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中学生;思想现状;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0)11(A)—0012—01
一、学生不良思想现状
1. 学生不良思想的共性问题。中学生对社会道德现状存在着诸多困惑,进而导致道德判断有偏颇,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有所脱节,成人世界的圆滑世故过早进入学生思想中,使学生少了些应有的单纯,多了些过早成熟。
2. 学生不良思想的典型问题。无视《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对学校、班级事务缺乏荣誉感,道德认识模糊,自由散漫; 对学习缺乏兴趣,对未来、人生没有明确目标,缺乏主动获取知识的积极性;道德意识、道德情感偏离正常轨道,逆反心理严重;心理素质不稳定、不健康,不愿意诚恳地接受教育,自制力差,行为反复性大。
二、教育对策
1.进一步建立健全德育工作管理体系。学校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提高德育效果。分年级制定不同内容的教育目标,成立由主管校长负责的德育领导小组,层层落实,逐步向德育工作规范化管理的方向发展。
2. 抓师德、树形象。构建学校德育工作的精良教师队伍,“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校要从广大一线教师着手,注重将师德培养同业务素质提高有效结合,提高教学基本功、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特别是在提高教师教学研究能力上下工夫,打造过硬的教学本领,让全体教师以良好的形象面对学生,进而熏陶、感化学生,形成良好的“向师”效应。
3.在全校学生中广泛深入地开展德育活动。由于学生群体的复杂性,所以应从多角度、多层面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首先加强常规教育,分层落实教育重点,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选择学生能够接受的内容。其次,开展鲜明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活动。开展大型文艺演出、书法绘画展、演讲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爱国热情。第三,加强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利用国旗下讲话等活动,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让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培养学生道德责任感。第四,加强法制教育,把德育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避免出现顾此失彼现象。根据社会实际、学生实际,定期编发有关法律、法规、安全文明等宣传材料;聘请“法制辅导员”和“法制副校长”,举办师生法制讲座;发挥“校园之声”广播站的育人功能,结合学生思想、学习实际进行宣传;每学期举办如“珍爱生命,拒绝毒品”、“相信科学,反对邪教”等宣传活动。第五,以社会实践为载体,注重实践教育,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校外实践活动,使青少年在实践中开阔视野、磨炼意志、增长才干,使青少年在社会大课堂中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第六,坚持对学生进行周民主评议打分、月汇总公示、期末划等定级的评价制度,公开评价结果。
4.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和指导。目前由于学校师资有限,还不能根据学生心理实际开设心理健康课,组建心理咨询室,开通心理咨询热线电话。但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思想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为此,学校要抓住班主任这一德育工作主渠道,将德育任务细化到班主任日常工作中,由班主任在掌握学生思想变化的基础上,采取各种方法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建立家校联系制度,实现家校之间联系、预测、反馈和配合的畅通,争取有效、科学、艺术地解决学生心理问题。同时,坚持每学期举行一次德育论文交流活动,总结、交流成功的教育方法,并加以推广。
5. 积极沟通,有效合作,力争优化育人环境。由于社会上诸多不良风气影响,使学校德育工作缺乏现实的支持。虽说社会有责任为青少年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但解决这一问题绝非朝夕之事。针对学生思想表现和思想实际中的问题,学校应与派出所等单位进行沟通、协调,形成合力,力争将社会不良现象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
家庭是德育的第一站,无论家庭教育成功与否,学校都要重视与家庭配合,每学期定期召开不同层次的家长会,经常跟家长交流联系。争取与家长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达到一致,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唤起家长的责任感,从而与学校一道担负起德育重任,并且将德育落到实处。
〔中图分类号〕 G6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0)11(A)—0012—01
一、学生不良思想现状
1. 学生不良思想的共性问题。中学生对社会道德现状存在着诸多困惑,进而导致道德判断有偏颇,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有所脱节,成人世界的圆滑世故过早进入学生思想中,使学生少了些应有的单纯,多了些过早成熟。
2. 学生不良思想的典型问题。无视《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对学校、班级事务缺乏荣誉感,道德认识模糊,自由散漫; 对学习缺乏兴趣,对未来、人生没有明确目标,缺乏主动获取知识的积极性;道德意识、道德情感偏离正常轨道,逆反心理严重;心理素质不稳定、不健康,不愿意诚恳地接受教育,自制力差,行为反复性大。
二、教育对策
1.进一步建立健全德育工作管理体系。学校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提高德育效果。分年级制定不同内容的教育目标,成立由主管校长负责的德育领导小组,层层落实,逐步向德育工作规范化管理的方向发展。
2. 抓师德、树形象。构建学校德育工作的精良教师队伍,“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校要从广大一线教师着手,注重将师德培养同业务素质提高有效结合,提高教学基本功、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特别是在提高教师教学研究能力上下工夫,打造过硬的教学本领,让全体教师以良好的形象面对学生,进而熏陶、感化学生,形成良好的“向师”效应。
3.在全校学生中广泛深入地开展德育活动。由于学生群体的复杂性,所以应从多角度、多层面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首先加强常规教育,分层落实教育重点,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选择学生能够接受的内容。其次,开展鲜明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活动。开展大型文艺演出、书法绘画展、演讲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爱国热情。第三,加强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利用国旗下讲话等活动,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让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培养学生道德责任感。第四,加强法制教育,把德育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避免出现顾此失彼现象。根据社会实际、学生实际,定期编发有关法律、法规、安全文明等宣传材料;聘请“法制辅导员”和“法制副校长”,举办师生法制讲座;发挥“校园之声”广播站的育人功能,结合学生思想、学习实际进行宣传;每学期举办如“珍爱生命,拒绝毒品”、“相信科学,反对邪教”等宣传活动。第五,以社会实践为载体,注重实践教育,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校外实践活动,使青少年在实践中开阔视野、磨炼意志、增长才干,使青少年在社会大课堂中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第六,坚持对学生进行周民主评议打分、月汇总公示、期末划等定级的评价制度,公开评价结果。
4.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和指导。目前由于学校师资有限,还不能根据学生心理实际开设心理健康课,组建心理咨询室,开通心理咨询热线电话。但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思想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为此,学校要抓住班主任这一德育工作主渠道,将德育任务细化到班主任日常工作中,由班主任在掌握学生思想变化的基础上,采取各种方法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建立家校联系制度,实现家校之间联系、预测、反馈和配合的畅通,争取有效、科学、艺术地解决学生心理问题。同时,坚持每学期举行一次德育论文交流活动,总结、交流成功的教育方法,并加以推广。
5. 积极沟通,有效合作,力争优化育人环境。由于社会上诸多不良风气影响,使学校德育工作缺乏现实的支持。虽说社会有责任为青少年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但解决这一问题绝非朝夕之事。针对学生思想表现和思想实际中的问题,学校应与派出所等单位进行沟通、协调,形成合力,力争将社会不良现象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
家庭是德育的第一站,无论家庭教育成功与否,学校都要重视与家庭配合,每学期定期召开不同层次的家长会,经常跟家长交流联系。争取与家长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达到一致,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唤起家长的责任感,从而与学校一道担负起德育重任,并且将德育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