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前,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16年全国平均工资数据。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67569元,比上年增长8.9%;城鎮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42833元,比上年增长8.2%。但也有不少人感觉自己的收入低于平均工资,并引发“你拖平均工资的后腿了吗”之类的吐槽。
官方解读“为何个人感受与数据不一致”
对于网友们吐槽的“个人感受与数据不一致”的情况,这次官方也给出了回应。
北京统计局可谓“通俗版”:平均工资包括了从个人工资中代扣代缴的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的个人缴纳部分;但是对劳动者而言,工资的概念往往是税后工资、实发工资,因此平均工资水平及增长与个人感受存在差异。
重庆市统计局的解读则比较全面地解释了为何公众感觉“自己又拖后腿了”。而且重庆市统计局的解读更有“学术范”,向公众传递了一个统计学名称——社会平均工资是典型的“偏态分布”,即少数人工资水平较高,多数人工资水平较低,所以多数人的工资水平会低于平均工资。
官方的释疑,主要是说平均数难以全面反映各类用人单位及其劳动者工资水平情况,多数人处于“拖后腿”的状态中。事实上,即便用税前工资进行计算,很多人依旧达不到平均水平。
对此,劳资问题资深专家、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苏海南近日接受采访时表示,“这是由我国工资分配格局存在的结构性矛盾所致,目前我国的工资分配是一个金字塔形格局,上面人较少,中间的人也不多,低于平均工资水平的人多。”我国地域辽阔,行业众多,各地区、各行业收入差异较大,“例如金融机构的普通职工年收入轻松达到20万元,而很多行业的职工年收入不到5万元,相当一部分劳动者的工资水平低于平均工资,所以会有一部分劳动者说自己拖了后腿,这也是这种结构性矛盾的具体表现。”
鉴于平均数难以全面反映各类用人单位及劳动者的工资水平,苏海南建议:“在公布平均工资数据的同时,可以公布各地区、不同所有制企业职工工资的低位数、中位数、高位数,这样能更全面反映实际情况,大家也能准确找到自己的位置。”
只公布平均工资不能反映出差异
现实来讲,公众更为关注的并不是谁通俗或谁更学术,吐槽“拖后腿”想必并非想学习“偏态分布”这个生涩的统计学名词,而是关注社会工资统计最终是否会真实影响到自己的荷包等切身利益。
我国的社保缴费基数是由平均工资所决定的,而社保缴费基数关系着每月需要缴纳的各项社保费,最终影响职工的每月实际到手收入和未来的社保待遇。一般来说,平均工资越高、社保的缴费基数也就越高,反之亦然。
在统计学上,很多情况下中位数比平均数来得更真实,尤其是统计收入情况时,如果存在贫富悬殊的情况,那么平均数更容易失真。比如,统计阿里巴巴公司所有员工的个人资产大致是多少,如果这个时候你选用平均数,那么光是前十位的个人资产就把所有员工的个人资产往上拉了一大截,因此,比较科学的是采用中位数,也就是中间那个人的个_人资产情况,才更能代表大多数人的情况。实质上,“偏态分布”起到了“劫贫济富”的不公平的结果,更会影响到我国社会收入分配改革的精准性。
统计部门很早就意识到社会平均工资的不合理性。早在2009年,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司长冯乃林在接受采访时,就已经承认只公布平均工资有所不妥,“我们统计中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平均工资不能够反映出差异……如果能够发布‘工资水平中位数’或者‘工资水平众数’可能更容易被公众理解。”遗憾的是,时至今日统计部门尚未对社会平均工资统计进行改革。
平均工资的增速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
公众一直吐槽工资“拖后腿”,说明统计方法不科学、不正常,但就平均工资本身而言,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持续推进,其增速结构也发生着可喜的变化。
查询近年的数据了解到,2016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67569元,相比2015年的62029元,增加了5540元,增长率为8.9%。私营单位平均工资的表现也很抢眼,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42833元,相比2015年的39589元,增加了3244元,增长率为8.2%,略低于非私营单位的增长率。
平均工资增长,与国民经济的平稳增长密不可分。苏海南认为,2016年我国GDP维持了6.7%的增速,经济增长态势总体上比较平稳。在此基础上,平均工资自然水涨船高继续保持增长态势。
在此前提下,各地大都根据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调整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比如北京,2013年的最低工资标准是1400元,经过连续3年提高后,2016年北京的最低工资标准已经达到了1890元,3年间提高了490元。
