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指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作为自然科学的生物,要让学生通过生物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生物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能受到德育教育的熏陶,促进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
一、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不是政治课的专利,生物课堂中也应该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并让爱国主义教育成为生物教育的突破口之一。在教学中,在生物课堂上合理巧妙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又千万不能弄巧成拙,把生物课上成政治说教课。我们要找准结合点,做到两者的水乳交融。正如优秀诗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比如在学习《生物的变异》这一章节时,我特别介绍了生物学家——童第周的故事,从他对祖国、对科学作出的巨大贡献谈起,让学生从他的贡献去感受他的伟大,接着又着重谈了他是如何爱国的故事,更是让学生深受感触。
二、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目前的环保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我们初中的生物课本中也安排了很多这方面的内容,改变了以学科为中心构建课程体系的思路,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使学生了解人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义,提高了学生环境保护意识。例如在《水中的生物》一章中,我们通过从附近河中取回河水进行实验分析,进而组织学生讨论鱼类死亡的原因,最后总结出:由于工业废水及废物的排放,造成藻类植物过量繁殖;死亡尸体的分解,消耗水中大量氧气,鱼类因缺氧而难以生存。通过这一环节唤醒了学生保护水源的意识。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合理渗透环保教育,使学生树立环保危机感。另外,在“世界环境日”、“植树节”等节日里,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宣传活动,从自己身边的点滴做起来保护环境,从而使学生树立“保护环境,要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的生态道德观念,进一步增强环保意识。我们生物教师应以高度的环保责任感,充分利用教材,联系实际,把环保教育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
三、渗透行为养成教育
初中阶段的学习过程,学生应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健康,而这一方面又正是我们初中教育中的薄弱环节。我们的生物课堂就可以渗透学生行为养成教育,让生物课堂成为行为养成教育的主阵地。《初中生物课程标准》明确规定,通过初中生物的学习,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例如《生物圈中的人》,在教学中,我们生物老师不仅仅要关注学生对生理知识的掌握情况,更应重视对学生行为养成习惯的指导。如介绍呼吸系统这一章节,我通过图片指导学生认识呼吸系统的组成,接下来针对我们很多人喜欢吃饭时大声说笑的情况来进行讨论:这样行不行?会引起哪些不良反应?我们应该怎样做?通过讨论,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良好的饮食习惯是何等重要,从而督促自己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再如《细菌和病毒》这章节中,在了解细菌、病毒对人类有害的一面时,学生懂得了讲究卫生的道理,关于病毒性感冒这种传染病,教师可以让学生联系到学过的呼吸系统的内容,讨论如何预防呼吸道传染病。例如,通过“牙齿”和“口腔卫生”的教学,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重视口腔卫生以及牙齿的卫生保健。让学生通过生物课堂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性。
四、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中学时期是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有些学者把这个时期称为“暴风骤雨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他们有许多问题希望得到解答、指导和帮助,他们的好奇心往往促使他们迫切地寻找答案。因此,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迫切任务。学科教学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之一,所有的任课教师都负有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生物学科是一门将理论知识与生活知识紧密联系的学科。我们生物老师应通过各种方式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从而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质。生物教材中安排的生殖、发育,正好符合学生发育发展的要求,我们很多老师对于这章节的内容都觉得有些尴尬,甚至让学生自学或是含含糊糊讲了过去,这些做法都是不利于学生正确认识青春期的,也不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青春期健康心理。所以,我在讲这部分内容时总会安排很多的资料,如图片、录像、文字材料等,通过正面启发和引导学习,使学生正确了解两性身心差异,使他们认识到生殖系统和其他系统一样,也是人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老师正确的做法最终使学生由好奇、害羞、恐惧等心理转变为敢于正确面对自身的各种变化,并能够正确爱护、保护自己。青春期是生理发育突飞猛进的阶段,是性成熟期,是决定一生的体质、心理和智力发育的关键时期,对于身体上的变化,我们要教育学生去正确地认识,用正确的方法去引导孩子顺利地度过这一关键时期——青春期。在教学中加强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
在生物教学中,我们要科学合理地渗透德育教育,使学生通过学习,懂得热爱祖国,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热爱大自然,提高环境保护意识;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拥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生命的价值等。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启秀中学)
