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儿童计划免疫是根据儿童的免疫特点和传染病的发生情况制定的免疫程序,有针对性的将生物制品接种到婴幼儿体中,严格实施基础免疫(即全程足量的初种)及随后实时的“加强”免疫(即:复种),以确保儿童获得可靠的免疫,达到预防控制和消灭相应的传染病的发生的目的。
【关键词】 新生儿;预防接种;乙肝疫苗;卡介苗
我们国家是乙型肝炎高发国,1992年全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乙肝病毒感染率近60%,慢性乙肝携带者为9.75%。乙型肝炎的报告发病率多年来居法定传染病的前列,2005年我国共报告乙肝病例1982297例。主要的传播途径是母婴传播。随着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流行,耐药性结核菌株的产生,许多国家结核病发病率有所回升,因此1993年WHO宣布全球结核处于紧急状态。我国是WHO认定的全世界22个结核病高发国家之一。
新生儿刚刚离开母体独立生长,对各种传染病的抵抗力很弱,如果有病毒、细菌的感染会很容易生病或被传染,孩子的健康和生命将会受到威胁。
我们国家计划免疫要求在全国普及新生儿乙肝疫苗和卡介苗接种。随着乙肝疫苗和卡介苗在新生儿中普遍使用,使乙型肝炎和结核病在我国的传播得到有效控制。下面就简单谈一下新生儿乙肝疫苗和卡介苗的接种。
1新生儿乙肝疫苗的接种
为了加强乙肝控制,经国务院批准,2002年起我国将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各级医疗及妇幼保健机构承担新生儿乙肝疫苗的接种工作。确保新生儿能够在出生后24小时内及时接种乙肝疫苗,同时负责填写《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和卡介苗登记卡》,此卡由儿童监护人及时报送至其居住所在地卫生院或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生单位接种后要保留存根,以备检查。
1.1乙肝疫苗的接种程序为全程接种3针,接种时间为0、1、6个月龄时。即,第一针在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尽早接种,第二针在第一针接种后1个月接种,第三针在第一针接种后6个月接种。1周岁时复查,免疫成功者3~5年加强一次,失败者重复免疫程序。
1.2接种方法:右上臂三角肌中部肌肉注射,每次剂量5微克。
1.3对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孕妇所生的新生儿在出生后12小时内进行乙肝疫苗的接种,并同时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对于乙肝表面抗原和e抗原阳性的孕妇所生的婴儿生后24小时内注射乙肝疫苗30微克,生后1足月龄和6足月龄再分别注射10微克,乙肝免疫球蛋白为出生后6小时内和1个月时各肌注100IU.
1.4注意事项
1.4.1对于早产儿和低体重儿应该在1个月或出院后接种乙肝疫苗。
1.4.2应避免将乙肝疫苗和其他疫苗在一个注射器内混合接种,乙肝疫苗在接种前要充分摇匀,使疫苗液中的氢氧化铝胶体完全悬浮均匀,因贮藏不当导致的氢氧化铝胶体成块状,其接种效果将明显降低或无效。乙肝疫苗不得冻结,冻融后的乙肝疫苗不得使用。
1.5反应情况及护理
一般无反应,个别有局部轻度红肿,疼痛症状,偶有低烧,,大多在1~2天内自行消退,不需特殊处理。
1.6接种禁忌
儿童以往对乙肝疫苗有严重过敏史者不要再接种。
2卡介苗的接种
卡介苗(BCG)是一种人工制备的减毒结核活疫苗,1921年用于人类结核病的预防接种,我国1933年开始试用,解放初期推广应用。卡介苗预防结核病的效果是肯定的,对各型结核病都有预防作用。我国已经把卡介苗纳入计划免疫,正常新生儿应在出生后24~72小时内完成接种,如果因病错过也应在病愈后尽快补上。
2.1卡介苗的接种方法
卡介苗一般在新生儿左上臂三角肌上缘处,皮内注射1人份0.1毫升疫苗。当接种后2~3周,注射部位形成一红、肿、硬结,中间逐渐软化,形成小的脓疱,脓疱自行穿破结痂,痂皮脱落后留下一个永久性的圆形疤痕,以后逐渐变成肤色,接种成功后于7岁,12岁进行复查结核菌素试验,阴性时加种。
2.2卡介苗接种结果的评估
