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良春“益肾蠲痹法”治疗疑难风湿病验案二则

来源 :风湿病与关节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liaol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报告了运用益肾蠲痹法治疗幼儿多发性动脉炎及免疫性血小板减少各1例,均获良效。
  【关键词】 益肾蠲痹法;朱良春;动脉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验案
  “益肾蠲痹法”是我国著名中医风湿病专家、国医大师朱良春教授及其子女朱婉华等学术团队,在继承著名中医学家章次公先生学术经验的基础上,结合70余年的临床经验总结而成。2008年“益肾蠲痹法”被定为国家中医管理局风湿病重点专科全国协作组验证方案,以此法研发的以虫类药和鲜动物药为主要药材的浓缩益肾蠲痹丸、扶正蠲痹胶囊、痛风颗粒、蝎蚣胶囊及金龙胶囊等,具有补肾培元、解毒消肿、活血化瘀之功效,可增强和调节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1],对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关节炎、红斑狼疮、硬皮病、干燥综合征等病的骨关节滑膜炎症渗出和骨质破坏有修复作用[2]。我们在中医辨证论治基础上使用益肾蠲痹法,临床治疗与免疫相关的多种疑难杂病,均获良效。现总结多发性动脉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治疗验案,据中医病脉证治介绍如下。
  1 幼儿多发性动脉炎
  患者,女,6岁5个月。2008年9月20日初诊。患儿2005年始反复出现发热咳嗽,血压偏高,时伴抽搐,2005年8月于外院查颅动脉、颈内动脉、腹主动脉及肾动脉等处发现动脉狭窄性病变,胸部CT提示肺动脉高压,诊断:多发性大动脉炎,肺动脉高压,高血压。住院期间一度出现急性左心功能衰竭、呼吸衰竭,先后使用甲泼尼龙、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复方利血平、阿司匹林肠溶片、氢氯噻嗪等治疗,病情好转出院。但血压在170/100 mm Hg
  (1 mm Hg = 1.33 kPa)左右,联合服用多种降压药,效果欠佳。今来诊求中医治疗,现服用强的松5 mg,每日1次;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 mg,每日2次;氢氯噻嗪10 mg,每日1次;阿司匹林肠溶片10 mg,每日1次;氯化钾缓释片1.0 g,每日2次。刻下见:血压160/96 mm Hg,精神尚可,身体瘦小,口唇红,牙齿、牙龈发育迟缓,纳可,大便偏干,舌红苔薄,脉细弦数。检查血钾3.0 mmol·L-1,肝、肾功能正常。治宜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益气养阴,培补肝肾兼顾。处方:金银花6 g、忍冬藤6 g、白花蛇舌草10 g、紫丹参15 g、赤芍6 g、地龙6 g、川牛膝6 g、生地黄8 g、鬼针草15 g、炙全蝎3 g、炙僵蚕6 g、穿山龙15 g、枸杞子10 g、炙甘草4 g,30剂,常法煎服。降压洗脚汤(药用桑叶、桑枝、茺蔚子等),煎汤每晚泡脚。
  2008年10月25日二诊,血压156/80 mm Hg,
  患儿胃纳好转,惟近日夜寐头颈汗出如潦,面部潮红,全身烘热感,口唇偏红,苔中后腻,舌尖红,脉细涩。中医辨证为络脉瘀阻,气血不畅,病属血痹或脉痹。治宜调益心肾,和血通脉。治疗加用金龙胶囊以益肾蠲痹,调节自身免疫,减阿司匹林肠溶片为5 mg,每日1次。处方:赤芍10 g、炒白芍10 g、紫丹参10 g、地龙6 g、炙全蝎3 g、桃仁6 g、红花6 g、山茱萸15 g、浮小麦20 g、穿山龙15 g、豨莶草15 g、忍冬藤15 g、女贞子8 g、生地黄10 g、牡丹皮6 g、刘寄奴8 g、甘草4 g,30剂。辅以金龙胶囊每次0.5 g,每日3次。并用降压洗脚汤煎汤泡脚。
  2008年12月24日三诊,血压150/70 mm Hg,
  盗汗减少,大便稀薄,日行3次,苔中白腻,脉细弦。上方加怀牛膝8 g、桑寄生12 g、炒白术15 g、生地黄改干地黄10 g,30剂。金龙胶囊及降压洗脚汤治疗同前。
  2009年2月3日四诊,血压140/70 mm Hg,复查肝、肾功能正常,时有气促,纳可,大便溏薄,苔薄舌质红,脉弦劲。前法继进,调益脾肾。处方:潞党参8 g、炒白术12 g、淮山药12 g、地龙8 g、炙全蝎3 g、丹参10 g、牡丹皮8 g、女贞子8 g、红花6 g、怀牛膝6 g、桑寄生10 g、穿山龙15 g、煅牡蛎12 g、浮小麦15 g、甘草6 g,30剂,常法煎服。
