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支付业务是资金流动的外在表现。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中记载的支付业务,客观体现了社会资金跨行别、跨地区的流动情况。大额实时支付系统是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处理资金占社会支付系统总额的六成多。本文以2005年6月至2011年6月的大额支付系统支付业务数据为基础,通过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内青岛、潍坊等七市的支付业务量、相互之间的资金流动情况及变动趋势进行分析,揭示了各市间资金流动的内生动力,并基于此提出促进半岛蓝色经济区资金流动的建议。
关键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支付系统;资金流动
Abstract:Payment is external appearance of capital flow. The payment recorded by China National Automation Payment System (CNAPS) reflects the cross-bank and cross-regional flow of social capital.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NAPS,the High Value Payment System (HVPS) deals with more than 60% payment of whole social payment system. On the basis of payment data (June 2005-June 2011) of HVPS,by analyzing the payment volume and mutual capital flow of the Seven Cities in Shandong Peninsula Blue Economic Zone,this paper reveals the endogenous driving force of capital flow of the Seven Cities. Based on that, this paper gives suggestions on improving the capital flow of Shandong Peninsula Blue Economic Zone.
Key Words:shandong peninsula blue economic zone,payment system,capital flow
中图分类号:F83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265(2012)01-0045-05
一、引言
2011年伊始,国务院正式批复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提升为国家发展战略。这是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的又一重大举措。本文从地区资金流动的角度,通过分析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内七市的大额支付系统资金数据,总结资金流动规律,来研究、探讨经济区区域资金流动特点。
二、支付系统数据与宏观经济相关性分析
(一)支付系统数据是社会资金流动的客观反映,是对社会经济活动轨迹的真实记载
日常生产生活中,企业发起的货款给付和转账业务,个人消费时的转账付款,银行间跨行别、跨地区的资金调拨等资金转移行为,只要是涉及跨行别或跨地区,基本都需要通过人民银行建设的支付系统完成。这些资金转移行为源自于社会生产经营活动对资金的真实、客观需求,蕴含着资金流动的来源、去向、笔数、金额等丰富信息,反映了社会经济活动的规律和特点。支付系统数据是对这些资金转移行为的客观记录,是对社会经济活动轨迹的真实记载,为开展区域经济研究分析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持。
(二)支付系统资金数据与宏观经济存在密切的相关性
2005年以来,支付业务量的变动趋势与宏观经济的走势呈现出较高的一致性,是一个地区经济活跃程度的“风向标”和“晴雨表”。在国内经济快速平稳增长时期,国内居民收入、企业利润、财政收入持续增长,企业经营环境改善,居民消费较快增长,支付交易活跃,支付业务量也随之迅速增长;在国民经济不景气时期,企业经济效益下滑,就业困难,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居民收入降低,支付活动减少,支付业务量随之下降;国民经济回暖时期,经济运行出现积极变化,支付交易活动有所增加,支付业务量逐渐回升。例如,通过分析2006年8月至2011年6月的数据可以看出,支付系统业务量同比增速指标不仅与我国的宏观经济景气指数保持了较高的一致性趋势,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作为先行指标,对宏观经济景气指数的发展趋势提供参考(图1)。
