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的拍摄约在周五晚上,蔡康永和曾恺玹刚从台北飞抵北京,第二天将进行新书签售会,行程满满。推开休息室的门,这位在《康熙来了》里被所有艺人尊称为“康永哥”却被粉丝们昵称为“小王子”的男作家一个人安静地坐着,不知道脑子里又在琢磨哪些天马行空的新鲜想法,而另一个化妆间里,他的女主角曾恺玹,正试穿一件垂到地下的礼服长裙,在一片鲜花道具的映衬下格外娇艳,也顿时让我们理解了她被选中出演若干个爱情故事的原因。
没法用一种身份去定义蔡康永,哪怕人们提到这个名字,第一反应一定是从台湾红到大陆的娱乐脱口秀《康熙来了》,但如果你在1993年的电影《功夫皇帝方世玉》的编剧栏里见过他的名字,或是读过他写的十几本书、幻想过自己踏着他设计的“LOVE”高跟鞋走上婚礼的红地毯……那就不得不佩服他在许多个不同领域自由跨越的能力。正是因为这些看似毫无联系的经历,如今完美地mix在他一个人身上,让他有机会感受到多于常人的人生体验,再转而把这些体验炼成态度,讲给我们听。
事关爱情
1. 烦恼是爱情的必备部分
在刚开始写微博时,蔡康永就发现很多女生都在微博上吐露恋爱的烦恼。然而,在他看来,其实,烦恼根本就是爱情的一部分,无法彻底解决,恋爱如果好似吃甜点般每一口都是甜的,那就不会再有人珍惜爱情。所以,所有对爱情的抱怨和愁绪,都是享受谈恋爱这件事的一部分,充满烦恼的爱情令人不安,却也是感觉爱情存在的最重要的原因所在。
2. 人只怕受没意义的苦
哪怕被年轻男女们视为爱情专家,蔡康永也无法彻底解决人们在爱情中吃苦的煎熬,相反,他希望自己做到的,是让爱情中受苦的部分比较有意义。“如果你给受苦一点意义,会让受苦好过许多,那么就算是吃苦,也会忽然从中生出一个光环来。”他的爱情短信从短小精悍的微博延续到长篇深刻的故事,都是希望相信爱情的人,在吃苦的过程中被引导出一个信仰,明白坚持的意义:人不怕吃苦,只怕吃没有意义的苦。
3. 共通性中的独一无二
在蔡康永看来,爱情的本质是拥有共通性,但恋爱中的人总会觉得自己在享受一段独一无二的感情,让他们投入的正是一段关系里的不确定性。共通性与独一无二加在一起的感觉就是爱情中最矛盾、最困惑又最让人着迷的地方,一方面感觉自己无可取代,同时又会觉得自己随时会被取代。从古至今,文学作品或影视作品中对爱情的讨论从未停歇,永不过时,或许人们就是在这些看似毫无新意的重复中,找到了让自己独一无二的方式。
4. 爱情无法被指导
哪怕是在毫不相干的微博下面,蔡康永都能收到许多关于爱情的咨询,可大部分时候,他都无法回答。“哪怕你解决得了这一秒的事情,那下一秒有更大事情发生时你也不一定在现场。”他并不希望做一个事无巨细去指导小孩子恋爱的家长,而是希望通过自己只字片语的爱情短信,证明每个人在爱情里的平等性:都在享受甜蜜,都在承受痛苦,而非他一个人可以厉害得解决爱情中的一切问题,爱情从来都不是一个可以被指导的事情。
5. 所有人共同面对的问题
有时候想去帮助一个身处困境的人,却没有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那不如让他看看其他人更大的困难,在心理上或许能好过不少。在蔡康永帮助别人的爱情态度里,他有时会故意把“你”或者“他”这些具体的指代写作“我们”,所有的难关都是我们一起在承受,而不专属于哪一个人。
6. 不勇敢的恋爱不成立
在所有蔡康永关于爱情的表述里,他想传达的最重要的讯息之一是勇敢,不勇敢的恋爱不成立。“不勇敢的恋爱可能只应该被定义为交往或者寻找结婚对象,而不是恋爱本身的那一种奋不顾身或毫无保留。”这不是一个可以商量的筹码,“可不可以这次谈一个不勇敢的恋爱?”——只要在恋爱,就必须勇敢,否则就是在做其他事情。
7. 漂亮女生在爱情里没有豁免权
选择曾恺玹来演绎新书里的女主角,是因蔡康永从她身上看到了勇敢。诚然,他故事里的女生不一定都有着曾恺玹这样优雅迷人的外表,但漂亮并非女生在爱情里的护身符,所有漂亮或是不漂亮的女生,都一样要经历爱情里面的苦,没有人可以凭借外表就拥有地位不同的豁免权。
