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全面总结了“网络环境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设计和取得的主要成果。在课题研究实践中,形成了网络环境下“一中心三模块四因素”的“自主—探究”高效学习模式,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习惯的形成与发展;有效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教师的教育技术运用能力,推进学校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进程。
关键词:网络环境;高效课堂;自主探究式
2010年4月,我校申请并承担了“新城区中小学学科课堂高效教学研究”子课题“网络环境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实践研究”,我们对课题的内涵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和研究,对与本课题相关的概念和理论依据有了新的认识并重新定位,确立了研究方案。从2010年4月启动研究至今,我们严格按课题计划开展研究,强化课题的过程管理,在课题组全体教师共同努力下,经过两年多的研究,初步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和相应的实践成效。
一、课题背景
随着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已成为极为重要的认知工具,学生只有具备和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才能适应网络时代的学习方式。建构主义理论和网络教学手段为我们研究网络环境下的自主探究性学习方式、探索新型的教学模式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依据和行之有效的途径。
二、课题界定
1.网络环境
主要指校园网和基于校园网自主开发的专题学习网站。
2.语文高效课堂
主要指利用网络资源,以小学语文课程为主,建设教与学高效的课堂模式,提高语文学习效率。
本课题研究的范围是以小学语文课程为试点,逐步向其他课程拓展,基于校园网上的现代化多媒体信息技术资源,探究如何正确、合理地以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课程的整合,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获取、分析、加工、应用语文知识进行自主阅读的能力,并提高学生的协作学习精神。
三、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起着关键的作用。这是建构主义的核心概念之一。如果能把联系与思考的过程与协作学习中的协商过程(即交流、讨论的过程)结合起来,学生建构意义的效率会更高更好。
2.《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必须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并利用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阅读教学。”
四、研究目标
根据学校课题研究的实际情况,我们具体设想通过为期两年的课题研究,达到以下目标:
1.利用已有资源,加上有选择地引进和自己研制开发,逐步丰富和完善学习网站资源库,研究开发出适用于高效课堂的内部教学资源学习网站。
2.通过网络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探索并总结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策略和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建构网络环境下有利于形成高效课堂的培养模式,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
3.通过课题研究与实践,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探索研究能力,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
五、研究工作的主要成效
1.进行学科教学资源准备,完善和丰富网站资源库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给课堂带来了新的活力,促进了学生检索、评估和有效地利用信息的综合能力。但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发现网络教学资源散落在Internet的各个角落,信息技术应用于课程之中形成的资源还比较分散,缺乏系统性,还没有生成可供利用的以学习主题为主线的课程资源,为开展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带来了一定难度。针对这种情况,专题学习网站应运而生。这种学习方式结合了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与开发资源的技术和目标,很好地将专题知识的学习、综合能力的培养、信息技能的培养几个目标结合起来,形成一种崭新的数字化学习方式,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机整合,适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
通览全册教材,我们将“我国的世界遗产”作为网络资源的核心内容,对于“世界文化遗产(中国篇)”学习网站的构建,首先,我们对其结构和功能进行比较准确的定位,最重要的是通过对学生实际情况的分析,判断学生的学习需要,真正做到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尊重学生,学生的需要决定专题学习网站中结构和学习的评价方式。教师从网络中选择和课程内容相关的图片、音频、文字、视频,经过教师的重新组合,在设计学习者任务活动时,带有明确的目的,学生带着任务进入网站学习,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并非单纯的接受式学习,而是通过自己对知识的收集、整理和自己本身已有的知识、经验相结合,形成新的知识点。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网站上可以找到以不同形式存在的相关资源,构建一个属于自己的知识网。
2.在设计与制作专题学习网站时,将专题学习网站的框架归纳为如下几部分
(1)“走进课文区域”——学生自主学习的桥梁
一般呈现与课文相关主题的知识点、学习提示及进行导学的公告。
(2)“网络资源区域”——学生探索知识的导航
从历史、文化、艺术、科技等角度通过搜集、整理建设与本专题相关的文本、图片、动画、视频、音频等信息,按一定的教学策略进行分类、组织,以网页的形式编制具有较强交互性的专题网页。同时做好与世界文化遗产等相关资源网站的链接。
(3)“交流讨论区域”——学生发表见解的窗口
引导学生根据教学的主要问题或自己发现的问题参与讨论与交流,并提供学生发言的平台,鼓励学生对各类信息发表看法、写出感受。
(4)“在线测试区域”——学生成绩评价的园地
在线测试是网络主题学习的重要特征。网站提供学生知识和能力等方面的测试问题,将学生探究学习的成果即时反映出来,供教师和其他学习者评价。
例如,在“秦兵马俑”专题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板块:走进课文、穿越时空、古往今来、图片欣赏、交流讨论、学习提示、友情链接等。其中,“穿越时空”模块从文化、历史、军事等方面提供了秦王朝丰富的拓展性学习资源,收集、整理与专题学习相关的拓展性学习素材,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发挥学生学习的潜能,拓宽学生学习的知识面,深化学生的学习结构。“古往今来”模块从发掘保护,未解之谜等主要方面介绍了秦兵马俑的神秘、宏大、奇迹,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交流讨论”模块提供网上协作探究学习及讨论空间,根据学习专题构建协作学习、作品点评、远程答疑指导讨论区。
