么宁 纤细女子挑起“打黑公诉”

来源 :中华儿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tz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强案”,“谢才萍案”,“李庄案”,一桩桩一件件,都是重庆打黑风暴中全社会高度关注的大案要案。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站在法庭中央提起公诉的,却是一位年轻而略显柔弱的女性检察官。
  么宁,重庆市检察院五分院公诉一处副处长,被市民称为重庆涉黑案件“第一公诉人”。
  “出席法庭就像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战斗的目的不是诉讼技巧的竞技,而是为了公平和正义。”么宁掷地有声,“我们代表国家进行公诉,请记住我们的名字——国家公诉人!”
  
   “还人民以公道,还社会以正气”
  
  山城重庆,打黑如火如荼。
  打黑除恶“风暴”之初,重庆市检察院制定了“1+3”工作措施,一方面加强与公安机关、法院的协调配合,另一方面从全市范围内抽调一批优秀检察官参与办案。
  作为“全国十佳公诉人”,此时的么宁正半脱产在西南政法大学攻读诉讼法博士学位。为了投入这一场全国瞩目的“扫黑战斗”,么宁“逃课”了。
  回到重庆后,么宁接手的第一个案件就是“谢才萍涉黑案”。这个外号“谢姐”的重庆涉黑女老大是文强的弟媳,受到广泛关注。
  “为了做好这个案子的公诉工作,我们3名公诉人在8月15日提前介入,进驻公安机关办案组,引导侦查和证据收集。”么宁回忆道。
  作为公诉人,么宁在开庭前最担心的是“证据准备不充分,被人抓住漏洞”。诉讼中,公诉人要组织一条完整的证据链,指控被告人,而被告人及辩护律师就是希望找出证据中的漏洞。为了把谢才萍案的证据搞扎实,么宁和同事们没少下功夫。在案件中,为了核实一个有前科的被告人被判刑、释放的具体时间,么宁连续打了10多个电话,甚至直接打到公安机关、监狱管理局询问。经过深入的求证,最终把情况弄清楚。这样的工作态度,这样的工作情形并不是偶尔为之,而是天天如此。两个月内,他们没有休息过一个周末,加班到深夜11点甚至更晚也成了家常便饭。
  由于提前介入打下了良好基础,么宁他们在正式受理审查起诉工作后仅7天,就向法院提起公诉。
  2009年10月15日,庭审现场剑拔弩张,“火药味”甚浓。
  现场共有犯罪嫌疑人22人,指控罪名9项,辩护律师的队伍更是让人叹为观止,居然达到了20多位,而么宁带领的办案组只有3个人,其中公诉人只有两位。双方从人数上对比来看,公诉方显得势单力薄,着实让人捏了一把汗。
  但就是这个看似柔弱、文静的女公诉人,在法庭上显示了她强势的一面,舌战群儒,将证据一一呈现在法庭上。一番唇枪舌战之后,对面20多人的辩护团队开始面面相觑。
  么宁最后发表了公诉意见,“我们坚信,只有通过公正审判,使各被告人重罪重罚、罚当其罪,才能维护我们共同秉持的法律信仰,才能维护公权力的纯洁,才能为建立真正依法治国的法治社会奠定良好根基。我们也希望通过本案的公正审理,还法律以尊严,还人民以公道,还社会以正气!”
  这份公诉词让无数人拍手称快,被网友称为“打黑宣言”。“十佳公诉人”果然名不虚传,最终谢才萍被控黑社会组织罪、设置赌场赌博罪、携带毒品罪、非法拘留罪、行贿罪,数罪并罚被判处有期徒刑18年,罚金102万元,而这个被告人多达22名、罪名多达9项的大案,仅仅不到一个月就侦查终结,这就是重庆贯彻中央“打黑除恶”斗争的体现。
  
  “文强把自己送上了刑场”
  
