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路前行

来源 :纺织服装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Wind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相对来讲,产业集群、专业市场在瞬息万变的纺织服装行业中,一直保持着低调内敛、踏实稳重的“保守实干”派形象。由于涵盖范围广、涉及层面多,因而经常因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顾虑而显得步履缓慢。
  这一年,是城市调整大规模展开的发力年、产业转移平稳过渡的承接年、品牌孵化承前启后的攻坚年、电子商务初见成效的突破年……人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未知,而这个未知中却又隐藏着商机。因此,2014对于很多从业者来说,是紧张而充实的一年。
  很多人形容,集群和市场层面的变化“慢而大”,稳定度虽高,然而但凡起变革,必有大震动。2014年对于产业集群和专业市场而言,就是一个浓墨重彩的转折之年。
  #年度热门话题榜#
  回首2014年,《纺织服装周刊·市场集群》专刊的报道内容涵盖甚广,从政策制度到管理模式,从成果展示到人物特写,紧密结合热点时事进行追踪报道、及时呈现。回顾全年刊物,评选出市场集群2014年度热门话题榜TOP.3。这三个话题在2014年全年不断涌现热门事件,瞩目度、热议度、上镜率最高,同时也是《纺织服装周刊·市场集群》专刊中存在感最强的三大主旋律。
  TOP1
  #市场集群电商突围战#
  上榜理由:电子商务对于整个纺织服装行业来说已经并不新鲜,然而在产业集群、专业市场领域来说却仍处在摸索期。电子商务的话题可谓是“领导见面聊两句,大会小会不离题”。电子商务是集群区域品牌推广、专业市场转型升级的重要工具之一,也是当之无愧热门话题榜首。
  虽然服装行业属于中国第一批“触电”行业之一,但是服装品牌单打独斗的局面持续了近十年仍然没有大规模地打开全新局面。“发展电子商务”如今已经是各大产业集群、专业市场发展规划中一条铁一样的“军规”。对于集群和市场而言,这句口号在今年真真正正地开始落地,无人问津的网站和不正规的淘宝批发已经成为过去,从今年的集群和市场的动作中,我们看到了投入,无论是精力抑或资金,他们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投入。
  在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电子商务近三年来迅猛发展,它不但能够减少中间渠道环节,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扩大交易范围,还能给纺织服装企业带来营销渠道上的变革,消费者也可以直接参与到企业的生产之中。这种变化给传统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如何抓住电商时代的发展机遇,提升流通效率,已经成为传统纺织服装专业市场及企业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针对发展电子商务方面的困难,我们结合产业集群、专业市场电子商务六大应用形式:纺织原材料电子盘、第三方开放平台、第三方自营平台、服装产业带、电商服务园区、网供服务平台等进行了报道,结合业内优秀模板进行深入分析,分享经验、提供方法。其中包括深入专访了国内顶尖的电子商务产业园常熟中服电子商务产业园和独立电商平台网上轻纺城。
  一些集群和市场投入了大笔经费自建商城,希望把电子商务作为转型升级的突破口,然而也有更多市场的自建商城是一座空中楼阁,主要功能仍为展示,并没有找准盈利模式,商户更是完全不买账。然而在这样的情况下,网上轻纺城却能单枪匹马在市场自建平台中脱颖而出,实现了可观的交易额。网上轻纺城总经理丁建军介绍:“能够实现这么大的交易额,主要的原因有3个方面,一是网上轻纺城庞大而完善的信息库给商户提供了保障;二是我们做纺织品电商的专业度和诚信度得到了认可;三是入驻商户纯度非常高,大家都是主动地寻求线上交易。”另外丁建军介绍的网上轻纺城出租网络铺位、收取广告费用等盈利模式,也为很多专业市场的自建商城提供了初期发展的模板。
