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介绍了山东商务职业学院的移动图书馆的服务内容和运行情况,分析了建设移动图书馆的必要性,提出了高职高专院校读者服务创新的新模式。
[关键词]移动图书馆 飞信 微信 手机图书馆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2-0372-01
面对信息时代、大数据时代带来的技术变革,如何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服务水平,以适应90后为主体的读者群体,满足高职院校教学工作的实际需求,是一个现实而又紧迫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山东商务职业学院的师生读者需求进行调研分析,建议将建设移动图书馆成为提高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水平的一个突破口。
移动图书馆(Mobile Library),是依托无线移动网络、国际互联网以及多媒体技术,使读者不受时间、地点和空间的限制,通过使用各种移动设备(如手机、掌上电脑、E-book、笔记本电脑等)方便灵活地进行图书信息的查询、浏览与获取的一种新兴的图书馆信息服务,是数字图书馆电子信息服务的延伸与补充。近年来,借助数字图书馆、移动互联网、移动终端等技术以及设备的飞速发展和日益成熟,国内高校移动图书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由于资金、资源、技术、人员等方面的原因,高职院校的移动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一直落后于本科移动图书馆的发展。就山东省而言,截止2014年底,78所高职院校中,正式开通移动图书馆服务的高职院校的比例还远低于10%,山东省高职院校甚至于全国高职院校的移动图书馆建设还处于刚刚起步的初始阶段。
1 山东商务职业学院移动图书馆服务现状
1.1 服务调查
2010年9月份,山东商务职业学院图书馆新馆建立投入使用,新馆采用了大流通,借阅一体化的服务模式,师生入馆率大幅度提高,半个学期后,入馆率陷入长时期徘徊状态,呈小幅度下滑趋势。为适应时代发展需求,进一步了解读者的需要,探索创新服务模式,2010年底,该院图书馆对在校的师生读者展开了长期的问卷跟踪调查,调研发现,建设移动图书馆可以成为提高服务水平的一个突破口,主要原因:一是图书馆的信息技日趋成熟,移动图书馆建设具备可行性。随着网络技术与通信技术的发展,新技术、新媒体在图书馆工作中广泛运用,现代图书馆已由原来的传统服务模式发展到网络化服务模式。二是服务主体的特殊性,该馆的服务对象是高职大专学生,相对于本科学生来说,学习和阅读的主动性、自觉性要弱一些,以他们习惯的方式主动推送服务,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到馆借阅和学习的主动性。三是读者阅读习惯的改变,90后的学生群体普遍使用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终端设备,对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关注度和使用率较高,积极借助这些新媒体可以有效提高服务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基于此,从2011年起,该馆开始探索实行基于手机的读者服务新模式。
1.2 服务具体内容
目前,山东商务职业学院移动图书馆服务分为三大部分:飞信、微信和手机图书馆。
1.2.1 飞信服务及运行情况
2011年初,推出飞信服务,充分利用系部和学生社团的桥梁作用,把全校教师及学生代表加为飞信好友,与读者建立了直接联系,并按照身份和岗位对其进行分组,累计加入读者好友1278名。
在此基础上,利用飞信移动网与互联网可无缝对接、免费互发短信的优势,通过电脑短信群发,主动发布图书馆即时信息,通报最新的活动,了解读者的需求,解答读者疑问。截至2014年底,已免费发送信息35000余条。
1.2.2 微信服务及运行情况
2012年,图书馆依托微信的公众平台服务功能,开通了图书馆微信服务,微信账号后台通过与图书馆管理系统相接,并设置了问题回复程序库,实现了无人值守的信息回复服务(某种意义可称为虚拟馆员)。目前可实现如下功能:
1)自动智能应答,包括被订阅时的自动欢迎语、馆藏信息查询自动回复、关键词识别的自动回复;
2)人工实时交互问答,对用户发送的消息进行实时回复,主动进行图书馆资源、服务和活动的消息发送;
3)消息推送,通过用户分组和地域控制,实现精准的消息推送,直指目标用户。
图书馆的微信服务通过“微信扫一扫”二维码的方式,快速在校园内传播。截至2014年底,加入读者好友11000多人。我们每周通过微信平台开展好书导读、教师荐书、新书荐购等活动,发布通知通报,截至2014年末,累计读者访问量达到4万余次。同时有效发挥微信平台的信息反馈作用,有效提高了服务水平。如,建立完善学科馆员制度,将采购重点适当向重点学科和专业类图书倾斜,特别是应读者要求,将新书的复本量由以前的5本降为3本,学生一卡通借书量由3本提高到5本,缓解了经费压力;取消超期罚款,实行诚信借阅制度,规范读者的自律意识,提高了图书利用率。
