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年轻时候的张乐平很帅,西装革履掩不住那一份散淡与倜傥。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这样的洋场翩翩佳公子形象并不易看到,人们印象中的张乐平多是慈眉善目的老爷爷,被人们尊称为“三毛之父”、“三毛爷爷”。
70后的我和很多同龄人一样,是读着张乐平先生的《三毛流浪记》长大的。诙谐、幽默、单纯,是我对三毛这位三根头发小男孩的第一印象。随着慢慢长大,我又逐渐体会到了三毛那份坚强、善良、机智和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张乐平先生创造的三毛形象,是以一派天真和单纯来讥刺社会的黑暗。如今的孩子,更多接触的是优美的海外童话,记忆深刻的多是公主、仙女、精灵、喜羊羊和灰太狼。他们,还需要三毛这个小伙伴吗?
张乐平的绘画完全是自学而来的,擅长刺绣、剪纸的母亲,是他的美术启蒙老师。13岁那年,他创作了平生第一幅漫画,主题是讽刺北洋军阀。1929年,他进印刷厂当练习生,后又为教科书和小说配插图及设计时装。1932年“一·二八”事变后,他将主要精力投入漫画创作,青年张乐平在上海滩很快成名。
1935年张乐平开始创作连环漫画《三毛》,早期故事以幽默为主调,三毛是个闹出种种笑话的小顽童,他的街头经历传递着人间冷暖,无论生活怎样凄凉,都有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小流浪者的典型形象在读者中产生了强烈反响,张乐平由此还和同样关心和喜爱孩子的巴金结下了毕生的友谊。1949年后,张乐平乔迁上海的徐汇区湖南社区,又和巴金成了邻居,如今两位大师的寓所被分别辟为张乐平纪念馆和巴金故居,供后人瞻仰。
张乐平首先是一位人道主义者,而他也有金刚怒目的一面。抗日战争爆发后,青年张乐平与上海一些漫画同仁组成了抗战漫画宣传队,沿途以绘画形式向民众宣传抗日。其间,他编辑出版了《抗战漫画》,制作了漫画宣传单,用这种底层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来组织抗日宣传活动。他的画笔成了武器,《三毛从军记》至今仍有余响。
在上海徐汇湖南社区的邻居们看来,张乐平是一位平民艺术家。他的艺术生涯多姿多彩,日常生活却非常朴素,乐于和周围普通人交流,是名副其实的平民大师,他的漫画也反映了各个时期上海平民阶层的生活状态。1949年以后的张乐平创作了大量的时事漫画,他的年画、插图、速写、素描、水彩画、剪纸、国画,也都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然而,如何在新中国继续画三毛,依然是他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他的大部分作品还是以孩子为题材,注重儿童心灵的纯真和可塑性,曾创作了《三毛爱科学》、《三毛与体育》、《三毛旅游记》、《三毛学法》等系列连环漫画,表示“要让三毛的脚步紧跟祖国前进”。但毋庸讳言,人们内心深处久久难忘的三毛形象,还是《三毛流浪记》里那个瘦骨嶙峋的苦孩子。
说起三毛,似乎绕不开台湾那位女作家。原名陈平的三毛在三岁时读到的人生第一本书,就是张乐平的《三毛流浪记》,她说,这本书使得她“今生今世成了一个爱看小人物故事的人”。上个世纪80年代,三毛来到上海,上门感谢张乐平先生为自己的童年带来的欢乐,并认张乐平为干爹,她用刚学的上海话说:“爸爸是三毛之父,我是三毛,三毛不认三毛的爸爸,认谁做爸爸呀?”
是的,一个经典漫画形象所产生的影响往往是跨越时空的。如今,三毛之父和作家三毛都已去了另一个世界,而三毛这个漫画形象似乎也很少出现了。他去哪儿了?这个时代是不是已经不再需要三毛了?
畅销榜
新书推荐
《草草集》
本书是陈丹青近年来所写杂文和随笔的结集,按主题分为艺术、影像、社会、民国以及木心五个部分,各篇主题与内容虽有不同,却不难读出作者一贯独特的见识与风格。书稿或谈艺术,或论历史,都能带给读者知识和思想上的启发,难得的是作者的文字一如既往引人深思,延续了其旧作的高水准。在杂文之外,特别收录陈丹青纪念木心文字三篇,其中《守护与送别》,记录了木心去世前后的点滴瞬间,与以往嬉笑怒骂的杂文相比,更显温情。
《天河之恋》
《天河之恋》是一段被封存遗忘的知青记忆。它以最真实、最大胆、最深情的笔触,讲述了下放、回城、改革开放过程中发生在几个年轻人之间的那段缠绵悱恻、刻骨铭心、催人泪泫的情感经历:春阳和小梅在患难中相恋,然而命中注定他们的爱情要历尽磨砺;建国机关算尽,却痛失心仪,只能在无爱中熬煎;苍蝇、大头各有所求,一个惨遭不幸,一个媚俗屈己;爱莲不甘命运羞辱,因此而失常疯癫;雅芬难舍不了情,无奈最终还是花落他人……
《中国历史的側面》
假如九年立宪按部就班,假如宋教仁能够多活十年,中国的历史又该怎样发展?当年的统治集团——大清皇族如今过着怎样的生活?清末的司法改革是否中国法制史上前所未有的革命?晚清政府是如何管理媒体的?慈禧太后、袁世凯以及民国四公子的真实一面又是怎样?对比如今火热的宮斗剧,真实的后宫又是怎样的一面?到底该如何重新解读鸦片战争后的不平等条约……马勇教授将穿越历史时空,为我们讲述中国近代史上那些不一样的人和事。
70后的我和很多同龄人一样,是读着张乐平先生的《三毛流浪记》长大的。诙谐、幽默、单纯,是我对三毛这位三根头发小男孩的第一印象。随着慢慢长大,我又逐渐体会到了三毛那份坚强、善良、机智和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张乐平先生创造的三毛形象,是以一派天真和单纯来讥刺社会的黑暗。如今的孩子,更多接触的是优美的海外童话,记忆深刻的多是公主、仙女、精灵、喜羊羊和灰太狼。他们,还需要三毛这个小伙伴吗?
