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订单农业是农业产业化推进进程中产生的一种新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订单农业主要以企业和农户的诚实守信为基础,通过签订合同,把企业和农户联系起来,以达到企业和农户的双赢。目前,订单农业在发展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以牡丹江市订单农业发展情况为基础,通过对订单农业中存在的问题的分析,提出适合当地情况的解决措施,为提供支持订单农业信贷的农业金融机构提供发展思路。
关键词:订单农业;农业金融机构;农发行
目前,在农业的生产经营模式当中,出现了一种订单农业的新型的经营方式。这种经营方式发生在农民生产之前,农业生产者和企业或第三方签订具有法律效应的收购合同,以此来保证农民和收购企业双方的利益和义务。订单农业不仅解决了农民卖粮难和企业收购难的矛盾,还是双方互利达到双赢的目的。订单农业的经营模式为农业产业调整指明了方向,保障了粮食的畅销,是一种高效的新型模式。
一、订单农业发展现状及支持发展订单农业的作用
1.牡丹江市订单农业发展现状。牡丹江市按照新农村建设要求,在提高农村生产发展上做文章,大力实施“产业富民”战略,并实行粮食“订单”收购,保农增收,为新农村建设保驾护航。最新统计结果表明,由工商部门负责监管、指导的订单农业面积达到304万亩,约占全市农田播种总面积的50%,订单农户发展到15万多户。通过几年的发展,牡丹江市的订单农业的规模不断地扩大,订单涉及的对象也由传统的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和养殖业发展。
(1)以龙头、加工型企业为依托。牡丹江市的订单农业的主要发展模式是依托龙头和加工型企业,所覆盖的范围是种植业和养殖业。这种和农民、农村经济组织签订的订单形式可以确保农副产品企业原材料的供应稳定。龙头企业都主动向基地农户靠拢,实行政策引导、技术指导、信息服务,使生产基地规模化作业、标准化生产,原料供应达到高产、高效和优质的目的,大力发展农民信得过的“猪合同”、“米合同”、“菜合同”等“铁订单”,形成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分配机制。此外还有生猪、果菜、肉牛等半紧密型产业。与其联结紧密型的产业,一般都采取合同、契约、保护价收购、利润返还和入股分成等形式。
(2)以中介服务组织为依托。主要是充分发挥中介服务组织和农产品购销大户信息灵、渠道广的优势,搞好农产品的集中销售。如东宁黑木耳协会、林口食用菌协会、海林北药协会、宁安蔬菜协会,它们在农业订单中都起到了农户与市场对接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2.农业金融机构支持订单农业的主要作用。农业金融机构提供的粮食合同收购贷款,是向粮食企业发放的,专门用于粮食企业为履行收购合同,预付给种粮农户部分生产性资金所需的贷款,是农业金融机构支持订单农业的贷款品种之一。
二、发展困境和存在的问题
尽管牡丹江市的订单农业发展迅速,但是仍处于初期阶段,能否完全适应本市农业和农村的发展需要还取决于如何对订单农业的正确引导,如何使其越来越规范,如何让其充分的发挥自身作用。
1.订单农业合同签订、运作、约束机制尚不规范。从订单文本看,规范性合同少,意向性协议多,存在着内容不全面,格式不规范,标准不具体,责权不明确等问题,可操作性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些对完全履行订单合同造成了困难。从订单的实施环节看,部分是企业与订单农户联系不够紧密;有些是对规模型订单农业的技术指导和投入不够重视,粗放型种植依然比较普遍。从责任约束看,由于订单农户地处分散,且属于弱势扶持群体,一旦违约,得不到迅速公正的处理。
2.法律意识不强,合同履行率不高。由于订单农业是一种新型的经营模式,合同的制定又不十分规范,这影响了订单农业的落实效果。从调查的情况看,主要在订单合同签订以后,当农产品市场供小于求的时候,有些农民会为了自身利益违反合约,私自把产品卖给其他客商或自行销售;当农产品市场形势趋差,价格走势明显低于订单价格时,一些企业不按订单价格或压级收购。部分企业特别是农户均存在一种包赢不输的思想,不愿意把合同条款定细,以便在违约时规避责任。
