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乐 编译
毛瑟手枪堪称德意志经典之作,举世闻名,但也有一些名不见经传、过去鲜有报道的手枪,如毛瑟M1910、M1914和M1934袖珍手枪。究其原因,大概因为这些手枪没有军队型号名称,过去的资料常将它们混淆,或者在报道时含糊不清,而销售商为了销售方便,均以生产年份统称这些手枪。这些袖珍手枪与毛瑟M1896“扫帚把”(Broom Handle)手枪一样,设计雅致,做工精良,用现代的观点品味,确实古色古香,而工作原理与“扫帚把”完全不同。本文介绍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应用较广、享有较高声望的毛瑟M1914袖珍手枪。
研制背景
1900年代前后,位于德国南部奥本多夫市的毛瑟兵工厂一直致力于毛瑟M1896“扫帚把”手枪的研发与生产,相继推出了M1896系列手枪:M1898、M1912、M1930和M1932,尽管口径有7.63mm与9mm之别,但均采用枪管短后坐式工作原理、枪管偏移式闭锁机构,枪管偏长,握把呈“扫帚把”形状。
正当毛瑟兵工厂致力于毛瑟M1896手枪研发之时,采用自由枪机式工作原理的勃朗宁自动手枪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并成功引领自动装填手枪发展的时代潮流。自由枪机式原理的结构简单,更适于威力较小的袖珍手枪。受其影响,毛瑟手枪也开始转为采用自由枪机式工作原理,最初生产了0.25英寸ACP口径的M1910袖珍手枪,由于口径较小,加工精良,从外观上看,全枪显得非常精致美观。
后来,欧洲警用手枪改为0.32英寸ACP口径,毛瑟兵工厂也紧跟形势,研发了比M1910稍大的0.32英寸ACP口径的变型枪——M1914袖珍手枪。两者虽然大小不同,但内部结构完全一样,扳机等部件具有互换性。据资料记载,M1914袖珍手枪除了作警用手枪之外,还在一战中装备德意志帝国军队,装备量达10万支以上。战后,德国及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包括挪威和瑞典)的大部分警察均装备了该枪。
1934年,M1914袖珍手枪改变了握把形状,改进后的型号称M1934袖珍手枪,该枪在二战中再次被德军大量使用。
结构展示
M1914袖珍手枪采用自由枪机式工作原理,结构简单,造型典雅,内部机构动作可靠,射击精度优良。
首先从外观看,全枪以素白本色同深黑色调和,外观锃亮。该枪顶部光滑,呈圆柱形,套筒座侧面子整,快速抽枪时不会被枪套挂住。枪口形状有点像过去的蒸汽机车车头。全枪整体显得相当古色古香。
握持该枪时,会感觉舒适、牢靠,灵活选配的握把护板非常合适。
使用该枪试射了相当多不同种类的弹药,均没有出现故障,证明该枪工作可靠,精度优良。除了握把护板采用螺钉固定之外,其他零部件之间的配合均用啮合组配,有序而缜密,简直像益智环一样,确实美观。M1914袖珍手枪的所有零件都采用钢材精密切削制成,表面加工是与现代的“实用性”全然不同的装饰加工。该枪射击时后坐力适中,射手感觉很舒适。
弹匣容弹量8发,侧面有7个观察孔。满弹匣时,供弹过程中枪弹定位不稳,易造成供弹不良,较为理想的是只装5发枪弹。弹匣底有毛瑟兵工厂的厂标。弹匣卡笋设在握把底部,其压力达133N才能解脱弹匣,而且卡笋较小,影响弹匣的快速更换。
瞄具由半月形准星和U形缺口式照门组成。
握把有木制和硬橡胶制两种,握把护板可随手形选配。
独到之处
M1914毛瑟手枪有两个突出特点。第一是快速装弹机构。当弹匣内的枪弹全部发射完时,套筒在弹匣托弹板的作用下停留在后方,呈空仓挂机状态。就一般手枪而言,此时拔出弹匣,套筒会向前复进。但该枪拔出弹匣的同时,空仓挂机(此件兼作抛壳挺)仍起作用,使套筒保持不动。倘若再插入弹匣,空仓挂机被解脱,套筒向前复进。这种情况与弹匣内是否有弹无关。也就是说,倘若弹匣有弹,第一发就会立即送入弹膛。这种机构有利于弹匣更换后的快速射击,后来被毛瑟HSc手枪沿用。但该机构在常年使用之后,与空仓挂机接触的弹匣送弹口(右侧后方部位)会出现损坏现象。
第二个突出特点是拇指保险杆的操作与众不同。从扳机后方可看到拇指保险杆,用拇指按压该杆时保险打开。但保险的解除不是单纯操纵拇指保险杆上下动作,而是按压该杆下方的按钮。这种设计颇新颖,尽管会有不小心解除保险之虑。
结语
毛瑟M1914袖珍手枪的名气虽然不像“扫帚把”之类其他毛瑟手枪那么大,但是由于其性能优良,且参与过两次世界大战,所以在许多“知情人”心目中也是一支名枪。在收藏家的眼中,该枪古朴、雅致,更是收藏中的精品。该枪的价格随品质等级及市场有无等情况而异,中等品质的售价一般为350美元,市场短缺时售价高达500美元以上。
编辑/郑双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