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要依附于一定的背景条件,受制于它所处的环境因素。图书馆是应一定的社会需要产生的,其后每一次变革无不随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向前发展。作为人类社会能动的记忆系统,图书馆是在社会环境中生长与发展起来的。一方面,社会为图书馆的发展提供信息资源、技术设施、工作人员等必备的条件;另一方面,图书馆也通过对信息资源的保存、组织、整序、开发,向社会输出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这种相互作用的关系维系着图书馆与社会之间的动态平衡和不断进化。图书馆的社会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几乎牵涉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其中,社会信息化趋势日益明显对图书馆信息服务具有深远影响。
[关键词]信息服务 图书馆 网络环境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8-0116-01
一、图书馆信息化的内涵
从20世纪50年代起,伴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西方学术界就开始了对信息化的研究。60年代初,日本的梅棹忠夫研究了信息产业的发展壮大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首先提出了“信息化社会”这一概念。70年代,美国社会学家D.贝尔(Daniel Bell)对其于1959年提出的“后工业社会”概念进行了系统地概括,认为后工业社会是一个知识社会,信息将发挥关键作用。信息化是一个内涵深刻、外延广泛的概念,由于着眼点不同,尚无一个统一的定义。从内涵的角度来考察,它包含两个层次:一方面指信息的利用非常广泛、信息观念深入人心;另一方面指信息技术产业的高速发展,信息咨询服务业的发达和完善。从外延的角度考察,它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信息环境,所对应的是社会整体及各个领域的信息获取、处理、传递、存储利用的能力和水平。目前,信息化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的标志和国际竞争力的焦点。美国是信息化发展步伐最快的国家,1993年9月,美国正式宣布实施“信息高速公路”建设计划,法国、日本、英国等国家和地区都纷纷响应,信息高速公路被公认为是推进信息化的必由之路。
二、信息服务业成为信息产业的生力军
在信息社会中,支柱性产业是信息产业。早在1984年,日、美、欧洲共同体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中,信息产业所占比重已经在50%以上。信息服务业是从事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重要产业部门,发达的信息服务业是推行信息化的必備条件。传统的信息服务业,如图书馆业、档案业、新闻出版业、广播电视业、咨询业等早已存在,并且在近年来逐步实现了电子化和网络化,增加了信息服务的内容和含量,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随着信息技术装备的加强和电子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从计算机、通信领域衍生出的数据库业、软件业、网络化信息服务和信息系统集成业等不断发展,逐渐融合,形成了现代信息服务业,又称“信息内容产业”(Information content industry)。目前,信息服务业在发达国家中已经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我国,由于信息商品化和产业化的进程开始不久,信息服务业还处在转型上升期。图书馆拥有丰富的信息资源和科学渊源,应抓住大好时机,改善现有的服务,成为信息服务领域中的排头兵。
三、现代信息技术的直接驱动
纵观人类历史,每一次大的变迁无不是以新技术的发明和应用为先导的。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种现代技术引进图书馆,极大地改变了文献的载体形式、处理方式、存储方式和服务方式,使图书馆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图书馆的职能也在不断拓展和加强,已从藏书中心向信息中心转变。目前,图书馆中主要采用的现代技术有:高性能计算机技术、远程通信技术、高密度存储技术、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这些新型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普及,不仅带动了图书馆自身的变革,也为图书馆开展信息服务提供了良好的技术保障。
四、我国信息化、网络化发展现状
网络环境,狭义是指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相互结合基础上,构建起来的宽带、高速、综合、广域型数字式电信网络,可以覆盖一国乃至全球;广义上还包括由于网络的渗透、扩张而引起国家信息政策、信息管理体制、信息系统组织和用户信息行为等方面的变化。
自90年代以来,全球相继展开了“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热潮,信息化、网络化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并没有自甘落后,而是把信息产业放在了战略的高度上。一个以光纤为主体,以数字微波和卫星通信为辅助手段的大容量数字干线传输网已基本形成。
1994年,我国开始与Internet相连,目前已有五大互联网络,分别是中国科技网(CSTNET)、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互联网(CERNET)、中国金桥信息(CHINAGBN)和中国联通公用计算机互联网(UNINET),目前,这几大网络均已达到一定规模。其中的CERNET更是发展迅速,它是一个包括全国主干网、地区网和校园网在内的三级层次网络结构,与国际性学术计算机网互联,通过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近几年统计的发展数字,能清楚地看到网络在我国迅速发展的态势。