关键词:网络环境;高效课堂;自主探究式
2010年4月,我校申请并承担了“新城区中小学学科课堂高效教学研究”子课题“网络环境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实践研究”,我们对课题的内涵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和研究,对与本课题相关的概念和理论依据有了新的认识并重新定位,确立了研究方案。从2010年4月启动研究至今,我们严格按课题计划开展研究,强化课题的过程管理,在课题组全体教师共同努力下,经过两年多的研究,初步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和相应的实践成效。
一、课题背景
随着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已成为极为重要的认知工具,学生只有具备和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才能适应网络时代的学习方式。建构主义理论和网络教学手段为我们研究网络环境下的自主探究性学习方式、探索新型的教学模式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依据和行之有效的途径。
二、课题界定
1.网络环境
主要指校园网和基于校园网自主开发的专题学习网站。
2.语文高效课堂
主要指利用网络资源,以小学语文课程为主,建设教与学高效的课堂模式,提高语文学习效率。
本课题研究的范围是以小学语文课程为试点,逐步向其他课程拓展,基于校园网上的现代化多媒体信息技术资源,探究如何正确、合理地以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课程的整合,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获取、分析、加工、应用语文知识进行自主阅读的能力,并提高学生的协作学习精神。
三、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起着关键的作用。这是建构主义的核心概念之一。如果能把联系与思考的过程与协作学习中的协商过程(即交流、讨论的过程)结合起来,学生建构意义的效率会更高更好。
2.《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必须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并利用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阅读教学。”
四、研究目标
根据学校课题研究的实际情况,我们具体设想通过为期两年的课题研究,达到以下目标:
1.利用已有资源,加上有选择地引进和自己研制开发,逐步丰富和完善学习网站资源库,研究开发出适用于高效课堂的内部教学资源学习网站。
2.通过网络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探索并总结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策略和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建构网络环境下有利于形成高效课堂的培养模式,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
3.通过课题研究与实践,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探索研究能力,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
五、研究工作的主要成效
1.进行学科教学资源准备,完善和丰富网站资源库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给课堂带来了新的活力,促进了学生检索、评估和有效地利用信息的综合能力。但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发现网络教学资源散落在Internet的各个角落,信息技术应用于课程之中形成的资源还比较分散,缺乏系统性,还没有生成可供利用的以学习主题为主线的课程资源,为开展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带来了一定难度。针对这种情况,专题学习网站应运而生。这种学习方式结合了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与开发资源的技术和目标,很好地将专题知识的学习、综合能力的培养、信息技能的培养几个目标结合起来,形成一种崭新的数字化学习方式,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机整合,适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
通览全册教材,我们将“我国的世界遗产”作为网络资源的核心内容,对于“世界文化遗产(中国篇)”学习网站的构建,首先,我们对其结构和功能进行比较准确的定位,最重要的是通过对学生实际情况的分析,判断学生的学习需要,真正做到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尊重学生,学生的需要决定专题学习网站中结构和学习的评价方式。教师从网络中选择和课程内容相关的图片、音频、文字、视频,经过教师的重新组合,在设计学习者任务活动时,带有明确的目的,学生带着任务进入网站学习,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并非单纯的接受式学习,而是通过自己对知识的收集、整理和自己本身已有的知识、经验相结合,形成新的知识点。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网站上可以找到以不同形式存在的相关资源,构建一个属于自己的知识网。
2.在设计与制作专题学习网站时,将专题学习网站的框架归纳为如下几部分
(1)“走进课文区域”——学生自主学习的桥梁
一般呈现与课文相关主题的知识点、学习提示及进行导学的公告。
(2)“网络资源区域”——学生探索知识的导航
从历史、文化、艺术、科技等角度通过搜集、整理建设与本专题相关的文本、图片、动画、视频、音频等信息,按一定的教学策略进行分类、组织,以网页的形式编制具有较强交互性的专题网页。同时做好与世界文化遗产等相关资源网站的链接。
(3)“交流讨论区域”——学生发表见解的窗口
引导学生根据教学的主要问题或自己发现的问题参与讨论与交流,并提供学生发言的平台,鼓励学生对各类信息发表看法、写出感受。
(4)“在线测试区域”——学生成绩评价的园地
在线测试是网络主题学习的重要特征。网站提供学生知识和能力等方面的测试问题,将学生探究学习的成果即时反映出来,供教师和其他学习者评价。
例如,在“秦兵马俑”专题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板块:走进课文、穿越时空、古往今来、图片欣赏、交流讨论、学习提示、友情链接等。其中,“穿越时空”模块从文化、历史、军事等方面提供了秦王朝丰富的拓展性学习资源,收集、整理与专题学习相关的拓展性学习素材,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发挥学生学习的潜能,拓宽学生学习的知识面,深化学生的学习结构。“古往今来”模块从发掘保护,未解之谜等主要方面介绍了秦兵马俑的神秘、宏大、奇迹,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交流讨论”模块提供网上协作探究学习及讨论空间,根据学习专题构建协作学习、作品点评、远程答疑指导讨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