  人们常常略带嘲讽地说一句:“中国人的模仿能力全球最强。”纺织服装行业用不到30年的时间,走过了西方国家近百年的路,这样的高速发展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我们对于外国成熟模式的压缩甚至照搬,然而,这条路在电子商务层面却行不通。中国市场集群的转型升级一直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当没有“完美教材”可以效仿时,中国人被激发了真正的创造力。市场集群与电子商务,这个议题被业内关注,至今仅仅三四年的时间。在这段并不长的时间内,市场集群已经进行了多种模式的探索,虽然整体仍然迷茫,但是市场充满着战斗力,他们的尝试也逐步取得突破。相信服装人的智慧,更相信这个只有中国人明白的树大根深的竞争环境,能够给市场集群的电商征程带来更多灵感和创意。
  TOP2
  #寻找集群经济突破口#
  上榜理由:自2002年开始,纺织产业集群试点工作已经进行了12年,12年来纺织产业集群得到快速发展,并成为中国纺织产业由大变强的重要基础。新常态下,集群经济急需寻找新的突破口,行业协会和全国各大集群为此不断发动头脑风暴、举办活动、寻求突破,这一话题也是产业集群最核心的重点。
  纺织产业集群在人员、环境、市场、国际竞争等方面面临诸多挑战,要应对这些挑战,从生产关系的角度而言,就是要再塑纺织集群经济优势,包括巩固老优势,创造新优势。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顾问陈树津表示,纺织产业集群在人员、环境、市场、国际竞争等方面正迎来挑战。首先,人员方面,东部集群地区远距离异地就业人多,流动性大,屡现招工难、留人难,而中西部集群地区,也开始时现用工紧张的情况,还遇到了青年人择业观念的挑战,以及服务业等其他行业带来的竞争。过去,集群地区缺乏技术、设计、营销等专业人才,虽然当下情况已有很大改善,但离实际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其中,职工工资待遇提升,企业领导者的知识管理水平及社会责任意识是否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等都是纺织企业必须面对的。
  TOP 3
  #雾里看花的一体化#
  上榜理由:2014年,很多行业的年度盘点都无法避开“一体化”这个热词。经济一体化给各行各业带来了很大的变革,对于市场集群来说也是如此。产业转移、首都经济圈、专业市场搬迁、大战略、大思维、大未来等话题不断冲击着市场集群人的固有思维,也使这个以稳定著称的圈子焕发了年轻的活力。


  人口膨胀,交通拥堵,环境恶化……越来越多的大城市病困扰着京津冀地区的城市发展。2月26日,中央召开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会议,也就是在这次会议上,京津冀协同发展正式被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京津冀一体化的话题一夕之间就在各行各业引起了核变反应。
  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刘杉认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际包含了三个重要含义,一是协调京津冀区域发展,消除环境污染源,促进经济增长;二是解决北京“大城市病”,让北京放下沉重包袱;三是给河北还账,尽快让其摆脱落后局面。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副研究员单菁菁更是直接提道,因为人口膨胀、“大城市病”缠身,尤其是不堪重负的北京,正面临资源环境的倒逼。
  中国未来参与国际竞争需要倚重沿海三大城市群,这其中,京津冀的短板必须补齐。在这样的战略意义下,北京的城市发展定位变为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内外交往中心,不再包含经济中心,一些高能耗、劳动密集型产业被不断推动着迁离首都,这使得位于北京西城区的动物园服装商圈和丰台区大红门服装商圈成为转移的目标。
  丰台区商务委主任刘怀生说:“专业市场商圈内非首都核心功能的业态会被疏解,如区域性批发和物流功能,而商圈内面向首都市民的一些服务功能,如服装等商品的零售不会消失,还是有存在的必要,下一步还要继续进行转型升级。”最主要的还是要通过市场来配置资源,这也正是京津冀一体化非常强调的核心思想。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肖金成认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根本问题仍然是市场和政府关系问题,应该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
