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尔逊的急智

来源 :北京广播电视报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m88991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国首相威尔逊,在一次演讲中,刚刚讲了一半,台下突然有个捣蛋分子高声地打断了他:“狗屎!垃圾!”威尔逊虽然受到了干扰,但并没有慌乱,只见他不慌不忙地说道:“这位先生,请少安毋躁,我马上就会讲到你所提出的关于环保的问题了。”全场人都不禁为他的机智鼓掌喝彩。
其他文献
日前,在合肥市南七街道科企社区,居民“斗宝”大赛开赛,老人们纷纷晒出自己的宝贝。“我们也很意外,以为他们带来的应该是一些古董什么的,结果是这些更有意义的东西。”社区负责人说。每—件宝贝背后都有个故事,评委也成了听众,直到活动结束,大家才想起来,评比这个环节被忘了。  当日,参加“斗宝”的12位老人,带来了20多件“宝贝”。85岁的高光将宝贝摆第一个位置,位置醒目,这是写着朝鲜文的荣誉证书与军功章。
期刊
在近三十年的内地原创歌坛,易茗这个名字绝对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身为歌词作者,电视连续剧《渴望》中的《好人一生平安》及电视连续剧《水浒传》主题歌《好汉歌》等不可多得的经典佳作均出自他的手笔。同时,身为近30年的内地电视剧艺术发展参与者和见证者,由电视剧生发的社会流行语“好人一生平安”、“该出手时就出手”也出自他的词作。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涉足歌词创作领域以来,易茗曾先后为《渴望》、《上海一家人》、《
期刊
1921年春天,从美国购买的大型冶炼设备运抵石景山。这座炼铁炉是京津地区的第一座高炉,也被称为首钢一号炉。为了给这个庞然大物打造一个坚实稳固的地基,工人们用近一年的时间炸平了二三十米高的两座山包……  1918年4月,段祺瑞委任财政部次长陆宗舆为督办,瑞典专家安德森为技术顾问,组建公司着手办矿事宜。1919年春,陆宗舆和美国专家一起在北京周围进行实地考察、选址,最终敲定在石景山的东麓,这就是九十年
期刊
他跪在零下54℃的世界“寒极”之地向女友求婚,要驾着帆船到南极娶她;  他们雇佣武装皮卡车,闯进充斥着枪声、绑架、人体炸弹的摩加迪沙;  他们在“鬼城”切尔诺贝利,深入“石棺”封印下的核反应堆探险……  他们就是堪称“中国户外极地探险第一情侣”的北京青年张昕宇和梁红。  这对青梅竹马的情侣一次次携手闯入生命禁区,他们到底有着怎样惊心动魄的经历?  汶川救援受震撼,千万富翁携爱走“寒极”  今年36
期刊
娱乐圈的明星子女,有不少依仗父母,不管自身条件怎么样,都争先恐后地往娱乐圈挤。梁天的儿子梁晓天却是个例外。他一心专注于学业,是各科全才,曾多次在市、区比赛中获奖;高二时,他还作为中国亿万青少年的四名代表2--,参加了由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举办的“青少年八国峰会”。2010年,梁晓天以617分的优异成绩考入北大学外语系。如今读大三的他已作为优秀生前往英国交换留学。  一说起儿子,梁天自豪之情溢于言表。可
期刊
谈到健康,杨立新说:“习惯伴终身。好习惯是健康的银行,坏习惯是健康的监狱。播种好习惯使收获健康,播种坏习惯则收获早衰和疾病。”杨立新平时很注重好习惯的培养,经常性的体育锻炼就是其中之一。他每周跑步4、5次,每次50分钟,从中学起一直坚持到现在。在饮食上他坚持荤素搭配、粗细结合、每餐不过饱。拍戏往往打乱生物钟,但他坚持劳逸结合,尽可能睡好觉。杨立新说:“而今有些人患上各种慢性疾病甚至癌症,除了遗传与
期刊
一天,一位老友前来看望王蒙,给他带来了一大包腌萝卜,并说用他们家乡的土法腌制的这种成菜如何如何好吃。老友走后,太太吃了一次,说是完全不是味儿了,一点也不好吃。  王蒙觉得蹊跷,一个老友何必发布虚假广告呢?他试着尝了尝,发现非常美味。他把自己的感受告诉给了妻子。经过认真体察与详细分析,最后终于弄清楚了,这种萝卜,腌制后显得细长,太太以为是腌黄瓜呢,于是,她是抱着对酱黄瓜或酸黄瓜的期待吃腌萝卜,当然叫
期刊
上个世纪40年代,在昆明西南联大做教授的闻一多由于薪水太低,不足以养家糊口,无奈之时,有朋友给他出主意:“你刻印章有两下子,不如无事儿时上街摆个摊儿,给人刻印章吧。”闻一多也觉得这是个不错的法子。不过,闻一多的治印摊只摆了一天,就被人劝了回来。因为大学教授当街设摊儿,实在是有失体统。但一家老小的生计仍无着落。于是,校长梅贻琦出面,联络朱自清、沈从文等11名教授,联名在报纸上为闻先生刊登了一个广告:
期刊
已经人到中年的李明在生活中也很注重养生。他开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今年近五旬,为了家人他更要有好的生活习惯,按时锻炼身体,并开始关注饮食。  他是《倚天屠龙记》中的韦一笑,《神雕侠侣》中的裘千尺,《黄河绝恋》中的“三炮”,他在很多影视剧中因出演反面角色而出名,他就是演员李明。这个名手对于不少观众来说也许有些陌生,但看到他的脸不少人会说:“是他呀。”人到中年的李明,在演艺事业中继续探索,此外他3岁
期刊
黄裳非常喜欢张充和的字,但因与张不熟,曾于1949年托友人靳以向张讨字。当时,张和傅汉思新婚,正准备赴美,忙乱中,就没来得及写。一晃二三十年,世事沧桑,张早将此事忘于脑后。  1981年6月23日,卞之琳赴美,登门探望老友张充和,言及故人往事,不经意中,说到当年黄曾托靳向她求字一事。张当即翻捡出靳当年旧信,看过之后,就马上提笔为黄书写了陶渊明的《归去来辞》,并附短信一封,托卞带给黄。后来,黄还写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