  2009年3月20日家属电话述症,因发热咳嗽收住某儿童医院,检查诊断肺炎,嘱上方加金荞麦15 g、鱼腥草15 g、北沙参12 g、金沸草10 g治疗,联合抗生素治疗8 d,病情逐渐稳定,好转出院。血压维持130/65 mm Hg左右。
  2009年8月26日来诊,上方调整巩固治疗,病情稳定。现予醋酸泼尼松2.5 mg,每周2次;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 mg,每日1次,阿司匹林肠溶片5mg,每日1次,口服。诸恙悉平,宜续服药,调气血,化痰瘀,以期巩固。处方:潞党参8 g、淮山药12 g、地龙8 g、炙全蝎3 g、丹参10 g、枸杞子12 g、牡丹皮8 g、女贞子10 g、红花6 g、怀牛膝8 g、桑寄生12 g、穿山龙15 g、煅牡蛎12 g、甘草4 g。30剂。嘱其注意冷暖,适当加强锻炼,以增强机体免疫力,病症逐渐好转。
  按语:多发性动脉炎是一种临床较为少见的疾病。为主动脉及其分支的慢性、进行性、闭塞性的炎症,病因尚不明确,多数病例发病前常有风湿、结核、红斑狼疮或外伤史等。本病可能属于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3]。现代医学无明确治疗方法,常因手术或发生心力衰竭、脑血管意外、肾功能衰竭、尿毒症及其他并发症而死亡。本案谨守病机,辨证审因,以辨病与辨证相结合进行治疗。系因先天不足,后天失调,复感外邪,尤其是寒邪,或热毒之邪,导致脉络瘀滞,甚至闭塞不通而无脉,临床上以本虚标实者为多,心肾亏虚为本,痰凝血瘀为标。治疗以益肾蠲痹为大法,其治疗法则为益肾壮督治其本、蠲痹通络治其标。用药特色以虫类药与草木药相伍[4]。以金龙胶囊(由鲜动物药天龙、金钱白花蛇等组成)益肾培元,活血通络,可增强和调节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药用枸杞子、女贞子、山药、党参及穿山龙补益脾肾,配以桃仁、红花、牡丹皮、牛膝及地龙、炙全蝎活血通络,据其寒热加金银花、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佐以降压洗脚汤外用。经1年多中医治疗,患儿血压明显稳定、心肺功能改善,且逐渐减少西药剂量,尤其减少了激素用量,且患儿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明显提高,说明益肾蠲痹法治疗与免疫相关的疑难杂病,疗效确切。   2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患者,男,71岁,因血小板减少3年,牙龈出血伴乏力1年,于2011年12月5日初诊收住入院。2010年7月出现牙龈出血,伴夜寐烘热,口干乏力,在外院检查考虑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治以胺肽素、利可君,未见缓解。同年11月3日收住当地某医院,查血小板为0.7×109·L-1;骨髓象检查示:巨核细胞成熟滞缓。ENA系列及ANA提示:抗核抗体阳性,抗SSA/60KD阳性,抗SSA/52KD阳性;血小板抗体(PAIgG)弱阳性,抗环瓜氨酸肽抗体阴性。唇腺活检见极少量炎症细胞浸润,符合黏膜慢性炎症1级。诊断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急诊输血治疗,继而以甲泼尼龙、丙种球蛋白冲击,血小板上升后改醋酸泼尼松20 mg,每日2次
  口服。牙龈出血缓解,渐减激素剂量。既往有冠心病史。刻下见:牙龈出血,无皮疹紫癜,时觉头晕乏力,胸闷心慌,口干不适,纳可,二便自调,夜寐一般,舌质红,苔薄白,脉细弦。入院查血小板84×109·L-1。四诊合参,证属脾肾亏虚,固摄失司。治疗以补益气血,健脾益肾为大法,予中药(处方:痹通汤加青风藤30 g、穿山龙50 g、女贞子20 g、旱莲草30 g、灵磁石30 g、熟地黄20 g、山茱萸20 g、仙鹤草40 g、潞党参30 g、枸杞子15 g、红景天40 g、炒白术20 g、牛角腮30 g、茯苓20 g、油松节30 g、凤凰衣8 g)15剂,每日1剂,每剂煎3包,餐前30 min服用;醋酸泼尼松20 mg,每日2次;金龙胶囊1.0 g,每日3次;埃索镁拉唑肠溶片护胃治疗。住院治疗17 d,复查血小板136×109·L-1,牙龈出血症状缓解,乏力身倦好转。醋酸泼尼松改为15 mg,每日2次,带药出院。
