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生并不是只有一次选择。第一次或许只是为了生存,仓促地远离了理想。而当第二次选择来临的时候,往往就是追求理想的实现。这个理想具体而微,有人称它为“第二居所”,有人称之为第二个人生维度。今天我们走近的一位民宿主人也正是如此,她的前半生爱探险、爱旅行、爱文字、爱摄影,多次穿越死亡之海,写了好几本旅行传记,拿过记者都会羡慕的新闻奖。如今,她放慢脚步,将过往经历凝结成乡村山野间的一个文化符号,并赋予其独特的东方美学智慧。她回归简单生活和减法世界,热爱花艺、热爱茶道,从一名新闻记者转身为民宿管家,她开启了第二种人生维度,更近地触摸到了理想。
记者:“岭上云”民宿位于风景美丽的茅山旅游度假区,可以简单描述一下这里吗?
钱毓:茅山是道教上清派的发源地,有着“第一福地,第八洞天”之美誉。历经千年风雨洗礼,茅山依旧保持着原生态面貌,山川连绵,植被茂密,河湖密布,曲径通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人们向往的洞天福地,也是当今理想的康养地之一。
记者:回顾过往,您以一位知名媒体业人士的身份来到茅山脚下经营民宿,完成了颇具人生意义的华丽转身,我们很想知道个中原因是什么?
钱毓:的确,在辞职前,我一直以为自己是可以终生从事新闻工作的,多年来也是一直以此为人生坐标的。在这个过程中,也最大程度地实现了人生价值。可是有一天你会发现,世界那么精彩,人生又那么短促。那时,随着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职业的无望感和无趣感也在增加。因此,给人生不一样的活法成为挥之不去的念头。
应该说,20年的新闻职业生涯我已拼尽全力,接下来的日子我想过得更自由一点,开掘出人生更多的可能性。最初能想到的就是开一家小店,比如,到内地开一家西域风情的手工艺品店。
记者:那这个计划实施得顺利吗?又是什么机缘让您进入了民宿行业?
钱毓:因为常州是我的出生地,所以刚开始我和先生一起选择回到常州开小店,店名叫“西域传奇”,主打西域特色手工艺品和新疆特产。当然,能看出来,这也是根植于心中的一份情结所致。因为产品特色明显,生意也还不错,但是三四年之后即陷入了瓶颈。由于西域文化与江南文化差异较大,显得曲高和寡。加上店面位置在老城区,租金高、运营成本大,盈利状况不理想,只能勉强维持,所以开始思考转型。
那时候我们看到了国内精品民宿风起云涌,逐渐取代了沿袭多年比较低端的农家乐,城市白领厌倦都市回归乡野开民宿的案例越来越多。受此鼓舞和启发,我和先生也有了投身民宿重新创业的想法。之后,我们多次去无锡、宜兴、杭州、扬州、安徽等地考察,最终还是选择了我的家乡金坛茅山。先是开茶馆,继而开始经营民宿。
记者:“岭上云”这个名字有由来吗?品牌的含义是什么?
