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是全民看跳水的一年,各大明星以公益之名一会儿《星跳水立方》一会儿《中国星跳跃》,由于节目的竞技难度高,危险系数大,成功吸引了不少眼球。后来由于释小龙助理溺亡一事引发争议,跳水节目也不得不偃旗息鼓。2013是众台“高歌”的一年,一季《我是歌手》让湖南卫视赚的盆满钵满,你有《中国好声音》我有《中国最强音》,你唱《中国藏歌会》我来《中国红歌会》。2013更是亲子狂欢的一年,这边《爸爸去哪儿》萌翻全场,那边《宝宝来啦》蓄势待发。一时间,陕西卫视《好爸爸坏爸爸》、浙江卫视《人生第一次》、青海卫视《老爸老妈看我的》等也一同加入战团,“拼孩”“拼爹”的战火全面升级,让之前红透半边天的选秀节目瞬间降温。
纵观电视媒体近几年的表现,不管是“幸福中国”还是“快乐中国”,也无论是“中国蓝”或是“中国梦”最终都成了“娱乐中国”,“中国娱乐”。
如此看来,今年10月“加强版限娱令”的出台也在情理之中,其所带来的震动可想而知。说起“限娱令”,自2002年推出至今已有十一年的历史了,2002年3月,倍受追捧的《流星花园》由于涉嫌“误导青少年”,被国家广电总局勒令停播。2004年4月,“凶杀暴力涉案剧”又被开了刀。2006年,广电总局规定跨省赛事参赛选手年龄必须年满18岁,并要求停播地方方言译制的境外广播电视节目。2007年8月再下禁令,要求立即停播《第一次心动》选拔活动以及广东电视台女性整容真人秀节目《美丽新约》;9月,国家广电总局全面发力,严格禁止各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制作播出低俗、下流和涉及性生活、性药功能内容的节目。2011年对34个电视上星综合频道新闻类节目的播出进行了规定并要求开办一个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道德建设栏目。此外,还有针对谍战剧播出的要求。名目繁多的“限娱令”似乎见不得各大卫视的好收成,哪个剧集火了,哪个选秀热了广电总局都要站出来为其泼上一盆冷水。
2013年10月 “加强版限娱令”的推出令各大卫视又陷入措手不及的窘态。“加强版限娱令”其实名为《关于做好2014年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编排和备案工作的通知》。其引起反响最大的内容莫过于:各电视上星综合频道每年播出的新引进境外版权模式节目不得超过1个,当年不得安排在19:30-22:00之间播出;卫视歌唱类节目最多保留4档。另外“限娱令”还规定,每天播放不少于30分钟国产纪录片、30分钟国产动画片;电视晚会原则上重要节假日期间每日不超过3台。
实际上,仅“限制引进境外版权节目”一项,就已经让诸多卫视无所适从了。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的横空出世,让很多人知道了荷兰的选秀节目《The Voice of Holland》。而第二季“好声音”的广告总收入已达10亿元,已然占据了浙江卫视广告收入的半壁江山。无独有偶,在湖南卫视2014年的广告招商会上,立白集团投入 2.7908亿再次牵手的湖南卫视王牌节目《我是歌手》,其同样引进自韩国MBC电视台歌手竞赛真人秀《我是歌手》,难逃“境外版权”的出身。
然而,国内卫视购买海外版权的节目远不止这些。粗看各大卫视2013的主要综艺节目: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我是歌手》来自韩国,《我们约会吧》引进自英国;东方卫视的《中国达人秀》《梦立方》《顶级厨师》均引进自英国;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来自荷兰;《中国梦想秀》源自英国,还有江苏卫视轰动一时的《星跳水立方》引进自德国综艺节目《Stars in danger:High diving》,《欢喜冤家》来自美国……有业内人士坦言,“仅荷兰一家版权公司,去年一下子就在中国卖掉了七八个模式。” 这样的栏目“出身”让人看得惊心动魄——我们平日喜爱的节目中竟有大半来自海外,不禁为之担忧:中国电视的创造力何在?也骤然感到了“限娱令”的无奈。
