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蒋,敬你一杯,感谢你们老两口对6000亩梭梭林的保护,一有时间我就再来看你们,一起喝两杯。”吉木萨尔县政协副主席马学智对负责沙漠深处梭梭林看护的护林员蒋根成说。
蒋根成和老伴成存兰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腹地里看守梭梭已经有20多年的时间了。老两口住在三岔口林业管护站里,周围是茫茫荒漠和一片片的梭梭。
“沙漠里有狼,也有狐狸等,我们太阳落山就把门关紧,不再出去,否则碰上狼群就麻烦了。在白天老蒋出去巡视,我就给他带上一些鞭炮,遇到狼群可以用鞭炮驱散它们。”成存兰讲述着自己一天的生活。
“在沙漠中像老蒋夫妇这样的护林员还有不少,他们为了不让艰难生长起来的梭梭受到放牧的毁坏,夫妻二人一年365天都孤独的生活在沙漠中,为了防沙治沙事业真得是付出了很多。”吉木萨尔县林业局局长马忠智对记者说。
防沙治沙前沿县
新疆吉木萨尔县是唐朝北庭都护府所在地,是北疆重要的军事、政治、文化中心,也是“丝绸之路”的北道,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近年来,这个历史上的重镇成为了古尔班通古特大沙漠的侵蚀对象,这里的人民也开始了用自己双手将荒漠变绿洲的壮举。
吉木萨尔县位于天山北麓东端,准噶尔盆地东南缘,总人口13.2万人,少数民族占29%。吉木萨尔县总面积8848平方公里,县境北部是准噶尔盆地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一部分,占全县总面积的58%。“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是这里部分乡镇的真实写照。由于吉木萨尔地处古尔班通古特大沙漠边缘,大部分地区干旱严重,特别是县城周边三个乡镇和北部三台地区的三个乡镇紧邻沙漠,土地干旱、风沙大,再加上缺乏水源,林业建设举步维艰。
马学智在担任副县长期间,主管吉木萨尔县林业工作,对近几年防沙治沙的情况可以说了如指掌。“吉木萨尔县委、县人民政府根据实际,针对部分乡镇牧区沙化干旱严重的情况,从长远和战略出发,本着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突出重点,综合治理的原则,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创新工作方法,采取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政府推动和群众治沙相结合、国家扶持和群众自筹相结合的方法,大力开展治沙造林,全力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优化农业生产条件,坚持治理与保护并重,封、造、管、护并举,使治沙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记者在采访期间,正值吉木萨尔县秋季造林工作如火如荼的开展之中。马忠智告诉记者,这些天林业局的工作人员都在植树造林的第一线上,准备苗木、确定植树地点等等一系列工作都要做到万无一失。
“历届县委、县政府始终把防沙治沙作为改善全县生存环境,实现脱贫致富的一项重要工作常抓不懈。在具体工作中,各部门通力协作,积极配合,形成了主管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部门配合抓,全县上下一盘棋的状态,大力开展治沙造林,全力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特别是全民参与在卡拉麦里沙漠腹地展开了人工种植修复植被的工程。在每年的春季和深秋第一场雪后,乡镇农牧民开着拖拉机到160公里外的沙漠栽种红柳、梭梭苗木;大家自带干粮和开水,吃在劳动场地、干在沙漠腹地。三年累积在沙漠腹地栽种红柳、梭梭等耐寒、耐风沙植物面积28万亩,成活率在60%~70%以上,有效地修复了沙漠植被,为沙漠增添了绿色。”马学智说。
马忠智对记者说,为有效提高防沙治沙综合治理成效,结合大力保护林草植被、乔灌草合理配置、小流域治理等综合措施,吉木萨尔县在布局上以“县城为中心,实施三横九纵”为主线,加快构建林业生态防护体系。在南部山区以封山育林为主,注重小流域治理,有效改善水土流失;在绿洲内部以县城绿化、农田、道路、居民点等绿化为主,营造绿洲内部防护体系;在绿洲外围西北部的戈壁荒漠区,营建以防风固沙为主的防护林带;在北部荒漠前沿,采取乔、灌、草相结合的综合防护模式,通过人工栽种梭梭等沙生植物,加快植被恢复力度,全县先后6次深入沙漠腹地,利用雨水降临、土壤墒情好的时机,逐步完成治沙造林28万亩。