图1:大额支付系统金额同比增速与宏观经济景气度指数比较图
资料来源: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www.cemac.org.cn)。
(三)支付系统数据分析结果对研究区域经济发展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借助资金流动规模等指标分析支付系统业务数据,为开展区域经济分析和研究提供了新角度和新思路,对研究区域经济有现实的指导意义。人民银行前期的研究表明,从全国总的支付量来看,全国70%的资金在江苏、浙江、上海、广东等地区流转,中部、西部和其他地区的支付业务量合计仅占30%左右,这与我国各地区国民收入、财政收入等各方面的数据吻合。此外,通过考察某一区域内不同地区之间是否有密切的资金往来,可以证明其是否是一个真正的经济区域,从而为区域经济研究和区域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决策参考。2010年人民银行通过对大额支付系统数据进行综合深入分析发现,我国八大经济区域划分中,真正符合经济区域概念的只有三个,即长三角区、珠三角区和环渤海区。这三个地区分别以上海、广州和北京等城市为中心,区域内各省市间经济往来密切,经济关联度高,绝大部分资金往来都集中在经济区域各省市之内。
三、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区域资金流动情况分析
大额实时支付系统(以下简称大额支付系统)是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的重要应用系统和组成部分,目前已覆盖境内各银行业金融机构,是跨行资金流动的主要渠道。大额支付系统处理的业务量占整个社会支付系统处理业务的6成多,其数据信息在反映社会资金流动特点方面具有较强的代表性。本文以2005年6月至2011年6月的半岛蓝色经济区内七市大额支付系统业务数据为基础,借助资金流动规模、支付业务辐射度等指标,系统分析各市支付往来业务特点和相互之间资金流动的关联性。
(一)支付业务总体分析
1. 七市经济活跃状况差异较大。资金流动规模 是反映一个地区经济活跃状况的重要指标。从全省来看,七市资金流动规模合计占全省的47%。但各市间相差较大。七市资金流动规模呈现三个层级:青岛为第一层级(占比42%),烟台(占比26%)和潍坊(占比13%)为第二层级,三市合计占比超过80%,其余4市均只占5%左右。这说明七市经济活跃状况相差较大,发展较不平衡。
2. 七市本地、异地业务占比情况分析。本地、异地业务的占比是反映资金流动开放性程度的指标。本文分析了2005年6月至2011年6月,七市发起和收到的所有大额支付系统业务,并对本、异地业务进行了分类和占比分析,分析结果见表1。
(1)整体来看,与全省平均水平相比,经济区省外异地业务占比较高,省内异地业务占比较低。半岛蓝色经济区内七市的省内异地业务平均占比(11.8%)低于全省平均占比(13.4%),而省外异地业务平均占比(75.0%)高于全省平均占比(73.2%)。这说明,从全省来看,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地市与省外其他省市的支付业务往来更加密切,资金流动更加频繁,资金流动开放性程度更高。
(2)东营、滨州、日照省内业务占比较高,资金流动开放性程度较低。省内业务分为本地业务和省内异地业务。通过具体分析可以看出,东营(17.2%)和滨州(15.9%)本地业务占比远高于全省平均(13.4%)和经济区整体平均(13.2%)。日照的省内异地业务占比(17.5%)居七市的首位。这说明,相较于其他四个市,这三个市的支付业务和资金流动更多地集中于市内或往来于省内其他地市,更加偏重于资金的内部流动,资金流动开放性较低。
(3)烟台、青岛与省外资金交流较多,资金流动开放性程度较高,外向型经济特征更加突出。通过分析,烟台(76.8%)和青岛(76.7%)的省外异地业务占比位居七市的前两位,远高于全省平均(73.2%)。这表明,烟台和青岛较其他市在与外省支付业务往来方面联系更加紧密。
(二)七市支付业务辐射度分析
1. 支付业务辐射度的概念。支付业务辐射度是用于反映一地市对另一地市异地业务贡献程度的指标,其本质是两市间的支付业务在对方异地业务中的占比。为了排除支付业务过于集中导致的计算误差,本文对直接计算的占比百分数进行处理后得出支付业务辐射度指标。具体计算公式为:
公式中,为i市对j市的支付业务辐射度。值越大,说明i市在j市异地支付业务中占比越高,对j市辐射作用越大。为i市与j市之间的支付往来业务的笔数。此处仅计算异地业务,所以当时,为地市内部往来业务笔数,应予排除。为i市在j市异地支付业务笔数中的占比,所以。为其余市在j市占比组成的n维列向量。n表示研究区间的市的数量,由于蓝色经济区内有七地市,此处n为7。
