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尔沁音乐养育着阿拉腾奥勒

来源 :音乐周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wsyydr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人生
  
  顾阿拉腾奥勒的创作道路,1957年发表第一首歌曲《送肥歌》,1967年发表《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进入音乐创作的成熟期,整整用了10年时间。应该说,这是一个惊人的速度!在此期间,阿拉腾奥勒通过自己的艰苦努力,实现了四个方面的过渡:从农村基层走向大都市,从熟悉蒙古族传统音乐走向熟悉西洋音乐知识,从业余音乐爱好者走向专业作曲家,从内蒙古草原走向中国和世界!从普遍意义上说,草原文化的洗礼,对于任何一位蒙古族作曲家的成长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条件。蒙古族是音乐的民族,其草原文化的精华,大都凝聚在传统音乐里。
  


  
  1942年,阿拉腾奥勒出生在哲里木盟科尔沁左翼后旗伊呼塔镇的一个普通牧民家里,自幼显示出过人的音乐天赋。当时的科左后旗,堪称是民间音乐的一方宝地。生活在那里的蒙古人,无论男女老少,没有人不会唱民歌。阿拉腾奥勒的母亲,就是一位很不错的民歌手。当地的民间器乐也比较发达,几乎家家户户的墙壁上都悬挂着四胡,笛子、三弦、洞箫等乐器也随处可见。
  科左后旗大大小小的蒙古族村落,都有自己公认的好歌手和业余“胡尔奇”,平日里为村民演唱“胡仁·乌力格尔”(蒙语说书)、好来宝和叙事民歌。春节期间,村里还要请来说书艺人,专门演唱古代传奇故事。由于受到家庭的熏陶和环境的影响,阿拉腾奥勒喜爱上了民歌和说书,尤其是“胡尔奇”的说书,使他格外着迷。他曾经幻想:如果将来自己也能成为一名“胡尔奇”,那该多好!
  1956年秋天,阿拉腾奥勒考上了内蒙古第二师范学校,辞别故乡伊呼塔镇,来到了首府呼和浩特。14岁的阿拉腾奥勒,此时已熟练地掌握了母语和蒙古文,且热爱民间音乐,熟悉人民生活。可以说,他顺利地受到了草原文化的最初洗礼。
  
  爱好是最好的启蒙
  
  阿拉腾奥勒非常喜欢音乐课,如饥似渴地学习。他的启蒙老师是阿拉坦胡雅格,很快发现他的音乐才能,便格外培养。于是,阿拉腾奥勒的音乐知识突飞猛进。入学不久,他便可以用简谱记录民歌,甚至尝试着创作歌曲了。另外,他对美术也显示出一定才能,学习成绩同样十分优异。寥寥几笔,便能勾勒出一幅动物或人物形象,
  对于酷爱音乐的阿拉腾奥勒来说,单靠音乐课已不能满足他的需要。于是,他想到了广播电台。他向同学借上小型收音机,收听自己心爱的音乐节目。他听到了内蒙古作曲家通福、美利其格、德伯希夫、明太、莫尔吉夫、辛沪光等人的作品;也听到了作曲家聂耳、冼星海、马可、刘炽等人的作品;以及贝多芬、莫扎特、柴可夫斯基和苏联作曲家的作品。
  1957年,阿拉腾奥勒终于写出了自己的处女作——《送肥歌》,并在内蒙古广播电台“蒙语歌曲栏目”中公开播放,受到听众的欢迎。自播放第一首作品后,便一发而不可收,陆续创作了100多首歌曲。
  通过实践,阿拉腾奥勒深深体会到:歌曲创作入门容易提高难。单靠兴趣不行,必须系统地学习作曲知识。于是,他带上自己的作品,先后登门拜访通福、德伯希夫、莫尔吉夫、辛沪光等作曲家,请他们帮助修改作品。通过以上几位作曲家的精心指点,阿拉腾奥勒在歌曲创作方面有了新的提高。
  1960年秋,阿拉腾奥勒年满18岁,命运出现了一次重大转折。是年,内蒙古艺术学校决定开设“作曲班”,辛沪光担任作曲教员兼班主任。她及时将这一消息告诉了阿拉腾奥勒,阿拉腾奥勒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作曲班”,成为内蒙古艺术学校的正式学生。
  
  拜色拉西学“潮尔”
  