3.农村资金存多贷少,流失严重,资金缺乏成为制约订单农业发展的“瓶颈”。贷款难问题也一直制约着订单农业的发展:首先是订单农业比起其他农业贷款风险大。由于订单农业需要发单方前期投入大量的资本。同时,农产品的生产周期相对长,在此期间价格受市场的波动比较大,自然条件也对农场品影响较大,不确定因许多。这些都给银行的贷款带来了巨大的隐患。其次,贷款缺乏抵押担保。在农村农民的房屋和土地是不在抵押范围内的,这对农业抵押贷坤造成了极大困难。最后,企业对订单农户要求的门槛较高,对于农户的生产规模和资金实力都有要求,这严重制约了订单农业的发展。
三、促进订单农业业务发展的措施及相关政策建议
1.规范订单合同,营造良好经营环境与载体。想要使订单农业真正的使买卖双方达到共赢、风险降到最低,必须将强双方的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首先,地方政府部门应该针对本地实际情况,制定一个合理规范的订单合同文本,其中清晰划分了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加强订单的可靠性。其次,要加强监督管理,规范操作,依法严惩部分企业恶意违约骗财,为订单农业营造一个公平、公正、健康的发展环境。
2.健全监管机制,确保合同履行率。法律监督是合同的防弹衣,是保证合同履行率的坚实后盾。第一,订单农业的发展需要良好的法制环境做保证。要建立健全的订单农业法律体系,提高相关人员的法律意识,为从业人员建立信用档案,并为从业者提供信息咨询服务。第二,加强农户或企业的诚信意识,为促进合同的正常履行,提高违约成本。加强农户、中介组织、企业的整体意识,将其利益进行结合,违约成本明显提高。
3.加大信贷支持力度,缓解资金短缺的矛盾,促进了订单农业的良性发展。对于那些企业制度完善、产权明晰的企业,农业金融机构要给与充分的支持,积极引导粮食加工及销售企业合并,发挥其加工、存储、销售的优势,使其真正成为龙头企业,同时,农业金融机构应增加对龙头企业的信贷投入。
参考文献:
[1]郭红东.我国农户参与订单农业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5(3):24-32
[2]韓明谟.《农村社会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32
关键词:订单农业;农业金融机构;农发行
目前,在农业的生产经营模式当中,出现了一种订单农业的新型的经营方式。这种经营方式发生在农民生产之前,农业生产者和企业或第三方签订具有法律效应的收购合同,以此来保证农民和收购企业双方的利益和义务。订单农业不仅解决了农民卖粮难和企业收购难的矛盾,还是双方互利达到双赢的目的。订单农业的经营模式为农业产业调整指明了方向,保障了粮食的畅销,是一种高效的新型模式。
一、订单农业发展现状及支持发展订单农业的作用
1.牡丹江市订单农业发展现状。牡丹江市按照新农村建设要求,在提高农村生产发展上做文章,大力实施“产业富民”战略,并实行粮食“订单”收购,保农增收,为新农村建设保驾护航。最新统计结果表明,由工商部门负责监管、指导的订单农业面积达到304万亩,约占全市农田播种总面积的50%,订单农户发展到15万多户。通过几年的发展,牡丹江市的订单农业的规模不断地扩大,订单涉及的对象也由传统的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和养殖业发展。
(1)以龙头、加工型企业为依托。牡丹江市的订单农业的主要发展模式是依托龙头和加工型企业,所覆盖的范围是种植业和养殖业。这种和农民、农村经济组织签订的订单形式可以确保农副产品企业原材料的供应稳定。龙头企业都主动向基地农户靠拢,实行政策引导、技术指导、信息服务,使生产基地规模化作业、标准化生产,原料供应达到高产、高效和优质的目的,大力发展农民信得过的“猪合同”、“米合同”、“菜合同”等“铁订单”,形成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分配机制。此外还有生猪、果菜、肉牛等半紧密型产业。与其联结紧密型的产业,一般都采取合同、契约、保护价收购、利润返还和入股分成等形式。