为了表述i地市在整个区域内的支付业务辐射度,本文将i市对其余各市支付业务辐射度的平均值作为该市在经济区的综合辐射度,即:
其中,为在整个区域内的支付业务综合辐射度。值越大,i市在区域内综合的支付业务辐射度越高,说明其资金集散地的作用越大。
2. 七地市支付业务辐射度分析。对七市支付业务辐射度进行计算(见表2、表3),可以得出以下特点:
(1)青岛支付业务综合辐射度最高,是半岛蓝色经济区资金流动的龙头。分析表明,其余六市与青岛间的支付往来业务占各自异地业务的比重最大,青岛市的综合辐射度达99,是经济区内的其他六市的资金流动的重要集散地。这说明青岛具有很强的辐射作用,是经济区内资金流动的龙头。
(2)潍坊、烟台是经济区内资金流动的重要辐射点。潍坊、烟台是经济区内其他市异地业务占比中除青岛外最高的地市 ,支付业务综合辐射度分别为48和45。两市同时具有较高的支付业务集中度和辐射度,说明两地市是经济区内资金流动的重要枢纽和资金中转站,是不可或缺的“辐射点”和集散地,但两市的辐射方向不同:烟台的资金流动更多集中在与威海之间,潍坊则主要辐射东营、日照、滨州三市。
(3)威海、东营、滨州、日照支付业务综合辐射度较低,且支付业务往来呈现不同特点。日照的支付业务主要集中往来于青岛、潍坊、烟台三市,其中与青岛的资金往来约占其异地支付业务的60%,因此日照的支付业务集中度明显高于威海、滨州、东营。这说明在资金流动方面,日照对青岛依赖性很强。威海、滨州、东营的支付业务集中度虽然较低,但结合“各市间支付业务占比统计表”可以看出,它们业务分散得“各有特点”:威海支付业务主要往来于青岛和烟台两市,且业务量比较均匀,与其他四市往来较少;滨州、东营两市情况相似,支付业务主要集中于青岛、潍坊及两市之间。
(三)七市间辐射度变动趋势分析
运用上述计算方法,对2006年3季度至2011年2季度半岛蓝色经济区内七市间辐射度进行了分析,发现以下变动规律。
青岛:烟台、潍坊、威海对青岛的辐射度逐渐减小,东营、滨州、日照对青岛的辐射度逐渐增大。统计数据表明,2006年3季度至2011年2季度,虽然烟台和潍坊仍处于对青岛辐射度的前两位,但业务量合计占比逐渐下降,已由最高时的65%下降到50%左右;威海对青岛的辐射度也日趋减少,业务量占比累计降幅达25%左右。相比之下,东营、滨州、日照三市对青岛辐射度总体呈增长态势。三市业务量占比累计增幅均在40%以上,其中日照统计期内业务量占比累计增幅达63%。这表明,近五年来,烟台、潍坊、威海与青岛间的资金流动有所下降,而东营、滨州、日照三市则稳步增长。
烟台:烟台与威海、东营、滨州相互之间的辐射度逐渐增大。统计数据表明,2006年3季度至2011年2季度,随着对青岛辐射度的减小,烟台与威海相互之间的业务量占比逐渐提高,彼此的辐射度逐渐增大,累计增幅约在10%左右。这表明两市间的支付业务往来更加密切,资金流动更趋频繁,经济交往更加紧密。烟台与东营、滨州相互之间业务量占比也呈现较为明显的增长趋势,尤其是自2008年3季度以来,东营、滨州对烟台的业务量占比累计增幅在1倍以上,增幅明显。
潍坊:青岛对潍坊的辐射度呈现波动减小态势,潍坊与东营相互之间呈现波动增大趋势,与其他市波动持平。统计数据表明,2006年3季度至2011年2季度,青岛在潍坊的异地业务量中占比呈现波动下降趋势,由2006年占比80%左右逐步下降到占比不足70%。同期,潍坊与东营相互之间的业务量占比总体呈现增大趋势,5年间两市相互之间的辐射度均累计增长了1倍左右,支付业务交流日益密切。
日照:日照与东营相互之间的辐射度呈现较为明显的波动增大趋势,与烟台呈现波动减小趋势。统计数据表明,2006年3季度至2011年2季度,日照与东营相互之间的业务量占比虽有较大幅度的波动,但总体仍呈现增大的趋势,5年里两市间业务量由占比不足1%。逐步增大到5%左右,互相之间的支付业务辐射度也呈现较大幅度增长。这说明两市间支付业务日益密切。与此相反,日照与烟台相互之间的业务量占比则下降明显,5年间累计下降50%左右。
威海:威海与滨州相互之间辐射度持续减小,与烟台逐渐增大,对青岛辐射度逐渐减小。统计数据表明,2006年3季度至2011年2季度,威海与滨州相互之间的业务量占比均有较大幅度下降,辐射度逐渐减小,累计降幅在50%以上。这表明两市间的支付业务往来日益减少,相互之间资金交流的增速小于与其他市的增速。
东营与滨州:滨州与烟台相互之间辐射度逐渐增大,对青岛呈波动增大趋势。总体来说,除与威海呈波动持平态势外,东营对其他市的辐射度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增长。相关趋势前文均已述及,此处不再赘述。
四、结论及建议
(一)相关结论
1、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支付业务活跃,具有较高的经济活跃度,资金流动外向性程度较高。总体来看,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资金流动规模在全省占比较高,经济发展较为活跃。虽然经济区内部发展不平衡,但低于全省的省内异地业务占比、高于全省的省外异地业务占比,表明经济区整体具有外向型的发展特质。这说明山东立足于将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为“国家海洋经济改革开放先行区”,强化山东与京津冀和长三角地区对接互动的发展战略是十分科学的。