不仅北京,2016年,全国至少有9个地区上调了最低工资标准,平均增幅为10.7%。不少省份还调整了企业行业的工资指导线,从政策上保证低收入职工的实际工资水平不下降或都能有所增加。
平均工资增长这份功劳,有相当大一部分要归功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6年,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持续推进,我国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新旧动能转换加快,不仅保障了平均工资持续增长,还促使去年平均工资的增速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从全国范围看,IT业平均工资水平首次超过金融业,在各行业门类中排名首位。数据显示,2016年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年平均工资为122478元,而金融业年平均工资为117418元。
这是近年来IT业平均工资首次超过金融业拔得头筹。苏海南认为:“这些行业劳动者的平均工资水平达到第一位,是一个很好的导向,表明创新创造行业企业的效益提高,同时中央强调的实施以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正逐步落实。金融业的收入由一直高居榜首降到第二位,也是一个好势头。虚拟经济行业的工资本身就不应该太高,现在由第一位降为第二位,也是我国收入分配格局调整的一个好的走向。”
随着现代服务业的蓬勃发展,相关行业工资增幅也大多高于平均增幅。数据显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9.3%,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增长9.7%,教育业增长11.9%,卫生和社会工作行业增长11.7%,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增长9.8%,均超过8.9%的平均增幅。
这些行业工资的较大幅度增加,跟去年中央密集出台的一系列增加收入的政策密切相关。
“这些相关政策对医生、教师、科研人员等人群的收入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些行业职工的工资收入增长,体现了中央关于激活重要群体的活力、增加重要群体收入的政策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落实。”苏海南分析说。
(本刊综合)
官方解读“为何个人感受与数据不一致”
对于网友们吐槽的“个人感受与数据不一致”的情况,这次官方也给出了回应。
北京统计局可谓“通俗版”:平均工资包括了从个人工资中代扣代缴的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的个人缴纳部分;但是对劳动者而言,工资的概念往往是税后工资、实发工资,因此平均工资水平及增长与个人感受存在差异。
重庆市统计局的解读则比较全面地解释了为何公众感觉“自己又拖后腿了”。而且重庆市统计局的解读更有“学术范”,向公众传递了一个统计学名称——社会平均工资是典型的“偏态分布”,即少数人工资水平较高,多数人工资水平较低,所以多数人的工资水平会低于平均工资。
官方的释疑,主要是说平均数难以全面反映各类用人单位及其劳动者工资水平情况,多数人处于“拖后腿”的状态中。事实上,即便用税前工资进行计算,很多人依旧达不到平均水平。
对此,劳资问题资深专家、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苏海南近日接受采访时表示,“这是由我国工资分配格局存在的结构性矛盾所致,目前我国的工资分配是一个金字塔形格局,上面人较少,中间的人也不多,低于平均工资水平的人多。”我国地域辽阔,行业众多,各地区、各行业收入差异较大,“例如金融机构的普通职工年收入轻松达到20万元,而很多行业的职工年收入不到5万元,相当一部分劳动者的工资水平低于平均工资,所以会有一部分劳动者说自己拖了后腿,这也是这种结构性矛盾的具体表现。”
鉴于平均数难以全面反映各类用人单位及劳动者的工资水平,苏海南建议:“在公布平均工资数据的同时,可以公布各地区、不同所有制企业职工工资的低位数、中位数、高位数,这样能更全面反映实际情况,大家也能准确找到自己的位置。”
只公布平均工资不能反映出差异
现实来讲,公众更为关注的并不是谁通俗或谁更学术,吐槽“拖后腿”想必并非想学习“偏态分布”这个生涩的统计学名词,而是关注社会工资统计最终是否会真实影响到自己的荷包等切身利益。
我国的社保缴费基数是由平均工资所决定的,而社保缴费基数关系着每月需要缴纳的各项社保费,最终影响职工的每月实际到手收入和未来的社保待遇。一般来说,平均工资越高、社保的缴费基数也就越高,反之亦然。