一、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不是政治课的专利,生物课堂中也应该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并让爱国主义教育成为生物教育的突破口之一。在教学中,在生物课堂上合理巧妙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又千万不能弄巧成拙,把生物课上成政治说教课。我们要找准结合点,做到两者的水乳交融。正如优秀诗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比如在学习《生物的变异》这一章节时,我特别介绍了生物学家——童第周的故事,从他对祖国、对科学作出的巨大贡献谈起,让学生从他的贡献去感受他的伟大,接着又着重谈了他是如何爱国的故事,更是让学生深受感触。
二、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目前的环保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我们初中的生物课本中也安排了很多这方面的内容,改变了以学科为中心构建课程体系的思路,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使学生了解人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义,提高了学生环境保护意识。例如在《水中的生物》一章中,我们通过从附近河中取回河水进行实验分析,进而组织学生讨论鱼类死亡的原因,最后总结出:由于工业废水及废物的排放,造成藻类植物过量繁殖;死亡尸体的分解,消耗水中大量氧气,鱼类因缺氧而难以生存。通过这一环节唤醒了学生保护水源的意识。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合理渗透环保教育,使学生树立环保危机感。另外,在“世界环境日”、“植树节”等节日里,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宣传活动,从自己身边的点滴做起来保护环境,从而使学生树立“保护环境,要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的生态道德观念,进一步增强环保意识。我们生物教师应以高度的环保责任感,充分利用教材,联系实际,把环保教育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
三、渗透行为养成教育
初中阶段的学习过程,学生应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健康,而这一方面又正是我们初中教育中的薄弱环节。我们的生物课堂就可以渗透学生行为养成教育,让生物课堂成为行为养成教育的主阵地。《初中生物课程标准》明确规定,通过初中生物的学习,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例如《生物圈中的人》,在教学中,我们生物老师不仅仅要关注学生对生理知识的掌握情况,更应重视对学生行为养成习惯的指导。如介绍呼吸系统这一章节,我通过图片指导学生认识呼吸系统的组成,接下来针对我们很多人喜欢吃饭时大声说笑的情况来进行讨论:这样行不行?会引起哪些不良反应?我们应该怎样做?通过讨论,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良好的饮食习惯是何等重要,从而督促自己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再如《细菌和病毒》这章节中,在了解细菌、病毒对人类有害的一面时,学生懂得了讲究卫生的道理,关于病毒性感冒这种传染病,教师可以让学生联系到学过的呼吸系统的内容,讨论如何预防呼吸道传染病。例如,通过“牙齿”和“口腔卫生”的教学,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重视口腔卫生以及牙齿的卫生保健。让学生通过生物课堂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性。
四、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中学时期是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有些学者把这个时期称为“暴风骤雨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他们有许多问题希望得到解答、指导和帮助,他们的好奇心往往促使他们迫切地寻找答案。因此,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迫切任务。学科教学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之一,所有的任课教师都负有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生物学科是一门将理论知识与生活知识紧密联系的学科。我们生物老师应通过各种方式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从而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质。生物教材中安排的生殖、发育,正好符合学生发育发展的要求,我们很多老师对于这章节的内容都觉得有些尴尬,甚至让学生自学或是含含糊糊讲了过去,这些做法都是不利于学生正确认识青春期的,也不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青春期健康心理。所以,我在讲这部分内容时总会安排很多的资料,如图片、录像、文字材料等,通过正面启发和引导学习,使学生正确了解两性身心差异,使他们认识到生殖系统和其他系统一样,也是人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老师正确的做法最终使学生由好奇、害羞、恐惧等心理转变为敢于正确面对自身的各种变化,并能够正确爱护、保护自己。青春期是生理发育突飞猛进的阶段,是性成熟期,是决定一生的体质、心理和智力发育的关键时期,对于身体上的变化,我们要教育学生去正确地认识,用正确的方法去引导孩子顺利地度过这一关键时期——青春期。在教学中加强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
在生物教学中,我们要科学合理地渗透德育教育,使学生通过学习,懂得热爱祖国,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热爱大自然,提高环境保护意识;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拥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生命的价值等。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启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