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活用教学形式,激发学习兴趣
若询问100名学生:“你喜欢上信息技术课吗?”会有99名学生说:“喜欢!”学生这种高涨的学习热情,我们教师无论如何也不能让他们的期望变成失望,不管学生的“底子”是多么的参差不齐,我们都要积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充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因此,选取最适当的教学形式,才能真正让学生对每节课都有新鲜感,对下一堂课心怀期待。
二、兴趣引导。主动学习
良好开端是奠定一节课成功的基础,因此,一节课的导语是很关键。好的开场白,既可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愉悦学生的身心,唤起他们更高的学习热情。作为教师应当注重导语的设计,要充分发挥导语的激趣作用,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教学。
小学生对各种新生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有极强的求知欲。作为计算机教师,应高度重视并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积极的心理因素,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设计出能够引发学生好奇心和产生兴趣的导语导人新课,快速缩短学生同教材的距离,使他们乐于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我经常运用到发问式:你能把你的姓名“写入”计算机里吗?你知道怎样用计算机听歌曲的吗?你能用计算机画出美丽的图画吗?这一系列的问题,扣住了学生的心弦,驱动了他们的好奇心,接下去的新课讲授学生就很容易接受了。
适当地采用一些练习鼠标和键盘的游戏小软件穿插在教学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吃苹果、青蛙过河、打地鼠、警察抓小偷、智慧拼图、涂色、金山画王等,这些富有童趣的游戏,深深地吸引了学生,学生们在忘情游戏的过程中已不知不觉地练熟了指法以及鼠标的各种操作,了解了回车键、空格键、换档键、光标键、退格键、功能键的作用,学会了键盘的使用。
另外,还可以用范例作品代替语言,让学生欣赏美妙的音乐、美丽的图画、用word设计的版报、用powerpoint制作的自我介绍、用flash制作的动画等等。用这些生动、形象的具体例子,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
三、学以致用。巧用“任务驱动”法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用性强、发展迅速的课程,因此,在教学中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终生学习的习惯是教学的第一目标。“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探索及合作精神。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任务”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任务”的设计至关重要。在运用到“任务驱动”法时,我在学习总体目标的框架上,把总目标细分成一个个的小目标,并把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细化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通过这些小的“任务”来体现总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把教材中的每一章设计一个“大任务”,再将“大任务”分为若干“小任务”,每一节又由一个或几个“小任务”组成。例如学习“中文word的功能和使用”一章时,要求每一位同学制作一份精美的班级小报。此“任务”中隐含着本章的几个知识点:(1)word的基本概念、建立编辑文档;(2)设置字体、字号,段落排版;(3)页面设置及文档的打印;(4)word的图形功能;(5)word的表格功能。把这5个知识点隐含在5个“小任务”中,每一节课完成一个“小任务”;又把一节课的“小任务”分成更小的几个“任务”。如第一节课的“任务”是按要求对现有文档精心修改。要求中隐含着3个知识点,即:(1)word的基本概念;(2)文档的建立、打开与关闭;(3)编辑文档。这3个知识点分别设计在3个小的“任务”中。每一个“任务”的确立都根据学生现有知识状况、教学内容的统筹安排而定。
四、全方位互动,培养合作精神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应当以启发引导代替灌输,以辅导帮助代替管制。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小学生好奇心虽强,但是持久性差。如果在课堂上教师讲得过多,学生即会感到厌烦,也会对学习内容失去耐心与兴趣。也基于种种主客观原因造成在计算机课上,有些学生可以说是一点就通、举一反三,而又有不少学生基础较弱,学有困难。这就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如果教学内容太简单了,基础好的学生就不能很好地配合,而稍微加深一点,基础差的学生便不能接受。为了解决这个实际问题,我主要采取了小组协作学习的方式。
在授课之前,我都对每个所教班级的学生情况做详细的全面分析,其中包括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学习能力和兴趣等情况,按照本人自愿和他人推荐相结合的方法,挑选出一些学习成绩好、学有余力、素质过硬的学生作为小组长。同时,选出学习基础和操作技能差、兴趣淡泊的学生作为被帮助的组员。根据实际需要考虑,一位小组长带2--3位组员成为一小组,并在上机座位上做相应的调整。组建好小组后,我就在教学过程中充当一名巡视员,并能随机随时加入某小组中,与学生合作练习,同时将重点转到指导各小组之间如何合作上。让他们在共同的操作实践中各抒已见,各展其能,使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和空间,从而培养他们与人交往、合作共事的能力。
总而言之,在信息技术课堂实践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巧妙使用“任务驱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浓了,课堂教学的形式多了、新了,师生间的氛围和谐轻松,教学效果必然明显提高;也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出发点,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适应了学生对不同内容的学习需要,为学校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作者单位:泗阳县南刘集乡小学江苏223700】