卡介苗接种是否成功,可在接种后三个月时,到所属结防所进行结核菌素(OT)试验,48小时或72小时后看结果,如果注射部位出现直径大约5~9毫米的红肿硬结,为阳性反应,说明已获得对结核菌的免疫能力,卡介苗接种成功。如果注射部位无任何反应,说明接种失败,应重新接种。
2.3反应情况及护理
接种卡介苗后,一般不会引起发热等全身反应,可正常吃奶。局部小脓疱破溃后不要包扎,要保持清洁,可局部涂5%异烟肼软膏或20%PAS软膏,穿宽松清洁的衣服,勤换内衣,防止细菌感染。约2~3个月后破口结痂,痂皮要等它自然脱落,不可提前抠去。卡介苗的局部反应一般2个月左右,这属正常现象,千万不要用手去挤或切开排脓,局部反应不能热敷以免造成感染。
卡介苗接种后最常见的反应是淋巴结反应,极少数婴幼儿在接种卡介苗后1~2个月,在颈部、锁骨上下、腋下等处出现淋巴结的强反应表现为淋巴结的肿大、脓疡或破溃应立即到当地疾控中心诊治。
2.4卡介苗的接种禁忌
早产儿、低体重儿、体温在37.5 摄氏度以上、严重的呕吐、腹泻、湿疹、产伤或其他疾病者。早产儿应在6个月后再接种卡介苗,但是如果在半年内体重已经超过2500克,经医生检查发育正常的也可接种。
疫苗的基本设计原理就是将病原菌制成的对身体不具伤害的药剂,但仍保留原病原菌刺激身体免疫系统的能力。所以实施准确及时的预防接种疫苗是防止传染性疾病的最好方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预防接种工作规范,2005,9,12:101-102.
[2]计划免疫学.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493-440,502-512.
[3]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乙型肝炎免疫预防与预防接种安全注射培训教材(学员手册),2001:2-4.(王志明.邹洪章.韩先荣).
【关键词】 新生儿;预防接种;乙肝疫苗;卡介苗
我们国家是乙型肝炎高发国,1992年全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乙肝病毒感染率近60%,慢性乙肝携带者为9.75%。乙型肝炎的报告发病率多年来居法定传染病的前列,2005年我国共报告乙肝病例1982297例。主要的传播途径是母婴传播。随着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流行,耐药性结核菌株的产生,许多国家结核病发病率有所回升,因此1993年WHO宣布全球结核处于紧急状态。我国是WHO认定的全世界22个结核病高发国家之一。
新生儿刚刚离开母体独立生长,对各种传染病的抵抗力很弱,如果有病毒、细菌的感染会很容易生病或被传染,孩子的健康和生命将会受到威胁。
我们国家计划免疫要求在全国普及新生儿乙肝疫苗和卡介苗接种。随着乙肝疫苗和卡介苗在新生儿中普遍使用,使乙型肝炎和结核病在我国的传播得到有效控制。下面就简单谈一下新生儿乙肝疫苗和卡介苗的接种。
1新生儿乙肝疫苗的接种
为了加强乙肝控制,经国务院批准,2002年起我国将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各级医疗及妇幼保健机构承担新生儿乙肝疫苗的接种工作。确保新生儿能够在出生后24小时内及时接种乙肝疫苗,同时负责填写《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和卡介苗登记卡》,此卡由儿童监护人及时报送至其居住所在地卫生院或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生单位接种后要保留存根,以备检查。
1.1乙肝疫苗的接种程序为全程接种3针,接种时间为0、1、6个月龄时。即,第一针在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尽早接种,第二针在第一针接种后1个月接种,第三针在第一针接种后6个月接种。1周岁时复查,免疫成功者3~5年加强一次,失败者重复免疫程序。
1.2接种方法:右上臂三角肌中部肌肉注射,每次剂量5微克。
1.3对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孕妇所生的新生儿在出生后12小时内进行乙肝疫苗的接种,并同时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对于乙肝表面抗原和e抗原阳性的孕妇所生的婴儿生后24小时内注射乙肝疫苗30微克,生后1足月龄和6足月龄再分别注射10微克,乙肝免疫球蛋白为出生后6小时内和1个月时各肌注100IU.