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建设成就,推动了信息服务业的发展。以计算机和通信网络为主体的现代信息技术在我国的迅速发展,为图书馆开展信息服务构建了一个高速便捷的信息传递空间。我国图书馆应抓住机遇,依托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来开展服务。
[关键词]信息服务 图书馆 网络环境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8-0116-01
一、图书馆信息化的内涵
从20世纪50年代起,伴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西方学术界就开始了对信息化的研究。60年代初,日本的梅棹忠夫研究了信息产业的发展壮大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首先提出了“信息化社会”这一概念。70年代,美国社会学家D.贝尔(Daniel Bell)对其于1959年提出的“后工业社会”概念进行了系统地概括,认为后工业社会是一个知识社会,信息将发挥关键作用。信息化是一个内涵深刻、外延广泛的概念,由于着眼点不同,尚无一个统一的定义。从内涵的角度来考察,它包含两个层次:一方面指信息的利用非常广泛、信息观念深入人心;另一方面指信息技术产业的高速发展,信息咨询服务业的发达和完善。从外延的角度考察,它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信息环境,所对应的是社会整体及各个领域的信息获取、处理、传递、存储利用的能力和水平。目前,信息化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的标志和国际竞争力的焦点。美国是信息化发展步伐最快的国家,1993年9月,美国正式宣布实施“信息高速公路”建设计划,法国、日本、英国等国家和地区都纷纷响应,信息高速公路被公认为是推进信息化的必由之路。
二、信息服务业成为信息产业的生力军
在信息社会中,支柱性产业是信息产业。早在1984年,日、美、欧洲共同体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中,信息产业所占比重已经在50%以上。信息服务业是从事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重要产业部门,发达的信息服务业是推行信息化的必備条件。传统的信息服务业,如图书馆业、档案业、新闻出版业、广播电视业、咨询业等早已存在,并且在近年来逐步实现了电子化和网络化,增加了信息服务的内容和含量,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随着信息技术装备的加强和电子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从计算机、通信领域衍生出的数据库业、软件业、网络化信息服务和信息系统集成业等不断发展,逐渐融合,形成了现代信息服务业,又称“信息内容产业”(Information content industry)。目前,信息服务业在发达国家中已经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我国,由于信息商品化和产业化的进程开始不久,信息服务业还处在转型上升期。图书馆拥有丰富的信息资源和科学渊源,应抓住大好时机,改善现有的服务,成为信息服务领域中的排头兵。
三、现代信息技术的直接驱动
纵观人类历史,每一次大的变迁无不是以新技术的发明和应用为先导的。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种现代技术引进图书馆,极大地改变了文献的载体形式、处理方式、存储方式和服务方式,使图书馆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图书馆的职能也在不断拓展和加强,已从藏书中心向信息中心转变。目前,图书馆中主要采用的现代技术有:高性能计算机技术、远程通信技术、高密度存储技术、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这些新型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普及,不仅带动了图书馆自身的变革,也为图书馆开展信息服务提供了良好的技术保障。
四、我国信息化、网络化发展现状
网络环境,狭义是指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相互结合基础上,构建起来的宽带、高速、综合、广域型数字式电信网络,可以覆盖一国乃至全球;广义上还包括由于网络的渗透、扩张而引起国家信息政策、信息管理体制、信息系统组织和用户信息行为等方面的变化。
自90年代以来,全球相继展开了“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热潮,信息化、网络化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并没有自甘落后,而是把信息产业放在了战略的高度上。一个以光纤为主体,以数字微波和卫星通信为辅助手段的大容量数字干线传输网已基本形成。
1994年,我国开始与Internet相连,目前已有五大互联网络,分别是中国科技网(CSTNET)、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互联网(CERNET)、中国金桥信息(CHINAGBN)和中国联通公用计算机互联网(UNINET),目前,这几大网络均已达到一定规模。其中的CERNET更是发展迅速,它是一个包括全国主干网、地区网和校园网在内的三级层次网络结构,与国际性学术计算机网互联,通过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近几年统计的发展数字,能清楚地看到网络在我国迅速发展的态势。
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建设成就,推动了信息服务业的发展。以计算机和通信网络为主体的现代信息技术在我国的迅速发展,为图书馆开展信息服务构建了一个高速便捷的信息传递空间。我国图书馆应抓住机遇,依托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来开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