2.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内部资金流动呈现“一核两极”的特征。支付业务辐射度指标分析表明,青岛在经济区内支付业务量占比最大,支付业务综合辐射度最高,在其他市异地业务中占比最大,是经济区资金流动的龙头和核心。潍坊和烟台是经济区资金流动的两极,是资金流动的重要辐射点和集散地,且两市辐射方向不同:烟台的资金流动更多集中在与威海之间,潍坊则主要辐射东营、日照、滨州三市。
3.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内部部分地市间的资金流动具有较强的内生动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部分地市之间具有较高的支付业务辐射度,说明这些市相互之间经济发展具有强烈的联系,或者说,资金在这些市之间的流动具有内生动力。基于此判断,烟台与威海相互之间、东营与滨州相互之间的资金流动有较强的内生动力。同时,综合日照业务量来考虑,日照与青岛之间的资金流动也具有内生动力。
(二)政策建议
1. 充分发挥青岛、潍坊、烟台的辐射带动作用,畅通资金流动通路,促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协调发展。《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提出“要提升区域中心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促进青岛—潍坊—日照、烟台—威海、东营—滨州三个城镇组团协同发展”。这三个城镇组团的发展能够起到优化海洋产业布局、提升胶东半岛高端海洋产业集聚区核心地位的作用。但同时,也应当重视“一核两极”现象在区域资金流动中的客观作用,避免过度注重城镇组团内部发展,阻隔资金跨市流动的内在联系,忽视区域协调发展。因此,建议一方面充分发挥青岛在经济区资金流动中的核心和龙头作用,统筹、引领整个经济区的发展;另一方面,要有效利用烟台、潍坊作为资金流动辐射点和集散地的优势,合理引导资金流动,巩固并加强两市资金辐射的“两极”作用,畅通资金流动通路,促进经济协调发展。
2. 发挥潍坊在资金流动方面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推动“一黄一蓝”两个经济区协同发展。东营和滨州是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潍坊是对东营和滨州资金流动的重要辐射点,因此,作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重要一极,潍坊是“蓝”向“黄”输送资金的关键环节和重要桥梁,在畅通两个经济区资金流动,推动黄、蓝两个经济区协同发展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建议结合产业政策和规划,巩固和加强潍坊在资金流动方面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提高资金流动效率,使“一黄一蓝”两个经济区的联系更加紧密,实现共同发展。
3. 借助资金流动内生动力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地市间资金流动的内生动力源自于两市产业发展的契合,例如处于产业链的上下游等。找准这个契合点,并辅以适当的政策引导和支持,对于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畅通产业政策落实有事半功倍的促进作用。因此,建议深入挖掘和利用东营与滨州,烟台与威海,日照与青岛间资金流动的内生动力,找准着力点,适当进行政策引导支持。
4. 因势利导、甄别良莠,引导合理资金流动,促进区域经济健康发展。资金流动的增减变动是地市间经济联系紧密与否的衡量标准之一。日益增大的资金流动量背后必然有现实的经济需求推动,这种推动力也是山东制定经济发展政策和区域经济政策时不能忽视的重要因素。建议结合地区产业政策和区域发展政策,发掘出催化趋势变化的诱因,并对其中合理的因素进行适当引导和扶持,促进区域经济健康平稳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华主编.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M].青岛出版社,2010.
[2]欧阳卫民.现代支付论[M].中国长安出版社,2010.
[3]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2010支付业务季报4[M].中国金融出版社,2010.
[4]查全亚.现代化支付体系对银行流动性及货币政策影响的实证分析[J].金融纵横,2008,(1).