据了解,吉木萨尔县按照“环保、优先、生态全县”的林业发展目标,提出精品绿色通道的建设构想,致力于实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见绿”的绿化建设要求。
在国道216线、省道S303线及北三台公路上,记者看到了正在进行道路绿化、美化建设工程的人们。他们中有机关工作人员,也有官兵和学校师生,大家按照造林专家挖掘的样板树坑、树沟在热火朝天的工作着。
吉木萨尔县林业局书记徐永辉告诉记者,为确保树木的成活率,激发全民义务植树的积极性,吉木萨尔县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每年投入资金300多万元用于打井,在树田林带铺设管道,使得国道216线、省道S303线公路两旁宽40米,长180千米的林带全部实现滴浇,既保证了树木的栽植质量,品质搭配,又提高了树木的成活率。用老白姓的话说就是“栽一棵成一棵,种一片成一林,我们栽树种花有信心,绿化自己的家园我们付出点劳动也值”。
通过多年来的不懈努力,吉木萨尔县累计完成造林面积60.8万亩,比三年前的21.9万亩新增38.9萬亩。其中:“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9.6万亩,退耕还林工程24.3万亩,新增防护林项目6万亩,其它造林5.9万亩,飞播造林15万亩;封育20万亩,人工接种大芸9万亩,重点公益林管护72万亩,育苗1.6万亩。义务植树工作深入开展,累计义务植树360万株。逐步构筑起相对稳定的绿洲生态安全体系,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显著提高。
沙漠封禁生态移民
为有效保护防沙治沙成果,吉木萨尔县财政投入力度,加快封育保护和人工栽植梭梭辅助植被恢复的步伐,采取自然恢复、轮封、封沙禁牧等措施,有效地提高了植被覆盖度。全县牧民2199户,已定居1359户。其中北部沙漠牧民冬窝子127户,实行全面封沙禁牧政策后,相继落实护林员管护、牧民搬迁等配套措施。经过多年努力,目前北部沙漠冬窝子牧民全部定居,实现全面禁牧,使部分流动沙丘逐步演变为半流动沙丘,有效阻止了沙化面积扩大。
记者采访期间,虽然是秋冬寒冷的季节,但吉木萨尔县老台乡五道坝村的牧民赛力克一家人的心里却非常温暖,这温暖来自定居后的舒心日子。赛力克深有体会地说:“我们以前住在距离乡镇很远的沙漠边缘,生活很不方便,水、电都没有,养的牛品种也不好,牛奶也卖不出去,住在沙漠放牧风沙也很大,还破坏了植被和生态坏境,听说政府有多种优惠政策让牧民定居,我了解后觉得是好事,我们一家就搬上来定居了。”定居后的赛力克不但选择了好的牛羊品种,通过几年的发展数量已增加到125头。牛奶能卖出去了,收入也增加了,家里的日子芝麻开花节节高。优惠政策调动了牧民搬迁定居的积极性,仅老台乡阿克托别村就有搬迁定居的牧民230户。
如今,所有定居的牧民都享受到了优惠政策,有高标准住房、有牲畜暖圈,并将传统的散养改为圈养,不仅自己增加了收入,也为吉木萨尔县防沙治沙工作及生态植被的恢复作出了贡献。
定居在老太乡阿克托别村的牧民,家家户户通上了电、装上了电话、看上了有线电视,看病就医就学也很方便。阿克托别村党支部书记托阿哈依说:“过来以后,巴郎子(孩子)上学在跟前,医生在跟前。谢谢政府,谢谢党委!这个地方过来以后,好的房子住上了,电视看上了,电话有了,自来水通了,路也修好了,啥都方便,好日子过上了!”。
定居在吉木萨尔县城西部石场沟的牧民结合哈萨克饮食传统,开设了牧民“商贸一条街”,发展风味特色饮食服务,依托乌奇公路走上了富裕之路,成为牧民定居的示范村。
马忠智说:“生态问题就是民生问题。在吉木萨尔县封沙禁牧工作中,牧民定居是关键。只有做到‘迁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定居牧民才不会重新回到沙漠中放牧。”
吉木萨尔县为了达到“迁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的,特别辟出专门的牧民定居点,由政府出资为牧民建设房屋。牧民只需每户拿出1.5万元就可以入住,其余由政府全部负担。另外,政府还为牧民开辟了耕地和草场,并建设了专门的牛奶收购点。
马学智告诉记者:“每户牧民实现定居,政府基本要补贴20万元左右,但我们认为为了把家园建设得更好,拿出这些钱来是值得的。”
当记者驱车近100公里进入吉木萨尔县沙漠腹地时,见到穿沙公路两边一蓬蓬的梭梭正茁壮的生长着。远处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上梭梭遍布,将望不到边际的黄沙固定在脚下。
