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14年12月13日,首个国家公祭日。南京化工园区要求各学校以地方课程材料《血火记忆》公祭日读本为教材,上一节特殊的品社课。为了成功地上好这一节品社课,笔者从图书馆和网上查找并搜集了许多相关资料,并要求学生在课外同步找寻有关资料。他们在直面这些宝贵资料的时候,幼小的心灵引起了足够强烈的震惊。品社课上,同学们展示了他们收集到的书面资料,以及从长辈的交流中获取的直接资料。他们交流看到和听到的这些资料的感受,在如山的铁证面前,在染着鲜血的资料面前,他们的心在颤抖着,各种情感在心里萌发生长:对遇难同胞的同情,对屠杀者的仇恨,对战争的厌恶,对和平的渴求。从他们凝重而坚决的表情看得出,这一节品社课,将会永远留在他们心里。
关键词:公祭日;血火记忆;落后就要挨打;珍爱和平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1-0092
2014年12月13日,中国首个公祭日。这个原本平常不过的日子,因为77年前那场震惊中外的惨绝人寰的屠杀而变得与众不同,变得格外凝重。南京,永远铭记着这个日子,这用悲痛染黑的日子;中国,将永远铭记着这个日子,这用苦难凝成的日子。
为了缅怀在那场屠杀中不幸遇难的同胞,更为了让学生了解并铭记这段历史,五年级品社课增加了地方教材《血火记忆》,一本关于南京大屠杀历史介绍的教材。
一边是沉重的历史,一边是懵懂的儿童。如何能让他们读懂那段历史,并从中感悟到民族自强的意义,以及如何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种下珍爱和平的种子。这是这本教材必须解决的难题。
大屠杀纪念馆笔者去过几次,虽然每次都可以说是经历了一次悲痛的洗礼,对那场屠杀有足够的认识,但手头可呈现的资料却不够丰富。为此,笔者从图书馆和网上查找并搜集了许多相关资料。查阅的资料越多,心情越是凝重。虽然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距今已有七十多年,但一幕幕血腥的画面,却越发清晰地浮现在眼前:破败的街道,坍圮的墙垣,四下逃窜的难民,挑着尸体的刺刀,散乱的死尸,杀人魔鬼狰狞的笑容……耳边充斥着刺耳的警笛,轰鸣的枪炮,绝望的长嚎,悲哀的啜泣……所有这一切都在脑海中反复无序地翻飞着。眼前这些资料,它们是日寇暴行的血迹斑斑的铁证,它时刻警醒着我们,历史不容抹杀,不容篡改,历史更不容忘却,忘却历史,就是背叛。
因此,笔者在心里反复告诫自己,这是一个极好的机会,笔者必须倾尽全力,让孩子们认清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真相,认清侵华日军当年犯下的滔天罪行。
上课之前,笔者布置给孩子们上网查阅南京大屠杀的各种资料,上课时带到学校来交流。并且,让孩子们尽可能向父母或长辈们请教,请长辈们讲述有关南京大屠杀的情况。笔者相信,当孩子们在查阅资料的时候,他们的心灵也将经历巨大的震撼。而从长辈听来的资料,又可以增加他们对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认同感。
果然,当品社课刚刚开始,笔者才在黑板上写出“国家公祭日”,想向孩子们介绍南京大屠杀的情况。没等笔者开口,座位上的他们就忍不住了,一个个举着手中的资料,急不可待地要发言。这情形,虽然和笔者课前预设构思有些出入,但笔者当机立断,将自己的讲解,调整成让他们来介绍。笔者认为,与其让他们被动地听,还不如让他们主动地讲,这样他们会记得更牢、感受更深。
