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城市户外游憩空间景观无障碍建设系统初探

来源 :美与时代·城市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tural_jac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 要:从城市居民生活、休闲现状出发,对城市户外游憩空间景观无障碍系统进行了思考,并调研石家庄城市户外游憩空间景观无障碍存在的问题。依据户外游憩系统构建原则,建构满足居民休闲需要的游憩系统,在充分利用石家庄市现有的户外游憩空间景观的前提下,提出了滹沱河游憩景观系统、城市中心游憩景观体系的构建思想,并对城市户外游憩景观系统构建的原则进行了阐述,进而达到户外游憩景观效用的最大化及时居民游憩偏好的最大满足。
  关键词:石家庄市;户外;游憩空间;景观无障碍;系统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5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石家庄市城市户外游憩空间景观无障碍建设的现状调研分析及对策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5041311)的研究成果]
  一、前言
  “游憩是指人们在休闲时间内所进行的包括室内和室外的各种活动。广义解释户外游憩系统也可分为目的地游憩场地和游憩设施系统等。狭义的户外游憩系统仅指户外游憩场地和游憩设施的总和。”本文以游憩的狭义概念为研究对象,户外游憩场地是指城市内有一定容纳量的滞留空间,如公园、广场等。“游憩景观设施是指提供各种活动的设施和构筑物。城市居民在各种户外游憩场地以及利用各种游憩设施所进行的各种活动概称为户外游憩活动[1]。”
  从以上叙述可知,城市户外游憩系统适合于中近距离小尺度的游憩行为。本文以居民主要的户外游憩空间为研究对象进行阐述。
  二、研究户外游憩空间景观无障碍的意义
  城市居民户外游憩活动是参与人群结构、人群文化水平等状况的体现,它是城市居民从近距离向远距离进行游憩活动的前提,研究城区游憩系统很有必要。
  首先,改善城市内部生活空间结构。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主要在一定空间进行,具有在生活空间范围内的节点间的活动,城市户外游憩系统的构建有利于改善城市的内部生活空间结构和生活空间质量。其次,要根据石家庄居民户外休闲活动特点、人体尺寸、气候和地理条件来进行合理设计,进而符合其特定的空间规律。因此,构建适合居民休闲时间活动规律的户外游憩系统很有必要。距离衰减规律是城市居民休闲活动重要的方面,就是随着距离居民在休闲活动中的空间延伸,休闲活动强度逐渐减小。石家庄中心区的户外游憩空间为全市性的户外游憩活动中心之一。这也表明构建城市户外游憩空间景观系统的重要性。
  三、石家庄户外游憩空间景观无障碍建设实际现状
  (一)对石家庄城市户外游憩空间使用群体调查
  城市户外游憩空间是城市中使用者范围最广、最重要的公共空间,因其具有较好的环境和设施,能够保证居民基本的户外活动需求。户外游憩空间具有一定使用群体局限性,一般都是周边的居民,为其提供了一个散步、锻炼、交流的活动空间。从户外游憩空间无障碍角度,老年人和儿童是主要使用对象,其依赖性比较强。所以,户外游憩空间景观已经成为特殊人群重要的活动场所,反而青年、中年的使用者相对较低。可见,户外游憩空间对特殊人群具有更重要的地位,为这部分群体创造了安静、舒适的户外游憩空间十分重要。
  (二)石家庄城市户外游憩空间景观无障碍调查
  在规划建设中要以人为本,营造无障碍环境要对弱势群体给予应有的关怀,树立功能优先、兼顾景观的理念,作者对石家庄户外游憩景观无障碍情况做了调查(如表1)。户外游憩景观无障碍包括很多内容,如引导标识(如视觉残障者的盲文标识、用水声等的录音提示位置)、道路无障碍(如避免轮椅者进入碎石区、台阶的高差等)、绿化(如视觉障碍者触摸树木的愿望、为弱势者设置色彩鲜艳的花坛等)、水设施(无障碍饮水系统、近水处设置安全栅栏等)、修养设施、低位设计等,调研显示石家庄广场的无障碍设计几乎没有,亟待改善。
  表1 石家庄户外游憩景观无障碍建设情况调查表(公园、广场)(部分)
  调查人:作者 时间:2016年
  (三)石家庄城市户外游憩空间景观分布