  河北省工业与信息化厅厅长王昌也认为,在京津冀一体化形成的产业转移浪潮中,最后还是企业行为,“它的产品市场在哪儿,配套厂家在哪儿,原料在哪儿,这是政府做不了主的。只能把可能转移的地方提供给你,你来选择,政府会主动引导。”就牵涉其中的纺织服装专业市场而言,它的转型升级必须紧跟这些大思维。专业市场能否符合城市定位、满足城市需要,能否符合市场发展规律和市场发展趋势,将很大程度决定了自身有怎样的大未来。
  今年以来,京津冀一体化,京津冀协同发展在国内引发关注。这对于纺织服装流通领域来说,也迎来了新的机遇,如何去抓住这个机遇,相互之间如何协同发展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是大家谈的比较多的问题。无论最终结果如何,可以看到的是,纺织服装专业市场已经参与到了京津冀一体化这场战略布局中,纺织服装专业市场正在面对一场必须立即做出行动的考验。
  第二,环境方面,包括土地问题和环保问题。东部、中西部集群地区要获得新的工业用地都已经不太容易,环保则已是行业发展的重要课题。另外,纺织集群基本在县镇区域里,大多纺织企业就在乡、村里,其中很多还是家庭作坊。中央在城镇化会议上提出“要注意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这些都是环境问题对集群地区的挑战。
  第三,市场方面。比如棉花市场,国内外棉花价格差距大,尽管国家棉花政策正在逐步调整,但棉纺集群企业仍面临严峻挑战;又如品牌发展,集群里中小企业居多,他们的品牌化路子该怎么走?再如销售模式,面对电子商务的冲击,纺织集群与专业市场该如何应对?再如大众消费水平,一谈转型升级,出现的误区就是都由中低档向高档、高附加值产品转型,真正有哪些企业适合高端化定位、如何开拓新消费群体?这些都需要集群根据市场需求给予企业指导。
  第四,国际竞争方面。由于我国经济持续高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升,现在东南亚的国家在制造业中具有低工资成本的比较优势,因此,国内向这些地区转移了诸多订单以及很多投资项目。在纺织产业中,集群受到的冲击最大,这种现象还在持续,并且一些国家也在开始集群化的发展纺织产业。
  要克服上述困难,寻求集群经济的突破口,最重要的就是创造新优势。为巩固老优势,创造新优势,各个集群做出了诸多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果。目前,试点集群达到200余个,绝大部分具有专业特色,涵盖纺织各个行业、各个生产环节、各种产品,还有专业市场集群,有很好的链接、互补、集成、协作的条件。相关集群之间加强协作,有利于较大范围地集成创新、产业互补、差异化发展、降低成本、开发市场、扩大销售,共同提升竞争力。
  公共服务方面,近年来许多集群地区建立了公共服务平台,并且得到不断完善和丰富,取得了显著成效。其中,19个集群公共服务平台被工信部确定为示范平台,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也确定了37个示范平台。但是总体上讲,集群的公共服务平台建立还不平衡,发挥作用也不充分,应该在这方面下工夫,让它真正成为促进集群发展的一个优势。
  区域品牌方面,产业集群地区产品特色都比较突出,这给叫响区域品牌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区域品牌有非常好的公共效应,当它被广大消费者、相关企业认可后,区域里的产品都会具有竞争力,“一荣俱荣”。但是做到这点不容易,区域内所有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在诚信、质量、社会责任等方面都不能出问题,否则“一损俱损”。
  区域管理方面,多年来,地方政府集中一些公共资源进行区域管理,形成区域纺织特色经济,这本身就是集群的一大优势。现在,老集群在各种挑战面前,需要产业升级,坚持按照经济规律要求,遵守国家政策方针,顺势加强管理就会促进集群的健康、持续发展。而新集群由于是近期建设的,又有老集群建设的经验借鉴,所以在建设管理上,要用后发优势,破解挑战。
  2014 我们在行动