于是,孩子们一个接一个,讲述了他们从资料里看到的,从长辈们那听来的。这个说:南京大屠杀发生在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后,以及其后持续六周的时间里,日军在南京大规模的屠杀南京放下武器的士兵和平民30多万,强奸妇女2万以上,日军在南京城纵火、抢劫,整场浩劫过后,南京的建筑物有三分之一都被毁掉。那个说:日军在南京的集体屠杀有二十几次,幕府山下的草鞋峡屠杀,当时日军把难民和俘虏的军人5.7万人,用铁丝绑住手腕,押解到幕府山下的草鞋峡,先是用机枪扫射,然后用刺刀戳,最后用汽油焚烧尸体,再把尸体抛入滚滚长江之中。这个说:当时日军的两个少尉,一个叫向井明敏,一个是野田毅,他们在无锡杀往南京的路途中比赛杀人,当他们杀到紫金山脚下时刻,一个杀了105人,一个杀了106人,他们觉得还是不分上下,就相约谁先杀满150人谁就胜利,最后两人一共杀死了我们300多个同胞,他们的行为还被日本随军记者写成报道发在《东京日报》上,他们还被称为皇军的“英雄”。那个说:听我爷爷说,有个女人叫李秀英,李秀英在南京大屠杀期间,怀有7个月的身孕,当日军强暴她的时候,她极力地反抗,恼羞成怒的日本军在她身上连续刺了30几刀,日军走后,她的家人把她送到鼓楼医院,她的孩子当天晚上就流产了,所幸的是,李秀英却顽强地奇迹般地活下来了。
等最后一名同学坐下后,教室里突然静悄悄的,没有人说话。此时此刻,那些原本天真稚嫩的面庞上,却没有了平日的灿烂的笑容。有的只是对惨死的同胞们的同情,有的只是对侵华日军的仇恨,有的只是对杀人魔鬼的无情谴责。
无声也是一种力量,在无声中,笔者感觉到他们幼小心灵的震颤,感觉到一颗善良与正义的种子悄悄地在他们心底生了根。
笔者凝视着全班同学,对他们的精心准备和精彩介绍,给予充分的肯定。笔者说,大家今天的表现,足以证明,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每一代中国人,都将永远不会忘记这段历史。南京大屠杀,是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一刻,是侵华日军对中国人民欠下的一笔血债。中国设立公家公祭日,正是告诫我们民族,也告诫全世界,中国人民不会忘记这段历史。人类文明,不容任何人肆意践踏;民族尊严,不容任何人侮辱。可是,最近日本右翼势力,又开始抬头,大有兴风作浪之势,面对如山铁证,他们居然叫嚣南京大屠杀是捏造的,是子虚乌有的事情。尤其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公开多次参拜靖国神社,参拜二战中的甲级战犯,其中就包括南京大屠杀的主谋,松井石根,他当时是华中方面军的总司令,是南京大屠杀的总指挥。
随着笔者的讲述,大屏幕上展现出相关新闻图片,同学们的脸上再次充满愤慨。笔者抓住时机,抛给孩子们一道思考题:日本小国,弹丸之地,在1937年,如此肆意践踏一个文明大国。是什么让他们如此嚣张?南京大屠杀的惨剧,又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感触颇多,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日本现政府妄图抹杀历史,是对历史的不尊重,是不知悔改的拙劣行经,必将遭到世界人民的谴责。有的说,南京大屠杀的惨案告诉后人,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国力强大,民族团结,才能让贼寇不敢虎视眈眈,中国,才能不受外敌欺辱。有的说,作为祖国的接班人,我们要从现在开始,努力学习,将来报效祖国,将中国建设成为强大的国家。
笔者总结说,同学们,你们的发言让老师很欣慰。是的,我们必须牢记这段黑暗的历史,但我们不会用仇恨去复制屠杀。正如《公祭文》中写的“昭昭前事,惕惕后人”“永矢弗谖,祈愿和平”。我们的目的是让世界懂得中华民族的心,我们希望所有国家和民族,都永不重现南京大屠杀的悲剧,都永不重现南京大屠杀的恶行。“中华圆梦,民族复兴”,不忘国难,将历史的悲愤化为民族前进的动力,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我们公祭日的伟大目标。
最后,同学们热情澎湃地朗诵了梁启超《少年中国说》里的一段: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品社课,在充满激情与信念的齐读声中结束了。
