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甜蜜记忆

来源 :百科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r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小的糖人牵动无数人的童年回忆,每当挑着扁担、担着糖和炉具的糖塑艺人出现在乡间小路或街头巷尾时,总有一大群孩子围上前来,争相要糖人师傅为自己吹个心仪的小玩意儿,既有趣又香甜的糖人成为孩子们快乐的源泉。在物质匮乏的时代,糖人更是成为一种令人向往的奢侈品。香甜的滋味在一代代人的心间萦绕,沉淀为与童年往事有关的甜蜜记忆。
  人们对糖塑的认识,多以稀奇有趣、味道香甜的糖人为主,而真正了解这门民间艺术的人却很少。糖塑是中国民间传统的手工艺术,以糖为原料,将糖熬化,再通过吹、挑、拉、揪、捏、画等技巧制成人、物、鸟、兽等小玩意儿。造型精美、栩栩如生的糖塑作品,充分体现了人们对于日常生活的艺术描摹和创作,凝结着手工艺劳动人民的生存智慧。

糖塑小史


  糖塑艺术拥有悠久的历史。唐宋时期,人们以模型制作乳糖狮子,糖塑艺术发展迅速。《梦粱录》中描绘了当时的热闹场景:“湖中南北搬载小船甚多,如撑船卖糖狮儿、糖小儿。”又如:“小儿戏耍家事儿,如戏剧糖果之类:行娇惜、宜娘子、秋千稠糖葫芦、火斋郎果子、吹糖麻婆子。”可见糖塑已颇受欢迎。
  至明代时,人们将糖塑用于宴席或祭祀礼仪之中,有“享糖”或“兽糖”之称。《本草纲目》中记载:“紫糖亦可煎化,印成鸟兽果物之状,以充席献。”《天工开物》中亦有关于糖塑宴席之用的记载:“凡狮、象糖模,两合如瓦为之,杓泻糖入,随手覆转倾下。模冷糖烧,自有糖一膜靠模凝结,名曰享糖,华筵用之。”
  清代时,糖人已较为普遍。据《汉口竹枝词》中描绘:“放学归来日未曛,滚钱抛鞬闹成群。阿娘膝下频需索,吹了糖人捏面人。”吹糖人已成为街头巷尾常见的风俗活动。
  因糖的甜味,人们以糖寓意甜蜜;也因糖人灵活生動、形象喜人的造型,成为人们寄托美好希望的象征。人们以糖人表达孝道、祈求吉祥等寓意也在现今的婚礼庆典、寿诞和丧葬等活动中得以流传。

糖塑制作工艺


  糖塑的制作颇有讲究,蕴藏着无穷的智慧。
  在制作工具上,最初走街串巷的糖塑艺人用扁担挑着制糖工具。扁担的一头挑着插糖人的木质架子和其他小工具,另一头挑着用于熬糖的炉具。炉具极有讲究,因糖塑艺人往往挑着扁担走街串巷,所以炉具一定要小巧,便于携带。熬糖的火候也有微妙的区分,以往用于吹糖人和捏糖人的糖,多用锯末作燃料熬制,因为微燃的锯末既能保持恒温使糖较软且不至于凝固,又能防止糖被熬糊;而用于画糖人的糖稀,多用煤油、木柴或煤等易购买同时又便携的燃料,便于掌握火苗大小,保障熬糖的火候;到现代,熬糖多以便携又方便使用的电炉具为主。画糖人还需要一柄盛糖的勺子、一块案板以及将糖人与案板分离开的糖起子,作画的案板多为天然的大理石板或者汉白玉石板。除此之外,吹糖人还需要准备各类模具以便吹出造型各异的糖人。最后,塑造好的糖人要用木棍或竹签粘上,以便把玩。
  糖塑艺人经过长期的练习,谙熟糖塑的技法,通过吹、拉、扯、剪、画等技巧,极短时间内便能塑造出栩栩如生的糖人。
  李氏糖人传承人李凤艳老师,多年与糖塑艺术相伴,糖塑已融入其生活之中,她向我们介绍:

  常见的糖塑主要有三种:捏糖人、吹糖人和画糖人,虽都由糖塑造而成,但在技艺上却各有其巧妙之处。
  提前熬糖是制作糖人的重要步骤,熬糖时要用勺子不断搅拌,火候不宜过大,将糖熬制成合适的黏稠程度。因糖温较高,捏糖人时手要耐得住高温灼烫,吹糖人的糖温较之降低,而画糖人时不易烫伤双手。
  捏糖人也称为塑糖人,捏糖人需灵活运用色彩搭配,精通塑型技巧,因此要求糖塑艺人具备一定的美术基础。捏糖时,双手要快速地将温度很高的糖一片片捏塑成型,并将其搭配组合,才能塑造出一尊精美的糖塑。
  吹糖人是用麦芽糖与冰糖融化为糖稀,经过反复拉扯,再向糖稀内吹气,伴随糖稀逐渐膨胀,双手同时灵活地捏塑糖稀,不一会儿,一个灵动活泼的糖人便呈现出来。
  画糖人也称为糖画,画糖人的技法较多,如勾线、提拉、抹片、组装等,其中勾线是最基本的技法,李氏糖人在绘制糖人时就巧妙地结合了多种技法。在画糖人前要将糖熬到可以拉丝的程度,然后用勺子盛少许糖,作糖画时拿勺子的手要稳,随着手腕的抖动将糖稀缓缓淋在光滑的石面上,极短时间内一幅栩栩如生的糖画就跃然于石板之上。