  古人云:“祸兮福所依。”对于阿拉腾奥勒来说,“作曲班”中途停办,本来是一件坏事,但却引出了好的结果。当时,莫尔吉夫是主管教学的副校长,他和辛沪光一致认为,阿拉腾奥勒是一个难得的音乐创作人才,不能因“作曲班”停办而中断对他的培养。于是,他代表校方做出了一项重大决定:让阿拉腾奥勒临时转入民族器乐专业,拜色拉西老人为师,学习民间乐器“潮尔”。
  在色拉西老人的教导下,阿拉腾奥勒很快学会了拉“潮尔”。不过,对于色拉西老人的“潮尔”艺术,他在思想上经历了一个认识过程。学习“潮尔”之初,他并不理解这件事情的真正含义,因而把主要心思和精力仍旧放在作曲专业上。他认为,“潮尔”具有苍凉幽暗的音色,适合于表现悲剧性的音乐形象。于是,他将歌剧《白毛女》中的《杨白劳唱段》,改编为一首“潮尔”独奏曲,期中专业汇报时亲自演奏,感到十分满意。
  然而,阿拉腾奥勒万万没有料到,色拉西老人听到他的演奏后,竟勃然大怒,对于他见异思迁、不求甚解的行为给予严厉批评。后来,他终于认识到,色拉西老人手中的“潮尔”,不仅仅是一件乐器和一种音色,而是科尔沁音乐文化的独特载体,自己应该下工夫学好它。于是,他开始认真学习,刻苦练琴,演奏技艺有了长足进步。为了弥补自己的“过失”,他特意改编了一首科尔沁民歌《达古拉》,采取民间音乐的固有形式,期末考试时自拉自唱,进行表演。色拉西老人听过后,感到很满意,脸上露出了笑容。
  1962年秋,阿拉腾奥勒的命运再次出现转折。内蒙古艺术学校做出决定:保送他到天津音乐学院附中学习,主修作曲专业。1964年,他顺利考取天津音乐学院作曲系,迈入高等音乐教育的殿堂。1965年秋,我从中国音乐学院音乐理论系毕业,留校工作。阿拉腾奥勒则是天津音乐学院作曲系二年级的学生。我们两人在北京相会,有过一次难忘的谈话。话题自然而然地集中到色拉西老阿爸,学习和研究民间音乐的问题上来。我们彼此有很多共同语言,谈话非常投机。不久,我收到他从天津寄来的一份邮件。打开一看,原来是一部蓝色的手抄本,里面是他在内蒙古艺术学校学习时期的采风记录,包括色拉西、铁钢、扎木苏等民间音乐大师们所演唱、演奏的民歌和乐曲。这是一部很有价值的手抄本,我时常翻阅,一直将其珍藏到今天。从这一细节中不难发现,阿拉腾奥勒在学习民间音乐方面所下的工夫。
  