那天的品社课是非常成功的。通过公祭日,孩子们不仅了解了日军在1937年在南京犯下的滔天罪行,还领悟了“民族当自强,落后要挨打”的道理,也懂得了和平对任何国家都有着非同寻常的重要性,尤其在心里种下了“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信念。笔者相信,这一节课,将长久地留在这些孩子的心里,鞭策他们、激励他们。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扬子第四小学 210000)
关键词:公祭日;血火记忆;落后就要挨打;珍爱和平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1-0092
2014年12月13日,中国首个公祭日。这个原本平常不过的日子,因为77年前那场震惊中外的惨绝人寰的屠杀而变得与众不同,变得格外凝重。南京,永远铭记着这个日子,这用悲痛染黑的日子;中国,将永远铭记着这个日子,这用苦难凝成的日子。
为了缅怀在那场屠杀中不幸遇难的同胞,更为了让学生了解并铭记这段历史,五年级品社课增加了地方教材《血火记忆》,一本关于南京大屠杀历史介绍的教材。
一边是沉重的历史,一边是懵懂的儿童。如何能让他们读懂那段历史,并从中感悟到民族自强的意义,以及如何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种下珍爱和平的种子。这是这本教材必须解决的难题。
大屠杀纪念馆笔者去过几次,虽然每次都可以说是经历了一次悲痛的洗礼,对那场屠杀有足够的认识,但手头可呈现的资料却不够丰富。为此,笔者从图书馆和网上查找并搜集了许多相关资料。查阅的资料越多,心情越是凝重。虽然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距今已有七十多年,但一幕幕血腥的画面,却越发清晰地浮现在眼前:破败的街道,坍圮的墙垣,四下逃窜的难民,挑着尸体的刺刀,散乱的死尸,杀人魔鬼狰狞的笑容……耳边充斥着刺耳的警笛,轰鸣的枪炮,绝望的长嚎,悲哀的啜泣……所有这一切都在脑海中反复无序地翻飞着。眼前这些资料,它们是日寇暴行的血迹斑斑的铁证,它时刻警醒着我们,历史不容抹杀,不容篡改,历史更不容忘却,忘却历史,就是背叛。
因此,笔者在心里反复告诫自己,这是一个极好的机会,笔者必须倾尽全力,让孩子们认清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真相,认清侵华日军当年犯下的滔天罪行。
上课之前,笔者布置给孩子们上网查阅南京大屠杀的各种资料,上课时带到学校来交流。并且,让孩子们尽可能向父母或长辈们请教,请长辈们讲述有关南京大屠杀的情况。笔者相信,当孩子们在查阅资料的时候,他们的心灵也将经历巨大的震撼。而从长辈听来的资料,又可以增加他们对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认同感。
果然,当品社课刚刚开始,笔者才在黑板上写出“国家公祭日”,想向孩子们介绍南京大屠杀的情况。没等笔者开口,座位上的他们就忍不住了,一个个举着手中的资料,急不可待地要发言。这情形,虽然和笔者课前预设构思有些出入,但笔者当机立断,将自己的讲解,调整成让他们来介绍。笔者认为,与其让他们被动地听,还不如让他们主动地讲,这样他们会记得更牢、感受更深。
于是,孩子们一个接一个,讲述了他们从资料里看到的,从长辈们那听来的。这个说:南京大屠杀发生在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后,以及其后持续六周的时间里,日军在南京大规模的屠杀南京放下武器的士兵和平民30多万,强奸妇女2万以上,日军在南京城纵火、抢劫,整场浩劫过后,南京的建筑物有三分之一都被毁掉。那个说:日军在南京的集体屠杀有二十几次,幕府山下的草鞋峡屠杀,当时日军把难民和俘虏的军人5.7万人,用铁丝绑住手腕,押解到幕府山下的草鞋峡,先是用机枪扫射,然后用刺刀戳,最后用汽油焚烧尸体,再把尸体抛入滚滚长江之中。这个说:当时日军的两个少尉,一个叫向井明敏,一个是野田毅,他们在无锡杀往南京的路途中比赛杀人,当他们杀到紫金山脚下时刻,一个杀了105人,一个杀了106人,他们觉得还是不分上下,就相约谁先杀满150人谁就胜利,最后两人一共杀死了我们300多个同胞,他们的行为还被日本随军记者写成报道发在《东京日报》上,他们还被称为皇军的“英雄”。那个说:听我爷爷说,有个女人叫李秀英,李秀英在南京大屠杀期间,怀有7个月的身孕,当日军强暴她的时候,她极力地反抗,恼羞成怒的日本军在她身上连续刺了30几刀,日军走后,她的家人把她送到鼓楼医院,她的孩子当天晚上就流产了,所幸的是,李秀英却顽强地奇迹般地活下来了。
