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现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促进教育公平,是《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重要内容,也是使城乡适龄孩子都享受优质教育的一项民心工程。要实现区域义务教育资源均衡,必须要实现区域学校教师队伍资源和教育质量的均衡。为此,陕西省安康市在全市开展了教研协作区改革,在学校教研组活动和联片教研的基础上,构建区域学校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新型体制,建立有效运行机制,创新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的内容和形式,积极探索,不断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一、教研协作区改革的内涵
教研协作区就是把一个区域内的学校、教师作为要素组成的一种与时俱进、科学发展的共同体,是寓区域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教师整体素质提升、教学质量提升、教师业绩评价重建于一体的一种新型教研体制,是原有教研组体制和联片教研体制的有机融合。
教研协作区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其具体目标和任务就是通过教研协作区这种体制和运行机制,把区域内的几所学校或几个教师捆绑在一起,形成一个共同学习、共同研究、共同提升自身素质和教学质量的有机体;通过卓有成效的措施,有效促进各学校教师群体的素质全面提高,使各学校、教师的教学质量得到提升。
教研协作区改革的内容包括教研协作区的建立,机构、机制、制度的建设以及教研、培训活动内容、形式与方式等各方面的改革。教研协作区体制机制建设是基础;全面提升教师整体素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构建高效教学模式是改革的重点,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实现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是改革的落脚点。
二、开展教研协作区改革的重要意义
一是教研协作区改革是有效解决现行教研组活动所存在问题的需要。当前,很多学校的教研组只是作为一级基层组织而存在,学校教研组活动按照常规运作,教研活动能做到定时间、定人员、定地点、定内容。但是,由于学校领导和教师对教研组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同,对教研组功能的认识不同,工作思路的广度和灵活程度不同,导致很多学校的教研组未能充分发挥功能,教研活动发挥的作用和收效差别很大,暴露的问题越来越多。如有的教研组活动没有明确的、有针对性的主题,而出现集体拉家常,等待教研活动时间结束的消极状态。诸如此类的教研组活动,既浪费了时间,又没有效果,不但不能促进教师研修水平的提升,反而会成为教师的一种负担,甚至使教师对教研活动产生狭隘的认识。而教研协作区改革,就是要有效解决当前教研组活动中存在的这些突出问题。
二是教研协作区改革是有效解决联片教研中所存在问题的需要,也是教研工作与时俱进的需要。时下,安康市各县区广泛开展的联片教研是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教研工作实践中摸索出的一种教研形式,是以重点学校牵头的校际联合体,是对学校教研组活动有益的补充和提升,为各校的教研活动搭建了—个更广阔的交流平台。联片教研在安康市的县区被广泛地采用,在推动教研水平的整体深化,促进骨干教师队伍建设,推广教研成果和经验,促进课堂教学改革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我们也能看到,由于联片教研是由重点学校牵头的校际联合体,这种联合体有时又容易呈现一种松散状态。特别是在新一轮课改基本完成以后,部分学校和教师认为课改的新理念已经基本掌握,便逐渐失去了当初的热情;还有联片的成员学校思想认识不统一,组织松散、具体活动协调难度大等较突出的现象。
教研协作区则给各校教师搭建了一个广阔的平台,使各校教师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和获得有效的交流学习及示范引领成为可能。教研协作区这种体制,在每个活动的每个时段,给每位教师都有任务和要求,并把其任务完成情况纳入捆绑评价,激发了每位教师参入教研活动的主观能动性,能有效解决当前联片教研中存在的问题。
三是教研协作区改革是推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需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解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需求的需要。教育质量的均衡是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内容,而师资队伍的均衡发展是影响教育质量均衡发展的主要因素。这就需要我们在师资队伍的均衡发展上大做文章。而教研协作区改革就是要通过建立一种新的教研体制和运行机制,创新教研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使每个教师的素质得到全面提升,使教师之间的素质差距显著缩小,使学校、教师的教学质量得到提升。所以说,教研协作区改革是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措施和途径。