  《纺织服装周刊·市场集群》专刊以国内纺织服装产业集群、专业市场为核心进行报道,2014年,不仅在各种热门事件、重大活动中留下了足迹,更在市场集群人热议的话题背后反复深挖、寻求最优解,通过一年的报道留下了我们的思考。记录时事、引导启智,我们不断前行。   抛弃繁琐理论 分享实战经验
  编者按:在众多的读者反馈意见中,最受好评的内容就是提供科学方法、分享管理经验、提升工作效率的报道内容。国内复杂多变的大环境给本土市场集群赋予了浓重的中国特色,在国外没有模板可复制的情况下,管理者大多数是摸着石头过河,《纺织服装周刊·市场集群》专刊希望成为为全国市场集群管理者们提供优秀模板、分享成功经验、探讨发展方向的一片园地。
  在中国的产业集群和专业市场背后,有一大批不断在新环境中吸取营养、转变观念、自我成长的管理者。这个“管理者”并不仅仅是一个人,更是他们背后一支高素质的管理团队。《纺织服装周刊·市场集群》专刊在2014年的报道中,持续与集群、市场的管理者进行深度对话,深挖管理思想。
  同时,也与中层领导甚至部门领导、门店店长、优秀陈列师等不同层面的管理者进行经验的交流和分享,吸收最新的管理模式,为市场集群人打开思路,提供更多的思维模式。其中包含集群企业知识产权如何维护、如何最高效率地为产业园区招纳有效客户、集群如何因地制宜地精准招商、市场如何维护大客户、举办采购节的具体时间流程表、对接会如何实现利益最大化、门店陈列如何拯救低销量区等多方面经验的分享,为市场集群管理者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新思路。同时,也有反复被提及的难题,等待继续探索。
  TIPS
  管理者最心塞的问题:跨不过的那道“渠”
  在与市场集群人采访的过程中,不管讨论什么话题,他们总能三句话绕回渠道问题上来,说渠道难题是他们最跨不过的一道坎也不为过。资源整合与流通平台,是产业集群和专业市场永远的关注焦点。区域品牌的推广、成长型品牌的扶持、集群跨地区合作平台的搭建……对于市场集群而言,万变不离其宗的热议话题就是——渠道。而渠道这条隐形门槛,究竟绊住了多少人?
  一线城市的大市场准入门槛非常高,因此,很多市场中的品牌想要进入商场,都会选择中小型商场或二三线城市商场作为起点。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小型商场也并不像想象中那样容易攻克。青岛宝来百货商品部主管张建勇说:“市场想走高端路线,其实商场也一样。中小型商场面对大商场的竞争,他们更希望能够引进知名度高的品牌。所以,品牌在当地的知名度、好感度才是真正的决定因素。对于专业市场中想要走高端化的品牌来说,如果想要获得百货商场的准入证,决定性条件就是培育期要短。”所谓培育期,是指品牌进入商场之后,能否马上引来固定消费群体的注意,品牌自身的知名度和渠道完整度越高,培育期就越短。
  在选择市场时,不要从核心商圈的商场正面突破,城市周边区县或许是一个最好的突破口。张建勇认为,核心商圈的大型商场准入门槛高于城市周边的商场,再加上中心商场的品牌竞争非常激烈,替换率也比较高。想要突破一个城市的商场圈,千万不要冒险从最大最中心的商场开始。“之前说过的市场所要求的培育期短,其实这一点可以在周边商场慢慢培养。”张建勇说,“很多小品牌在进入大商场之前,都会先在城市郊区的周边商场经营两三年。等到该城消费者对于这个品牌的熟悉程度比较高了之后,再拿着在周边商场的经营业绩和大商场来谈,一般来说像这样的方式比较容易成功。”
  除了百货商场以外,购物中心的新变化也给市场中的优秀品牌提供了一些机会。目前越来越多的购物中心开始选择多品牌集成店的形式。金源新燕莎MALL总经理王丽华说:“过去购物中心采用的男装女装分开卖的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满足不了消费者的消费需求。现在顾客来购物中心,不仅是购物,更看重体验,更注重购物过程以及购物氛围。这个时候作为购物中心而言,仅仅粗放地研究各个业态占比多少,显然已经不合时宜,必须将品牌、品类、业态之间组合好。”她认为,购物中心如果有300个店铺,那已算很大体量了。不过,顶多也只能装300个品牌。如果引入多品牌集合店,品牌数会增加至400家甚至更多。这对购物中心的品牌丰富度非常有帮助,也增强了消费者的可逛性。
  另外,多品牌集成的形式对于品牌的来源和知名度的要求会比单独店面稍低一些,一个集成店内有1~2个知名度高的品牌吸引顾客,就可以为其他搭配的品牌带来关注度,因此也给一些知名度稍低的品牌带来了机会。相反地,集成店模式对品牌的特色和原创性的要求更高,品牌的设计风格必须要满足集成店的整体档次,符合其他大品牌的设计水准,有很强的不可复制性。因此,多品牌集成店是一把双刃剑,要充分利用好这个机遇,品牌还应先修炼内功。