8. 幸福和玫瑰一样不能量产
人们喜欢用鲜花,特别是玫瑰来表达爱情,其实是因为花朵和爱情有着同样的特质,就是虽然爱情的本质相同,但每个置身爱情之中的人都认为自己独一无二。花朵亦然,每一枝都独一无二,不可复制。每个人的幸福都存在着或大或小的不同,因而幸福的象征也必须是手工打造的,不可机械量产,没有标准模式。试想一个女生收到玫瑰的画面,她感受和散发出的气息,一定是全世界范围里都找不到一模一样复制品的甜蜜。
事关职场
9. 改许多遍也没什么了不起
赶工中的人们总希望进度能快一点儿,距离完成的步骤能少一点儿。但即使是写作熟练如蔡康永,他的这一本关于爱情的故事还是经过了十几遍反复修改。“我是手写稿,每次改都要动用剪刀和糨糊。”再想到李安导演曾经为了《少年Pi的奇幻漂流》前后修改过300遍,有些抱怨若是还没来得及说出口,那就还是吞回去吧。
10. 预留哪怕不会实现的职业梦想
问蔡康永如果有一天推掉目前的所有工作再去毫无禁忌地选择,他会做什么。“我昨晚做梦在想的,就是我为什么没好好学弹琵琶。”有时候,总要留些小愿望在心底,正是这些可能无法实现的梦想,让一个人可以区别于当下身处的刻板工作,变得有趣有意义。
11. 在重复中创造不同
《康熙来了》从2004年开播至今,已经换了五个制作人,十几批不同职位的工作人员。很多时候,除了蔡康永与小S,没有第三个人知道有些话题其实他们已谈论过好几遍。可是,就像新闻节目也要反复地聊股票、聊天气,当日复一日面对的谈资不再有新鲜感,那么自己能做的就是在固定的范围里走出一条不同的新鲜道路。“如果开场因为灯光或配乐的问题必须重来一遍,那我同样的话绝对不会再讲一遍,哪怕刚才讲得再好。”这些努力去创造的改变,其实并不一定是为了观众,而是想让自己体验一些不同感受,让工作不仅是重复。 12. 不用每件事情都自己来
作为一个电视人,蔡康永认为自己有着一个还不错的工作态度,便是接受不用每件事情都自己来。每个工作分工不同,诚然,一个手工鞋匠当然希望自己亲力亲为去完成一件艺术品般的作品,但体验过录制电视节目和设计量产高跟鞋之后,在蔡康永眼中,运用集体的能量去把一件工作完成才是最重要的事。“我可以接受自己只产生最简单的想法,然后工厂的师傅去打样,哪怕我原来想做一双写满英文字母的鞋子,最后变成只有一个英文字,刺绣变成了印刷、蛇皮变成了鱼皮,都没关系。”——与其光说不做,不如接受各种自己不可控制的客观限制,先把东西做出来,再去讨论下一版。
13. 名气不是必需品
身处演艺圈,蔡康永不可避免地成了外出吃饭逛街都有粉丝求签名的红人,然而,他希望自己离开这个行业之后,可以得到慢慢被大家忘掉的机会,“比如大部分的导演就是不需要被观众认得的”。有些工作宿命如此,需要名气作为必要条件,它并非是所有行业不可缺少的部分,“如果我接下来做一些写作类的工作,就希望可以逐渐不再觉得自己生活在别人的目光之下。”
事关人生
14. 不必面面俱到追求完美
微博就像人生的一个侧面,在140字这个死板的限制里给了写作者一个豁免权:不必面面俱到。在有限的范围里选择一个具体角度去说、去做,让人觉得放松愉悦,而有时候若是毫无限制,那反而成了没有进展的束缚。“比如一件事情有八个角度可以谈,那这次你只需要写一个角度就好啦,可能偏颇、可能任性、可能风花雪月,可都没关系,下次再写别的角度就好。”每次只讲一点点,就像人生清单中的计划,每次只做一件事,日积月累的累积总比一次毫无保留的努力要持久完满。
15. 被内容本身而非虚华包装打动
微博本身的意义有限,通过它,能折射出的人生道理倒是不少。蔡康永常会转发一些他根本没关注的普通人的微博,评判的唯一标准就是内容是否有趣。“我不认识他们,唯一打动我的就是140字本身。”蔡康永是个写作者,所以也特别在意文字本身,刨除所有虚浮的认证名气,如果一个人仅靠文字就能打动他,那就可以打动任何一个陌生人。
16. 心灵鸡汤有时煮给自己喝
有些看似心灵鸡汤的文字,写下来就被成千上万地转发,蔡康永写下它们的初衷,其实是给自己加油打气。“有时候要在工作上做些我没有把握的新鲜尝试,之前写过的微博就成了自己教育自己的材料,我会通过阅读那些内容来说服自己:事到临头,你怎么自己做不到!”
