在的动力,为探究科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