  关注品牌成长 追踪成功案例
  编者按:“品牌化”是集群和市场不可回避的发展方向。近年来,产业集群把打造区域品牌作为推动集群发展的重要方针,专业市场更是担起了为中国服装行业孵化本土品牌的重要使命。“品牌”成了二者的主要交集之一,也是《纺织服装周刊·市场集群》专刊跟踪报道的一大内容。
  区域品牌
  “区域管理的难点,难就难在全面管理,要把所有企业都纳入统一的管理体系。”织里童装商会会长杨建平说,“织里集群的最大特点就是小企业众多,每天前来购货的批发商数量都在1000家以上。对于这样一个充分市场化、自由竞争化的产业,我们的管理特色是放手但不放纵,让企业在合理、合法的框架内,自由竞争。在织里每年上演的小企业上位,和大企业下行的故事,充分说明了这种管理方式的简单,但有效。”
  面对产业集群内企业多而不大、大而不强的普遍性特征,均安纺织服装商会会长樊友斌认为,形成产业联盟,制定联盟标准更为重要。均安集群中的一些企业共同注资成立公司,达到一定生产规模的企业对外统一使用“均安牛仔”品牌,同时公司也会对每年的产品设计、生产进行统一规划,对外统一宣传,统一对接渠道资源。当然,区域品牌建设过程中,不能忽视了最重要的主体——企业。区域品牌做得好,可以推动集群内企业的发展。但反过来,如果集群内企业出现负面新闻,又会影响到区域品牌的良好形象。这个区域品牌大厦的建立,需要管理和参与方的经常沟通,形成共同的价值观。   成长型品牌
  对于“中国服装成长型品牌”我们也给予了持续的关注,并对其中表现突出、特色鲜明的品牌进行深入报道,其中包含对2014年度中国服装成长型品牌韩都衣舍进行的追踪式报道。
  由于2014年表现突出,《纺织服装周刊·市场集群》专刊对于韩都衣舍天价签约全智贤成为代言人、韩都衣舍独特的小组制模式、韩都衣舍掌舵人赵迎光的电商生意经等话题进行了连续性的深入探讨,为其他品牌提供一个参考的范本。
  其中,最具范本价值的当属韩都衣舍的小组制运营模式。韩都衣舍目前有二百多个小组,每一个小组都类似于一个子公司,每个买手小组有很大的自主权:选什么款,生产什么,规格是什么,生产多少,什么时候铺渠道,定价多少,什么时候打折,何时撤货等公司几乎不插手,全由买手小组自己决定。每一款产品,从设计、生产到销售都以产品小组为核心,企划、摄影、生产、营销等相关业务环节配合,全程数据化、精细化的运营管理系统,最大程度地发挥了互联网的优势,在实现“大规模C2B定制”的同时,也有效地解决了服装行业最为头痛的库存问题,从而保证以极高的性价比给顾客提供更多的商品选择。
  关注小微企业生存 回归本位
  编者按:市场集群中所占比例最大的组成部分就是无数生存艰难的小微企业,他们一路艰辛,一路前行,生存虽难,却从未放弃。这些小微企业、中小品牌是市场集群中最不容忽视的力量,也是《纺织服装周刊·市场集群》专刊中存在感最高的一部分。本刊在一次次的调研和采访中,关注小微企业生存,为小微企业发声,在帮他们反映困难、探索出路、寻求机会的路上从未停歇。
  今年年初,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发起了春季大调研,近10天时间里,调研组分别前往河北清河、山东临清、江苏海门、浙江濮院等四个省市的10余个县镇产业集群(专业市场),就中小纺织服装企业生存现状展开调研。“一路艰辛,一路前行”。这不仅是对调研组的写照,更是当下中小企业源自心底的感触。调研过程中,他们就原材料、劳动力成本要素上升,融资难等问题发出强烈的呼声。虽然举步维艰,但正如志海纺织总经理张志海对调研组所说:“我们中小型企业改变不了市场,只能去适应,看你去想什么办法,压力很大、困难也很大,只能说中小型企业在夹缝中求生。”
  在今年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波司登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高德康,温州华峰氨纶有限公司董事长尤小平,浙江华联集团董事长徐爱华纷纷就中小企业提出议案。他们说,小微企业目前已占我国注册企业总数90%以上,提供了75%的就业,是产业发展的基础,关系到民生就业、社会和谐稳定,然而这些企业最辛苦却不赚钱,尤其是融资难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希望国家出台相关政策,使小微企业脱离困境。正如大唐镇党委书记何平光所言:“我们要栽一棵区域品牌的大树,让集群中所有的品牌在树下乘凉。”