等最后一名同学坐下后,教室里突然静悄悄的,没有人说话。此时此刻,那些原本天真稚嫩的面庞上,却没有了平日的灿烂的笑容。有的只是对惨死的同胞们的同情,有的只是对侵华日军的仇恨,有的只是对杀人魔鬼的无情谴责。
无声也是一种力量,在无声中,笔者感觉到他们幼小心灵的震颤,感觉到一颗善良与正义的种子悄悄地在他们心底生了根。
笔者凝视着全班同学,对他们的精心准备和精彩介绍,给予充分的肯定。笔者说,大家今天的表现,足以证明,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每一代中国人,都将永远不会忘记这段历史。南京大屠杀,是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一刻,是侵华日军对中国人民欠下的一笔血债。中国设立公家公祭日,正是告诫我们民族,也告诫全世界,中国人民不会忘记这段历史。人类文明,不容任何人肆意践踏;民族尊严,不容任何人侮辱。可是,最近日本右翼势力,又开始抬头,大有兴风作浪之势,面对如山铁证,他们居然叫嚣南京大屠杀是捏造的,是子虚乌有的事情。尤其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公开多次参拜靖国神社,参拜二战中的甲级战犯,其中就包括南京大屠杀的主谋,松井石根,他当时是华中方面军的总司令,是南京大屠杀的总指挥。
随着笔者的讲述,大屏幕上展现出相关新闻图片,同学们的脸上再次充满愤慨。笔者抓住时机,抛给孩子们一道思考题:日本小国,弹丸之地,在1937年,如此肆意践踏一个文明大国。是什么让他们如此嚣张?南京大屠杀的惨剧,又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感触颇多,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日本现政府妄图抹杀历史,是对历史的不尊重,是不知悔改的拙劣行经,必将遭到世界人民的谴责。有的说,南京大屠杀的惨案告诉后人,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国力强大,民族团结,才能让贼寇不敢虎视眈眈,中国,才能不受外敌欺辱。有的说,作为祖国的接班人,我们要从现在开始,努力学习,将来报效祖国,将中国建设成为强大的国家。
笔者总结说,同学们,你们的发言让老师很欣慰。是的,我们必须牢记这段黑暗的历史,但我们不会用仇恨去复制屠杀。正如《公祭文》中写的“昭昭前事,惕惕后人”“永矢弗谖,祈愿和平”。我们的目的是让世界懂得中华民族的心,我们希望所有国家和民族,都永不重现南京大屠杀的悲剧,都永不重现南京大屠杀的恶行。“中华圆梦,民族复兴”,不忘国难,将历史的悲愤化为民族前进的动力,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我们公祭日的伟大目标。
最后,同学们热情澎湃地朗诵了梁启超《少年中国说》里的一段: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品社课,在充满激情与信念的齐读声中结束了。
那天的品社课是非常成功的。通过公祭日,孩子们不仅了解了日军在1937年在南京犯下的滔天罪行,还领悟了“民族当自强,落后要挨打”的道理,也懂得了和平对任何国家都有着非同寻常的重要性,尤其在心里种下了“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信念。笔者相信,这一节课,将长久地留在这些孩子的心里,鞭策他们、激励他们。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扬子第四小学 2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