17. 跳出自身看自己
或许每个人都有过这样的体验:为朋友分析问题时头脑清晰、条条是道,自己遇到问题却开始摇摆不定。所谓旁观者清,蔡康永的办法就是以跳出自身角度的方式去分析自己的难题,“而且分析得越严密,自己就越逃不掉,因为无法反驳那个说法。”
18. 网络可笑也可怕
或许人们最初在网络上写文章、发微博只是为了抒发自己的小情绪,经过几万人的转发,却会发现事情已经超出了自己的控制范围。“所以当你把它发出来,想象成机会也好、风险也好,就要知道网络本来就被设计成这样。”每天都活在网络上的人,在享受便捷的同时,下次再想梳理自己的故事前,请先想好点下“发送”键之后可能会发生的一切。
19. 有些风景必须眼见为实
蔡康永曾经在书本上读到过雨花石的故事,当时却没法想象泡在水里的石头有什么特别的好看之处。然而,当他第一次真的在南京夫子庙见到雨花石“本尊”,却忍不住被之前没料想到的美丽所折服,“它看起来就像路边的普通石头,但当把它们泡在水里,色泽和层次就出现了!”有时候,我们会通过别人的描述去接触遥远的世界,遇到不解时,别忙着否定,等到自己有机会眼见为实时,再去定义它的意义。
20. 不要等待别人的忠告
总有人问蔡康永有什么忠告可以送给现在的年轻人,他能给出的最中肯的建议却是——“千万不要等待别人的忠告。”坐等所谓忠告的人,一定自身斗志不够充足,真正有用的建议,是放弃被动等待,主动出击,否则等到忠告的那个时候,已经一切都来不及。
21. 发自内心最重要
“如果不是你自己去求来的,你一定不会把它放在心上。”每次看到网络上人们在转发乔布斯语录之类的名人名言,蔡康永都不觉得真有人会因此被改变,“这种网络上随便点一下就可以转发的内容,并不是你拼了命抓到的,比如我现在写出来的东西,都是我自己相信的,而我不相信的,看别人转发,也依然不信。”
22. 心理安慰不过夜
“吃亏就是占便宜”“世界上一定有人在某处等你”这种看似拥有大智慧的语录,初读到会觉得好像真理,但“吃亏就是吃亏呀,怎么可能是占便宜!”。蔡康永并不抵触这种特别被受挫者欢迎的简短语录,他承认它们可以在某些极端时刻被当作心理安慰的良药,心情不好的时候可以靠它们撑过一晚,不过,可千万别把它们当成人生真理去信仰。
23. 快乐源于爱自己
问蔡康永什么对他最重要,答案只有简短的三个字,“爱自己”。他说自己曾经遇到过许多将人生过得混乱不堪的人,究其本质,其实是他们讨厌甚至瞧不起自己。“如果你爱自己,那么之后的一切友谊、自由,甚至梦想,都会随之而来。”
事关艺术
24.学会欣赏枯竭的美
去朋友家做客时总会有机会看到别人养的花花草草,但蔡康永有个特别的习惯,便是每次他觉得好看到值得称赞的那一株,经常是已经快要死去的植物。“或许中国人的艺术就是常常处理枯竭的东西,我一直认为快要死掉的植物有一种特殊的美感。”在他眼中,美的标准并非单一的茂盛茁壮,有些时候,恰恰是反其道而行之的枯竭,蕴含着更深一层的意义。
25. 要自然不要刻意
聊起送花的习惯,蔡康永说起他偏好送给朋友一株单纯的花——工工整整插好的一束或是一捧太刻意,他不爱这种布置好的结果。“可是花店里愿意用一个盒子装一朵的只有玫瑰,如果送花,我就送一朵玫瑰装在盒子里。”对收到花朵的人来说,唯一的一朵玫瑰,也显得更加珍贵吧。
所有漂亮
或是不漂亮的女生,
都一样要经历爱情里面的苦,
没有人可以凭借外表
就拥有地位不同的
豁免权。
为什么选曾恺玹作为你新书《爱情短信》的女主角?