糖塑艺术的当代发展


  现代社会种类繁多的糖果、玩具日益挤占了传统民间玩艺的生存空间,日常生活中街头巷尾难以见到糖塑的身影,糖塑在当今孩童的记忆中也逐渐消失,糖塑艺术在发展中日趋走向暗淡。但随着传统文化的复兴,传统民间艺术得以重燃希望,2008年糖塑艺术被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使糖塑得以重现光彩。
  精通民间艺术的手艺人也获得生存的空间,得以继续以手艺营生,将这些传统技艺传承发扬下去。糖塑不光是以糖为原料制成的小玩意儿,其中也注入了糖塑艺人的灵魂,烙印着生活文化的背景。保护传统民间艺术的核心在于保护技艺的传承者和活态的文化生存空间,“见物”的同时要“见人”“见生活”,传统的民间技艺才能“如鱼得水”,得以活态传承,不断生长。
其他文献
在组织孩子们大胆进行绘画创作活动时,我常常发现孩子们没东西可画,画面丰富不起来,或者是千人一面。四十多个孩子同一个“复制品”,作品没有创意。鉴于此,我们采取了以下几个措施逐渐培养了孩子的创作能力。    一、欣赏作品,激发自我    面对孩子们创作贫乏的弱点,给孩子们欣赏同一年龄的优秀作品,让他们通过观摩、体验,说出内心的感受,引导孩子们欣赏构图、色彩和线条的表现方法。在组织孩子们进行作品欣赏时,
2013年1月26日14时整,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一隅,我国自主研制的首款战略重型运输机(简称“大运”)滑向起飞线,稍停片刻,开大车,起步,加速,抬前轮,主起落架离地,飞机完美起飞。现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声。15时整,“大运”稳稳地降落到跑道上,减速,停稳。至此,我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大型军用运输机—运-20成功完成首飞。  大型运输机,一般指最大起飞重量超过100吨的军用运输机。运输机按用途可分为战
东山魁夷是日本风景画的大师,他经常与风景对话。他非常喜欢日本诗人芭蕉的诗“静观则万物皆能自得”,认为“静”的意思就是抛却人生的一切杂念和利害得失,去虚心地观察,在自然中去感受万物所拥有的生命。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笔下的风景皆有情。东山魁夷的《青响》以色彩和形象画出了声音,借助通感完成了美感,“青响”指的是满山苍翠的林木那有节奏感的重叠所传达出的一种天籁之声,让我们静听“东山魁夷”。  东山魁夷是日
110年前,“现代汽车之父”卡尔·奔驰发明汽车时,驾驶座是位于车身中央的。汽车问世初期,车主绝大部分雇有司机,为方便司机为主人开门,早期汽车自然而然是“右驾右行”。那么“右驾右行”为何后来会改为“左驾右行”呢?原因是为了行车安全。  1920年,随着科技的发展,汽车在数量与速度上都得以猛增,导致交通事故也越来越多。人们发现,“右驾右行”在遇到超车或者会车时,会存在很大的驾驶盲区,这是一个最大的安全
孩子对美术活动不感兴趣甚至惧怕参加,怎么办?  答:首先应了解原因,帮助孩子去掉心理障碍。如有的孩子因为上次活动作业完成不理想而受家长批评,对学习美术失去信心,产生抵触情绪;有的孩子不想参加美术活动,可能是因为家里来了小伙伴想一起玩:也有的孩子受更新鲜事物吸引,兴趣转移了。从根本上看这些现象,孩子都有各自合理的理由,成人必须予以理解、理智地对待。不能用强迫的方式,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有时,适当的等
为何汽车的雾灯要用黄色光  汽车雾灯照射出来的黄色光,是经过科学家精心研究以后做出的最佳选择。雾灯的光必须具有散射作用,才能让光束尽可能向前方散射成面积较大的光束,使驾驶员看得清目标。黄色光的散射强度是红色光散射强度的5倍。显而易见,采用黄色光作为汽车雾灯的光色比用红色光效果好得多。还有一个原因,黄色的光束没有其他颜色的光束刺眼,这样汽车前后的车灯不会妨碍其他车辆的前行。为何汽车在刹车时一定要刹住
电影《拆弹专家2》讲述的是香港警方拆弹专家奋不顾身排除爆炸物的故事,情节紧张刺激,扣人心弦。  那么,在现实中,拆弹专家们在排爆时会用到哪些高科技的排爆装备呢?排爆服  排爆服是排爆人员现场作业时所穿用的特殊工作服,能够尽可能减少爆炸所产生的超压、破片、冲击波等对人体的伤害。▲ 排爆服  在电影《拆弹专家2》中,拆弹专家所使用的是英国产EOD-MK5排爆服。这款排爆服由凯夫拉纤维制成,织物外层喷涂
喜迎新春 陈禹帆(5岁油画棒画)  辅导教师:周俊  云南省水富县幼儿园
怎样欣赏孩子的作品?    答:绘画与其他艺术活动相比更具有直观性,孩子们更容易接受。当他们兴趣来到时,就会马上拿起画笔,无拘无束涂抹,乐趣无穷。儿童画是孩子心灵的写照,充满了想象和创造。它们不仅仅反映孩子眼中的世界,也反映了心中的世界。每当孩子们完成自己的作品来给您欣赏时,他们会有鼻有眼地讲出您看不懂的线条图案。每幅画都是一颗纯真童心的自然流露和展现。这时的您感受到了吗?保护好您孩子的童心了吗?
“太空台风”  低层大气中发生的强烈热带气旋被称为台风或飓风。在地球或者其他行星的高层大气中是否也存在类似的现象,科学家一直在追踪。不过,由于高层大气空间浩大、环境恶劣,很难进行观测。最近,中国科学家发表论文称,他们与国内外研究者合作,首次在地球极区电离层与磁层发现了类似台风或飓风的现象,并揭示了其形成机制。研究人员采用月球轨道卫星、电离层卫星和我国南北极地面台站等观测设备或装置,同时借助高时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