1.4注意事项
1.4.1对于早产儿和低体重儿应该在1个月或出院后接种乙肝疫苗。
1.4.2应避免将乙肝疫苗和其他疫苗在一个注射器内混合接种,乙肝疫苗在接种前要充分摇匀,使疫苗液中的氢氧化铝胶体完全悬浮均匀,因贮藏不当导致的氢氧化铝胶体成块状,其接种效果将明显降低或无效。乙肝疫苗不得冻结,冻融后的乙肝疫苗不得使用。
1.5反应情况及护理
一般无反应,个别有局部轻度红肿,疼痛症状,偶有低烧,,大多在1~2天内自行消退,不需特殊处理。
1.6接种禁忌
儿童以往对乙肝疫苗有严重过敏史者不要再接种。
2卡介苗的接种
卡介苗(BCG)是一种人工制备的减毒结核活疫苗,1921年用于人类结核病的预防接种,我国1933年开始试用,解放初期推广应用。卡介苗预防结核病的效果是肯定的,对各型结核病都有预防作用。我国已经把卡介苗纳入计划免疫,正常新生儿应在出生后24~72小时内完成接种,如果因病错过也应在病愈后尽快补上。
2.1卡介苗的接种方法
卡介苗一般在新生儿左上臂三角肌上缘处,皮内注射1人份0.1毫升疫苗。当接种后2~3周,注射部位形成一红、肿、硬结,中间逐渐软化,形成小的脓疱,脓疱自行穿破结痂,痂皮脱落后留下一个永久性的圆形疤痕,以后逐渐变成肤色,接种成功后于7岁,12岁进行复查结核菌素试验,阴性时加种。
2.2卡介苗接种结果的评估
卡介苗接种是否成功,可在接种后三个月时,到所属结防所进行结核菌素(OT)试验,48小时或72小时后看结果,如果注射部位出现直径大约5~9毫米的红肿硬结,为阳性反应,说明已获得对结核菌的免疫能力,卡介苗接种成功。如果注射部位无任何反应,说明接种失败,应重新接种。
2.3反应情况及护理
接种卡介苗后,一般不会引起发热等全身反应,可正常吃奶。局部小脓疱破溃后不要包扎,要保持清洁,可局部涂5%异烟肼软膏或20%PAS软膏,穿宽松清洁的衣服,勤换内衣,防止细菌感染。约2~3个月后破口结痂,痂皮要等它自然脱落,不可提前抠去。卡介苗的局部反应一般2个月左右,这属正常现象,千万不要用手去挤或切开排脓,局部反应不能热敷以免造成感染。
卡介苗接种后最常见的反应是淋巴结反应,极少数婴幼儿在接种卡介苗后1~2个月,在颈部、锁骨上下、腋下等处出现淋巴结的强反应表现为淋巴结的肿大、脓疡或破溃应立即到当地疾控中心诊治。
2.4卡介苗的接种禁忌
早产儿、低体重儿、体温在37.5 摄氏度以上、严重的呕吐、腹泻、湿疹、产伤或其他疾病者。早产儿应在6个月后再接种卡介苗,但是如果在半年内体重已经超过2500克,经医生检查发育正常的也可接种。
疫苗的基本设计原理就是将病原菌制成的对身体不具伤害的药剂,但仍保留原病原菌刺激身体免疫系统的能力。所以实施准确及时的预防接种疫苗是防止传染性疾病的最好方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预防接种工作规范,2005,9,12:101-102.
[2]计划免疫学.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493-440,502-512.
[3]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乙型肝炎免疫预防与预防接种安全注射培训教材(学员手册),2001:2-4.(王志明.邹洪章.韩先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