蔡康永:我当初写这一整个故事的时候,其中很重要的一个讯息是我觉得谈恋爱需要勇敢。我所知道的曾恺玹,在恋爱上通常都能够做到勇敢,她身上的这一特质非常符合我想要展开的故事。她的漂亮程度超过我设定的女主角的程度,可我也一直知道漂亮不是女生的护身符,所有漂亮或不漂亮的女生,在爱情上都要受苦,没有豁免的特权。
曾恺玹:我之前有问过他,他觉得我的性格跟我在爱情里的态度,对他来说有很大落差。看我的样子,他觉得是个小女人,对爱情比较被动。后来他知道一些我在爱情里勇于尝试的故事,他觉得我跟书里“逗点”这个女生很像,有时候遇到爱情是非常勇敢的。
你25岁的时候都在做什么?
蔡康永:我当年很爱看一本书:《世界名导演全集》。它把全世界有名的导演从A字母排到Z。有一部很重要的电影《公民凯恩》,它就是导演在25岁的时候导出来的,但妙就妙在那是他最好的一部电影,后来再导出的片子都没有比这部厉害。我记得我当时每靠近一个年龄,就研究哪个导演在这个年纪拍出了他的第一部电影,所以我连谁在26岁拍了第一部电影、谁在28岁拍了第一部电影都记得——25岁的时候,我就在研究这件事。
曾恺玹:我25岁的时候大概是在疯狂工作吧。但我觉得25岁是一个蛮关键的年纪,因为那个时候你才真正要开始认识自己,这件事真的不简单,那只是一个开始,开始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
给25岁的年轻人的忠告?
蔡康永:大部分人,如果要依赖一句忠告,等待一句忠告,他的斗志一定不够。所以,如果你要我讲一句忠告的话,我的忠告就是千万不要等待别人的忠告。因为如果你是坐在那边等别人给你忠告,那一切都已经来不及了。
曾恺玹:认识自己,要开始懂得爱自己,懂得爱自己你才能懂得怎么去爱别人。
没法用一种身份去定义蔡康永,哪怕人们提到这个名字,第一反应一定是从台湾红到大陆的娱乐脱口秀《康熙来了》,但如果你在1993年的电影《功夫皇帝方世玉》的编剧栏里见过他的名字,或是读过他写的十几本书、幻想过自己踏着他设计的“LOVE”高跟鞋走上婚礼的红地毯……那就不得不佩服他在许多个不同领域自由跨越的能力。正是因为这些看似毫无联系的经历,如今完美地mix在他一个人身上,让他有机会感受到多于常人的人生体验,再转而把这些体验炼成态度,讲给我们听。
事关爱情
1. 烦恼是爱情的必备部分
在刚开始写微博时,蔡康永就发现很多女生都在微博上吐露恋爱的烦恼。然而,在他看来,其实,烦恼根本就是爱情的一部分,无法彻底解决,恋爱如果好似吃甜点般每一口都是甜的,那就不会再有人珍惜爱情。所以,所有对爱情的抱怨和愁绪,都是享受谈恋爱这件事的一部分,充满烦恼的爱情令人不安,却也是感觉爱情存在的最重要的原因所在。
2. 人只怕受没意义的苦
哪怕被年轻男女们视为爱情专家,蔡康永也无法彻底解决人们在爱情中吃苦的煎熬,相反,他希望自己做到的,是让爱情中受苦的部分比较有意义。“如果你给受苦一点意义,会让受苦好过许多,那么就算是吃苦,也会忽然从中生出一个光环来。”他的爱情短信从短小精悍的微博延续到长篇深刻的故事,都是希望相信爱情的人,在吃苦的过程中被引导出一个信仰,明白坚持的意义:人不怕吃苦,只怕吃没有意义的苦。
3. 共通性中的独一无二
在蔡康永看来,爱情的本质是拥有共通性,但恋爱中的人总会觉得自己在享受一段独一无二的感情,让他们投入的正是一段关系里的不确定性。共通性与独一无二加在一起的感觉就是爱情中最矛盾、最困惑又最让人着迷的地方,一方面感觉自己无可取代,同时又会觉得自己随时会被取代。从古至今,文学作品或影视作品中对爱情的讨论从未停歇,永不过时,或许人们就是在这些看似毫无新意的重复中,找到了让自己独一无二的方式。
4. 爱情无法被指导
