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从诫 民间环保第一人

来源 :华人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wer_g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梁从诫没有选择“环保”作为事业,那么他很有可能成为一名著名的历史学家。然而在季羡林老先生看来,由一个历史学家一变而为‘自然之友’,正是梁君忧国忧民忧天下思想的表现,“宁愿丢一个历史学家,也要多一个‘自然之友’。”
  
  说到梁从诫这个名字,不熟悉环保的人也许多少有点陌生,然而提起梁从诫的祖父梁启超、父亲梁思成以及母亲林徽因,却很少有人不知道。梁从诫开玩笑说,自己一生都生活在祖辈和父辈的阴影下,但也丝毫不讳言,他要利用这种特殊的身份背景来推动中国环保事业的发展。
  
  名门之后
  
  作为清末改良派领袖梁启超之孙,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之子,梁从诫的周身似乎都笼罩在与生俱来的光环之下。然而梁从诫却对前来采访的记者说,他从未感受到父辈留给他的任何光环。相反,在十年浩劫中,他因祖父而倍受凌辱,被人批斗为“中国最大的保皇派的孙子”,因而,那被别人羡慕的所谓光环,一度成为梁从诫心灵上最大的包袱。
  如果说祖辈父辈给梁从诫留下了一些最为可贵的东西,那恐怕是一种一脉相承的、理想主义的执著。他的祖父梁启超为挽救民族危亡,参与公车上书、戊戌变法;他的父亲梁思成为了保留北京古城墙,四处奔走呼喊;时间走到了今天,梁从诫为了中国的环境保护事业殚精竭虑。
  梁从诫在北京大学研究生毕业后任教于云南大学历史系,此后又陆续出任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辑、中国文化书院教授和导师等职务,所有这些工作并没有让梁从诫跟环保打上交道。如果当初的他就那么按部就班地走下去,那么,今天的梁老一定是历史学界一位声名显赫的学者。但是,梁从诫在60岁高龄的时候把目光从浩瀚的学术之海中移开,转而关注真实的海洋、土地和天空。
  
  自然之友
  
  梁从诫创建于1994年的“自然之友”,是中国第一家、也是影响最大的民间环保组织。在“自然之友”成立之前,梁从诫的履历与环保没有任何联系。
  直到上世纪80年代末,他还在中国文化书院任职,担任《百科知识》的主编。一位作者写信给他,在信中提到乡镇企业对环境的污染问题。就这么短短的一封信,让梁从诫开始关注环保问题。
  在梁从诫看来,中国的环保事业是一项需要全民参与的大事业,单由政府来工作是完全不够的。对此他曾经提出过一个生动的比喻:中国是一个由13亿人口组成的大家庭,而政府是这个家庭里的家庭主妇,维护这个家庭的整洁和卫生固然是家庭主妇的职责,也要由家庭成员尽心呵护;如果家庭主妇出现了偷懒、不尽责甚至腐败的情况,理所当然也要由家庭成员来监督。而13亿国民参与环保的最好形式,就是成立非政府组织,“自然之友”就在这样的理念推动下成立了。
  “自然之友”成立时的300元注册费,是梁从诫从亲戚那里借的。在90年代中期,300元对于靠工资吃饭的普通人来说也是一笔不菲的资金。而“自然之友”的第一个志愿者,是梁从诫的夫人。
  于是,梁从诫的家成了“自然之友”的办公室,该团体所有的会议通知和信封都是用手写。邮票贴好后送去邮寄,这些事项经费也都是梁从诫自己掏腰包。在梁从诫看来,这些并不是多么伟大的事情,只是一些很有意义的普通事。然而就是这样的普通人和普通事,却为中国的环保事业做出了不可小觑的贡献。
  
  濒危动物保护神
  
  在梁从诫的诸多义举中,最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是这么一件事。1996年春,云南省德钦县因财政困难,发不出工资,打算砍伐一片原始森林,生活在里面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滇金丝猴危在旦夕(滇金丝猴是中国特有的世界级珍稀濒危动物)。得知滇金丝猴即将遭受灭顶之灾的消息之后,梁从诫全力以赴,奔走呐喊,把求援信复印了80多份送给新闻媒体。在短短一周内,有数十家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一时形成了强大的舆论氛围。16位部长级以上的领导作了批示,支持保护这片珍贵的森林与这一珍稀美丽的物种。在中央和有关部门的过问下,滇金丝猴最后的栖息地终于保存下来。1998年,克林顿访华期间,特意安排在桂林与梁从诫等民间环保人士讨论环境问题。梁从诫将滇金丝猴照片作为礼物送给克林顿。克林顿端详着照片说:“哦,那是我的表亲。”
  
  于细微处见“绿色”
  
  成立不久,“自然之友”就因其对环保事业的突出贡献,获得了日本《每日新闻》与韩国《朝鲜日报》设立的环境保护奖项——“亚洲环境奖”,成为亚洲第一个获得该奖项的民间环保社团。此后,梁从诫的环保热情更是一发不可收,获得的与环境保护有关的荣誉也越来越多。1999年,梁从诫获中国环境新闻工作者协会和香港地球之友颁发的“地球奖”;2000年8月,获菲律宾雷蒙·麦格赛赛“公众服务奖”;2000年12月,国家环保总局授予“环境保护杰出贡献者”称号;2005年又当之无愧地入选首届“绿色中国年度人物”。
  现在,他的环保目光已经从过去那些“大”事情、转到号召人们不随地吐痰这样的“小”事上来了。他的环保运动,已经从绿色高调转成身体力行。
  他会阻止他人乱丢垃圾的行为,在公共场所提醒烟民注意“禁止吸烟”的标志,抵制使用一次性筷子,教育子女节约用水,不用机器洗衣服,就连自己的名片,梁从诫也是用废纸做的。从每个人的小事做起,不唱绿色高调,不仅是梁从诫个人的,也是所有“自然之友”会员的环保理念。对于将要于北京举办的2008年奥运会,身为政协委员的梁从诫希望,“节俭办奥运”不是一句空话,“绿色奥运”也不仅是一个口号。
  对于梁从诫放弃史学研究投身环保,学界泰斗季羡林先生曾作过如下评价:“从诫本来是一个历史学家,如果沿着这条路走下去的话,什么风险也不会有就能有所成就。然而,他不甘心坐在象牙塔里养尊处优;他毅然抛开那一条‘无灾无难到公卿’的道路,由一个历史学家一变而为‘自然之友’。这就是他忧国忧民忧天下思想的表现。我对他只能表示钦佩与尊敬。宁愿丢一个历史学家,也要多一个‘自然之友’。”
其他文献
口述/巴曙松 整理/本刊记者 王颖娜    巴曙松-----金融学教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主要研究领域为金融机构风险管理与金融市场监管    对于国有银行来说,上市之后,尤其是在海外市场上市,需要面临海外监管机构更为严格的监管要求和信息披露要求,来自风险管理方面的挑战也更为严峻,这些都对国有银行的管理层构成现实的挑战。    对于国有银行来
期刊
《百家讲坛》、《于丹〈论语〉心得》、60万册、美女学者……这些关键词,让于丹的蹿红之势不可挡,对于成名,早前于丹对媒体说:“全世界都夸我,我也不见得就轻飘飘了,全世界都骂我,我也不见得就沮丧了,这是我内心的定力,我已经做好思想准备,该干嘛干嘛,仍然把学生放在第一位,仍然讲课、研究媒体,仍然陪我女儿玩。”    “不好意思,真的很忙,每天的应酬也比较多,是不是可以推迟到7-8月份,其实我要讲的,你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