马忠智告诉记者,从2008年起,吉木萨尔县在沙漠前沿实施北部沙漠锁边工程,营造西起老台乡西地村以北、東到二工乡以北,长60公里、宽500米的防风固沙基干林,成为全县治沙的亮点。特别是2009年开始,县林业部门与气象局联合在北部沙漠设立人工降雨监测点,成功实施人工降雨技术措施,经人工降雨作业影响前后数据对比科学分析后得出结论,同一站点经过人工增雨作业影响的降水量比未影响的降水量增加35%,此项技术为有效提高沙漠治理成效提供了强有力的新技术支撑,提高了治沙综合防治水平。
在经过一个多小时的颠簸后,我们来到位于沙漠腹地的人工降雨监测点。由于刚刚下过了一场小雨,记者看到地面有些潮湿,沙地上除了梭梭还生长着一些沙生贴地植物。同行的吉木萨尔县林业局技术人员说,这就是降雨增多带来的好处,由于贴地植物的生长可以使沙漠植物群落增大,就可以更好地保护沙漠的生物多样性和梭梭的生长环境。
马学智指着远处的梭梭说,这都是后来种植上去的,现在长势良好。我们在治理沙漠上采取的方法是不等不靠策略。沙漠就在我们身边,我们不去治理谁去治理。尽管吉木萨尔县境内289万亩沙漠中只有72万亩荒漠林列入国家重点公益林,但剩下的217万亩荒漠植被我们一样会治理。因为这是我们的环境,自己的环境要自己管。
三年来,吉木萨尔县以林业项目为依托,先后实施三北防护林工程、退耕还林工程、重点公益林营造项目、荒漠林管护项目、荒漠林鼠害防治等项目。累计完成造林面积60.8万亩,其中防沙治沙28万亩,经过不懈努力,全县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0.6%,县城绿地率达30.6%,绿化覆盖率达36.3%以上。局部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逐步构筑起相对稳定的绿洲生态安全体系,保持水土、抵御风沙等自然灾害的能力明显提高,使吉木萨尔县防沙治沙工作逐步进入到讲规模、求效益和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有一份付出,就会有一份收获。望着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中长势旺盛的梭梭林,记者深深感到吉木萨尔人防沙治沙的决心和豪情。不等不靠、自己的环境自己管,是吉木萨尔人造福子孙的信念,也是他们感恩大地的方式。在离别的路途中,记者默默地祝福吉木萨尔县,早日实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见绿”的目标。
蒋根成和老伴成存兰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腹地里看守梭梭已经有20多年的时间了。老两口住在三岔口林业管护站里,周围是茫茫荒漠和一片片的梭梭。
“沙漠里有狼,也有狐狸等,我们太阳落山就把门关紧,不再出去,否则碰上狼群就麻烦了。在白天老蒋出去巡视,我就给他带上一些鞭炮,遇到狼群可以用鞭炮驱散它们。”成存兰讲述着自己一天的生活。
“在沙漠中像老蒋夫妇这样的护林员还有不少,他们为了不让艰难生长起来的梭梭受到放牧的毁坏,夫妻二人一年365天都孤独的生活在沙漠中,为了防沙治沙事业真得是付出了很多。”吉木萨尔县林业局局长马忠智对记者说。
防沙治沙前沿县
新疆吉木萨尔县是唐朝北庭都护府所在地,是北疆重要的军事、政治、文化中心,也是“丝绸之路”的北道,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近年来,这个历史上的重镇成为了古尔班通古特大沙漠的侵蚀对象,这里的人民也开始了用自己双手将荒漠变绿洲的壮举。
吉木萨尔县位于天山北麓东端,准噶尔盆地东南缘,总人口13.2万人,少数民族占29%。吉木萨尔县总面积8848平方公里,县境北部是准噶尔盆地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一部分,占全县总面积的58%。“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是这里部分乡镇的真实写照。由于吉木萨尔地处古尔班通古特大沙漠边缘,大部分地区干旱严重,特别是县城周边三个乡镇和北部三台地区的三个乡镇紧邻沙漠,土地干旱、风沙大,再加上缺乏水源,林业建设举步维艰。