哪怕是在毫不相干的微博下面,蔡康永都能收到许多关于爱情的咨询,可大部分时候,他都无法回答。“哪怕你解决得了这一秒的事情,那下一秒有更大事情发生时你也不一定在现场。”他并不希望做一个事无巨细去指导小孩子恋爱的家长,而是希望通过自己只字片语的爱情短信,证明每个人在爱情里的平等性:都在享受甜蜜,都在承受痛苦,而非他一个人可以厉害得解决爱情中的一切问题,爱情从来都不是一个可以被指导的事情。
5. 所有人共同面对的问题
有时候想去帮助一个身处困境的人,却没有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那不如让他看看其他人更大的困难,在心理上或许能好过不少。在蔡康永帮助别人的爱情态度里,他有时会故意把“你”或者“他”这些具体的指代写作“我们”,所有的难关都是我们一起在承受,而不专属于哪一个人。
6. 不勇敢的恋爱不成立
在所有蔡康永关于爱情的表述里,他想传达的最重要的讯息之一是勇敢,不勇敢的恋爱不成立。“不勇敢的恋爱可能只应该被定义为交往或者寻找结婚对象,而不是恋爱本身的那一种奋不顾身或毫无保留。”这不是一个可以商量的筹码,“可不可以这次谈一个不勇敢的恋爱?”——只要在恋爱,就必须勇敢,否则就是在做其他事情。
7. 漂亮女生在爱情里没有豁免权
选择曾恺玹来演绎新书里的女主角,是因蔡康永从她身上看到了勇敢。诚然,他故事里的女生不一定都有着曾恺玹这样优雅迷人的外表,但漂亮并非女生在爱情里的护身符,所有漂亮或是不漂亮的女生,都一样要经历爱情里面的苦,没有人可以凭借外表就拥有地位不同的豁免权。
8. 幸福和玫瑰一样不能量产
人们喜欢用鲜花,特别是玫瑰来表达爱情,其实是因为花朵和爱情有着同样的特质,就是虽然爱情的本质相同,但每个置身爱情之中的人都认为自己独一无二。花朵亦然,每一枝都独一无二,不可复制。每个人的幸福都存在着或大或小的不同,因而幸福的象征也必须是手工打造的,不可机械量产,没有标准模式。试想一个女生收到玫瑰的画面,她感受和散发出的气息,一定是全世界范围里都找不到一模一样复制品的甜蜜。
事关职场
9. 改许多遍也没什么了不起
赶工中的人们总希望进度能快一点儿,距离完成的步骤能少一点儿。但即使是写作熟练如蔡康永,他的这一本关于爱情的故事还是经过了十几遍反复修改。“我是手写稿,每次改都要动用剪刀和糨糊。”再想到李安导演曾经为了《少年Pi的奇幻漂流》前后修改过300遍,有些抱怨若是还没来得及说出口,那就还是吞回去吧。
10. 预留哪怕不会实现的职业梦想
问蔡康永如果有一天推掉目前的所有工作再去毫无禁忌地选择,他会做什么。“我昨晚做梦在想的,就是我为什么没好好学弹琵琶。”有时候,总要留些小愿望在心底,正是这些可能无法实现的梦想,让一个人可以区别于当下身处的刻板工作,变得有趣有意义。
11. 在重复中创造不同
《康熙来了》从2004年开播至今,已经换了五个制作人,十几批不同职位的工作人员。很多时候,除了蔡康永与小S,没有第三个人知道有些话题其实他们已谈论过好几遍。可是,就像新闻节目也要反复地聊股票、聊天气,当日复一日面对的谈资不再有新鲜感,那么自己能做的就是在固定的范围里走出一条不同的新鲜道路。“如果开场因为灯光或配乐的问题必须重来一遍,那我同样的话绝对不会再讲一遍,哪怕刚才讲得再好。”这些努力去创造的改变,其实并不一定是为了观众,而是想让自己体验一些不同感受,让工作不仅是重复。 12. 不用每件事情都自己来