钱毓:民宿取名“岭上云”,源自归隐茅山的齐梁隐士陶弘景的那首著名五言诗:“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在陶弘景眼里,山中有什么呢?山岭上多的就是白云,只可惜白云没法赠予人,只能够自我愉悦。不难看出,陶弘景归隐在茅山是多么怡然自得。
我们自然无法跟陶弘景相比,但向往山野的美好愿望是一致的。用陶弘景的诗句来做民宿的名字也是借古思幽,期待民宿可以成为客人们的心灵港湾。
记者:人们通常理解的是,一个民宿一个故事,事实也的确如此,“岭上云”民宿必然也融入了您的过往经历,注入了您对时代的全新认知,比如花艺、茶艺等等元素。
钱毓:一个民宿,设计风格固然是打卡的重要理由,但更重要的是,极具辨识度的人格化特征、深植于人心灵中的精神气质,方能成为客人不绝于此的动力,这才是一个民宿生命力之所在。
民宿的客房共八间,有单间和标间,也有更为宽敞的套房,装修风格趋于怀古和回归。我们还特地加装了电梯,也添加了高科技元素,比如通过智能管家语音提示开关灯及开合窗帘等,打造一个更具人性化的宜居环境。
在日常服务方面,“岭上云”也是足够努力。比如我们的早餐,从视觉、味觉到品种及营养的搭配,都是极其用心的。早餐的品种既有玉米紅薯黍米这样的杂粮,也有牛肉、鸡蛋,奶制品和新鲜果蔬的混搭,这些精心烹饪的高颜值食物也成为客人不断前来打卡的原因之一。
炎热的夏季,我喜欢品饮茶性微凉的春茶,比如绿茶或老白茶。此时,用茅山泉烹茶最为惬意。茅山海拔虽不高,但山泉众多,甘洌绵醇。用这个水来冲泡茅山当地的绿茶和红茶,相当不错。
闲暇之余,我和先生会和客人喝茶漫聊,在面对面的交流中,我们打开心扉、海阔天空。或山村琐事,或户外旅行,或闲散生活,或事业规划,聊着聊着,你对面的人,或许解开了郁积已久的心结,获得了重启的力量……
记者:增强顾客的黏性和体验度很重要。
钱毓:的确,会有那么一些人,是专门过来听我讲故事的,听我讲述亲身经历的那些探险往事。我想,如果那些出生入死、征战无人区的经历能够对人有所鼓舞和启发,那么我的讲述可能就比这些经历本身还要有价值,我认为。
也有一些客人,是专门过来品尝我的手工茶的。他们说,被我的坦诚和坚持感动到了。辞别高光的新闻职场,甘心于做一个平淡的茶人,在一杯茶汤里,照见了我的人生态度。认认真真做茶,踏踏实实做事,这也是我的信条。
当然,也有一些客人,是专门来看我的花花世界的。我种的花、插的花,我打理的小花园还有角角落落的花艺,成为一些客人在朋友圈传播的内容。在这里面,有我的茶空间美学,有汲取的东方生活美学智慧。它们既有物质的关联,又有精神的承启。
因为这个民宿,让我们这些有情怀、有梦想的人聚集到一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求同存异,开创性地去拓展生命潜能,真的很好。 总而言之,我希望“岭上云”民宿应该是温润有光的。我们不只是提供一张床,更重要的,我们提供更开阔的视野——更放松更有人情味的旅居环境。
记者:山野间的民宿很美,但是经营她应该是另外一种理念和心态,你们采取了怎样的运营模式,形成了怎樣的特色和风格,市场认知反馈和盈利状况如何?
钱毓:民宿行业曾经有人戏谑:“民宿是个坑,看你是被动入坑还是心甘情愿。”显然,我们是心甘情愿,情怀在先嘛。说民宿是个坑,其实是指民宿投入与产出往往不成正比,回报来得慢而少,扛不住会被拖死,扛得住才可以自如喘气。对我们来说,既然是主动选择的,那担当也是必须的。
“岭上云”民宿是由私人住宅改建的,历时1年半多时间,遵循中国传统建筑美学特点,色调非灰即白,简约大气。其中创新使用了稻草泥和老物料,让人倍感亲近、有回归感。这些都只是它的外在,内里,我希望通过精神层面的传达,让入住的客人获得更深层的体验,设置了众多主题文化分享内容,比如手作、茶会、雅集及其他互动等等。
因其体量小,所以运行成本相对要高,但好在很多事务都是由我们自己打理,早餐、下午茶、花园管护等等,较好地体现了民宿的主人特质,逐渐在客人心中形成了“有温度、有情怀、有特色”的标签,得到了客人的高度认可。
考虑到民宿自身特点和运行成本的问题,目前“岭上云”民宿采取线下为主、线上为辅的订房模式,以私域流量人际传播为主导加以引流,在试运行阶段就基本实现了盈利。但由于基础改造和软硬件高标配置等的一次性投入较大,要全部收回投资还有待时日。
记者:近几年民宿行业精品迭出,结合几年的实际经营,您认为这个行业还存在哪些发展瓶颈,如何破解?