四是教研协作区改革是充分发挥教育科研推动教育质量提升的需要。科研能兴校,科研能强校,这是不争的事实。中小学教育科研的重要任务就是研究课程标准、教材和教学方法,结合教学工作钻研教育理论和专业科学知识,总结、交流教学和指导课外活动的经验。研究课程标准、教材的意义在于,让每个教师准确把握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使课堂教学目标定位准确、科学、合理,这是提升课堂教学效益的前提,也是提升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研究教材教法、学习运用先进的教育理论的意义在于,让教师选择符合学情及教材特点的教学方法,科学施教,等等。教研协作区改革就是为了增强学校、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切实加强学校、教师的教育科研工作力度,让每所学校、每个教师主动、有效地开展和参加教育科研活动,从而大幅度提升专业素养和教学质量。
三、开展教研协作区改革的具体做法
1.扎实做好教研协作区体制建设
教研协作区体制建设是教研协作区改革的基础工程,它包括教研协作区建立、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三个方面。教研协作区的建立要以大学区为基础,原则上以3~5所学校为宜;大学区要成立教研管理中心,制发“某某大学区教研管理中心”印章,学区长学校、成员学校的业务副校长分别担任教研管理中心主任和副主任,各学校教科室主任或教务主任为成员,管理中心配干事1~2人,落实职责任务;教研协作区还要制订教研协作区工作实施方案或实施细则,制订教研协作区改革工作考核办法、教研协作区改革工作激励奖惩办法;建立管理中心主任、副主任联席会制度,建立教研活动轮流承办制度、教研工作合作交流制度、教研工作视导联系制度、主题活动制度等一系列制度,确保教研协作区改革有序运转。 2.积极做好教研协作区运行机制建设
教研协作区改革的具体目标就是通过区域教研和培训,实现学校、教师的“两提高、两缩小”。安康市高新区、汉阴县、宁陕县的实践经验证明,要实现这种“两提高、两缩小”目标,既要有领导重视、行政推动等机制为基础,更要有教师和学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作保证,而激发教师和学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需要竞争对抗的教研网络机制、联动的教研机制、捆绑的评价机制作支撑。因此,建立这三个机制是推进教研协作区改革有序持久运行,实现区域均衡发展的根本措施和途径。
一是构建教研网络机制。教研管理中心要在教研协作区内部,以龙头学校、学科为依托,以成员学校学科领军人物为龙头,组建若干个学科教研协作组;在学科教研协作组内部,以成员学校同年级学科领军人物为龙头,组建若干个学科年级教研协作组;在学科年级教研协作组内部,以几个学科带头人为龙头,采用青蓝结队等形式,组建若干个年级学科互助协作组;各个组内都建立QQ群,使教研协作区内形成纵向相连、横向相通,四通八达的多级教研协作网络。
二是构建教研联动机制。教研协作区的教研工作,采取教研管理中心负责制,由教研管理中心主任联席会议讨论并统筹安排;协作区可以把一个学期分为几个时段,每个时段选择一个主题作为必修项目,实行项目引领,任务驱动,通过开展主题活动发挥引领作用。各个学科教研协作组、学科年级教研协作组、学科年级互帮互助协作组,围绕协作区(组)的主题,按照上级要求或根据各组的情况确立与主题贴近,并有助于实现主题的项目开展丰富多彩的教研和研修活动。
三是构建质量捆绑评价机制。捆绑评价就是把一个组所有成员的成绩平均值,作为该组每个人的成绩,进行评比奖励。县区教研室、教研协作区、各个教研协作组织,可以建立教研活动、教师成长、教学质量提升档案袋,上一级组织定期或不定期地对下一级组织从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学质量提升等方面进行捆绑评价,形成各级组织和教师的基本档案,作为奖惩评模的依据。在评价过程中既要考虑诸如该组成员平均成绩的提升幅度,还要关注每个成员之间的差距缩小程度等。通过捆绑评价,使得各个组织的成员之间形成一个荣辱与共、共同发展的共同体,从而推动教师整体发展、同步发展,学校共同发展、特色发展。
三种机制是一个有机整体,不能割裂开来,只有三个机制都比较完善,相辅相成,才能真正调动和激发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产生强有力的内驱力。
3.努力优化,创新教研活动内容和形式
教研协作区改革的目的是实现区域内所有教师的“两提高、两缩小”。鉴于此,教研活动要以提升教师专业素质、提高教育质量为宗旨,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目标,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构建高效教学模式为重点来展开。在内容的选择上,一是要精心提炼活动主题;二是要多方关注,有前瞻意识;三是可以选择大型通识培训、专题讲座、教学素养和教学技能比赛等,来提升教师的理论和教学水平。
在形式上,可以是自主研修,各级组织内的同伴互助,也可以是协作区或学科组的集体研修;可以是现场集中研修,还可以是网络研讨和培训;可以是单方的示范引领、经验介绍和成果展示,也可以是有组织的广泛互动交流和研讨。要学习高新区把“三个机制”与“一月一主题”有机结合和宁陕县把“三个机制”与“网上教研”有机结合的经验,还可以借鉴联片研修的成功经验,积极创新有利于全员参与主动参与的教研和培训形式,促使区域内教师互帮互学、对抗竞争,使教师共同发展,有效解决学科教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和教师专业素养、教学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