  石家庄城市户外游憩空间景观分布,通过石家庄市城市公园服务半径叠加分析图(图1:图片来源[2])和石家庄市城市公园空间分布中心与方向特征图(图2:图片来源[2])可以看出户外游憩空间分布不均,空间重叠区域较多且定位不够清晰。相对集中在老城区(新华区、桥西区),而后发展城区(裕华区、长安区)相对较少且分布不均,整体间缺乏联系,没有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
  (四)石家庄城市户外游憩空间景观无障碍建设存在的问题
  无障碍意识亟需加强,设计者忽略了游憩空间的实用性,忽视弱势群体的利益,无障碍环境建设的意识薄弱、监督不严。“只有在规划设计之初就将无障碍的设计的理念注入,并贯穿其设计、建设过程中,才能营造出真正的无障碍环境[3]。”
  石家庄户外景观游憩无障碍设计缺乏系统化,大部分石家庄城市户外游憩空间无障碍设计只是符合了相关建设规范,而没有落实到实处。设计者没能将景观无障碍设计使用率和居民的满意度考虑进去,加之对弱势群体缺乏重视,无障碍设计一直处于形式上。而景观无障碍设计是要通过前期调研、施工再到反馈这样不断循环完善的过程,做到良性循环。对无障碍设施的维护和管理有待加强,无障碍设施损坏无人修缮,形同虚设。作为管理者要不断完善,使无障碍设施更大程度地服务弱势群体,构建精神文明建设和和谐社会。
  四、石家庄市户外游憩空间景观无障碍建设探讨
  (一)城市户外游憩系统构建的原则
  城市游憩空间的无障碍设计要满足弱势群体的需求,因此对户外游憩空间景观无障碍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要遵循特定的规律,才能达到户外游憩空间效用的最大化。
  1.地域性原则
  地域性包括地理属性和人文属性,是户外空间游憩景观系统能获得居民认同的关键。遵循地域性的原则要将自然、生活习惯、社会环境反映在户外游憩空间无障碍系统中。城市户外游憩空间景观作为人文性设施建设,要符合時代和地区的内涵,具有人性化,对于精神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起到积极的作用。符合当地的风土人文,才能更好地为地区服务,加强城市的人文景观建设。因此,追求户外游憩系统的地域性十分重要。   2.舒适安全性原则
  安全性原则是无障碍设计的最重要原则,是保证在户外游憩空间内不存在心理负担的前提,这对于特殊人群和正常人来说都非常重要。尤其是老年人对风险认知和反应能力差,缺乏自我保护意识的儿童,在这两个群体中,无障碍设计特别是保证其安全。无障碍设计应符合弱势群体的活动规律,他们在使用无障碍设施时感到轻松、轻松。
  3.可及性和可参与性原则
  户外游憩空间环境应让居民方便地使用和感知。首先人们要想进行某种活动,必须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其次,空间内应该有一定的设施供弱势群体使用,尤其是残疾人、老年人、儿童等,能够借助无障碍设施完成想进行的活动,再次,要使弱势群体有效参与并不受阻碍,促进弱势群体在户外游憩空间中参与活动,并满足弱势群体的生理行为和心理需求。因此,要合理设置各种施设,使弱势群体能够方便地使用,户外游憩空间的作用也才能得以发挥。
  4.系统性原则
  户外游憩空间景观的无障碍设计需要运用系统观,遵循理论研究指导实际项目的反馈理论和项目反馈,进而指导项目的全过程。同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使各种无障碍设施成为立体化的网络,户外游憩空间景观的无障碍环境。此外,应重视无障碍服务对户外游憩空间的补充作用。
  5.与城市规划相结合的原则
  城市规划的任务是根据一段时间的城市发展规划,合理利用土地资源,要符合节约用地和合理用地的基本原则,协调城市空间功能和布局。户外游憩系统依赖一个城市的土地政策,正确处理近期建设和远景发展的要求。应当使城市的发展规模、各项建设标准、定额指标和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4] 。保护具有重要历史意义、重要文化艺术价值的文物古迹,保护有特色的历史风貌和自然景观也是城市户外游憩空间景观需要尊重的重要原则。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户外游憩空间的扩展成为必然。由此可见,城市游憩空间系统规划必须与城市规划相协调。
  (二)石家庄市城市户外游憩景观系统构想
  石家庄市户外游憩空间景观系统的构建必须尊重城市发展规律和人口布局规律,要根据城市发展速度合理预留空间,其构建方式、规模都要贴近居民的生活实际。在充分利用现有的游憩场地和设施的前提下,提出滹沱河游憩景观系统、城市中心游憩景观体系的构建思想。