  2012年1月4日再次收住我院,查血小板102×109·L-1,红细胞沉降率1 mm·h-1,牙龈未见出血。惟夜寐烘热不适,午后乏力,食纳一般,大便稀薄,小便正常,舌红苔薄,脉细尺弱。病情稳定,再减醋酸泼尼松至10 mg,每日2次;改熟地黄为生地黄,加淫羊藿以燮理阴阳,药用痹通汤(我院的协定处方,由乌梢蛇、蜂房、地龙、虫等多味动物药组成)加青风藤30 g、穿山龙50 g、女贞子20 g、旱莲草30 g、灵磁石30 g、生地黄20 g、山茱萸20 g、淫羊藿20 g、仙鹤草40 g、潞党参30 g、枸杞子20 g、红景天40 g、炒白术20 g、牛角腮30 g、茯苓20 g、油松节30 g、凤凰衣8 g。15剂,常法煎服。
  2012年3月18日来诊,牙龈未见出血,神疲乏力症状改善,查血小板92×109·L-1,白细胞5.88×109·L-1,血红蛋白正常。因经济原因停用金龙胶囊,改服浓缩益肾蠲痹丸;醋酸泼尼松改为每次10 mg,每日1次,口服;中药守方巩固治疗。
  2012年6月出现胸闷乏力,食纳欠馨,舌淡苔薄白根腻,脉细,中药处方去生地黄、山茱萸,加川芎12 g、蔻仁5g(后下)、生薏苡仁30 g。2012年12月出现小便淋漓,夜尿频数,查B超提示前列腺增生,守方加刘寄奴20 g、炮穿山甲4 g、王不留行20 g。并逐渐减少激素剂量,病情平稳。至2013年1月停用醋酸泼尼松,门诊中药间断治疗。2013年5月,患者门诊复查血常规正常诸症好转而痊愈。
  按语: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亦称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简称ITP),本病血液特点为外周血中血小板减少,血小板表面结合有抗血小板抗体,骨髓巨核细胞可代偿性增多而血小板生成障碍。确切病因不清,主要与自身免疫功能有关[5]。其治疗以肾上腺皮质激素为首选,其次可行脾切除及免疫抑制剂,临床疗效欠佳。本案明确诊断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急性期现代医学予甲泼尼龙、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病症好转,后减用激素剂量,血小板很快下降,出血反复,伴乏力身倦,夜寐烘热,口干,舌红脉细数,中医辨证属“血证”,病位在肾、肝、脾三脏,证属脾肾亏虚,固摄失司。而本案治疗不循常规,立法用药着眼于肾,运用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大队虫类药与草木药融为一炉,以益肾蠲痹,调节自身免疫治其本[6],痹通汤具有益肾壮督,蠲痹通络,调节免疫之功效,广泛应用于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红斑狼疮及银屑病性关节炎的治疗,并认定为国家风湿病重点专科尪痹、大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确切。临证加青风藤、穿山龙以蠲痹通络,有调节免疫、替代激素效果;仙鹤草、牛角腮、油松节、枸杞子配伍,具有化瘀止血,益气补血之功,不仅升高血小板计数,而且还能增强血小板功能,对各类血三系减少症出现的贫血、出血、神疲乏力等症,适当配伍,有屡试不爽之佳效,诸药相伍,标本兼治,使得病症控制,而获全效。
  所选2个案例疗效确切,分析原因,首先,当属辨证治疗谨守病机,病机以肾督亏虚为本,痰瘀阻滞为标,治疗围绕益肾壮督,蠲痹通络,可谓治其本。其次,选方用药擅长以动物药为主,益肾培本,行气活血,搜剔疏利,标本兼顾。现代研究证实,蜂房、乌梢蛇、地龙、虫及守宫等可全面调节机体神经、内分泌、免疫功能,且有抗炎、镇静、消肿止痛之功[7]。总之,临床谨守病机,选用益肾蠲痹法治疗多种疑难杂病,可获良效。
  3 参考文献
  [1] 朱良春.朱良春虫类药的应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4-6.
  [2] 朱良春.朱良春医集[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8:109-110.
  [3] 孙瑛,王启民.现代风湿病诊疗手册[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182-187.
  [4] 朱剑萍.虫类药在风湿病中的应用浅析:学习运用朱良春老师经验体会[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8,42(10):13-14.
  [5] 叶任高.内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659-662.