  办理涉黑案件公诉,不仅是对公诉人智慧的考量,更是对体能的考验。就在“谢才萍涉黑案”开完庭的第二天,么宁就接到了新的任务,关注度更大,影响力更强的“文强案”。而在这期间,她还要办理“李庄案”。
  “作为这起案件的公诉人,我知道有无数关注的目光投向这里,庭审势必焦点聚集。虽然此前我已经历了‘谢才萍案’、‘李庄案’的庭审,但是面对‘文强案’,如果说我一点不紧张,那是假的。但是当时我已经理会不了那么多了,全力以赴地指控犯罪,是我唯一记得要做的事情。”么宁说道。
  “文强案”的卷宗有172册,堆起来比常人的个头还高。面对大量事实和证据,么宁知道:因为文强案5个被告人中有4人都长期从事法律工作,具有丰富的法律经验和反侦查能力,自我辩护能力特别强,她和另外3位同事必须准确掌握全案的基本情况。
  侦查和收集证据,么宁几个月都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天没有亮就要出门,办公室的灯永远是在11点之后熄灭”。
  一边是“文强案”的介入,一边是“李庄案”的庭审,么宁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来自四面八方的压力让她有些“窒息”。但是,压力袭来的时候,么宁总是坚定地告诉自己:“这是国家赋予我们的责任,法律的尊严和正义必须得以伸张。”
  2010年2月2日,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备受全国关注的重庆市司法局原局长文强涉黑案开庭审理。
   “站在法庭上,看到被告人、辩护人和旁听群众,加上文强的社会关注度很高,谁都会感到紧张。但是当你专注地投入到这个事情上去的时候,外部的压力对你来说已经是次要的了,那个时候想的是,如何漂亮地打赢这场仗,抛开你的私欲、杂念,专心地投入进去。”么宁说。
  “文强涉黑案”的审理时间很长,么宁和4名公诉人“对战”5名被告人和8名辩护律师。这样的状态整整持续了5天,“每天从早上5点半开始审理到晚上9点,最后一天甚至审理到了凌晨一点”。么宁每天在法庭上直直地坐上14个小时,早已感觉不到腰酸背疼。那些唇枪舌剑的你来我往、那些刀光剑影的控辩交锋,让人沉浸在高速旋转的庭审运行中,常常使她忘记了这究竟是白天还是晚上,每一分钟都处在亢奋的应战状态中,庭上的每一个波动都牵扯着她所有的神经,促使么宁做出快速反应、及时应对。
  最后一天的休庭间隙,她在法庭外的安全通道里等候着最终回合的“搏击”。她知道文强也在等待着经过这条通道,走向他即将作最后陈述的地方。“通道外的旁听席上,人头攒动,喧嚣沸腾。通道这头,冬日的阳光和煦安静。走进法庭的那一刻,不知为什么我忽然想起了那些隔着栅栏朝我微笑的脸孔,那些一直默默支持着我的人……”
  接下来的法庭辩论,意料之中的顺畅。么宁在公诉词上说:“9年前,这里曾经站着文强参与抓获的‘杀人恶魔’张君。今天,文强等人却站到被告人席上。道理只有一个:我们的一切权力都来自人民,当文强等人为民谋利益时,人民给了他们充分肯定;同样,当他们以身试法时,不管他们有多么位高权重,都必须受到法律的制裁……”
  在么宁说完之后,文强说他也希望今后不要再有警察站在他曾经站的被告席上。对于文强个人,么宁不愿意多做评价,但是她表示:“文强唯一应该好好想一下自己,因为除了他自己,谁也不能把他送到最后的刑场上。”
  
  “办案都要照大案要案的标准”
  
  31岁的么宁,有着重庆美女特有的气质——仪态大方,不说话时又显得很是文静。今年,是她到重庆检察机关的第十个年头。
  2000年,么宁从西南政法大学毕业后,就一直战斗在重庆市检察机关。刚开始,她在内勤组临场监督,工作第一天,就上了刑场。么宁说:“我的工作是办理严重的刑事犯罪案件,绝大部分都是鲜血淋漓的。换句话说,社会上最丑陋的、最阴暗的、最复杂的一面全部在瞬间展现在你的面前。你必须面对现实。”
  就在么宁进入公诉部门的第二年,原重庆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接手“张君团伙案”,也正是这个案件,让文强声名远扬。此案关系重大,关注度高,中央电视台向全国现场直播。因为“张君团伙案”纷繁复杂,所有材料须形成电子文档,在庭审时通过多媒体示证系统展示。领导想到了刚大学毕业不久,被同事称为“电脑高手”的么宁。   对于刚毕业的么宁来说,能参与到这样的大案审理中,自然非常幸运,她是书记员,主要的工作就是做记录,做大量复杂的案头工作,短短3天,6万多字、100多页的审查意见书,么宁全部整理打印完毕,无一疏漏。
  “在这个案件中,我学到了太多,那些办案组的前辈们、老师们在办理这种大案要案专案的过程中的吃苦精神,让我深受教育。作为年轻人来说,这就是一种财富。”么宁认真地说,“那个案件中学到的就是:像办大案要案一样地办好每一个案件,那样你肯定会有成长,会有提高。”
  “不管多苦多累,每当代表国家支持公诉的时候,那就是我的最佳状态!”正是凭着这样的工作状态,10年来,么宁办理过的职务犯罪、危害国家安全犯罪等重特大刑事犯罪案件达上百件,无一错案。
  
