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仁学思想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来源 :学理论·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akl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春秋战国时期,正值古老的中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社会大变革时期,社会变革需要强有力的理论支持,这在一定意义上促进了文化的异常繁荣。这时候的哲学思想流派纷呈,百家争鸣,社会各阶层都对社会变革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主张。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影响范围甚广,其中“仁”是孔子处理人际关系最高的伦理准则,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对当代大学生的道德建设,个人价值观的养成以及世界观的形成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仁”学;儒家思想;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4-0257-02
  一、孔子哲学产生的社会根源及其产生的原因
  (一)孔子哲学产生的原因
  孔子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产生有许多原因。
  第一,经济根源。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为文化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春秋战国时期处于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社会大变革时期。春秋时期,铁农具开始出现,铁器时代的到来标志着我国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牛耕的运用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铁器和牛耕的逐步推广,大量的荒地被开垦出来,出现了许多公田以外的私田。齐国的“相地而衰征”、鲁国的“初税亩”。耕种的人就转变为封建农民,私田主人成为封建地主,农民向地主缴纳地租。这就是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剥削方式。出现了除此之外手工业,科学技术也有了长足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为孔子学说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使得孔子学说带着那个时代鲜明的阶级烙印。
  第二,政治根源。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处于剧变及战争动荡的阶段,不可能有统一的政治力量来钳制思想的争鸣,因此,为知识分子流动和思想自由创造了社会环境。另外各国统治者处于争霸战争的需要,对学术思想活动的赞助和支持也是一个重要原因。社会变革使得阶级关系变动,阶级矛盾和斗争复杂化,各阶级从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出发,寻找自己的代理人,发表自己的政治主张。孔子出身于贵族后裔,其政治主张自然为维护周朝的“礼”,主张贵贱有“序”。政治根源正是孔子思想形成的社会来源。
  第三,个人境遇及其生活环境。孔子生于春秋末期,少年家境中落,自小发愤读书,博学多能,青年时做过小官,但并不得志。后开办私学,51岁时出任过鲁国高官,后三家乱政,去官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其生活环境动荡不安,促使孔子提出“礼”、“仁”等一系列的政治主张。孔子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的刑杀,统治者要爱惜民力,取信于民,正身律己。政治上他主张逐步改良,认为可以“损益”旧的章法。可见其自身经历对于其思想的形成是潜移默化,影响深远的。
  二、孔子“仁”学思想的基本内涵
  “仁”的观念早在孔子之前就已经出现,只有到孔子这里才将“仁”从其他德行中提炼出来,并赋予新的概念。“仁”学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孔子处理人际关系最高的伦理准则。《论语》中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我们可以看出孔子的仁学的哲学思考。“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关于“仁”学的论述有两种含义,一个是仁学思想指向的表面,也就是道德观念。经由人的思想灵魂,行为动作的提升达到一种“仁”的境界。这种境界只是“仁”在道德观念上的具体表现。另一种含义是仁学思想指向的深层。它并非指一个具体的道德观念,而是被上升抽象为:“亲、贤尊、泛众”等不同层次。是仁学的最终目的,这样,仁学思想就通过道德观念的提升而逐渐系统化,最终成为孔子思想中的核心骨架的。“仁”讲究“克己”只是对个体内在道德修养和思想品质的要求,也是个体自身为求“仁”而必做的自律,这只是个体行为达到仁之境界的一部分,另一部分即个体的行为举止必要“复礼”这便是他律。
  孔子的“仁学”是多层次的,涉及多个方面,最基本就是从亲情开始的,百善孝为先,孝是“仁”的真正初始,“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矣”亲情是人与生俱来的感情。
  孔子说:“性相近,习相远”也就是说人生本来是相近的,没有太大的区别。但由于后天的机遇才会有所不同,因此孔子指出,人人都应该充实自己,按照礼的规范约束自己,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无论在社会生活中还是在经济活动中,做个有道德,有修养的君子,仁人。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诚之,君子哉!”即:君子、仁人是做人的根本,按照礼仪规范来实行。用谦逊的语言来表达,用诚实的态度来完成。这就是君子、仁人。孔子的“仁学”包括仁、义、诚、信等内容。在《论语》一书中,“仁”字出现多达109次之多。这说明“仁”在孔子思想体系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孔子的“仁”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时间地点,针对不同的主题对象,孔子的“仁”所包含的涵义不尽相同。如何追求“仁”的思想境界,孔子认为,人们应该主动去追求从而达到仁的境界。“仁”的养成,任何人都无法代替,只有自己端正态度,才能实现“仁”的要求。只有在内心上明确对“仁”的态度,才能真正地达到“仁”的境界。
  追根到底,孔子哲学是一门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之间关系的学问。是一门关注人的自身发展的学问。仁学思想时时处处以人为主,以人为研究对象和关注对象,孔子所提倡的是人在实际生活中如何塑造理想人格的问题。
  三、“仁学”思想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积累中所沉淀下来的,我国有着特殊的社会物质环境,自然风俗环境,人文历史环境。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当代大学生,潜移默化地受这种环境的牵制。其思想无时无刻不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虽然绝大部分是间接的,不自觉的接受的。
  (一)孔子的“仁学”思想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完善,实现有教无类