马学智在担任副县长期间,主管吉木萨尔县林业工作,对近几年防沙治沙的情况可以说了如指掌。“吉木萨尔县委、县人民政府根据实际,针对部分乡镇牧区沙化干旱严重的情况,从长远和战略出发,本着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突出重点,综合治理的原则,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创新工作方法,采取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政府推动和群众治沙相结合、国家扶持和群众自筹相结合的方法,大力开展治沙造林,全力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优化农业生产条件,坚持治理与保护并重,封、造、管、护并举,使治沙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记者在采访期间,正值吉木萨尔县秋季造林工作如火如荼的开展之中。马忠智告诉记者,这些天林业局的工作人员都在植树造林的第一线上,准备苗木、确定植树地点等等一系列工作都要做到万无一失。
“历届县委、县政府始终把防沙治沙作为改善全县生存环境,实现脱贫致富的一项重要工作常抓不懈。在具体工作中,各部门通力协作,积极配合,形成了主管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部门配合抓,全县上下一盘棋的状态,大力开展治沙造林,全力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特别是全民参与在卡拉麦里沙漠腹地展开了人工种植修复植被的工程。在每年的春季和深秋第一场雪后,乡镇农牧民开着拖拉机到160公里外的沙漠栽种红柳、梭梭苗木;大家自带干粮和开水,吃在劳动场地、干在沙漠腹地。三年累积在沙漠腹地栽种红柳、梭梭等耐寒、耐风沙植物面积28万亩,成活率在60%~70%以上,有效地修复了沙漠植被,为沙漠增添了绿色。”马学智说。
马忠智对记者说,为有效提高防沙治沙综合治理成效,结合大力保护林草植被、乔灌草合理配置、小流域治理等综合措施,吉木萨尔县在布局上以“县城为中心,实施三横九纵”为主线,加快构建林业生态防护体系。在南部山区以封山育林为主,注重小流域治理,有效改善水土流失;在绿洲内部以县城绿化、农田、道路、居民点等绿化为主,营造绿洲内部防护体系;在绿洲外围西北部的戈壁荒漠区,营建以防风固沙为主的防护林带;在北部荒漠前沿,采取乔、灌、草相结合的综合防护模式,通过人工栽种梭梭等沙生植物,加快植被恢复力度,全县先后6次深入沙漠腹地,利用雨水降临、土壤墒情好的时机,逐步完成治沙造林28万亩。
据了解,吉木萨尔县按照“环保、优先、生态全县”的林业发展目标,提出精品绿色通道的建设构想,致力于实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见绿”的绿化建设要求。
在国道216线、省道S303线及北三台公路上,记者看到了正在进行道路绿化、美化建设工程的人们。他们中有机关工作人员,也有官兵和学校师生,大家按照造林专家挖掘的样板树坑、树沟在热火朝天的工作着。
吉木萨尔县林业局书记徐永辉告诉记者,为确保树木的成活率,激发全民义务植树的积极性,吉木萨尔县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每年投入资金300多万元用于打井,在树田林带铺设管道,使得国道216线、省道S303线公路两旁宽40米,长180千米的林带全部实现滴浇,既保证了树木的栽植质量,品质搭配,又提高了树木的成活率。用老白姓的话说就是“栽一棵成一棵,种一片成一林,我们栽树种花有信心,绿化自己的家园我们付出点劳动也值”。
通过多年来的不懈努力,吉木萨尔县累计完成造林面积60.8万亩,比三年前的21.9万亩新增38.9萬亩。其中:“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9.6万亩,退耕还林工程24.3万亩,新增防护林项目6万亩,其它造林5.9万亩,飞播造林15万亩;封育20万亩,人工接种大芸9万亩,重点公益林管护72万亩,育苗1.6万亩。义务植树工作深入开展,累计义务植树360万株。逐步构筑起相对稳定的绿洲生态安全体系,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显著提高。
沙漠封禁生态移民
为有效保护防沙治沙成果,吉木萨尔县财政投入力度,加快封育保护和人工栽植梭梭辅助植被恢复的步伐,采取自然恢复、轮封、封沙禁牧等措施,有效地提高了植被覆盖度。全县牧民2199户,已定居1359户。其中北部沙漠牧民冬窝子127户,实行全面封沙禁牧政策后,相继落实护林员管护、牧民搬迁等配套措施。经过多年努力,目前北部沙漠冬窝子牧民全部定居,实现全面禁牧,使部分流动沙丘逐步演变为半流动沙丘,有效阻止了沙化面积扩大。
记者采访期间,虽然是秋冬寒冷的季节,但吉木萨尔县老台乡五道坝村的牧民赛力克一家人的心里却非常温暖,这温暖来自定居后的舒心日子。赛力克深有体会地说:“我们以前住在距离乡镇很远的沙漠边缘,生活很不方便,水、电都没有,养的牛品种也不好,牛奶也卖不出去,住在沙漠放牧风沙也很大,还破坏了植被和生态坏境,听说政府有多种优惠政策让牧民定居,我了解后觉得是好事,我们一家就搬上来定居了。”定居后的赛力克不但选择了好的牛羊品种,通过几年的发展数量已增加到125头。牛奶能卖出去了,收入也增加了,家里的日子芝麻开花节节高。优惠政策调动了牧民搬迁定居的积极性,仅老台乡阿克托别村就有搬迁定居的牧民230户。
