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瘀血汤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肾组织PCNA阳性细胞、Ⅳ型胶原及FN变化的影响

来源 :中国中医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SiY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下瘀血汤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5/6肾切除法制作大鼠慢性肾衰模型,用SP法观察下瘀血汤、生大黄煎液及洛汀新对大鼠肾组织PCNA阳性细胞计数、Ⅳ型胶原及FN表达的影响.结果:下瘀血汤对CRF大鼠肾组织PCNA阳性细胞计数,Ⅳ型胶原及FN的表达均有显著降低作用,作用与洛汀新相仿.结论:下瘀血汤可抑制CRF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及细胞外基质沉积,可能是其防止肾小球硬化,延缓肾衰的作用机理之一.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拔火罐和穴位注射对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简称"复感儿")的治疗效果及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测定治疗组、对照组复感儿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治疗组
1临床资料本组共观察94例,其中男性36例,女性58例.年龄在15~64之间.病例选择:神经衰弱的临床表现虽有多种多样,但多以失眠多梦、神疲乏力、头晕头痛、记忆力差、心情烦躁为主
1临床资料患者均为门诊病例,其中男50例,女36例,年龄18~40岁41例,41~76岁45例,起病后就诊时间最短3d,最长2w.皮疹发生部位:肋间神经38例、颈部神经10例、腰骶神经15例、三叉神
1 临床资料99例面瘫病人均系门诊病例,其中男60例,女39例;最大年龄70岁,最小年龄9岁,病程最长30年,最短2天.2治疗方法(1)针刺:选用13mm~50mm毫针针刺,面部穴位多用平刺,或透穴
1临床资料2002-03~2004-03门诊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共70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5例,男12例、女23例,年龄10~63岁,平均37.8岁;病程2月~10年.对照组35例,男10例,女25例;
1 临床资料 1998-01~2004-06我科收治溃疡性结肠炎(UC)病人185例,男96例,女89例;年龄24~76岁,平均45.6岁;病程3个月~10年,平均5.5年.均符合1993年太原全国慢性非感染性肠道疾病
老年皮肤瘙痒症是全身性瘙痒病的一种,多由于皮脂腺机能减退,皮肤干燥和退行性萎缩等因素而引起,是临床的常见病。西医往往以抗组胺药物口服、外用润肤止痒剂及皮质类固醇激素,但
目的:探讨蛴螬提取物体外对MGC-803胃癌细胞株的诱导凋亡作用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通过倒置显微镜、HE染色、吖啶橙(A0)/溴化乙锭(EB)荧光染色方法检测蛴螬提取物对MGC-803
1临床资料3例患者年龄分别为27岁、22岁、19岁;病程分别为7年、4年、3年;临床表现为颜面部毛孔扩张,脂性斑丘疹、丘疹大小不等,以针尖大小至豆粒大小不等,多数丘疹内有脂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