钱毓:民宿的出现源自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是将多余的住宅拿出来做家庭旅馆,主人自己打理,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设计装修。因此,每家民宿的风格都有主人的情趣在里边。我国内地民宿的兴起是在2015年前后,在江浙等地市场引爆后,迅速在安徽、云南等省份蔓延,并吸引了大量民间资本进入,形成了裸心谷、松赞、云庐、花间堂等众多民宿品牌,颠覆了人们对于传统文旅的认知。
但随着资本的涌入,一家一店被集团式酒店管理所取代,主人文化被稀释。圈地租屋、设计雷同、同质化现象严重,原创性与人文精神日益弱化。所以我认为,民间资本大举进入民宿行业是把双刃剑,虽然对民宿硬件设施的改善和带动消费升级显而易见,但这种短期投资行为可能会影响到民宿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我认为,如果政府能够引导民间资本多参与民宿外围建设,比如完善乡村图书馆、健身房、养老院、文娱活动中心等的综合配置,让民宿真正回归本位,各显其能、各负其责,或能相得益彰,助力民宿行业良性发展。
再独特的民宿,都不能脱离原生环境而孤立地存在。一家一户式的民宿,只有充分融入独立性和原创性,形成多元而丰富的主人文化,才能在乡村振兴的契机中福泽延绵、常青不衰。
记者:历经了创业的艰难,走到现在已经有8年了,到目前为止,您对自己的转型如何评价?
钱毓:如果说,当初的辞职创业多少有点冲动的成分,那么现在看来,其实是大势所趋。时代的洪流席卷到了每一个人,也让我们有机会成为时代的弄潮儿。谈不上成功,但也算是顺势而为,从中遇见了不一样的自己,拓展了人生更多的潜能。从今年元旦开始,我的东家、曾经在西部地区位列前茅的新疆《都市消费晨报》不再出日报了,听到此消息后我出奇地平静,不只是我早已离开,更多的,应该是我更早更深地体会到了创业的艰辛和冷暖。一个人,一张报纸,一项事业,谁不是向死而生呢?它成全过我们,也必然会与我们诀别。
越来越觉得,我和岭上云民宿真的有一种缘分,经历了万水千山,终究需要安身之处。我也同样认为,从今往后,我和岭上云的每一个客人都有一种缘分。心安之处即吾家,反过来讲也可以——人生归处是心安。希望“岭上云”是一处真正的精神家园。或许,生命的另一种呈现,也不过就是做到这几个字——“简单生活,减法世界。”
钱毓,出生于江苏常州。新疆《都市消费晨报》原首席记者,世界首位徒步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女记者,多次获全国和省级新闻奖,在环境、考古、科研等领域形成了独特的报道风格。出版有《穿越新藏线》《骆驼之城鄯善》等多部著作。现定居江苏金坛茅山,半边山下中舍民宿及岭上云民宿文化管家,茅山花茶居(无量茶馆)主理人,国家高级茶艺师,花艺师。
记者:“岭上云”民宿位于风景美丽的茅山旅游度假区,可以简单描述一下这里吗?
钱毓:茅山是道教上清派的发源地,有着“第一福地,第八洞天”之美誉。历经千年风雨洗礼,茅山依旧保持着原生态面貌,山川连绵,植被茂密,河湖密布,曲径通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人们向往的洞天福地,也是当今理想的康养地之一。
记者:回顾过往,您以一位知名媒体业人士的身份来到茅山脚下经营民宿,完成了颇具人生意义的华丽转身,我们很想知道个中原因是什么?
钱毓:的确,在辞职前,我一直以为自己是可以终生从事新闻工作的,多年来也是一直以此为人生坐标的。在这个过程中,也最大程度地实现了人生价值。可是有一天你会发现,世界那么精彩,人生又那么短促。那时,随着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职业的无望感和无趣感也在增加。因此,给人生不一样的活法成为挥之不去的念头。
应该说,20年的新闻职业生涯我已拼尽全力,接下来的日子我想过得更自由一点,开掘出人生更多的可能性。最初能想到的就是开一家小店,比如,到内地开一家西域风情的手工艺品店。
记者:那这个计划实施得顺利吗?又是什么机缘让您进入了民宿行业?
钱毓:因为常州是我的出生地,所以刚开始我和先生一起选择回到常州开小店,店名叫“西域传奇”,主打西域特色手工艺品和新疆特产。当然,能看出来,这也是根植于心中的一份情结所致。因为产品特色明显,生意也还不错,但是三四年之后即陷入了瓶颈。由于西域文化与江南文化差异较大,显得曲高和寡。加上店面位置在老城区,租金高、运营成本大,盈利状况不理想,只能勉强维持,所以开始思考转型。
那时候我们看到了国内精品民宿风起云涌,逐渐取代了沿袭多年比较低端的农家乐,城市白领厌倦都市回归乡野开民宿的案例越来越多。受此鼓舞和启发,我和先生也有了投身民宿重新创业的想法。之后,我们多次去无锡、宜兴、杭州、扬州、安徽等地考察,最终还是选择了我的家乡金坛茅山。先是开茶馆,继而开始经营民宿。
记者:“岭上云”这个名字有由来吗?品牌的含义是什么?