如今,所有定居的牧民都享受到了优惠政策,有高标准住房、有牲畜暖圈,并将传统的散养改为圈养,不仅自己增加了收入,也为吉木萨尔县防沙治沙工作及生态植被的恢复作出了贡献。
定居在老太乡阿克托别村的牧民,家家户户通上了电、装上了电话、看上了有线电视,看病就医就学也很方便。阿克托别村党支部书记托阿哈依说:“过来以后,巴郎子(孩子)上学在跟前,医生在跟前。谢谢政府,谢谢党委!这个地方过来以后,好的房子住上了,电视看上了,电话有了,自来水通了,路也修好了,啥都方便,好日子过上了!”。
定居在吉木萨尔县城西部石场沟的牧民结合哈萨克饮食传统,开设了牧民“商贸一条街”,发展风味特色饮食服务,依托乌奇公路走上了富裕之路,成为牧民定居的示范村。
马忠智说:“生态问题就是民生问题。在吉木萨尔县封沙禁牧工作中,牧民定居是关键。只有做到‘迁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定居牧民才不会重新回到沙漠中放牧。”
吉木萨尔县为了达到“迁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的,特别辟出专门的牧民定居点,由政府出资为牧民建设房屋。牧民只需每户拿出1.5万元就可以入住,其余由政府全部负担。另外,政府还为牧民开辟了耕地和草场,并建设了专门的牛奶收购点。
马学智告诉记者:“每户牧民实现定居,政府基本要补贴20万元左右,但我们认为为了把家园建设得更好,拿出这些钱来是值得的。”
当记者驱车近100公里进入吉木萨尔县沙漠腹地时,见到穿沙公路两边一蓬蓬的梭梭正茁壮的生长着。远处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上梭梭遍布,将望不到边际的黄沙固定在脚下。
马忠智告诉记者,从2008年起,吉木萨尔县在沙漠前沿实施北部沙漠锁边工程,营造西起老台乡西地村以北、東到二工乡以北,长60公里、宽500米的防风固沙基干林,成为全县治沙的亮点。特别是2009年开始,县林业部门与气象局联合在北部沙漠设立人工降雨监测点,成功实施人工降雨技术措施,经人工降雨作业影响前后数据对比科学分析后得出结论,同一站点经过人工增雨作业影响的降水量比未影响的降水量增加35%,此项技术为有效提高沙漠治理成效提供了强有力的新技术支撑,提高了治沙综合防治水平。
在经过一个多小时的颠簸后,我们来到位于沙漠腹地的人工降雨监测点。由于刚刚下过了一场小雨,记者看到地面有些潮湿,沙地上除了梭梭还生长着一些沙生贴地植物。同行的吉木萨尔县林业局技术人员说,这就是降雨增多带来的好处,由于贴地植物的生长可以使沙漠植物群落增大,就可以更好地保护沙漠的生物多样性和梭梭的生长环境。
马学智指着远处的梭梭说,这都是后来种植上去的,现在长势良好。我们在治理沙漠上采取的方法是不等不靠策略。沙漠就在我们身边,我们不去治理谁去治理。尽管吉木萨尔县境内289万亩沙漠中只有72万亩荒漠林列入国家重点公益林,但剩下的217万亩荒漠植被我们一样会治理。因为这是我们的环境,自己的环境要自己管。
三年来,吉木萨尔县以林业项目为依托,先后实施三北防护林工程、退耕还林工程、重点公益林营造项目、荒漠林管护项目、荒漠林鼠害防治等项目。累计完成造林面积60.8万亩,其中防沙治沙28万亩,经过不懈努力,全县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0.6%,县城绿地率达30.6%,绿化覆盖率达36.3%以上。局部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逐步构筑起相对稳定的绿洲生态安全体系,保持水土、抵御风沙等自然灾害的能力明显提高,使吉木萨尔县防沙治沙工作逐步进入到讲规模、求效益和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有一份付出,就会有一份收获。望着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中长势旺盛的梭梭林,记者深深感到吉木萨尔人防沙治沙的决心和豪情。不等不靠、自己的环境自己管,是吉木萨尔人造福子孙的信念,也是他们感恩大地的方式。在离别的路途中,记者默默地祝福吉木萨尔县,早日实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见绿”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