作为一个电视人,蔡康永认为自己有着一个还不错的工作态度,便是接受不用每件事情都自己来。每个工作分工不同,诚然,一个手工鞋匠当然希望自己亲力亲为去完成一件艺术品般的作品,但体验过录制电视节目和设计量产高跟鞋之后,在蔡康永眼中,运用集体的能量去把一件工作完成才是最重要的事。“我可以接受自己只产生最简单的想法,然后工厂的师傅去打样,哪怕我原来想做一双写满英文字母的鞋子,最后变成只有一个英文字,刺绣变成了印刷、蛇皮变成了鱼皮,都没关系。”——与其光说不做,不如接受各种自己不可控制的客观限制,先把东西做出来,再去讨论下一版。
13. 名气不是必需品
身处演艺圈,蔡康永不可避免地成了外出吃饭逛街都有粉丝求签名的红人,然而,他希望自己离开这个行业之后,可以得到慢慢被大家忘掉的机会,“比如大部分的导演就是不需要被观众认得的”。有些工作宿命如此,需要名气作为必要条件,它并非是所有行业不可缺少的部分,“如果我接下来做一些写作类的工作,就希望可以逐渐不再觉得自己生活在别人的目光之下。”
事关人生
14. 不必面面俱到追求完美
微博就像人生的一个侧面,在140字这个死板的限制里给了写作者一个豁免权:不必面面俱到。在有限的范围里选择一个具体角度去说、去做,让人觉得放松愉悦,而有时候若是毫无限制,那反而成了没有进展的束缚。“比如一件事情有八个角度可以谈,那这次你只需要写一个角度就好啦,可能偏颇、可能任性、可能风花雪月,可都没关系,下次再写别的角度就好。”每次只讲一点点,就像人生清单中的计划,每次只做一件事,日积月累的累积总比一次毫无保留的努力要持久完满。
15. 被内容本身而非虚华包装打动
微博本身的意义有限,通过它,能折射出的人生道理倒是不少。蔡康永常会转发一些他根本没关注的普通人的微博,评判的唯一标准就是内容是否有趣。“我不认识他们,唯一打动我的就是140字本身。”蔡康永是个写作者,所以也特别在意文字本身,刨除所有虚浮的认证名气,如果一个人仅靠文字就能打动他,那就可以打动任何一个陌生人。
16. 心灵鸡汤有时煮给自己喝
有些看似心灵鸡汤的文字,写下来就被成千上万地转发,蔡康永写下它们的初衷,其实是给自己加油打气。“有时候要在工作上做些我没有把握的新鲜尝试,之前写过的微博就成了自己教育自己的材料,我会通过阅读那些内容来说服自己:事到临头,你怎么自己做不到!”
17. 跳出自身看自己
或许每个人都有过这样的体验:为朋友分析问题时头脑清晰、条条是道,自己遇到问题却开始摇摆不定。所谓旁观者清,蔡康永的办法就是以跳出自身角度的方式去分析自己的难题,“而且分析得越严密,自己就越逃不掉,因为无法反驳那个说法。”
18. 网络可笑也可怕
或许人们最初在网络上写文章、发微博只是为了抒发自己的小情绪,经过几万人的转发,却会发现事情已经超出了自己的控制范围。“所以当你把它发出来,想象成机会也好、风险也好,就要知道网络本来就被设计成这样。”每天都活在网络上的人,在享受便捷的同时,下次再想梳理自己的故事前,请先想好点下“发送”键之后可能会发生的一切。
19. 有些风景必须眼见为实
蔡康永曾经在书本上读到过雨花石的故事,当时却没法想象泡在水里的石头有什么特别的好看之处。然而,当他第一次真的在南京夫子庙见到雨花石“本尊”,却忍不住被之前没料想到的美丽所折服,“它看起来就像路边的普通石头,但当把它们泡在水里,色泽和层次就出现了!”有时候,我们会通过别人的描述去接触遥远的世界,遇到不解时,别忙着否定,等到自己有机会眼见为实时,再去定义它的意义。
20. 不要等待别人的忠告
总有人问蔡康永有什么忠告可以送给现在的年轻人,他能给出的最中肯的建议却是——“千万不要等待别人的忠告。”坐等所谓忠告的人,一定自身斗志不够充足,真正有用的建议,是放弃被动等待,主动出击,否则等到忠告的那个时候,已经一切都来不及。
21. 发自内心最重要