钱毓:民宿取名“岭上云”,源自归隐茅山的齐梁隐士陶弘景的那首著名五言诗:“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在陶弘景眼里,山中有什么呢?山岭上多的就是白云,只可惜白云没法赠予人,只能够自我愉悦。不难看出,陶弘景归隐在茅山是多么怡然自得。
我们自然无法跟陶弘景相比,但向往山野的美好愿望是一致的。用陶弘景的诗句来做民宿的名字也是借古思幽,期待民宿可以成为客人们的心灵港湾。
记者:人们通常理解的是,一个民宿一个故事,事实也的确如此,“岭上云”民宿必然也融入了您的过往经历,注入了您对时代的全新认知,比如花艺、茶艺等等元素。
钱毓:一个民宿,设计风格固然是打卡的重要理由,但更重要的是,极具辨识度的人格化特征、深植于人心灵中的精神气质,方能成为客人不绝于此的动力,这才是一个民宿生命力之所在。
民宿的客房共八间,有单间和标间,也有更为宽敞的套房,装修风格趋于怀古和回归。我们还特地加装了电梯,也添加了高科技元素,比如通过智能管家语音提示开关灯及开合窗帘等,打造一个更具人性化的宜居环境。
在日常服务方面,“岭上云”也是足够努力。比如我们的早餐,从视觉、味觉到品种及营养的搭配,都是极其用心的。早餐的品种既有玉米紅薯黍米这样的杂粮,也有牛肉、鸡蛋,奶制品和新鲜果蔬的混搭,这些精心烹饪的高颜值食物也成为客人不断前来打卡的原因之一。
炎热的夏季,我喜欢品饮茶性微凉的春茶,比如绿茶或老白茶。此时,用茅山泉烹茶最为惬意。茅山海拔虽不高,但山泉众多,甘洌绵醇。用这个水来冲泡茅山当地的绿茶和红茶,相当不错。
闲暇之余,我和先生会和客人喝茶漫聊,在面对面的交流中,我们打开心扉、海阔天空。或山村琐事,或户外旅行,或闲散生活,或事业规划,聊着聊着,你对面的人,或许解开了郁积已久的心结,获得了重启的力量……
记者:增强顾客的黏性和体验度很重要。
钱毓:的确,会有那么一些人,是专门过来听我讲故事的,听我讲述亲身经历的那些探险往事。我想,如果那些出生入死、征战无人区的经历能够对人有所鼓舞和启发,那么我的讲述可能就比这些经历本身还要有价值,我认为。
也有一些客人,是专门过来品尝我的手工茶的。他们说,被我的坦诚和坚持感动到了。辞别高光的新闻职场,甘心于做一个平淡的茶人,在一杯茶汤里,照见了我的人生态度。认认真真做茶,踏踏实实做事,这也是我的信条。
当然,也有一些客人,是专门来看我的花花世界的。我种的花、插的花,我打理的小花园还有角角落落的花艺,成为一些客人在朋友圈传播的内容。在这里面,有我的茶空间美学,有汲取的东方生活美学智慧。它们既有物质的关联,又有精神的承启。
因为这个民宿,让我们这些有情怀、有梦想的人聚集到一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求同存异,开创性地去拓展生命潜能,真的很好。 总而言之,我希望“岭上云”民宿应该是温润有光的。我们不只是提供一张床,更重要的,我们提供更开阔的视野——更放松更有人情味的旅居环境。
记者:山野间的民宿很美,但是经营她应该是另外一种理念和心态,你们采取了怎样的运营模式,形成了怎樣的特色和风格,市场认知反馈和盈利状况如何?