  城市中心是指居民群集的区域,相应配套设施完全符合城市居民的分布特点,形成一个公共设施相对集中的区域,在组织和丰富城市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可见,石家庄市户外游憩空间景观系统建设依托城市中心体系,可以提供及时的娱乐场所和设施,提高户外游憩场所和为设施周围的人口比例服务。
  随着石家庄市新四区的发展,其基础普遍很差。因此,有必要以石家庄市中心城区景观系统为依托,加快户外游憩景观体系建设。
  滹沱河游憩景观系统,作为石家庄远距离的户外游憩空间景观将起到重要作用,功能也将更为全面。滹沱河沿线作为针对市民户外游憩空间将是石家庄最大的户外游憩空间。对滹沱河游憩空间景观系统应在沿线分主题设计,形成特色的户外游憩景观,并配备完善的户外游憩景观设施,其无障碍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主次中心和城市中心户外游憩景观系统、滹沱河游憩景观系统使户外游憩系统景观无障碍设计覆盖整个石家庄区域,形成完善的户外游憩景观无障碍系统。
  五、结语
  城市户外游憩空间景观无障碍建设是一项民生工程,是残疾人、老年人、妇幼等相对弱势群体充分参与社会生活的前提和基础,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参考文献:
  [1]江春晓.园林景观中的无障碍设计[D].南京林业大学,2010.
  [2]张圆圆.石家庄城市公园体系设计研究[D].重庆大学,2012.
  [3]朱英等.户外游憩空间在现代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更新[J].山西建筑.2010,(04).
  [4]JGJ 50-2001.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S],2001.
  [5][日]日本建筑学会编.新版简明无障碍建筑设计资料集成[M].楊一帆等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作者单位:
  河北地质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当下语境,大众文化的流行趋势蔚然成风,在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同时也冲击和削弱着官方价值观对大众的引导作用。同时,官方价值观对大众的引导过程中则存在着姿态过高的问题,二者的背反造成主流文化的不契合。要建构主流文化,一方面官方价值观要摆正姿态,一方面大众文化也要做出调整,实现二者的合流。  关键词:主流文化;大众文化;官方价值观;合流  大众文化与官方价值观作为两种不同的文化形态,不存在固有的
古语云:“学有大成者,必有良法也。”意思是在学问上有所成就的古人,都有一定良好的学习方法。说明了良好的方法,有助于提高学习的效率。在我校先学后教,“四步法”课堂教学模式基
由于新生儿骨折及臂丛神经损伤会给一些新生儿带来永久性的瘫痪,也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一定的经济和心理负担.因此,预防新生儿产伤就显得十分重要.
1 病例介绍患者,女,40岁,左顶星形细胞瘤(Ⅰ级)术后25天,因术后残留行放射治疗,于2000年12月19日入院.一般情况尚可,伤口愈合好,右下肢不能随意运动,肌力0级,左下肢肌力及反
摘 要: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也在不断加快,城市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公共艺术通过放置在城市公共空间中,使来往的城市大众与之交流互动来体现它的公共性与互动性,美化了城市环境,提升了生活品质,丰富了城市文化,在城市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公共艺术;城市;重要  一、公共艺术的概念  公共艺术这一概念的提出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1956年费城通过“百分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