若询问100名学生:“你喜欢上信息技术课吗?”会有99名学生说:“喜欢!”学生这种高涨的学习热情,我们教师无论如何也不能让他们的期望变成失望,不管学生的“底子”是多么的参差不齐,我们都要积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充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因此,选取最适当的教学形式,才能真正让学生对每节课都有新鲜感,对下一堂课心怀期待。
二、兴趣引导。主动学习
良好开端是奠定一节课成功的基础,因此,一节课的导语是很关键。好的开场白,既可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愉悦学生的身心,唤起他们更高的学习热情。作为教师应当注重导语的设计,要充分发挥导语的激趣作用,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教学。
小学生对各种新生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有极强的求知欲。作为计算机教师,应高度重视并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积极的心理因素,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设计出能够引发学生好奇心和产生兴趣的导语导人新课,快速缩短学生同教材的距离,使他们乐于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我经常运用到发问式:你能把你的姓名“写入”计算机里吗?你知道怎样用计算机听歌曲的吗?你能用计算机画出美丽的图画吗?这一系列的问题,扣住了学生的心弦,驱动了他们的好奇心,接下去的新课讲授学生就很容易接受了。
适当地采用一些练习鼠标和键盘的游戏小软件穿插在教学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吃苹果、青蛙过河、打地鼠、警察抓小偷、智慧拼图、涂色、金山画王等,这些富有童趣的游戏,深深地吸引了学生,学生们在忘情游戏的过程中已不知不觉地练熟了指法以及鼠标的各种操作,了解了回车键、空格键、换档键、光标键、退格键、功能键的作用,学会了键盘的使用。
另外,还可以用范例作品代替语言,让学生欣赏美妙的音乐、美丽的图画、用word设计的版报、用powerpoint制作的自我介绍、用flash制作的动画等等。用这些生动、形象的具体例子,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
三、学以致用。巧用“任务驱动”法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用性强、发展迅速的课程,因此,在教学中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终生学习的习惯是教学的第一目标。“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探索及合作精神。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任务”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任务”的设计至关重要。在运用到“任务驱动”法时,我在学习总体目标的框架上,把总目标细分成一个个的小目标,并把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细化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通过这些小的“任务”来体现总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把教材中的每一章设计一个“大任务”,再将“大任务”分为若干“小任务”,每一节又由一个或几个“小任务”组成。例如学习“中文word的功能和使用”一章时,要求每一位同学制作一份精美的班级小报。此“任务”中隐含着本章的几个知识点:(1)word的基本概念、建立编辑文档;(2)设置字体、字号,段落排版;(3)页面设置及文档的打印;(4)word的图形功能;(5)word的表格功能。把这5个知识点隐含在5个“小任务”中,每一节课完成一个“小任务”;又把一节课的“小任务”分成更小的几个“任务”。如第一节课的“任务”是按要求对现有文档精心修改。要求中隐含着3个知识点,即:(1)word的基本概念;(2)文档的建立、打开与关闭;(3)编辑文档。这3个知识点分别设计在3个小的“任务”中。每一个“任务”的确立都根据学生现有知识状况、教学内容的统筹安排而定。
四、全方位互动,培养合作精神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应当以启发引导代替灌输,以辅导帮助代替管制。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小学生好奇心虽强,但是持久性差。如果在课堂上教师讲得过多,学生即会感到厌烦,也会对学习内容失去耐心与兴趣。也基于种种主客观原因造成在计算机课上,有些学生可以说是一点就通、举一反三,而又有不少学生基础较弱,学有困难。这就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如果教学内容太简单了,基础好的学生就不能很好地配合,而稍微加深一点,基础差的学生便不能接受。为了解决这个实际问题,我主要采取了小组协作学习的方式。
在授课之前,我都对每个所教班级的学生情况做详细的全面分析,其中包括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学习能力和兴趣等情况,按照本人自愿和他人推荐相结合的方法,挑选出一些学习成绩好、学有余力、素质过硬的学生作为小组长。同时,选出学习基础和操作技能差、兴趣淡泊的学生作为被帮助的组员。根据实际需要考虑,一位小组长带2--3位组员成为一小组,并在上机座位上做相应的调整。组建好小组后,我就在教学过程中充当一名巡视员,并能随机随时加入某小组中,与学生合作练习,同时将重点转到指导各小组之间如何合作上。让他们在共同的操作实践中各抒已见,各展其能,使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和空间,从而培养他们与人交往、合作共事的能力。
总而言之,在信息技术课堂实践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巧妙使用“任务驱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浓了,课堂教学的形式多了、新了,师生间的氛围和谐轻松,教学效果必然明显提高;也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出发点,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适应了学生对不同内容的学习需要,为学校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作者单位:泗阳县南刘集乡小学江苏223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