4.加强档案建设与管理
教研协作区改革工作档案,主要分三大块:一是教研协作区体制和机制建设档案;二是教研协作活动过程I生档案;三是捆绑评价档案。过程性档案包括每个活动三个机制的运行,以及活动成果等;捆绑评价档案包括每个人或每个组,在某个活动或某个阶段的起点和终点定性和定量的数据或资料。所以,教研协作区,可以建立教师个人成长、教学质量提升档案袋,以便于实施对各个层次、各类型的捆绑评价。
(责任编辑 罗登廉)
一、教研协作区改革的内涵
教研协作区就是把一个区域内的学校、教师作为要素组成的一种与时俱进、科学发展的共同体,是寓区域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教师整体素质提升、教学质量提升、教师业绩评价重建于一体的一种新型教研体制,是原有教研组体制和联片教研体制的有机融合。
教研协作区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其具体目标和任务就是通过教研协作区这种体制和运行机制,把区域内的几所学校或几个教师捆绑在一起,形成一个共同学习、共同研究、共同提升自身素质和教学质量的有机体;通过卓有成效的措施,有效促进各学校教师群体的素质全面提高,使各学校、教师的教学质量得到提升。
教研协作区改革的内容包括教研协作区的建立,机构、机制、制度的建设以及教研、培训活动内容、形式与方式等各方面的改革。教研协作区体制机制建设是基础;全面提升教师整体素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构建高效教学模式是改革的重点,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实现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是改革的落脚点。
二、开展教研协作区改革的重要意义
一是教研协作区改革是有效解决现行教研组活动所存在问题的需要。当前,很多学校的教研组只是作为一级基层组织而存在,学校教研组活动按照常规运作,教研活动能做到定时间、定人员、定地点、定内容。但是,由于学校领导和教师对教研组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同,对教研组功能的认识不同,工作思路的广度和灵活程度不同,导致很多学校的教研组未能充分发挥功能,教研活动发挥的作用和收效差别很大,暴露的问题越来越多。如有的教研组活动没有明确的、有针对性的主题,而出现集体拉家常,等待教研活动时间结束的消极状态。诸如此类的教研组活动,既浪费了时间,又没有效果,不但不能促进教师研修水平的提升,反而会成为教师的一种负担,甚至使教师对教研活动产生狭隘的认识。而教研协作区改革,就是要有效解决当前教研组活动中存在的这些突出问题。
二是教研协作区改革是有效解决联片教研中所存在问题的需要,也是教研工作与时俱进的需要。时下,安康市各县区广泛开展的联片教研是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教研工作实践中摸索出的一种教研形式,是以重点学校牵头的校际联合体,是对学校教研组活动有益的补充和提升,为各校的教研活动搭建了—个更广阔的交流平台。联片教研在安康市的县区被广泛地采用,在推动教研水平的整体深化,促进骨干教师队伍建设,推广教研成果和经验,促进课堂教学改革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我们也能看到,由于联片教研是由重点学校牵头的校际联合体,这种联合体有时又容易呈现一种松散状态。特别是在新一轮课改基本完成以后,部分学校和教师认为课改的新理念已经基本掌握,便逐渐失去了当初的热情;还有联片的成员学校思想认识不统一,组织松散、具体活动协调难度大等较突出的现象。
教研协作区则给各校教师搭建了一个广阔的平台,使各校教师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和获得有效的交流学习及示范引领成为可能。教研协作区这种体制,在每个活动的每个时段,给每位教师都有任务和要求,并把其任务完成情况纳入捆绑评价,激发了每位教师参入教研活动的主观能动性,能有效解决当前联片教研中存在的问题。
三是教研协作区改革是推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需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解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需求的需要。教育质量的均衡是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内容,而师资队伍的均衡发展是影响教育质量均衡发展的主要因素。这就需要我们在师资队伍的均衡发展上大做文章。而教研协作区改革就是要通过建立一种新的教研体制和运行机制,创新教研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使每个教师的素质得到全面提升,使教师之间的素质差距显著缩小,使学校、教师的教学质量得到提升。所以说,教研协作区改革是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措施和途径。
四是教研协作区改革是充分发挥教育科研推动教育质量提升的需要。科研能兴校,科研能强校,这是不争的事实。中小学教育科研的重要任务就是研究课程标准、教材和教学方法,结合教学工作钻研教育理论和专业科学知识,总结、交流教学和指导课外活动的经验。研究课程标准、教材的意义在于,让每个教师准确把握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使课堂教学目标定位准确、科学、合理,这是提升课堂教学效益的前提,也是提升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研究教材教法、学习运用先进的教育理论的意义在于,让教师选择符合学情及教材特点的教学方法,科学施教,等等。教研协作区改革就是为了增强学校、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切实加强学校、教师的教育科研工作力度,让每所学校、每个教师主动、有效地开展和参加教育科研活动,从而大幅度提升专业素养和教学质量。