  孔子从事教育工作数十年,桃李满天下,主张有教无类的教育方法,在这数十年中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有利于培养学生道德修养的方法,其中包括恭、宽、信、敏、惠以及克以自省等方面。这些对于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展开有着积极的作用。可以成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现途径的有效蓝本。孔子非常重视学生自身素质的培养。要求学生从自身做起,孔子在进行励志教育时,要求学生要持之以恒和百折不挠的精神,并且要经得住外界的诱惑和抵抗困难的勇气。他反复说过:“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论语.季氏》)。   因此,当代思想政治教育要从大学生进入校园那刻起开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学习之余更应该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在大学中尽快做好自己的人生规划和职业规划。抵抗住西方文化的入侵。近年来,在大学生中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利己主义逐渐风行,这带来了极其严重的后果。不利于大学生的成长。孔子的“仁”爱思想中包括了关于培养道德修养,律己等优秀思想,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完善。俗话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明天,是天之骄子。当他们进入校园的那刻起,他们被周围新鲜的事物所吸引,难免会迷失自己。这时候就需要一种潜移默化的文化作为支撑,引导大学生尽快走出迷茫,制定好自己的规划。
  (二)孔子的“仁学”思想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切合实际,更好地与学生个体相结合
  当今思想政治教育多为理论方面的教育,使得学生觉得这些教育多为冠冕堂皇的说辞,并不符合实际,并且以灌输为主,所以成效并不显著。孔子的教育十分注重言行合一,身体力行,知行合一。脱离实际的教育就犹如“闭门造车”一般。孔子的哲学通常把理论与实际联系在一起。孔子思想的外延非常广阔,经常用生活中言简意赅的道理教育人。这点非常值得思想政治教育者借鉴。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他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都已经基本形成,有着自己的看法和思维的方式。强加给他们的,往往会由于他们的逆反心理遭到排斥。而在传统文化这个氛围中,传统文化对于人们的影响却是潜移默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把传统文化融入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孔子的“仁”学思想里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进行内心反省,自我认识和修正。他所说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这对细想政治教育应该是有着直接的借鉴意义的。
  (三)孔子的“仁学”思想有利于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
  孔子的“仁”学思想,正是要求大学生从各个方面严于律己。“恭、宽、信、敏、惠”这正是切合当代大学生的五点要求。一日为师终身为师,对待师长,更宽泛的说,对待长辈,我们要恭敬,保持内心的恭敬,用恭敬的心看待世界,这样才能看到世界的美好;在大学生活中,接触最多的就是朝夕相伴的同学,寝室生活中难免有磕磕绊绊的小事,对待同学要宽容;近年来学校中诚信日渐滑坡,考试作弊,逃课早退现象频现,多个院校把诚信的重塑提到日程上来。“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这要求学生重视诚信,知行一致。讲究信用,遵守诺言;做到信之后,我们还要达到敏,在人生最美好的大学生活中,我们要努力发挥聪明才智,“敏则有功”。孔子说:“一个人只有敏捷才能建功立业”。孔子进一步说:“欲敏于行而纳于言。”这就给当代大学生一个警示:你不必说得太多,而真正赶紧去做,想到了就去做。要勇于实践,实现自己;最后一点要“惠”,要以恩惠之心带他人。怀有感恩之心去宽厚他人,才能取信于他人。这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的丰富。在整个大学校园内形成良好的文化范围。江泽民曾说过:“我们的文化教育不能离开历史,不能割断历史,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结合时代的特点加以发展,推陈出新,使它不断发扬光大”我们必须利用中国的传统文化丰富当今的文化生活,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1]伍洁.传统文化视角下的大学生道德教育[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
  [2]潘静.孔子德育思想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2).
  [3]匡亚明.孔子评传:第11卷[M].济南:齐鲁书社,1985.
其他文献
<正> 护理伦理学是运用伦理学知识和方法研究医疗护理工作中各种道德观念,提高护理工作者的职业道德修养,以推动护理学科的发展。我校选用马文元等主编的《实用护理伦理学》
高校德育是一个"人为的"和"为人的"复杂系统。复杂性科学以"超越还原论"为旗帜,借助于混沌性、整体性、非线性和组织性等思维方式为高校德育工作的创新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
尿毒症患者由于自身血管硬化或内瘘管闭塞等原因使动静脉内瘘无法进行,但又需要靠血液透析维持生命时,可采用人造血管移植。我院血液透析中心于1995年8月至1999年4月先后成功地施行3例4次
介绍了辛安泉排泄区概况,采用当年数据相关拟合方法及历史同期数据拟合方法进行数据分析与挖掘,比较拟合结果与分析结果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采用当年相关拟合方法对辛安泉泉水
鸟类是人类的朋友,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持生态平衡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河北省有鸟类400余种,占全国鸟类种数总量的三分之一左右,其中包括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丹顶鹤
期刊
1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合并破伤风的护理内蒙古哲里木盟医院哈森,王淑洁,狄亚丽1病例介绍患者男,28岁,农民,21天前因右下肢撞伤后胫腓骨外露,无昏迷,被他人送至当地诊所就诊,给予清创缝合,小夹
丽水职业技术学院园艺类专业经过多年探索与实践,走出一条以“教学、生产、科研、经营、服务”多方位、立体化,贴近市场、面向社会的办学途经。采取“在做中教、在做中学”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我国国家软实力的核心。在目前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形势之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来推进大学的文化建设有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命题。信息化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中,教师要善于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建立信息化教育平台,提高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