钱毓:民宿行业曾经有人戏谑:“民宿是个坑,看你是被动入坑还是心甘情愿。”显然,我们是心甘情愿,情怀在先嘛。说民宿是个坑,其实是指民宿投入与产出往往不成正比,回报来得慢而少,扛不住会被拖死,扛得住才可以自如喘气。对我们来说,既然是主动选择的,那担当也是必须的。
“岭上云”民宿是由私人住宅改建的,历时1年半多时间,遵循中国传统建筑美学特点,色调非灰即白,简约大气。其中创新使用了稻草泥和老物料,让人倍感亲近、有回归感。这些都只是它的外在,内里,我希望通过精神层面的传达,让入住的客人获得更深层的体验,设置了众多主题文化分享内容,比如手作、茶会、雅集及其他互动等等。
因其体量小,所以运行成本相对要高,但好在很多事务都是由我们自己打理,早餐、下午茶、花园管护等等,较好地体现了民宿的主人特质,逐渐在客人心中形成了“有温度、有情怀、有特色”的标签,得到了客人的高度认可。
考虑到民宿自身特点和运行成本的问题,目前“岭上云”民宿采取线下为主、线上为辅的订房模式,以私域流量人际传播为主导加以引流,在试运行阶段就基本实现了盈利。但由于基础改造和软硬件高标配置等的一次性投入较大,要全部收回投资还有待时日。
记者:近几年民宿行业精品迭出,结合几年的实际经营,您认为这个行业还存在哪些发展瓶颈,如何破解?
钱毓:民宿的出现源自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是将多余的住宅拿出来做家庭旅馆,主人自己打理,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设计装修。因此,每家民宿的风格都有主人的情趣在里边。我国内地民宿的兴起是在2015年前后,在江浙等地市场引爆后,迅速在安徽、云南等省份蔓延,并吸引了大量民间资本进入,形成了裸心谷、松赞、云庐、花间堂等众多民宿品牌,颠覆了人们对于传统文旅的认知。
但随着资本的涌入,一家一店被集团式酒店管理所取代,主人文化被稀释。圈地租屋、设计雷同、同质化现象严重,原创性与人文精神日益弱化。所以我认为,民间资本大举进入民宿行业是把双刃剑,虽然对民宿硬件设施的改善和带动消费升级显而易见,但这种短期投资行为可能会影响到民宿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我认为,如果政府能够引导民间资本多参与民宿外围建设,比如完善乡村图书馆、健身房、养老院、文娱活动中心等的综合配置,让民宿真正回归本位,各显其能、各负其责,或能相得益彰,助力民宿行业良性发展。
再独特的民宿,都不能脱离原生环境而孤立地存在。一家一户式的民宿,只有充分融入独立性和原创性,形成多元而丰富的主人文化,才能在乡村振兴的契机中福泽延绵、常青不衰。
记者:历经了创业的艰难,走到现在已经有8年了,到目前为止,您对自己的转型如何评价?
钱毓:如果说,当初的辞职创业多少有点冲动的成分,那么现在看来,其实是大势所趋。时代的洪流席卷到了每一个人,也让我们有机会成为时代的弄潮儿。谈不上成功,但也算是顺势而为,从中遇见了不一样的自己,拓展了人生更多的潜能。从今年元旦开始,我的东家、曾经在西部地区位列前茅的新疆《都市消费晨报》不再出日报了,听到此消息后我出奇地平静,不只是我早已离开,更多的,应该是我更早更深地体会到了创业的艰辛和冷暖。一个人,一张报纸,一项事业,谁不是向死而生呢?它成全过我们,也必然会与我们诀别。
越来越觉得,我和岭上云民宿真的有一种缘分,经历了万水千山,终究需要安身之处。我也同样认为,从今往后,我和岭上云的每一个客人都有一种缘分。心安之处即吾家,反过来讲也可以——人生归处是心安。希望“岭上云”是一处真正的精神家园。或许,生命的另一种呈现,也不过就是做到这几个字——“简单生活,减法世界。”
钱毓,出生于江苏常州。新疆《都市消费晨报》原首席记者,世界首位徒步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女记者,多次获全国和省级新闻奖,在环境、考古、科研等领域形成了独特的报道风格。出版有《穿越新藏线》《骆驼之城鄯善》等多部著作。现定居江苏金坛茅山,半边山下中舍民宿及岭上云民宿文化管家,茅山花茶居(无量茶馆)主理人,国家高级茶艺师,花艺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