[5]王景武.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基于中国区域金融发展的实证分析[J].财贸经济,2005,(10).
[6]唐旭.资金流动与区域经济发展[J].金融研究,1995,(8).
(责任编辑 耿 欣;校对 SJ)
关键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支付系统;资金流动
Abstract:Payment is external appearance of capital flow. The payment recorded by China National Automation Payment System (CNAPS) reflects the cross-bank and cross-regional flow of social capital.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NAPS,the High Value Payment System (HVPS) deals with more than 60% payment of whole social payment system. On the basis of payment data (June 2005-June 2011) of HVPS,by analyzing the payment volume and mutual capital flow of the Seven Cities in Shandong Peninsula Blue Economic Zone,this paper reveals the endogenous driving force of capital flow of the Seven Cities. Based on that, this paper gives suggestions on improving the capital flow of Shandong Peninsula Blue Economic Zone.
Key Words:shandong peninsula blue economic zone,payment system,capital flow
中图分类号:F83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265(2012)01-0045-05
一、引言
2011年伊始,国务院正式批复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提升为国家发展战略。这是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的又一重大举措。本文从地区资金流动的角度,通过分析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内七市的大额支付系统资金数据,总结资金流动规律,来研究、探讨经济区区域资金流动特点。
二、支付系统数据与宏观经济相关性分析
(一)支付系统数据是社会资金流动的客观反映,是对社会经济活动轨迹的真实记载
日常生产生活中,企业发起的货款给付和转账业务,个人消费时的转账付款,银行间跨行别、跨地区的资金调拨等资金转移行为,只要是涉及跨行别或跨地区,基本都需要通过人民银行建设的支付系统完成。这些资金转移行为源自于社会生产经营活动对资金的真实、客观需求,蕴含着资金流动的来源、去向、笔数、金额等丰富信息,反映了社会经济活动的规律和特点。支付系统数据是对这些资金转移行为的客观记录,是对社会经济活动轨迹的真实记载,为开展区域经济研究分析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持。
(二)支付系统资金数据与宏观经济存在密切的相关性
2005年以来,支付业务量的变动趋势与宏观经济的走势呈现出较高的一致性,是一个地区经济活跃程度的“风向标”和“晴雨表”。在国内经济快速平稳增长时期,国内居民收入、企业利润、财政收入持续增长,企业经营环境改善,居民消费较快增长,支付交易活跃,支付业务量也随之迅速增长;在国民经济不景气时期,企业经济效益下滑,就业困难,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居民收入降低,支付活动减少,支付业务量随之下降;国民经济回暖时期,经济运行出现积极变化,支付交易活动有所增加,支付业务量逐渐回升。例如,通过分析2006年8月至2011年6月的数据可以看出,支付系统业务量同比增速指标不仅与我国的宏观经济景气指数保持了较高的一致性趋势,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作为先行指标,对宏观经济景气指数的发展趋势提供参考(图1)。
图1:大额支付系统金额同比增速与宏观经济景气度指数比较图
资料来源: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www.cemac.org.cn)。