(2)以中介服务组织为依托。主要是充分发挥中介服务组织和农产品购销大户信息灵、渠道广的优势,搞好农产品的集中销售。如东宁黑木耳协会、林口食用菌协会、海林北药协会、宁安蔬菜协会,它们在农业订单中都起到了农户与市场对接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2.农业金融机构支持订单农业的主要作用。农业金融机构提供的粮食合同收购贷款,是向粮食企业发放的,专门用于粮食企业为履行收购合同,预付给种粮农户部分生产性资金所需的贷款,是农业金融机构支持订单农业的贷款品种之一。
二、发展困境和存在的问题
尽管牡丹江市的订单农业发展迅速,但是仍处于初期阶段,能否完全适应本市农业和农村的发展需要还取决于如何对订单农业的正确引导,如何使其越来越规范,如何让其充分的发挥自身作用。
1.订单农业合同签订、运作、约束机制尚不规范。从订单文本看,规范性合同少,意向性协议多,存在着内容不全面,格式不规范,标准不具体,责权不明确等问题,可操作性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些对完全履行订单合同造成了困难。从订单的实施环节看,部分是企业与订单农户联系不够紧密;有些是对规模型订单农业的技术指导和投入不够重视,粗放型种植依然比较普遍。从责任约束看,由于订单农户地处分散,且属于弱势扶持群体,一旦违约,得不到迅速公正的处理。
2.法律意识不强,合同履行率不高。由于订单农业是一种新型的经营模式,合同的制定又不十分规范,这影响了订单农业的落实效果。从调查的情况看,主要在订单合同签订以后,当农产品市场供小于求的时候,有些农民会为了自身利益违反合约,私自把产品卖给其他客商或自行销售;当农产品市场形势趋差,价格走势明显低于订单价格时,一些企业不按订单价格或压级收购。部分企业特别是农户均存在一种包赢不输的思想,不愿意把合同条款定细,以便在违约时规避责任。
3.农村资金存多贷少,流失严重,资金缺乏成为制约订单农业发展的“瓶颈”。贷款难问题也一直制约着订单农业的发展:首先是订单农业比起其他农业贷款风险大。由于订单农业需要发单方前期投入大量的资本。同时,农产品的生产周期相对长,在此期间价格受市场的波动比较大,自然条件也对农场品影响较大,不确定因许多。这些都给银行的贷款带来了巨大的隐患。其次,贷款缺乏抵押担保。在农村农民的房屋和土地是不在抵押范围内的,这对农业抵押贷坤造成了极大困难。最后,企业对订单农户要求的门槛较高,对于农户的生产规模和资金实力都有要求,这严重制约了订单农业的发展。
三、促进订单农业业务发展的措施及相关政策建议
1.规范订单合同,营造良好经营环境与载体。想要使订单农业真正的使买卖双方达到共赢、风险降到最低,必须将强双方的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首先,地方政府部门应该针对本地实际情况,制定一个合理规范的订单合同文本,其中清晰划分了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加强订单的可靠性。其次,要加强监督管理,规范操作,依法严惩部分企业恶意违约骗财,为订单农业营造一个公平、公正、健康的发展环境。
2.健全监管机制,确保合同履行率。法律监督是合同的防弹衣,是保证合同履行率的坚实后盾。第一,订单农业的发展需要良好的法制环境做保证。要建立健全的订单农业法律体系,提高相关人员的法律意识,为从业人员建立信用档案,并为从业者提供信息咨询服务。第二,加强农户或企业的诚信意识,为促进合同的正常履行,提高违约成本。加强农户、中介组织、企业的整体意识,将其利益进行结合,违约成本明显提高。
3.加大信贷支持力度,缓解资金短缺的矛盾,促进了订单农业的良性发展。对于那些企业制度完善、产权明晰的企业,农业金融机构要给与充分的支持,积极引导粮食加工及销售企业合并,发挥其加工、存储、销售的优势,使其真正成为龙头企业,同时,农业金融机构应增加对龙头企业的信贷投入。
参考文献:
[1]郭红东.我国农户参与订单农业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5(3):24-32
[2]韓明谟.《农村社会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