  《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
  响彻神州
  
  1967年,中国正处于文化大革命的高潮中。一首蒙古族音乐风格的歌曲——《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以其优美的旋律,舒展的节奏,宽广的音域,完美的结构,内心炽热的激情,不胫而走,响彻神州大地。是年25岁的阿拉腾奥勒创作了这首歌。
  蒙古族音乐——尤其是科尔沁草原的传统音乐,具有抒情性、哲理性、英雄性相结合的特点。易于正面歌颂美好事物,塑造顶天立地的英雄形象,新中国成立后,大凡歌颂领袖的优秀歌曲,大都喜欢采用蒙古族科尔沁音乐风格。如《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赞歌》,以及后来的《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莫不如此。
  阿拉腾奥勒一辈子坚持自己的创作道路,自觉突出主旋律,不断追求艺术风格的多样化,说得少,做得多,以自己的优秀作品,开创出一片天地来。一个热爱人民的作曲家,没有理由不热爱人民创造的音乐。学习和追求蒙古族民间音乐,乃是阿拉腾奥勒毕生养成的良好习惯。他的作品之所以为广大听众喜爱和欢迎,其浓郁的草原气息和鲜明民族风格,无疑是一个重要原因。
  ■
其他文献
洛林·马泽尔 重回大都会歌剧院  纽约爱乐乐团的音乐总监洛林·马泽尔将于2008年2月7日至9日指挥该剧院乐队演出五场瓦格纳的《女武神》。  据现任大都会歌剧院总经理彼得·格尔布认为,大都会歌剧院必须要有世界最伟大的指挥执棒,才能保住盛名。因此,大师洛林·马泽尔来指挥演出《女武神》,是个再好不过的决策。几年来,马泽尔一直忙着其他歌剧的演出。前一阵儿,恰好是在费城的一个音乐会上,格尔布见到马泽尔,并
期刊
创作杂谈    由重庆市歌剧院、重庆交响乐团创作排演的中国浪漫主义歌剧《巫山神女》(新版),在2007年12月的第十届中国戏剧节上一举获得“中国戏剧奖·优秀剧目奖”、“中国戏剧奖·优秀表演奖”。    一年前,排练场鼓点声声、丝弦阵阵、歌咏袅袅,久未听闻的音乐回荡其间,《巫山神女》蛰伏十年后,在总导演陈薪伊,编剧张昌达、柯愈劢、曹宪成,作曲刘振球,导演李伦基,舞美设计刘杏林,灯光设计伊天夫,服装设
期刊
院团风景    1月9日,中央歌剧院《霸王别姬》剧组一行120余人在院长刘锡津的带领下飞赴美国,拉开了赴美巡演的序幕。    旧金山市对首次来访的中央歌剧院,给予了极大的关注。旧金山市市长纽森(Gavin Newsom)欣然为此次演出题词,并宣布2008年1月11日为“旧金山市中国歌剧《霸王别姬》日”。中国驻旧金山总领事馆也对中央歌剧院的来访极大的关注,对演出予以高度评价。  1月12日,旧金山战
期刊
表演杂谈    2007CCTV民族器乐电视大赛的硝烟早已散去,但是中央电视台播放的颁奖晚会上,各种乐器为展示技巧而竟奏《野蜂飞舞》的热闹场面,以及由此而引起关于民乐向何处去的思考却至今萦绕于心。  《野蜂飞舞》是里姆斯基·克萨科夫(俄)创作于100多年前的一段乐曲,它以快速与半音阶为主要特点,对于我国的民族乐器而言,演奏起来有一定难度,因此该曲被艺术院校民乐师生选中为基础训练的教材本不足为奇。但
期刊
自2007年夏走马上任国家大剧院音乐艺术总监,陈佐湟就像上足了发条。2008年1月5日,记者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独家专访这位大忙人时得知,当天,陈佐湟需要亲临现场的各项活动竟有七项之多。“忙,但很快乐!”总监用一句话概括了他工作的常态。      陈佐湟上任后最早的日程就是策划组织实施国家大剧院开业后的第一个新年音乐会,“无数次和小泽先生亲自通话联系,希望他能到北京来指挥这场具有特殊意义的音乐会。他
期刊
1月11日,一场新颖独特的诙谐交响音乐会在深圳音乐厅举行。这是2007年深圳交响乐团音乐季的闭幕演出,来自挪威的小丑指挥家彼得·万博格执棒,为深圳观众带来别开生面的“交响也疯狂——小丑彼得诙谐交响音乐会”。  彼得·万博格(Petter Vabog),挪威指挥家,艺名“麦尔文”,1978-1983年在挪威大学主修音乐,并在挪威广播交响乐团担任小号,1981年开始以“麦尔文”(Melvin Tix)
期刊
周报评点  隆冬的北京,2008年1月2日晚,享誉世界的女高音歌唱家K.T.卡娜娃(Kiri Te Kanawa)的独唱音乐会在温暖如春的国家大剧院音乐厅举行。正式曲目21首,包括W.A.莫扎特的艺术歌曲和歌剧选曲、V.贝里尼、F.奇莱亚、E.W.科恩戈尔德的歌剧选曲以及R.施特劳斯、G.普契尼、C.瓜斯塔维诺和A.吉纳斯特拉的艺术歌曲。优美、清晰、从容、灵性的演唱在集中、宁静的欣赏气氛中进行着。
期刊
新书架    人民音乐出版社新近推出《成功钢琴家攻略》,著者露丝·C·弗里德伯格、译者张志羽。该书由美国Scarecrow Press,Inc独家授权出版发行。  露丝·C·弗里德伯格曾任圣安东尼奥交响乐团键盘演奏家,同时任教于美国杜克(Duke)大学、得克萨斯大学与费城新音乐学校,并在美、加各地举办独奏会和讲座。她关于20世纪音乐与作曲家的文章发表在各大重要音乐刊物及《新格罗夫音乐词典》词条中,
期刊
现场播报    《蚂蚁搬家》的人文意义  2007年12月10日晚,上海音乐学院贺绿汀音乐厅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音乐会——《蚂蚁搬家》温德青作品个人专场。音乐会存在两个具吸引力的看点:“温德青”上海个人音乐会首演、韩钟恩教授现场“哲性及诗意”方式的音乐会点评姿态。  温德青以音乐会主打作品之一《蚂蚁搬家》之名提携整场,体现“蚂蚁”及“蚂蚁搬家”这种生物性指标对其内心而言,所具有的音乐人文意义——一
期刊
九大音乐学院之2007    召开西方音乐学会    中国音乐家协会西方音乐学会西安2007第二届年会,于4月21日至25日在西安音乐学院召开。年会议题是“西方音乐作品的解读——历史、分析、批评、方法”,杨燕迪、朱敬修、余志刚、钱亦平等到会,专家教授还举办了数场精彩的学术讲座。    西安是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是连接东西方文明的文化枢纽,本届年会对西部的音乐文化建设和西安音乐学院的建设将产生深远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