“限娱令”一再出新让我们不得不注意到集团化运作下的各大卫视所出现的颇多问题。娱乐本身没有错,推出几档观众喜闻乐见的娱乐节目也无可厚非。但作为地方台的核心传播媒介,卫星频道应有自身的定位和原则——既要兼顾娱乐国民的功能,更不能卸下引导积极向上的舆论导向,提高国民素质的社会责任。反观今日诸多地方卫视,为了争取效益,在娱乐的圈子里团团转,一味追求更吸睛更有冲击力的娱乐方式,造成了娱乐无度的媒体乱象。总结有以下几点:
一是盲目跟风导致节目同质化。2008年,一部《潜伏》催生了大批良莠不齐的谍战剧集,10年某台一档婚恋节目的火爆又让各大卫视红了眼……回顾2013年,单播出歌唱类节目的电视台数量就已超过两位数,随后而来的“亲子热”也已初见端倪。电视台之间相互模仿,盲目跟风,缺乏创新的运作方式导致节目同质化,缺乏亮点。看似百家争鸣,琳琅满目的娱乐节目,实际可供观众选择的余地并不大。倘若不爱看唱歌,不爱看亲子,似乎就没有多少选择余地了
二是依靠购买海外版权打造王牌栏目。购买海外版权是近几年诸多卫视提高收视的首选。由于国外拥有着专业的节目研发团队,且多数引进节目经过当地收视市场的验证,因此有着更大胜算。但海外节目毕竟是脱离本土的产物,若只顾引进而不知改良,也难免出现水土不服的问题。再者,面对限娱令对于版权引进的规定,各大卫视若过度依赖引进版权稳住收视,恐怕不能长久。
三是内容空洞,格调低俗。为了吸引眼球,提高关注度,地方大台呈现出娱乐低俗化的势头。而文化类、科普类以及少儿类等一些富有营养,利于提高国民素质的节目却极度贫乏。多数娱乐节目言之无物,毫无高度可言。个别栏目甚至用语低俗,消极,对社会风气有着极大的负面影响。2012年一部《舌尖上的中国》倍受关注,向人们展示了纪录片的魅力;今年河南卫视《汉字英雄》的走红又给众多卫视做了榜样。文化类节目的热播,反映了观众对于优质节目的需求及鉴赏水平。娱乐稍纵即逝,而文化则源远流长。各大卫视当对此好好反思,负起引导社会正面精神力量的责任。
四是优秀影视剧作品匮乏。面对眼下内容拙劣的剧集,重放老片成了诸多卫视的选择。寒暑假一到《西游记》《还珠格格》《新白娘子传奇》以及《甄嬛传》这些被视为经典的剧集被反复播出,让我们看到了优秀影视作品的匮乏。剧本粗制滥造,剧情、角色时有雷同,演员疏于演技等等诸多问题使得近几年经典剧集、高票房电影屡被翻拍,但多数难以超越原版。2013年,抗战剧、家斗剧扎堆,抗日英雄无限度偶像化、神化被网友诟病。没有内容深入、逻辑清晰的剧本,没有务实敬业的演员,纵使制作方动辄上亿的大制作也难以掩饰本质的缺失,最终难成经典,收视群体分散在所难免。
电视市场娱乐无度,自由发展的乱象让我们看到了“限娱令”出台的迫切和必要。我们期待看到电视市场的健康成长,我们期待没有限娱的2014。
纵观电视媒体近几年的表现,不管是“幸福中国”还是“快乐中国”,也无论是“中国蓝”或是“中国梦”最终都成了“娱乐中国”,“中国娱乐”。
如此看来,今年10月“加强版限娱令”的出台也在情理之中,其所带来的震动可想而知。说起“限娱令”,自2002年推出至今已有十一年的历史了,2002年3月,倍受追捧的《流星花园》由于涉嫌“误导青少年”,被国家广电总局勒令停播。2004年4月,“凶杀暴力涉案剧”又被开了刀。2006年,广电总局规定跨省赛事参赛选手年龄必须年满18岁,并要求停播地方方言译制的境外广播电视节目。2007年8月再下禁令,要求立即停播《第一次心动》选拔活动以及广东电视台女性整容真人秀节目《美丽新约》;9月,国家广电总局全面发力,严格禁止各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制作播出低俗、下流和涉及性生活、性药功能内容的节目。2011年对34个电视上星综合频道新闻类节目的播出进行了规定并要求开办一个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道德建设栏目。此外,还有针对谍战剧播出的要求。名目繁多的“限娱令”似乎见不得各大卫视的好收成,哪个剧集火了,哪个选秀热了广电总局都要站出来为其泼上一盆冷水。
2013年10月 “加强版限娱令”的推出令各大卫视又陷入措手不及的窘态。“加强版限娱令”其实名为《关于做好2014年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编排和备案工作的通知》。其引起反响最大的内容莫过于:各电视上星综合频道每年播出的新引进境外版权模式节目不得超过1个,当年不得安排在19:30-22:00之间播出;卫视歌唱类节目最多保留4档。另外“限娱令”还规定,每天播放不少于30分钟国产纪录片、30分钟国产动画片;电视晚会原则上重要节假日期间每日不超过3台。