  [6] 朱良春.医学微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49-151.
  [7] 张杰,崔成德,李涢,等.补肾益精方药对DNA空间结构影响的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理论杂志,2005,11(12):895-897.
其他文献
【摘 要】 报道了姐妹同患类风湿关节炎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的诊断及治疗方案。  【关键词】 关节炎,类风湿;甲状腺炎  桥本氏甲状腺炎(hashimoto's thyroiditis,HT)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utoimmune thyroid disease,AITD),由日本九州大学桥本策1912年首先在德国医学杂志上报道而得名,为临床中最常见的甲状腺炎症。是一种以自身甲状腺组织
期刊
【摘 要】 经筋痹是按十二经筋组织偱行部位分类的一组风湿病,侧重于反映风湿病的十二经筋病位。经筋痹可以作为风湿病的二级病名,其主要表现为某处经筋组织的疼痛及压痛,引起肢体活动不利,在临床上有着重要的意义,是对痹证传统以脏腑为中心进行辨治的有效补充,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和发掘。  【关键词】 风湿病(痹证);经筋痹;二级病名;腱鞘炎;肌腱炎;滑囊炎;韧带炎;筋膜炎  经筋痹即十二经筋痹,是因劳逸不当,
期刊
【摘 要】 文章报告了青蒿素性能的研究现状,青蒿素及期衍生物具有很强的免疫抑制活性和血管新生作用,具有二线抗风湿药的开发潜力。  【关键词】 关节炎,类风湿;青蒿素;治疗作用;免疫抑制;综述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以关节滑膜炎症为特征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属中医学“痹证”的范畴。由于其发病原因及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因此临床上缺乏特异性的治疗措施。
期刊
【摘 要】目的:观察类风湿关节炎伴HBV携带患者接受英夫利昔单抗治疗的肝脏安全性。方法:纳入经非生物DMARDs药物联合治疗失败,且处于乙型肝炎病毒携带状态的成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在接受英夫利昔单抗及预防性抗病毒治疗期间,密切监测肝酶学及病毒载量变化情况。结果:共纳入12例患者,其中男3例,女9例。在基线期,4例患者(下称第1组)的HBV病毒载量异常,其余8例患者(下称第2组)HBV病毒载量正常。
期刊
【摘 要】目的:观察应用中药汤剂配合针灸疗法治疗老年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2例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服用甲氨蝶呤、柳氮磺吡啶及美洛昔康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及针灸治疗。疗程3个月。结果:两组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关节肿胀指数、关节压痛指数及晨僵时间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期刊
【摘 要】目的:观察新风胶囊对干燥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干燥综合征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治疗组服用新风胶囊,对照组服用白芍总苷,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生活质量积分、抑郁自评量表(SDS)积分、焦虑自评量表(SAS)积分,测定静态唾液流率、泪膜破碎时间、双眼荧光素角膜评分。结果:①治疗组对干燥综合征的症状、生活质量的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
期刊
【摘 要】目的:评价金雀根粉胶囊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期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300例活动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50例。治疗组给予金雀根粉胶囊口服,对照组给予白芍总苷胶囊口服;两组均同时给予柳氮磺吡啶肠溶片治疗,疗程共24周,对治疗后的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指标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通过对治疗前后两组的临床症状(总体疼痛强度)、体征(包括脊柱活动度、臀地距、胸廓活动度、S
期刊
【摘 要】目的:观察独活寄生汤联合脊神经脉冲射频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疗效。方法: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45例,独活寄生汤以口服结合脊神经脉冲射频治疗。记录术前、术后l周、1个月、3个月和6个月时患者采用视觉模拟量表法(VAS)评定腰痛的程度。结果:术后6个月内患者V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下降(P < 0.05)。结论:独活寄生汤联合脊神经脉冲射频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临床症状能明显缓解。  【关键词】 椎间
期刊
【摘 要】目的:观察桂附瓜藤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桂附瓜藤汤,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等。结果:治疗组显效10例,进步13例,有效6例,无效3例,有效率占90.63%;对照组显效7例,进步12例,有效5例,无效8例,有效率占75.00%。两组疗效
期刊
【摘 要】目的:通过观察干燥综合征患者心、肺功能的变化与外周血CD19+CD24+Brge及BTLA表达的变化,探讨干燥综合征患者心、肺功能的异常与CD19+CD24+Brge及BTLA的关系。方法:采用超声心动图(UCG)检测64例干燥综合征患者(干燥综合征组)心功能变化,采用肺功能仪检测干燥综合征患者肺功能,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19+CD24+Brge及BTLA的表达频率,并与20例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