“如果不是你自己去求来的,你一定不会把它放在心上。”每次看到网络上人们在转发乔布斯语录之类的名人名言,蔡康永都不觉得真有人会因此被改变,“这种网络上随便点一下就可以转发的内容,并不是你拼了命抓到的,比如我现在写出来的东西,都是我自己相信的,而我不相信的,看别人转发,也依然不信。”
22. 心理安慰不过夜
“吃亏就是占便宜”“世界上一定有人在某处等你”这种看似拥有大智慧的语录,初读到会觉得好像真理,但“吃亏就是吃亏呀,怎么可能是占便宜!”。蔡康永并不抵触这种特别被受挫者欢迎的简短语录,他承认它们可以在某些极端时刻被当作心理安慰的良药,心情不好的时候可以靠它们撑过一晚,不过,可千万别把它们当成人生真理去信仰。
23. 快乐源于爱自己
问蔡康永什么对他最重要,答案只有简短的三个字,“爱自己”。他说自己曾经遇到过许多将人生过得混乱不堪的人,究其本质,其实是他们讨厌甚至瞧不起自己。“如果你爱自己,那么之后的一切友谊、自由,甚至梦想,都会随之而来。”
事关艺术
24.学会欣赏枯竭的美
去朋友家做客时总会有机会看到别人养的花花草草,但蔡康永有个特别的习惯,便是每次他觉得好看到值得称赞的那一株,经常是已经快要死去的植物。“或许中国人的艺术就是常常处理枯竭的东西,我一直认为快要死掉的植物有一种特殊的美感。”在他眼中,美的标准并非单一的茂盛茁壮,有些时候,恰恰是反其道而行之的枯竭,蕴含着更深一层的意义。
25. 要自然不要刻意
聊起送花的习惯,蔡康永说起他偏好送给朋友一株单纯的花——工工整整插好的一束或是一捧太刻意,他不爱这种布置好的结果。“可是花店里愿意用一个盒子装一朵的只有玫瑰,如果送花,我就送一朵玫瑰装在盒子里。”对收到花朵的人来说,唯一的一朵玫瑰,也显得更加珍贵吧。
所有漂亮
或是不漂亮的女生,
都一样要经历爱情里面的苦,
没有人可以凭借外表
就拥有地位不同的
豁免权。
为什么选曾恺玹作为你新书《爱情短信》的女主角?
蔡康永:我当初写这一整个故事的时候,其中很重要的一个讯息是我觉得谈恋爱需要勇敢。我所知道的曾恺玹,在恋爱上通常都能够做到勇敢,她身上的这一特质非常符合我想要展开的故事。她的漂亮程度超过我设定的女主角的程度,可我也一直知道漂亮不是女生的护身符,所有漂亮或不漂亮的女生,在爱情上都要受苦,没有豁免的特权。
曾恺玹:我之前有问过他,他觉得我的性格跟我在爱情里的态度,对他来说有很大落差。看我的样子,他觉得是个小女人,对爱情比较被动。后来他知道一些我在爱情里勇于尝试的故事,他觉得我跟书里“逗点”这个女生很像,有时候遇到爱情是非常勇敢的。
你25岁的时候都在做什么?
蔡康永:我当年很爱看一本书:《世界名导演全集》。它把全世界有名的导演从A字母排到Z。有一部很重要的电影《公民凯恩》,它就是导演在25岁的时候导出来的,但妙就妙在那是他最好的一部电影,后来再导出的片子都没有比这部厉害。我记得我当时每靠近一个年龄,就研究哪个导演在这个年纪拍出了他的第一部电影,所以我连谁在26岁拍了第一部电影、谁在28岁拍了第一部电影都记得——25岁的时候,我就在研究这件事。
曾恺玹:我25岁的时候大概是在疯狂工作吧。但我觉得25岁是一个蛮关键的年纪,因为那个时候你才真正要开始认识自己,这件事真的不简单,那只是一个开始,开始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
给25岁的年轻人的忠告?
蔡康永:大部分人,如果要依赖一句忠告,等待一句忠告,他的斗志一定不够。所以,如果你要我讲一句忠告的话,我的忠告就是千万不要等待别人的忠告。因为如果你是坐在那边等别人给你忠告,那一切都已经来不及了。
曾恺玹:认识自己,要开始懂得爱自己,懂得爱自己你才能懂得怎么去爱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