  对话么宁——“压力也是成长的动力”
  《中华儿女》:大家都说您是重庆涉黑案件“第一公诉人”,您认为公诉人的价值在什么地方?
  么宁:我想大家对我的评价过高了。我认为公诉人的工作对我来说是最有价值的,正因为这个工作能为我带来价值感,所以我会克服掉那些不好的、阴暗的,会对心理带来负面影响的东西。我参加工作10年了,很艰辛,真正支撑我走下去的动力,就是我对公诉工作的热爱,我为这份工作殚精竭虑,也在不断学习,根据法律法规的不断变化、社会的变化,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不断地掌握新的情况。
  《中华儿女》:10年办了这么多案件,您受过威胁吗?您感觉到过危险吗?
  么宁:这个很正常,我把这些称之为“回馈”。各种各样的都有,有对你表示感谢的,有对你表示欣赏的,也有对你进行直接威胁的,还有冷嘲热讽、挖苦打击的……你只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宠辱不惊。我认为司法工作者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这是最重要的。我不会因为外界的冷嘲热讽、威胁打击就放弃了,就缩手缩脚不敢继续干工作了。作为公诉人,就要学会去面对各种各样的压力,这是必然的,有时这种压力也是成长的动力。
  《中华儿女》:您感觉自己有变化吗?
  么宁:我觉得自己的性格有了很大的改变。第一,因为年纪的关系,人在成长过程中,性格本来就会发生一定的转变。第二,因为工作本身的性质和要求,我身上多了一些职业的特征,过去在学校读书的时候很羞涩、很内向,但是现在不会了,走进了法律职业,到最后会成为一个熟练的法律工作者。
  《中华儿女》:生活中的您是不是也喜欢辩论?
  么宁:不喜欢。我在生活中口才不好,不善言辞,比如平时和朋友出去吃饭或一些社交场合,我肯定是话最少的一个。很多同事可以侃侃而谈,但是我做不到。法庭上是因为职业要求,所以我的职业形象和生活形象是差别很大的。
  《中华儿女》:您平时的生活是什么样的状态?
  么宁:我生活中和所有正常的女性都是一样的。
  《中华儿女》:平时工作之余喜欢逛街、看电影吗?
  么宁:逛街对我来说有点浪费时间,因为休息时间很少,我还要读博。我一直担心的是像我这种一边工作一边学习的人,很容易背负上一种抱怨说“没有好好学最后也得不到什么”,这对我来说是很冤枉的。我去考试的时候就有人说像你这样的应该受到优待的,其实我压根没有受到任何照顾和优待,我觉得自己能考上完全是靠努力。我自己为考试准备了3天的时间,后来考上了而且外语成绩是最高的。
  《中华儿女》:您最近在忙什么?
  么宁:最近除了学习,就是工作。我所在并负责的这个部门承担的案件数量是相当大的,比去年上涨了很多。有人认为今年好像没有去年那么忙了,其实不是。我们一方面要保证案件的效率,另一方面要保证质量问题。今年起诉的几起有重大影响的案件,当然现在我们在办理的案件因为保密的关系不方便说,像之前我们起诉的一些包括经济案件、诈骗案,还有损害国家财产利益的这些案件是非常多的。
其他文献
对卢世璧院士的采访如约进行了。当天老人家身体很不舒服,每当难受时他闭紧双眼握住两手困难地吞咽。稍微好一点了,他会睁开眼睛用疲倦的目光向你致歉,你能清晰地从中读到老人内心的平静与坦诚。当记者沿用已有的说法,问他是如何能自觉地走上“研究型医生”的道路时,卢世璧的眼中突然精光大盛:“我并不是自觉、自主地走科研的路的。‘研究型医生’是后来的概念,当时我只是个听话的临床医生,听骨科主任陈景云的话。我搞科研的
期刊
公安边防部队是国家驻守在边、海防地区的一支特殊的武装执法力量。职业和环境的特殊性,决定了官兵必须具有良好的心身素质。  近年来,由于诸多的原因,公安边防部队青年官兵的心理健康状况日趋复杂,仅靠传统的政治教育方法和手段进行疏导,已很难完全奏效。因此,认识军校青年学员心理健康问题的严重性和迫切性,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军事教育体系之中,全面提高青年学员的心理素质水平,成为了新的历史时期军事教育的重要课题。
期刊