(三)支付系统数据分析结果对研究区域经济发展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借助资金流动规模等指标分析支付系统业务数据,为开展区域经济分析和研究提供了新角度和新思路,对研究区域经济有现实的指导意义。人民银行前期的研究表明,从全国总的支付量来看,全国70%的资金在江苏、浙江、上海、广东等地区流转,中部、西部和其他地区的支付业务量合计仅占30%左右,这与我国各地区国民收入、财政收入等各方面的数据吻合。此外,通过考察某一区域内不同地区之间是否有密切的资金往来,可以证明其是否是一个真正的经济区域,从而为区域经济研究和区域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决策参考。2010年人民银行通过对大额支付系统数据进行综合深入分析发现,我国八大经济区域划分中,真正符合经济区域概念的只有三个,即长三角区、珠三角区和环渤海区。这三个地区分别以上海、广州和北京等城市为中心,区域内各省市间经济往来密切,经济关联度高,绝大部分资金往来都集中在经济区域各省市之内。
三、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区域资金流动情况分析
大额实时支付系统(以下简称大额支付系统)是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的重要应用系统和组成部分,目前已覆盖境内各银行业金融机构,是跨行资金流动的主要渠道。大额支付系统处理的业务量占整个社会支付系统处理业务的6成多,其数据信息在反映社会资金流动特点方面具有较强的代表性。本文以2005年6月至2011年6月的半岛蓝色经济区内七市大额支付系统业务数据为基础,借助资金流动规模、支付业务辐射度等指标,系统分析各市支付往来业务特点和相互之间资金流动的关联性。
(一)支付业务总体分析
1. 七市经济活跃状况差异较大。资金流动规模 是反映一个地区经济活跃状况的重要指标。从全省来看,七市资金流动规模合计占全省的47%。但各市间相差较大。七市资金流动规模呈现三个层级:青岛为第一层级(占比42%),烟台(占比26%)和潍坊(占比13%)为第二层级,三市合计占比超过80%,其余4市均只占5%左右。这说明七市经济活跃状况相差较大,发展较不平衡。
2. 七市本地、异地业务占比情况分析。本地、异地业务的占比是反映资金流动开放性程度的指标。本文分析了2005年6月至2011年6月,七市发起和收到的所有大额支付系统业务,并对本、异地业务进行了分类和占比分析,分析结果见表1。
(1)整体来看,与全省平均水平相比,经济区省外异地业务占比较高,省内异地业务占比较低。半岛蓝色经济区内七市的省内异地业务平均占比(11.8%)低于全省平均占比(13.4%),而省外异地业务平均占比(75.0%)高于全省平均占比(73.2%)。这说明,从全省来看,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地市与省外其他省市的支付业务往来更加密切,资金流动更加频繁,资金流动开放性程度更高。
(2)东营、滨州、日照省内业务占比较高,资金流动开放性程度较低。省内业务分为本地业务和省内异地业务。通过具体分析可以看出,东营(17.2%)和滨州(15.9%)本地业务占比远高于全省平均(13.4%)和经济区整体平均(13.2%)。日照的省内异地业务占比(17.5%)居七市的首位。这说明,相较于其他四个市,这三个市的支付业务和资金流动更多地集中于市内或往来于省内其他地市,更加偏重于资金的内部流动,资金流动开放性较低。
(3)烟台、青岛与省外资金交流较多,资金流动开放性程度较高,外向型经济特征更加突出。通过分析,烟台(76.8%)和青岛(76.7%)的省外异地业务占比位居七市的前两位,远高于全省平均(73.2%)。这表明,烟台和青岛较其他市在与外省支付业务往来方面联系更加紧密。
(二)七市支付业务辐射度分析
1. 支付业务辐射度的概念。支付业务辐射度是用于反映一地市对另一地市异地业务贡献程度的指标,其本质是两市间的支付业务在对方异地业务中的占比。为了排除支付业务过于集中导致的计算误差,本文对直接计算的占比百分数进行处理后得出支付业务辐射度指标。具体计算公式为:
公式中,为i市对j市的支付业务辐射度。值越大,说明i市在j市异地支付业务中占比越高,对j市辐射作用越大。为i市与j市之间的支付往来业务的笔数。此处仅计算异地业务,所以当时,为地市内部往来业务笔数,应予排除。为i市在j市异地支付业务笔数中的占比,所以。为其余市在j市占比组成的n维列向量。n表示研究区间的市的数量,由于蓝色经济区内有七地市,此处n为7。
为了表述i地市在整个区域内的支付业务辐射度,本文将i市对其余各市支付业务辐射度的平均值作为该市在经济区的综合辐射度,即:
其中,为在整个区域内的支付业务综合辐射度。值越大,i市在区域内综合的支付业务辐射度越高,说明其资金集散地的作用越大。
2. 七地市支付业务辐射度分析。对七市支付业务辐射度进行计算(见表2、表3),可以得出以下特点:
(1)青岛支付业务综合辐射度最高,是半岛蓝色经济区资金流动的龙头。分析表明,其余六市与青岛间的支付往来业务占各自异地业务的比重最大,青岛市的综合辐射度达99,是经济区内的其他六市的资金流动的重要集散地。这说明青岛具有很强的辐射作用,是经济区内资金流动的龙头。
(2)潍坊、烟台是经济区内资金流动的重要辐射点。潍坊、烟台是经济区内其他市异地业务占比中除青岛外最高的地市 ,支付业务综合辐射度分别为48和45。两市同时具有较高的支付业务集中度和辐射度,说明两地市是经济区内资金流动的重要枢纽和资金中转站,是不可或缺的“辐射点”和集散地,但两市的辐射方向不同:烟台的资金流动更多集中在与威海之间,潍坊则主要辐射东营、日照、滨州三市。
(3)威海、东营、滨州、日照支付业务综合辐射度较低,且支付业务往来呈现不同特点。日照的支付业务主要集中往来于青岛、潍坊、烟台三市,其中与青岛的资金往来约占其异地支付业务的60%,因此日照的支付业务集中度明显高于威海、滨州、东营。这说明在资金流动方面,日照对青岛依赖性很强。威海、滨州、东营的支付业务集中度虽然较低,但结合“各市间支付业务占比统计表”可以看出,它们业务分散得“各有特点”:威海支付业务主要往来于青岛和烟台两市,且业务量比较均匀,与其他四市往来较少;滨州、东营两市情况相似,支付业务主要集中于青岛、潍坊及两市之间。
(三)七市间辐射度变动趋势分析
运用上述计算方法,对2006年3季度至2011年2季度半岛蓝色经济区内七市间辐射度进行了分析,发现以下变动规律。
青岛:烟台、潍坊、威海对青岛的辐射度逐渐减小,东营、滨州、日照对青岛的辐射度逐渐增大。统计数据表明,2006年3季度至2011年2季度,虽然烟台和潍坊仍处于对青岛辐射度的前两位,但业务量合计占比逐渐下降,已由最高时的65%下降到50%左右;威海对青岛的辐射度也日趋减少,业务量占比累计降幅达25%左右。相比之下,东营、滨州、日照三市对青岛辐射度总体呈增长态势。三市业务量占比累计增幅均在40%以上,其中日照统计期内业务量占比累计增幅达63%。这表明,近五年来,烟台、潍坊、威海与青岛间的资金流动有所下降,而东营、滨州、日照三市则稳步增长。
烟台:烟台与威海、东营、滨州相互之间的辐射度逐渐增大。统计数据表明,2006年3季度至2011年2季度,随着对青岛辐射度的减小,烟台与威海相互之间的业务量占比逐渐提高,彼此的辐射度逐渐增大,累计增幅约在10%左右。这表明两市间的支付业务往来更加密切,资金流动更趋频繁,经济交往更加紧密。烟台与东营、滨州相互之间业务量占比也呈现较为明显的增长趋势,尤其是自2008年3季度以来,东营、滨州对烟台的业务量占比累计增幅在1倍以上,增幅明显。
潍坊:青岛对潍坊的辐射度呈现波动减小态势,潍坊与东营相互之间呈现波动增大趋势,与其他市波动持平。统计数据表明,2006年3季度至2011年2季度,青岛在潍坊的异地业务量中占比呈现波动下降趋势,由2006年占比80%左右逐步下降到占比不足70%。同期,潍坊与东营相互之间的业务量占比总体呈现增大趋势,5年间两市相互之间的辐射度均累计增长了1倍左右,支付业务交流日益密切。
日照:日照与东营相互之间的辐射度呈现较为明显的波动增大趋势,与烟台呈现波动减小趋势。统计数据表明,2006年3季度至2011年2季度,日照与东营相互之间的业务量占比虽有较大幅度的波动,但总体仍呈现增大的趋势,5年里两市间业务量由占比不足1%。逐步增大到5%左右,互相之间的支付业务辐射度也呈现较大幅度增长。这说明两市间支付业务日益密切。与此相反,日照与烟台相互之间的业务量占比则下降明显,5年间累计下降50%左右。
威海:威海与滨州相互之间辐射度持续减小,与烟台逐渐增大,对青岛辐射度逐渐减小。统计数据表明,2006年3季度至2011年2季度,威海与滨州相互之间的业务量占比均有较大幅度下降,辐射度逐渐减小,累计降幅在50%以上。这表明两市间的支付业务往来日益减少,相互之间资金交流的增速小于与其他市的增速。
东营与滨州:滨州与烟台相互之间辐射度逐渐增大,对青岛呈波动增大趋势。总体来说,除与威海呈波动持平态势外,东营对其他市的辐射度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增长。相关趋势前文均已述及,此处不再赘述。
四、结论及建议
(一)相关结论
1、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支付业务活跃,具有较高的经济活跃度,资金流动外向性程度较高。总体来看,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资金流动规模在全省占比较高,经济发展较为活跃。虽然经济区内部发展不平衡,但低于全省的省内异地业务占比、高于全省的省外异地业务占比,表明经济区整体具有外向型的发展特质。这说明山东立足于将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为“国家海洋经济改革开放先行区”,强化山东与京津冀和长三角地区对接互动的发展战略是十分科学的。
2.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内部资金流动呈现“一核两极”的特征。支付业务辐射度指标分析表明,青岛在经济区内支付业务量占比最大,支付业务综合辐射度最高,在其他市异地业务中占比最大,是经济区资金流动的龙头和核心。潍坊和烟台是经济区资金流动的两极,是资金流动的重要辐射点和集散地,且两市辐射方向不同:烟台的资金流动更多集中在与威海之间,潍坊则主要辐射东营、日照、滨州三市。