1.2.3 手机图书馆及运行情况
2013年11月份,推出手机图书馆服务,将数字图书馆的服务延伸到手机终端。该服务与公共检索OPAC系统相接,包括两项功能:一是基于IOS系统和Android系统的智能手机客户端;二是基于wap的手机网页访问,确保非智能手机通过2G网络也能使用该项服务。目前可实现馆藏查询、读者登录、新书通报、图书荐购和通知公告五大功能,截至2014年底,手机图书馆下载量接近9000人次,占全校学生总数的60%以上。
2 山东商务职业学院移动图书馆服务运行效果
随着飞信、微信和手机图书馆服务的相继推出,以前入馆人数少、读者活动参与度低的现象有了极大改观,读者入馆人数、图书借阅量、活动参与人次和读者满意度逐年提升,图书馆与读者的互动交流日益密切,读者参与管理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图书馆服务创新工作初见成效。(见表1)
虽然相对于普通的本科院校来说,移动图书馆并不是一个新生的事物,但是,从高职院校读者层次和实际需求出发,将移动图书馆自我特色化,在移动图书馆的技术平台上,加上适合有特色的“自选动作”,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专业技能性咨询与服务。
3 结语
信息载体的变化决定着图书馆的未来,通讯技术成就了移动图书馆,能否积极主动地利用信息技术为读者服务,也将成为检验一座图书馆服务含金量的试金石。要引导年轻学生读者到馆阅读,仅停留在传统服务模式是远远不够的。学生读者对于网络新媒体的广泛使用,倒逼我们必须去了解和使用新媒体,利用新媒体搭建服务平台,当读者能够随时随地的查询、接收信息,表达需求、意见和建议时,读者对图书馆工作的参与度和认同感就会不断提高,也就自然而然的被请进图书馆了。
参考文献:
[1] 胡振华,蔡新.移动图书馆信息服务系统[J].图书馆自动化,2004,(4):18-20
[2] 陈妍.河南高职高专院校移动图书馆发展现状及对策[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5,(4):57-59
作者简介:
成雪,女,1981年10月生,2009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古典文献学专业(硕士),馆员,山东商务职业学院图书馆.
[关键词]移动图书馆 飞信 微信 手机图书馆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2-0372-01
面对信息时代、大数据时代带来的技术变革,如何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服务水平,以适应90后为主体的读者群体,满足高职院校教学工作的实际需求,是一个现实而又紧迫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山东商务职业学院的师生读者需求进行调研分析,建议将建设移动图书馆成为提高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水平的一个突破口。
移动图书馆(Mobile Library),是依托无线移动网络、国际互联网以及多媒体技术,使读者不受时间、地点和空间的限制,通过使用各种移动设备(如手机、掌上电脑、E-book、笔记本电脑等)方便灵活地进行图书信息的查询、浏览与获取的一种新兴的图书馆信息服务,是数字图书馆电子信息服务的延伸与补充。近年来,借助数字图书馆、移动互联网、移动终端等技术以及设备的飞速发展和日益成熟,国内高校移动图书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由于资金、资源、技术、人员等方面的原因,高职院校的移动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一直落后于本科移动图书馆的发展。就山东省而言,截止2014年底,78所高职院校中,正式开通移动图书馆服务的高职院校的比例还远低于10%,山东省高职院校甚至于全国高职院校的移动图书馆建设还处于刚刚起步的初始阶段。
1 山东商务职业学院移动图书馆服务现状
1.1 服务调查