  在区域品牌打造过程中,首要基础就是整个集群整体的品牌建设水平达标,企业主品牌化意识强,然而对于多数集群来说,企业发展层次不均衡,很多中小企业并没有品牌化经营的意识,自身产品比较低端,针对这样的情况要进行区域品牌的打造,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转变观念是治本之策,集群中的一部分企业家都有“小富即满、小富即安”的心态,这是除了外部环境和自身客观实力之外,更阻碍集群发展的主观原因,企业家的心态直接导致了他们缺乏创业激情,阻碍了科学的现代管理制度的形成和延伸。中小企业的这种思想是全国各地集群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政府和集群越来越感受到并不是所有中小企业主都渴望发展成大规模企业,更多人只是把家庭作坊、小工厂当做营生的方法,稍有盈利即可,并没有在纺织行业闯出一番大业的信念。
  关注争议话题 实地追踪报道


  编者按:2014对于专业市场来说是不平静的一年,近些年来持续引发热议的专业市场搬迁消息,在经历了四季青、汉正街等商圈之后,终于来到了北京。从今年3月“动批”搬迁的消息得到证实开始,搬迁话题在各大主流媒体上的热度持续不减,业内跟市场搬迁相关的活动层出不穷。《纺织服装周刊·市场集群》专刊在搬迁消息确定、搬迁选址、新市场落成等时间点实地走访动批、大红门商圈进行采访报道及回访,展开了历时半年的外迁追踪实录。
  很多人说,高压环境会促使人迅速成长,在半年内要打破已经坚持了几年甚至几十年的生活状态,对这些商户来说异常艰难。某市场的客户服务处主任曾说:“我们市场每年提升租金的时候,都要花大半年的时间一家一户的提前洽谈,外迁这么大的事,要想说动他们,恐怕比登天还难。”然而市场外迁的进程半年之内完成度就如此之高,“钉子户”一夜之间变得这么好沟通了?很多业内人士感到很诧异。
  事实上,通过半年来的实地走访,记者有了鲜明的感受:商户的根本需求没有变,是外界环境说服了他们。正如一个已经签约白沟新城的商户所说:“我们最终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有利可图。之前的坚决抵制是为了生意,现在的主动搬迁也是为了生意。外迁的事已经板上钉钉之后,我们开始认真地了解了几个承接地的政策,发现其实搬迁是可行的,甚至有比现在更好的发展空间,大家都要搬的话,当然要抢先一步下手,才能得到更多优惠。”他质朴的语言透露出一个讯息:这次的京津冀一体化批发市场外迁过程中,外迁的承接地拿出了足够的诚意,提出了切实可靠的政策,并且在商户最在意的成本、客流、生活等方面提供了稳定的保障,让商户感到安心。是这些承接地用他们的诚意和专业说服了商户。未来也许还有很多无法预料的情况在等待着他们,《纺织服装周刊·市场集群》专刊也将继续跟进商户外迁的情况,用笔记录下外迁过程中更多的画面。
  近些年来,全行业都在推广自主品牌建设,专业市场也着力发展品牌孵化项目,受到大环境的影响,很多做批发、加工的商家都开始陆续转型成自主品牌。目前,商圈中有很多商户处于从加工到品牌的过渡期,还很不成熟。天雅女装城内商户孙女士认为,虽然目前还不能确定转型升级后市场的最终面貌,但是可以确定的是一定会往高端路线上走。   “事实上北京很多商圈中的大市场这几年都已经抬高了准入门槛,没有自主品牌的不能进,像天雅还会审核品牌的实力和未来的成长空间,这是各大市场自发升级的一些措施。所以未来的大红门应该也容不下中低端品牌了,外迁势在必行。”邱先生是与白沟签订合同的1500余位商户之一,他选择白沟的最主要原因是地理位置,他不愿意放弃原来的老工厂,出于对老工厂的员工和物流情况的考虑,他选择了离老工厂最近的白沟,希望能把外迁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对于这次外迁,他总结道:“我只是把‘身子’迁出去了,‘脑子’还留在大红门。”
  邱先生把女装加工批发的生意迁了出去,然而童装自主品牌才是他未来发展的核心,他筹备品牌时下了很大的功夫,自然不会轻易抛弃。“虽然目前大红门地区转型升级的方向还没有明朗化,但我应该会留下来继续操作我的自主品牌,也可能会考虑找个市场做精品零售店。”在大红门商圈,和邱先生拥有同样想法的商户还有很多,他们对大红门有感情,对服装行业有追求,希望能在“身子”迁出之后,把核心留在北京。
  记者手记
  重新认知自我
  对于未来,大家都认为改革创新是共同的武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锋利武器的方法即是,重新认知自我。