3.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内部部分地市间的资金流动具有较强的内生动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部分地市之间具有较高的支付业务辐射度,说明这些市相互之间经济发展具有强烈的联系,或者说,资金在这些市之间的流动具有内生动力。基于此判断,烟台与威海相互之间、东营与滨州相互之间的资金流动有较强的内生动力。同时,综合日照业务量来考虑,日照与青岛之间的资金流动也具有内生动力。
(二)政策建议
1. 充分发挥青岛、潍坊、烟台的辐射带动作用,畅通资金流动通路,促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协调发展。《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提出“要提升区域中心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促进青岛—潍坊—日照、烟台—威海、东营—滨州三个城镇组团协同发展”。这三个城镇组团的发展能够起到优化海洋产业布局、提升胶东半岛高端海洋产业集聚区核心地位的作用。但同时,也应当重视“一核两极”现象在区域资金流动中的客观作用,避免过度注重城镇组团内部发展,阻隔资金跨市流动的内在联系,忽视区域协调发展。因此,建议一方面充分发挥青岛在经济区资金流动中的核心和龙头作用,统筹、引领整个经济区的发展;另一方面,要有效利用烟台、潍坊作为资金流动辐射点和集散地的优势,合理引导资金流动,巩固并加强两市资金辐射的“两极”作用,畅通资金流动通路,促进经济协调发展。
2. 发挥潍坊在资金流动方面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推动“一黄一蓝”两个经济区协同发展。东营和滨州是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潍坊是对东营和滨州资金流动的重要辐射点,因此,作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重要一极,潍坊是“蓝”向“黄”输送资金的关键环节和重要桥梁,在畅通两个经济区资金流动,推动黄、蓝两个经济区协同发展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建议结合产业政策和规划,巩固和加强潍坊在资金流动方面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提高资金流动效率,使“一黄一蓝”两个经济区的联系更加紧密,实现共同发展。
3. 借助资金流动内生动力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地市间资金流动的内生动力源自于两市产业发展的契合,例如处于产业链的上下游等。找准这个契合点,并辅以适当的政策引导和支持,对于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畅通产业政策落实有事半功倍的促进作用。因此,建议深入挖掘和利用东营与滨州,烟台与威海,日照与青岛间资金流动的内生动力,找准着力点,适当进行政策引导支持。
4. 因势利导、甄别良莠,引导合理资金流动,促进区域经济健康发展。资金流动的增减变动是地市间经济联系紧密与否的衡量标准之一。日益增大的资金流动量背后必然有现实的经济需求推动,这种推动力也是山东制定经济发展政策和区域经济政策时不能忽视的重要因素。建议结合地区产业政策和区域发展政策,发掘出催化趋势变化的诱因,并对其中合理的因素进行适当引导和扶持,促进区域经济健康平稳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华主编.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M].青岛出版社,2010.
[2]欧阳卫民.现代支付论[M].中国长安出版社,2010.
[3]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2010支付业务季报4[M].中国金融出版社,2010.
[4]查全亚.现代化支付体系对银行流动性及货币政策影响的实证分析[J].金融纵横,2008,(1).
[5]王景武.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基于中国区域金融发展的实证分析[J].财贸经济,2005,(10).
[6]唐旭.资金流动与区域经济发展[J].金融研究,1995,(8).
(责任编辑 耿 欣;校对 S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