三、开展教研协作区改革的具体做法
1.扎实做好教研协作区体制建设
教研协作区体制建设是教研协作区改革的基础工程,它包括教研协作区建立、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三个方面。教研协作区的建立要以大学区为基础,原则上以3~5所学校为宜;大学区要成立教研管理中心,制发“某某大学区教研管理中心”印章,学区长学校、成员学校的业务副校长分别担任教研管理中心主任和副主任,各学校教科室主任或教务主任为成员,管理中心配干事1~2人,落实职责任务;教研协作区还要制订教研协作区工作实施方案或实施细则,制订教研协作区改革工作考核办法、教研协作区改革工作激励奖惩办法;建立管理中心主任、副主任联席会制度,建立教研活动轮流承办制度、教研工作合作交流制度、教研工作视导联系制度、主题活动制度等一系列制度,确保教研协作区改革有序运转。 2.积极做好教研协作区运行机制建设
教研协作区改革的具体目标就是通过区域教研和培训,实现学校、教师的“两提高、两缩小”。安康市高新区、汉阴县、宁陕县的实践经验证明,要实现这种“两提高、两缩小”目标,既要有领导重视、行政推动等机制为基础,更要有教师和学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作保证,而激发教师和学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需要竞争对抗的教研网络机制、联动的教研机制、捆绑的评价机制作支撑。因此,建立这三个机制是推进教研协作区改革有序持久运行,实现区域均衡发展的根本措施和途径。
一是构建教研网络机制。教研管理中心要在教研协作区内部,以龙头学校、学科为依托,以成员学校学科领军人物为龙头,组建若干个学科教研协作组;在学科教研协作组内部,以成员学校同年级学科领军人物为龙头,组建若干个学科年级教研协作组;在学科年级教研协作组内部,以几个学科带头人为龙头,采用青蓝结队等形式,组建若干个年级学科互助协作组;各个组内都建立QQ群,使教研协作区内形成纵向相连、横向相通,四通八达的多级教研协作网络。
二是构建教研联动机制。教研协作区的教研工作,采取教研管理中心负责制,由教研管理中心主任联席会议讨论并统筹安排;协作区可以把一个学期分为几个时段,每个时段选择一个主题作为必修项目,实行项目引领,任务驱动,通过开展主题活动发挥引领作用。各个学科教研协作组、学科年级教研协作组、学科年级互帮互助协作组,围绕协作区(组)的主题,按照上级要求或根据各组的情况确立与主题贴近,并有助于实现主题的项目开展丰富多彩的教研和研修活动。
三是构建质量捆绑评价机制。捆绑评价就是把一个组所有成员的成绩平均值,作为该组每个人的成绩,进行评比奖励。县区教研室、教研协作区、各个教研协作组织,可以建立教研活动、教师成长、教学质量提升档案袋,上一级组织定期或不定期地对下一级组织从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学质量提升等方面进行捆绑评价,形成各级组织和教师的基本档案,作为奖惩评模的依据。在评价过程中既要考虑诸如该组成员平均成绩的提升幅度,还要关注每个成员之间的差距缩小程度等。通过捆绑评价,使得各个组织的成员之间形成一个荣辱与共、共同发展的共同体,从而推动教师整体发展、同步发展,学校共同发展、特色发展。
三种机制是一个有机整体,不能割裂开来,只有三个机制都比较完善,相辅相成,才能真正调动和激发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产生强有力的内驱力。
3.努力优化,创新教研活动内容和形式
教研协作区改革的目的是实现区域内所有教师的“两提高、两缩小”。鉴于此,教研活动要以提升教师专业素质、提高教育质量为宗旨,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目标,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构建高效教学模式为重点来展开。在内容的选择上,一是要精心提炼活动主题;二是要多方关注,有前瞻意识;三是可以选择大型通识培训、专题讲座、教学素养和教学技能比赛等,来提升教师的理论和教学水平。
在形式上,可以是自主研修,各级组织内的同伴互助,也可以是协作区或学科组的集体研修;可以是现场集中研修,还可以是网络研讨和培训;可以是单方的示范引领、经验介绍和成果展示,也可以是有组织的广泛互动交流和研讨。要学习高新区把“三个机制”与“一月一主题”有机结合和宁陕县把“三个机制”与“网上教研”有机结合的经验,还可以借鉴联片研修的成功经验,积极创新有利于全员参与主动参与的教研和培训形式,促使区域内教师互帮互学、对抗竞争,使教师共同发展,有效解决学科教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和教师专业素养、教学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
4.加强档案建设与管理
教研协作区改革工作档案,主要分三大块:一是教研协作区体制和机制建设档案;二是教研协作活动过程I生档案;三是捆绑评价档案。过程性档案包括每个活动三个机制的运行,以及活动成果等;捆绑评价档案包括每个人或每个组,在某个活动或某个阶段的起点和终点定性和定量的数据或资料。所以,教研协作区,可以建立教师个人成长、教学质量提升档案袋,以便于实施对各个层次、各类型的捆绑评价。
(责任编辑 罗登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