  新的一年,纺织服装行业的竞争将依旧会非常激烈,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更加突出,类似于高端定制、原创品牌将会增多,中低档商品的生存空间更加狭小,这就要求纺织服装行业不断创新,要以创意设计取胜,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目前,大数据、社交媒体、移动和数字科技等迅猛发展,新媒体传播速度更快,时效性更强,传播内容更具冲击力和震撼力。这使得企业在营销方式上急于寻求更大的突破,突破传统的营销模式。而商户也不再只是单纯推广,他们可以利用这个平台更好地了解客户需求。
  同样,专业市场与产业集群是两个既有区别又有密切联系的经济体,但正如销售离不开生产一样,专业市场的发展与产业集群的壮大同样密不可分。
  作为行业内专门针对专业市场和产业集群的刊物,我们也将在新的一年深入地走进市场,走进产业集群地,将最及时的新闻和最典型的发展案例带给读者。
  无论如何,重新认识自我,找准定位,才能在2015年让发展的脚步走得更稳,走得更远。
  2015,我们仍在前行。(吕杨)
其他文献
当前,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职工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多样,如何引导企业员工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成为企业思想
期刊
期刊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飞速提高,建筑行业也得到了一定进步,而地质工程勘察作为工程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整个项目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日后具体施工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参考依
该文首先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探讨了高校学生能力提升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接着对比分析了实践式教学模式的本质,通过深层次探索实践式教学模式不同形式的有机组成部分、表现形
多年来,甘肃省委、省政府坚持把马铃薯产业作为全省战略主导性产业来抓,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大力扶持。目前,甘肃已成为全国最具生产潜力的马铃薯重要产区和最佳种薯繁育基
期刊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力度不断扩大,工会在新的历史环境之中,怎么样才能更好的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同时推动企业不断发展就显得十分的重要.此篇文章针
本文简单回顾了以往研究中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作用机制模型,认为以往的理论模型还存在很多的不足,无法确切地揭示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对于组织绩效的贡献。人力资源计分卡被认
正在此间出席第22届世界石油大会的国际能源署执行干事法提赫·比罗尔近日表示,作为能源研发领域领先的国家,中国通过试采可燃冰再次发挥领导力.rn比罗尔对记者说,中国在发展
期刊
随着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迅速提高,我国开始投入对土地资源的运用与开发工作,而使用GPS技术是现在土地测绘工作所常用的方法,它不仅能够处理勘探区域分散的问题,还能够提升土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新时代背景下的科学技术的应用发挥出了前所未有的能量.无论是在农业、工业还是技术在商业和军事上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