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石,也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更是遣词造句、提高习作能力的关键。它远不如阅读教学那样充满诗情画意,也不如直接开展习作教学那样异彩纷呈,更不如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那样生动活泼,却是制约孩子语文学习的一个瓶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非常重视对学生独立识字能力的培养,在总的识字目标中提出:“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一般而言,在小学低年级,教师对识字教学是比较重视的,可到了高年级,阅读与写作成了教学重点,教师认为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识字能力,于是就忽视了识字教学,缺乏对孩子的指导和督促,造成字词的回生率居高不下,错别字越来越多,学生对字词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也大打折扣,直接影响了作文教学的进程。那么如何使高年级的识字教学摆脱误区,使之更好地为写作奠基,走上事半功倍的轨道呢?
一、课前预习要有明确的识字要求,与作文教学相联系
识字研究表明:学生的独立识字能力呈螺旋式提高的状态,“认—想—写—用”是“其后的几年中”要学习、练习的“相同内容”,尤其在高年段应不断“加深”,以应对识字的“复杂”问题。高年级的孩子通过低年段的学习,已经掌握了大量的识字方法,具备了一定的独立识字能力,会拼读生字的字音、会分析生字的字形,也会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字义。因此,每篇课文的生字可以让他们提前预习,上新课前,布置预习作业,对字词学习提出音形义要求,即读准字音后给生字注音;找出与每一个生字字形最相近的字辨字组词;查字典,理解不懂的生字意思。在批阅后,选出作业优秀的孩子在新课前三分钟当小老师教读生字,然后我再根据易读错和写错的字有针对性地补充提示。这样做,既让学生有目的地预习,巩固了识字方法,又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为作文教学作好了铺垫。
二、课堂指导要构建识字阅读的桥梁,与作文教学相衔接
如果说课前预习是词语教学的序曲,那么教学过程当中,一些亮点词语的教学,则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学生语言能力训练的关键之处,是开展作文教学的必由之路。
1.结合内容理解
“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章。” 一些新词在出现时,文章前面或后面已形象地概括出了词意,触手可及,引导孩子理解这些词语时,就应放手让他们去读,边思考边寻找答案。正所谓“书读百篇,其义自见。”如理解《梅花魂》一文中的“秉性”,我先让孩子说出字典里“本性”的解释。再让他们充分去读外祖父说的这段话,找出这段话的中心讲的是梅花的精神和品质,从而理解这里的“秉性”就是指梅花的精神和品质。理解《圆明园的毁灭》一文中“众星拱月”这个词,找出上文“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一句。理解《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的“张冠李戴”,找到“有时侯还把这个人做的事情安在那个人身上” ……类似这样的新词,都可以通过上下文的描写直接感知、理解词语。联系上下文是理解词语意思最直接的方法,更是为作文教学铺平道路。
2.结合语境理解
结合语境,从感情色彩的角度理解词语,不但可以准确理解词语的含义,而且可以准确地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而正确地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理解词语是理解句子的基础,但理解词语不能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只有以具体的语境为依托,词语才有肥沃的土壤,理解词义才会水到渠成。”所以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还要让学生学会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字义,构建识字和阅读的桥梁。如我教学《穷人》一文,对文中“忐忑不安”一词,先让一个学生站起来读这个词,他读的声音很平淡。我对孩子们说:“他读得很正确,但声音变化不大。当你心神不宁时,声音语调会变得怎么样?”(不安、快速、断续)然后我让他们带着这种感觉读桑娜想的句子,他们真的就读出了“忐忑不安”的感觉。我适时追问:“那课文中是谁‘忐忑不安’?她‘忐忑不安’的原因又是什么?”这一问引领孩子把词语的理解放入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引入对课文的理解,从而体会到“忐忑不安”这个词真实地再现了当时桑娜的矛盾内心,更反衬出她的善良。这样的词语理解与作文中的遣词造句做好了衔接。
3.结合想象理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让词深入儿童的精神生活里去,使词在儿童的头脑和心灵里成为一种积极的力量,成为他们意识中带有深刻内涵的东西。”在词语教学中,让词语和学生的精神世界联系起来,在语言环境所描述的情景中想象,通过想象“复活”词语的本来面目,从而更直观地理解词语的意思。例如在教学《索溪峪的“野”》中“人们,在这山水中返璞归真了”,为了理解“返璞归真”一词,我让孩子们先看了一段索溪峪的山水风光片,然后问:“想不想来这玩?想怎么玩?”让他们想象在这山水之中游玩的情景,在毫无顾及地卷裤管、赤脚、下河、泼水中, “返璞归真”的含义便清晰显现了。再如为了理解《草虫的村落》中的“悠悠忽忽”一词,我让学生想象自己没睡够被叫醒的样子,在神志不清、迷迷糊糊的感觉中,学生很快理解了这个词的意思,为今后习作中准确用词奠定了基础。
4.结合表演理解