在统计学上,很多情况下中位数比平均数来得更真实,尤其是统计收入情况时,如果存在贫富悬殊的情况,那么平均数更容易失真。比如,统计阿里巴巴公司所有员工的个人资产大致是多少,如果这个时候你选用平均数,那么光是前十位的个人资产就把所有员工的个人资产往上拉了一大截,因此,比较科学的是采用中位数,也就是中间那个人的个_人资产情况,才更能代表大多数人的情况。实质上,“偏态分布”起到了“劫贫济富”的不公平的结果,更会影响到我国社会收入分配改革的精准性。
统计部门很早就意识到社会平均工资的不合理性。早在2009年,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司长冯乃林在接受采访时,就已经承认只公布平均工资有所不妥,“我们统计中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平均工资不能够反映出差异……如果能够发布‘工资水平中位数’或者‘工资水平众数’可能更容易被公众理解。”遗憾的是,时至今日统计部门尚未对社会平均工资统计进行改革。
平均工资的增速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
公众一直吐槽工资“拖后腿”,说明统计方法不科学、不正常,但就平均工资本身而言,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持续推进,其增速结构也发生着可喜的变化。
查询近年的数据了解到,2016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67569元,相比2015年的62029元,增加了5540元,增长率为8.9%。私营单位平均工资的表现也很抢眼,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42833元,相比2015年的39589元,增加了3244元,增长率为8.2%,略低于非私营单位的增长率。
平均工资增长,与国民经济的平稳增长密不可分。苏海南认为,2016年我国GDP维持了6.7%的增速,经济增长态势总体上比较平稳。在此基础上,平均工资自然水涨船高继续保持增长态势。
在此前提下,各地大都根据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调整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比如北京,2013年的最低工资标准是1400元,经过连续3年提高后,2016年北京的最低工资标准已经达到了1890元,3年间提高了490元。
不仅北京,2016年,全国至少有9个地区上调了最低工资标准,平均增幅为10.7%。不少省份还调整了企业行业的工资指导线,从政策上保证低收入职工的实际工资水平不下降或都能有所增加。
平均工资增长这份功劳,有相当大一部分要归功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6年,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持续推进,我国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新旧动能转换加快,不仅保障了平均工资持续增长,还促使去年平均工资的增速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从全国范围看,IT业平均工资水平首次超过金融业,在各行业门类中排名首位。数据显示,2016年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年平均工资为122478元,而金融业年平均工资为117418元。
这是近年来IT业平均工资首次超过金融业拔得头筹。苏海南认为:“这些行业劳动者的平均工资水平达到第一位,是一个很好的导向,表明创新创造行业企业的效益提高,同时中央强调的实施以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正逐步落实。金融业的收入由一直高居榜首降到第二位,也是一个好势头。虚拟经济行业的工资本身就不应该太高,现在由第一位降为第二位,也是我国收入分配格局调整的一个好的走向。”
随着现代服务业的蓬勃发展,相关行业工资增幅也大多高于平均增幅。数据显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9.3%,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增长9.7%,教育业增长11.9%,卫生和社会工作行业增长11.7%,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增长9.8%,均超过8.9%的平均增幅。
这些行业工资的较大幅度增加,跟去年中央密集出台的一系列增加收入的政策密切相关。
“这些相关政策对医生、教师、科研人员等人群的收入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些行业职工的工资收入增长,体现了中央关于激活重要群体的活力、增加重要群体收入的政策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落实。”苏海南分析说。
(本刊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