蔚蓝色的海洋,驾龙而入,潜到神秘的海底“水晶宫”一探究竟……这是人类从古至今的梦想。  8月26日,科技部与国家海洋局联合发布消息——中国制造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载着3名试航员进行3000米级海试取得成功,最大下潜深度达到3759米,这标志着我国成为继美、法、俄、日之后第五个掌握3500米以上大深度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继“神舟”飞天之后,中国人的探海之梦又成现实。  一时间,所有的镜头都对准了“
期刊
作为商人,陈光标无疑是成功的典范,但陈光标真正引起人们关注的,并不是那些颇具传奇色彩的创业经历,而是他常年坚持的“慈善”之路。他高调、张扬,以最特别的方式刺激着人们的眼球。被指“作秀”时,他的回答理直气壮:希望有成百上千个“陈光标”站出来,像我一样拿真金白银“作秀”。陈光标捐赠很“高调”,其捐赠款物数量之大、频率之高十分惊人!  低调似乎不是陈光标的风格。他的许多“另类”言行举止,一直吸引着媒体的
期刊
雷佳被业内专家赞为“最有灵性的歌唱演员”,她的演唱融民族、美声、戏曲于一身,韵美纯正,被誉为“最中国的声音”。作为中国新生代民歌的领军人物,雷佳先后荣获“金钟奖”金奖,“青歌赛”金奖,演唱的歌曲多次荣获全军文艺汇演一等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国家级大奖,并在“第九届CCTV-MTV音乐盛典”中荣获内地年度最佳民歌手奖。  2009年11月,雷佳领衔歌剧《木兰诗篇》赴日本进行文化交流演出,受到日
期刊
19世纪英国艺术家威廉·莫里斯的政治科幻想小说《乌有乡消息》(News from Nowhere)中曾提出了一个“反乌托邦”的概念,叫敌托邦(dystopia),这个加了前缀的生造名词意味着对于乌托邦的颠覆——与乌托邦不同,敌托邦象征着一种因为恶性竞争、权术与诸多严酷制度而造成的一个带有“黑色幽默”的假想社会,敌托邦与乌托邦最大的共性就是两者都处于一种人际关系、资源分配的平衡之下,只不过敌托邦是动
期刊
2008年8月8日晚,北京奥运会开幕。8时10分,林妙可小朋友一袭红裙出现在表演区,成为全场的焦点。随后,旋律优美的童声《歌唱祖国》响彻在鸟巢上空。“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声中,鲜艳的五星红旗在56名各族儿童的簇拥下,进入会场。瞬间,现场十万观众报以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看台上那些跟着旋律合唱的人们,脸上已淌满激动的眼泪。此时此刻,《歌唱祖国》已成为一种心声,“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
期刊
前些天遇到一位经商的朋友,说他曾经非常崇拜唐骏,还买了上百本唐骏的自述体励志图书《我的成功可以复制》送给公司每位员工阅读,并且组织公司员工讨论读书心得。最近爆出唐骏伪造简历事件,让他感觉很没有面子,见到下属都有些不好意思。这让我不禁产生好奇。  我问他:“你怎么会这么相信这种忽悠?”他回答说:“人家告诉你‘成功可以复制’,管他灵不灵,咱也学习学习,总可以吧?”朋友的回答让我一时无语。确实,编这种成
期刊
作者简介:  赤雷,本名雷杨军,1982年出生,福建寿宁人,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现任中学教师,偶尔把玩文宇游离某个真实又神秘边缘又大众的地带。  内容简介:  《红楼》乃是对人世人生做种诗性的探讨的书是一部秋水长天般空灵而悠远的哲学书是部关切人的生存与命运的小说,也是首探求逍遥解脱的诗。  本书不再做反封建式的单线条的社会图解而是展现真与假,出世与人世生与死,爱与恨,理想与幻灭,梦幻与现实这些背后
期刊
本不想谈“80后”了,因为这代人被议论太多,解释太多甚至质疑太多。有人说他们是幸福的一代:改革开放下的纯种蛋,没经受父辈特殊岁月炼狱般的洗礼;有人说他们是不幸的一代:还没有来得及分享改革开放的红利,便全面肩负了社会转型的阵痛和压力。他们身上厚厚的标签,甚至掩盖了他们的真实面孔。  2010年,他们中的先行者三十而立。这意味着他们不再年轻,也意味着他们将有机会亲自书写关于自己的一切。无论爱恨,无论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