课堂表演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它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深受学生的欢迎。在词语教学中,也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表演获得对词语的亲身体验,通过形象的动作理解抽象的词语含义。如为了让学生更好理解《威尼斯的小艇》中“操纵自如”一词的意思,我学着船夫的样子表演驾驶技术,“左拐、右拐、挤、穿、急转弯”,将“操纵自如”的形象呈现在学生面前。在这一系列动作结束后,孩子们惊叹不已,也学着表演。我的引导并没有结束,而是让他们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谈一谈对“操纵自如”一词的认识和理解。这样不仅让学生更深刻、全面地理解了“操纵自如”这一词语的意思,也在表演词语的同时培养了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为学生写想象作文积累了词语。
三、课后培养独立识字和积累的习惯,与作文教学相呼应
汉字浩如烟海,依靠課堂教学,依靠教师教,已不能满足一个人发展的需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五六年级学生应该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因此,课外识字活动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作为教师要善于开发这一丰富的识字资源库,培养学生把识字和生活结合起来的意识,处处留意,时时在意,积极主动地识字。掌握在生活中主动识字的途径和方法,就等于插上一对无所不能的羽翼,能够在生活的王国中自由飞翔。我的方法是让每个孩子准备一本“采蜜集”,专门积累字词,并教给他们积累方法。比如,积累以 “天”字开头的词语:天长地久、天翻地覆、天高地厚、天花乱坠、天南地北、天昏地暗、天涯海角等,还可以对重叠的词语分门别类地积累,如:浩浩荡荡、冒冒失失、隐隐约约、地地道道、家家户户等。引导学生在平时的阅读中,碰到自己认为描写得好的词或难懂的词,在理解完它们的意思后,也积累下来。我还鼓励学生对课外积累的生字新词进行运用、内化。毛泽东说过:“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指导学生灵活运用课文中的好词佳句,是深化语言积累的有效方法。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运用迁移的练习点,指导学生积累语言,沉淀语言素材。学生有意识地运用已有的语言,是深化积累的最佳方法。这样让学生在词语运用中尝到了积累的甜头,自主识字的习惯也就慢慢养成了,写作时也会下笔如有神。
而针对在平时的作业中经常看到的错别字,我创造性地启发学生对一些字形加以想象,加深印象。比如让学生比较一些形近字,学生记住了字形、音义,学起来轻松,把前后知识也联系了起来。此外,在听写和作文中,我让学生互批互改,当场找出错别字,当场纠正,使学生养成自觉纠正错别字的习惯,也为更好地修改习作打好了基础。
总之,识字可以启迪心智,识字教学永远在路上。特别是高年级识字教学要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做到扶放适度,寓识字教学于阅读和写作实践中;寓识字于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寓识字于学生的生活实践中,让学生自主识字、乐于识字,感受学习汉字的乐趣,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无限魅力,为作文教学打下扎实的基础。
一、课前预习要有明确的识字要求,与作文教学相联系
识字研究表明:学生的独立识字能力呈螺旋式提高的状态,“认—想—写—用”是“其后的几年中”要学习、练习的“相同内容”,尤其在高年段应不断“加深”,以应对识字的“复杂”问题。高年级的孩子通过低年段的学习,已经掌握了大量的识字方法,具备了一定的独立识字能力,会拼读生字的字音、会分析生字的字形,也会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字义。因此,每篇课文的生字可以让他们提前预习,上新课前,布置预习作业,对字词学习提出音形义要求,即读准字音后给生字注音;找出与每一个生字字形最相近的字辨字组词;查字典,理解不懂的生字意思。在批阅后,选出作业优秀的孩子在新课前三分钟当小老师教读生字,然后我再根据易读错和写错的字有针对性地补充提示。这样做,既让学生有目的地预习,巩固了识字方法,又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为作文教学作好了铺垫。
二、课堂指导要构建识字阅读的桥梁,与作文教学相衔接
如果说课前预习是词语教学的序曲,那么教学过程当中,一些亮点词语的教学,则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学生语言能力训练的关键之处,是开展作文教学的必由之路。
1.结合内容理解
“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章。” 一些新词在出现时,文章前面或后面已形象地概括出了词意,触手可及,引导孩子理解这些词语时,就应放手让他们去读,边思考边寻找答案。正所谓“书读百篇,其义自见。”如理解《梅花魂》一文中的“秉性”,我先让孩子说出字典里“本性”的解释。再让他们充分去读外祖父说的这段话,找出这段话的中心讲的是梅花的精神和品质,从而理解这里的“秉性”就是指梅花的精神和品质。理解《圆明园的毁灭》一文中“众星拱月”这个词,找出上文“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一句。理解《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的“张冠李戴”,找到“有时侯还把这个人做的事情安在那个人身上” ……类似这样的新词,都可以通过上下文的描写直接感知、理解词语。联系上下文是理解词语意思最直接的方法,更是为作文教学铺平道路。
2.结合语境理解
