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登岳阳楼》
[唐]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这首被誉为盛唐五律第一的诗,作于大历三年(公元768年)的冬日。这年正月,杜甫告别了居住两年的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县),经过江陵、公安,然后横渡洞庭,来到了向往已久的岳阳楼。他凭栏远眺,面对着浩渺无际的天下名湖,不觉逸兴遄飞,写下了这首杰作。
诗的首联以“昔闻”“今上”一对而起,节奏迅快,流露出夙愿得偿的欢欣之情,并为下句蓄足气势。接着推出了“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这样海涵山负的壮词伟句,高格独标,气象顿开。“吴楚”兼具地域和历史二义。洞庭湖不仅分隔吴楚,它还是吴楚两国争霸、刀兵血火的战场。一个“坼”字,便透出了兵争之乱象,是语带双关、力抵万钧之笔。这样用词还有影射安史之乱后山河破碎的意味。“乾坤”句则进一步发挥联想。《水经注》云:“湖水广五百里,日月若出没其中。”这里将“日月”换为“乾坤”有一种夸张的效果,似乎天地乾坤都在湖中起伏。
杜甫的《江汉》诗有“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一句。《咏怀古迹》中有“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之语,皆以“天地”“乾坤”连用,以形容寥廓浩荡、无有际涯。蔡绦在《西清诗话》中说:“洞庭天下壮观,自昔骚人墨客,斗丽搜奇者尤众……至读杜子美诗则又不然,‘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不知少陵胸中吞几云梦也。”老杜之胸襟气象真可谓妙夺造化了。诗重章法,老杜尤甚。
当颔联已将诗境营造到如此雄浑壮丽的地步,如何接下去就成为一大难题。然而正如叶燮《原诗》中所说:“杜甫之诗,包源流,综正变……变化而不失其正,千古诗人惟杜甫为能。”“杜甫,诗之神者也,夫惟神,乃能变化。”诗人到此笔锋一顿,推出“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的颈联。这是以小形大、以苦衬乐的对比手法,营造出两联巨大的落差:将诗人老病缠身、音信断绝,一家老小托命孤舟漂泊无依的悲苦状态写到极致,令人为之凄然。
中间两联由阔大的自然转入孤寂的身世,转变极大,尾联如何着笔呢?杜甫毕竟是非同凡响的圣手,笔锋一转便推出收结之笔“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戎马关山”四字破空而下,别开奇境,上应“吴楚”“乾坤”之壮阔,下开涕泗横流之哀时,可谓天设地造之绝唱,顿时将个人的老病哀伤之感提升到国运民生的关怀上来,极大地突显诗人胸襟之高远、博爱之无垠了。
大家知道,杜甫是位奉行儒家仁政的爱国诗人,他的政治主张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以及“窃比稷与契”,“穷年忧黎元”的王道理想。正如叶夔《原诗》中所说:“杜甫之诗,随举其一篇,篇举其一句,无处不可见其忧国爱君,悯时伤乱。遭颠沛而不苟,处窮约而不滥。崎岖兵戈盗贼之地,而以山川景物、友朋杯酒抒愤陶情,此杜甫之面目也。”说得太好了,可谓此诗的确解。李东阳以“吴楚乾坤天下句,江湖廊庙故人情”赞美此诗,钱大昕则以“已极登临目,真开浩荡胸”评价之。
正是这种孤舟老病而不忘社稷民生的大爱深情与宏规远略,赋予此诗无与伦比的审美价值与道德力量。这样的千古绝唱,必将光景长新,与大地山河同其永久。
[唐]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这首被誉为盛唐五律第一的诗,作于大历三年(公元768年)的冬日。这年正月,杜甫告别了居住两年的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县),经过江陵、公安,然后横渡洞庭,来到了向往已久的岳阳楼。他凭栏远眺,面对着浩渺无际的天下名湖,不觉逸兴遄飞,写下了这首杰作。
诗的首联以“昔闻”“今上”一对而起,节奏迅快,流露出夙愿得偿的欢欣之情,并为下句蓄足气势。接着推出了“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这样海涵山负的壮词伟句,高格独标,气象顿开。“吴楚”兼具地域和历史二义。洞庭湖不仅分隔吴楚,它还是吴楚两国争霸、刀兵血火的战场。一个“坼”字,便透出了兵争之乱象,是语带双关、力抵万钧之笔。这样用词还有影射安史之乱后山河破碎的意味。“乾坤”句则进一步发挥联想。《水经注》云:“湖水广五百里,日月若出没其中。”这里将“日月”换为“乾坤”有一种夸张的效果,似乎天地乾坤都在湖中起伏。
杜甫的《江汉》诗有“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一句。《咏怀古迹》中有“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之语,皆以“天地”“乾坤”连用,以形容寥廓浩荡、无有际涯。蔡绦在《西清诗话》中说:“洞庭天下壮观,自昔骚人墨客,斗丽搜奇者尤众……至读杜子美诗则又不然,‘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不知少陵胸中吞几云梦也。”老杜之胸襟气象真可谓妙夺造化了。诗重章法,老杜尤甚。
当颔联已将诗境营造到如此雄浑壮丽的地步,如何接下去就成为一大难题。然而正如叶燮《原诗》中所说:“杜甫之诗,包源流,综正变……变化而不失其正,千古诗人惟杜甫为能。”“杜甫,诗之神者也,夫惟神,乃能变化。”诗人到此笔锋一顿,推出“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的颈联。这是以小形大、以苦衬乐的对比手法,营造出两联巨大的落差:将诗人老病缠身、音信断绝,一家老小托命孤舟漂泊无依的悲苦状态写到极致,令人为之凄然。
中间两联由阔大的自然转入孤寂的身世,转变极大,尾联如何着笔呢?杜甫毕竟是非同凡响的圣手,笔锋一转便推出收结之笔“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戎马关山”四字破空而下,别开奇境,上应“吴楚”“乾坤”之壮阔,下开涕泗横流之哀时,可谓天设地造之绝唱,顿时将个人的老病哀伤之感提升到国运民生的关怀上来,极大地突显诗人胸襟之高远、博爱之无垠了。
大家知道,杜甫是位奉行儒家仁政的爱国诗人,他的政治主张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以及“窃比稷与契”,“穷年忧黎元”的王道理想。正如叶夔《原诗》中所说:“杜甫之诗,随举其一篇,篇举其一句,无处不可见其忧国爱君,悯时伤乱。遭颠沛而不苟,处窮约而不滥。崎岖兵戈盗贼之地,而以山川景物、友朋杯酒抒愤陶情,此杜甫之面目也。”说得太好了,可谓此诗的确解。李东阳以“吴楚乾坤天下句,江湖廊庙故人情”赞美此诗,钱大昕则以“已极登临目,真开浩荡胸”评价之。
正是这种孤舟老病而不忘社稷民生的大爱深情与宏规远略,赋予此诗无与伦比的审美价值与道德力量。这样的千古绝唱,必将光景长新,与大地山河同其永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