张乐平的绘画完全是自学而来的,擅长刺绣、剪纸的母亲,是他的美术启蒙老师。13岁那年,他创作了平生第一幅漫画,主题是讽刺北洋军阀。1929年,他进印刷厂当练习生,后又为教科书和小说配插图及设计时装。1932年“一·二八”事变后,他将主要精力投入漫画创作,青年张乐平在上海滩很快成名。
1935年张乐平开始创作连环漫画《三毛》,早期故事以幽默为主调,三毛是个闹出种种笑话的小顽童,他的街头经历传递着人间冷暖,无论生活怎样凄凉,都有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小流浪者的典型形象在读者中产生了强烈反响,张乐平由此还和同样关心和喜爱孩子的巴金结下了毕生的友谊。1949年后,张乐平乔迁上海的徐汇区湖南社区,又和巴金成了邻居,如今两位大师的寓所被分别辟为张乐平纪念馆和巴金故居,供后人瞻仰。
张乐平首先是一位人道主义者,而他也有金刚怒目的一面。抗日战争爆发后,青年张乐平与上海一些漫画同仁组成了抗战漫画宣传队,沿途以绘画形式向民众宣传抗日。其间,他编辑出版了《抗战漫画》,制作了漫画宣传单,用这种底层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来组织抗日宣传活动。他的画笔成了武器,《三毛从军记》至今仍有余响。
在上海徐汇湖南社区的邻居们看来,张乐平是一位平民艺术家。他的艺术生涯多姿多彩,日常生活却非常朴素,乐于和周围普通人交流,是名副其实的平民大师,他的漫画也反映了各个时期上海平民阶层的生活状态。1949年以后的张乐平创作了大量的时事漫画,他的年画、插图、速写、素描、水彩画、剪纸、国画,也都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然而,如何在新中国继续画三毛,依然是他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他的大部分作品还是以孩子为题材,注重儿童心灵的纯真和可塑性,曾创作了《三毛爱科学》、《三毛与体育》、《三毛旅游记》、《三毛学法》等系列连环漫画,表示“要让三毛的脚步紧跟祖国前进”。但毋庸讳言,人们内心深处久久难忘的三毛形象,还是《三毛流浪记》里那个瘦骨嶙峋的苦孩子。
说起三毛,似乎绕不开台湾那位女作家。原名陈平的三毛在三岁时读到的人生第一本书,就是张乐平的《三毛流浪记》,她说,这本书使得她“今生今世成了一个爱看小人物故事的人”。上个世纪80年代,三毛来到上海,上门感谢张乐平先生为自己的童年带来的欢乐,并认张乐平为干爹,她用刚学的上海话说:“爸爸是三毛之父,我是三毛,三毛不认三毛的爸爸,认谁做爸爸呀?”
是的,一个经典漫画形象所产生的影响往往是跨越时空的。如今,三毛之父和作家三毛都已去了另一个世界,而三毛这个漫画形象似乎也很少出现了。他去哪儿了?这个时代是不是已经不再需要三毛了?
畅销榜
新书推荐
《草草集》
本书是陈丹青近年来所写杂文和随笔的结集,按主题分为艺术、影像、社会、民国以及木心五个部分,各篇主题与内容虽有不同,却不难读出作者一贯独特的见识与风格。书稿或谈艺术,或论历史,都能带给读者知识和思想上的启发,难得的是作者的文字一如既往引人深思,延续了其旧作的高水准。在杂文之外,特别收录陈丹青纪念木心文字三篇,其中《守护与送别》,记录了木心去世前后的点滴瞬间,与以往嬉笑怒骂的杂文相比,更显温情。
《天河之恋》
《天河之恋》是一段被封存遗忘的知青记忆。它以最真实、最大胆、最深情的笔触,讲述了下放、回城、改革开放过程中发生在几个年轻人之间的那段缠绵悱恻、刻骨铭心、催人泪泫的情感经历:春阳和小梅在患难中相恋,然而命中注定他们的爱情要历尽磨砺;建国机关算尽,却痛失心仪,只能在无爱中熬煎;苍蝇、大头各有所求,一个惨遭不幸,一个媚俗屈己;爱莲不甘命运羞辱,因此而失常疯癫;雅芬难舍不了情,无奈最终还是花落他人……
《中国历史的側面》
假如九年立宪按部就班,假如宋教仁能够多活十年,中国的历史又该怎样发展?当年的统治集团——大清皇族如今过着怎样的生活?清末的司法改革是否中国法制史上前所未有的革命?晚清政府是如何管理媒体的?慈禧太后、袁世凯以及民国四公子的真实一面又是怎样?对比如今火热的宮斗剧,真实的后宫又是怎样的一面?到底该如何重新解读鸦片战争后的不平等条约……马勇教授将穿越历史时空,为我们讲述中国近代史上那些不一样的人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