结合语境,从感情色彩的角度理解词语,不但可以准确理解词语的含义,而且可以准确地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而正确地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理解词语是理解句子的基础,但理解词语不能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只有以具体的语境为依托,词语才有肥沃的土壤,理解词义才会水到渠成。”所以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还要让学生学会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字义,构建识字和阅读的桥梁。如我教学《穷人》一文,对文中“忐忑不安”一词,先让一个学生站起来读这个词,他读的声音很平淡。我对孩子们说:“他读得很正确,但声音变化不大。当你心神不宁时,声音语调会变得怎么样?”(不安、快速、断续)然后我让他们带着这种感觉读桑娜想的句子,他们真的就读出了“忐忑不安”的感觉。我适时追问:“那课文中是谁‘忐忑不安’?她‘忐忑不安’的原因又是什么?”这一问引领孩子把词语的理解放入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引入对课文的理解,从而体会到“忐忑不安”这个词真实地再现了当时桑娜的矛盾内心,更反衬出她的善良。这样的词语理解与作文中的遣词造句做好了衔接。
3.结合想象理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让词深入儿童的精神生活里去,使词在儿童的头脑和心灵里成为一种积极的力量,成为他们意识中带有深刻内涵的东西。”在词语教学中,让词语和学生的精神世界联系起来,在语言环境所描述的情景中想象,通过想象“复活”词语的本来面目,从而更直观地理解词语的意思。例如在教学《索溪峪的“野”》中“人们,在这山水中返璞归真了”,为了理解“返璞归真”一词,我让孩子们先看了一段索溪峪的山水风光片,然后问:“想不想来这玩?想怎么玩?”让他们想象在这山水之中游玩的情景,在毫无顾及地卷裤管、赤脚、下河、泼水中, “返璞归真”的含义便清晰显现了。再如为了理解《草虫的村落》中的“悠悠忽忽”一词,我让学生想象自己没睡够被叫醒的样子,在神志不清、迷迷糊糊的感觉中,学生很快理解了这个词的意思,为今后习作中准确用词奠定了基础。
4.结合表演理解
课堂表演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它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深受学生的欢迎。在词语教学中,也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表演获得对词语的亲身体验,通过形象的动作理解抽象的词语含义。如为了让学生更好理解《威尼斯的小艇》中“操纵自如”一词的意思,我学着船夫的样子表演驾驶技术,“左拐、右拐、挤、穿、急转弯”,将“操纵自如”的形象呈现在学生面前。在这一系列动作结束后,孩子们惊叹不已,也学着表演。我的引导并没有结束,而是让他们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谈一谈对“操纵自如”一词的认识和理解。这样不仅让学生更深刻、全面地理解了“操纵自如”这一词语的意思,也在表演词语的同时培养了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为学生写想象作文积累了词语。
三、课后培养独立识字和积累的习惯,与作文教学相呼应
汉字浩如烟海,依靠課堂教学,依靠教师教,已不能满足一个人发展的需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五六年级学生应该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因此,课外识字活动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作为教师要善于开发这一丰富的识字资源库,培养学生把识字和生活结合起来的意识,处处留意,时时在意,积极主动地识字。掌握在生活中主动识字的途径和方法,就等于插上一对无所不能的羽翼,能够在生活的王国中自由飞翔。我的方法是让每个孩子准备一本“采蜜集”,专门积累字词,并教给他们积累方法。比如,积累以 “天”字开头的词语:天长地久、天翻地覆、天高地厚、天花乱坠、天南地北、天昏地暗、天涯海角等,还可以对重叠的词语分门别类地积累,如:浩浩荡荡、冒冒失失、隐隐约约、地地道道、家家户户等。引导学生在平时的阅读中,碰到自己认为描写得好的词或难懂的词,在理解完它们的意思后,也积累下来。我还鼓励学生对课外积累的生字新词进行运用、内化。毛泽东说过:“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指导学生灵活运用课文中的好词佳句,是深化语言积累的有效方法。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运用迁移的练习点,指导学生积累语言,沉淀语言素材。学生有意识地运用已有的语言,是深化积累的最佳方法。这样让学生在词语运用中尝到了积累的甜头,自主识字的习惯也就慢慢养成了,写作时也会下笔如有神。
而针对在平时的作业中经常看到的错别字,我创造性地启发学生对一些字形加以想象,加深印象。比如让学生比较一些形近字,学生记住了字形、音义,学起来轻松,把前后知识也联系了起来。此外,在听写和作文中,我让学生互批互改,当场找出错别字,当场纠正,使学生养成自觉纠正错别字的习惯,也为更好地修改习作打好了基础。
总之,识字可以启迪心智,识字教学永远在路上。特别是高年级识字教学要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做到扶放适度,寓识字教学于阅读和写作实践中;寓识字于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寓识字于学生的生活实践中,让学生自主识字、乐于识字,感受学习汉字的乐趣,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无限魅力,为作文教学打下扎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