2010年9月份,山东商务职业学院图书馆新馆建立投入使用,新馆采用了大流通,借阅一体化的服务模式,师生入馆率大幅度提高,半个学期后,入馆率陷入长时期徘徊状态,呈小幅度下滑趋势。为适应时代发展需求,进一步了解读者的需要,探索创新服务模式,2010年底,该院图书馆对在校的师生读者展开了长期的问卷跟踪调查,调研发现,建设移动图书馆可以成为提高服务水平的一个突破口,主要原因:一是图书馆的信息技日趋成熟,移动图书馆建设具备可行性。随着网络技术与通信技术的发展,新技术、新媒体在图书馆工作中广泛运用,现代图书馆已由原来的传统服务模式发展到网络化服务模式。二是服务主体的特殊性,该馆的服务对象是高职大专学生,相对于本科学生来说,学习和阅读的主动性、自觉性要弱一些,以他们习惯的方式主动推送服务,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到馆借阅和学习的主动性。三是读者阅读习惯的改变,90后的学生群体普遍使用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终端设备,对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关注度和使用率较高,积极借助这些新媒体可以有效提高服务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基于此,从2011年起,该馆开始探索实行基于手机的读者服务新模式。
1.2 服务具体内容
目前,山东商务职业学院移动图书馆服务分为三大部分:飞信、微信和手机图书馆。
1.2.1 飞信服务及运行情况
2011年初,推出飞信服务,充分利用系部和学生社团的桥梁作用,把全校教师及学生代表加为飞信好友,与读者建立了直接联系,并按照身份和岗位对其进行分组,累计加入读者好友1278名。
在此基础上,利用飞信移动网与互联网可无缝对接、免费互发短信的优势,通过电脑短信群发,主动发布图书馆即时信息,通报最新的活动,了解读者的需求,解答读者疑问。截至2014年底,已免费发送信息35000余条。
1.2.2 微信服务及运行情况
2012年,图书馆依托微信的公众平台服务功能,开通了图书馆微信服务,微信账号后台通过与图书馆管理系统相接,并设置了问题回复程序库,实现了无人值守的信息回复服务(某种意义可称为虚拟馆员)。目前可实现如下功能:
1)自动智能应答,包括被订阅时的自动欢迎语、馆藏信息查询自动回复、关键词识别的自动回复;
2)人工实时交互问答,对用户发送的消息进行实时回复,主动进行图书馆资源、服务和活动的消息发送;
3)消息推送,通过用户分组和地域控制,实现精准的消息推送,直指目标用户。
图书馆的微信服务通过“微信扫一扫”二维码的方式,快速在校园内传播。截至2014年底,加入读者好友11000多人。我们每周通过微信平台开展好书导读、教师荐书、新书荐购等活动,发布通知通报,截至2014年末,累计读者访问量达到4万余次。同时有效发挥微信平台的信息反馈作用,有效提高了服务水平。如,建立完善学科馆员制度,将采购重点适当向重点学科和专业类图书倾斜,特别是应读者要求,将新书的复本量由以前的5本降为3本,学生一卡通借书量由3本提高到5本,缓解了经费压力;取消超期罚款,实行诚信借阅制度,规范读者的自律意识,提高了图书利用率。
1.2.3 手机图书馆及运行情况
2013年11月份,推出手机图书馆服务,将数字图书馆的服务延伸到手机终端。该服务与公共检索OPAC系统相接,包括两项功能:一是基于IOS系统和Android系统的智能手机客户端;二是基于wap的手机网页访问,确保非智能手机通过2G网络也能使用该项服务。目前可实现馆藏查询、读者登录、新书通报、图书荐购和通知公告五大功能,截至2014年底,手机图书馆下载量接近9000人次,占全校学生总数的60%以上。
2 山东商务职业学院移动图书馆服务运行效果
随着飞信、微信和手机图书馆服务的相继推出,以前入馆人数少、读者活动参与度低的现象有了极大改观,读者入馆人数、图书借阅量、活动参与人次和读者满意度逐年提升,图书馆与读者的互动交流日益密切,读者参与管理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图书馆服务创新工作初见成效。(见表1)
虽然相对于普通的本科院校来说,移动图书馆并不是一个新生的事物,但是,从高职院校读者层次和实际需求出发,将移动图书馆自我特色化,在移动图书馆的技术平台上,加上适合有特色的“自选动作”,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专业技能性咨询与服务。
3 结语
信息载体的变化决定着图书馆的未来,通讯技术成就了移动图书馆,能否积极主动地利用信息技术为读者服务,也将成为检验一座图书馆服务含金量的试金石。要引导年轻学生读者到馆阅读,仅停留在传统服务模式是远远不够的。学生读者对于网络新媒体的广泛使用,倒逼我们必须去了解和使用新媒体,利用新媒体搭建服务平台,当读者能够随时随地的查询、接收信息,表达需求、意见和建议时,读者对图书馆工作的参与度和认同感就会不断提高,也就自然而然的被请进图书馆了。
参考文献:
[1] 胡振华,蔡新.移动图书馆信息服务系统[J].图书馆自动化,2004,(4):18-20
[2] 陈妍.河南高职高专院校移动图书馆发展现状及对策[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5,(4):57-59
作者简介:
成雪,女,1981年10月生,2009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古典文献学专业(硕士),馆员,山东商务职业学院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