实际上,仅“限制引进境外版权节目”一项,就已经让诸多卫视无所适从了。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的横空出世,让很多人知道了荷兰的选秀节目《The Voice of Holland》。而第二季“好声音”的广告总收入已达10亿元,已然占据了浙江卫视广告收入的半壁江山。无独有偶,在湖南卫视2014年的广告招商会上,立白集团投入 2.7908亿再次牵手的湖南卫视王牌节目《我是歌手》,其同样引进自韩国MBC电视台歌手竞赛真人秀《我是歌手》,难逃“境外版权”的出身。
然而,国内卫视购买海外版权的节目远不止这些。粗看各大卫视2013的主要综艺节目: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我是歌手》来自韩国,《我们约会吧》引进自英国;东方卫视的《中国达人秀》《梦立方》《顶级厨师》均引进自英国;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来自荷兰;《中国梦想秀》源自英国,还有江苏卫视轰动一时的《星跳水立方》引进自德国综艺节目《Stars in danger:High diving》,《欢喜冤家》来自美国……有业内人士坦言,“仅荷兰一家版权公司,去年一下子就在中国卖掉了七八个模式。” 这样的栏目“出身”让人看得惊心动魄——我们平日喜爱的节目中竟有大半来自海外,不禁为之担忧:中国电视的创造力何在?也骤然感到了“限娱令”的无奈。
“限娱令”一再出新让我们不得不注意到集团化运作下的各大卫视所出现的颇多问题。娱乐本身没有错,推出几档观众喜闻乐见的娱乐节目也无可厚非。但作为地方台的核心传播媒介,卫星频道应有自身的定位和原则——既要兼顾娱乐国民的功能,更不能卸下引导积极向上的舆论导向,提高国民素质的社会责任。反观今日诸多地方卫视,为了争取效益,在娱乐的圈子里团团转,一味追求更吸睛更有冲击力的娱乐方式,造成了娱乐无度的媒体乱象。总结有以下几点:
一是盲目跟风导致节目同质化。2008年,一部《潜伏》催生了大批良莠不齐的谍战剧集,10年某台一档婚恋节目的火爆又让各大卫视红了眼……回顾2013年,单播出歌唱类节目的电视台数量就已超过两位数,随后而来的“亲子热”也已初见端倪。电视台之间相互模仿,盲目跟风,缺乏创新的运作方式导致节目同质化,缺乏亮点。看似百家争鸣,琳琅满目的娱乐节目,实际可供观众选择的余地并不大。倘若不爱看唱歌,不爱看亲子,似乎就没有多少选择余地了
二是依靠购买海外版权打造王牌栏目。购买海外版权是近几年诸多卫视提高收视的首选。由于国外拥有着专业的节目研发团队,且多数引进节目经过当地收视市场的验证,因此有着更大胜算。但海外节目毕竟是脱离本土的产物,若只顾引进而不知改良,也难免出现水土不服的问题。再者,面对限娱令对于版权引进的规定,各大卫视若过度依赖引进版权稳住收视,恐怕不能长久。
三是内容空洞,格调低俗。为了吸引眼球,提高关注度,地方大台呈现出娱乐低俗化的势头。而文化类、科普类以及少儿类等一些富有营养,利于提高国民素质的节目却极度贫乏。多数娱乐节目言之无物,毫无高度可言。个别栏目甚至用语低俗,消极,对社会风气有着极大的负面影响。2012年一部《舌尖上的中国》倍受关注,向人们展示了纪录片的魅力;今年河南卫视《汉字英雄》的走红又给众多卫视做了榜样。文化类节目的热播,反映了观众对于优质节目的需求及鉴赏水平。娱乐稍纵即逝,而文化则源远流长。各大卫视当对此好好反思,负起引导社会正面精神力量的责任。
四是优秀影视剧作品匮乏。面对眼下内容拙劣的剧集,重放老片成了诸多卫视的选择。寒暑假一到《西游记》《还珠格格》《新白娘子传奇》以及《甄嬛传》这些被视为经典的剧集被反复播出,让我们看到了优秀影视作品的匮乏。剧本粗制滥造,剧情、角色时有雷同,演员疏于演技等等诸多问题使得近几年经典剧集、高票房电影屡被翻拍,但多数难以超越原版。2013年,抗战剧、家斗剧扎堆,抗日英雄无限度偶像化、神化被网友诟病。没有内容深入、逻辑清晰的剧本,没有务实敬业的演员,纵使制作方动辄上亿的大制作也难以掩饰本质的缺失,最终难成经典,收视群体分散在所难免。
电视市场娱乐无度,自由发展的乱象让我们看到了“限娱令”出台的迫切和必要。我们期待看到电视市场的健康成长,我们期待没有限娱的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