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对溶血现象对血液检验的临床影响进行探讨,为改善血液样本质量提供解决方案。方法从我院检验室抽取60例血液样本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在未发生溶血之前进行血液各项指标的检验,观察组在人工溶血之后进行血液检验,比较两组各项检查指标之间的差异。结果两组血液指标中的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BIL、白蛋白(ALB、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血尿素氮(BUN、血糖(GLU、肌酐(Cr、三酰甘油(TG、胆固醇(CHO的检验结果之间不存在明显差异,而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B、乳酸脱氢酶(LH以及血钾的检验结果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溶血现象会对血液样本的各项检验指标产生较大影响,从而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影响相关疾病的诊断。
【关键词】溶血现象;血液检验;检验指标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0.787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6220-02
溶血现象是指血液中的血小板和白细胞等被破坏而释放出的相关成分进入血液的血浆和血清当中,从而使得血液样本中出现红色增加现象,其对血液样本的各项指标影响很大,直接影响临床血液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本文对溶血现象产生的影响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至2011年间在我院体检中心进行常规检查的健康人血液样本6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为20-62岁,平均为40.5±20.5岁。
1.2方法所有案例均是在清晨空腹时采血,将60例血液样本随机分为两份,每份各30例,对照组的血液样本在送往实验室后就进行相关血液检验,观察组的血液样本则在对其进行人工溶血后再进行检验。
在检验时采用全自动的生化分析仪对两组血液样本中的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BIL、白蛋白(ALB、乳酸脱氢酶(LH、胆固醇(CHO、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B、血尿素氮(BUN、血糖(GLU、肌酐(Cr、三酰甘油(TG、血钾(K等十二项检验指标进行检验,然后比较两组血液样本的检验指标结果之间的差异。
1.3统计学方法将两组血液样本的检验结果数据输入统计工具SPSS当中进行统计分析,其中p<0.05表示数据间存在显著差异。
2结果
两组血液样本在血液常规检验后,各项检验指标的检验结果之间的差异见表1,从表中可看出,对照组和观察组在BUN、TBIL、ALB、GLU、Cr、TG、BIL、CHO这几项指标上的检验结果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而在CK、CK-B、LH以及血鉀值这几项检验结果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
3讨论
溶血现象是由很多原因造成的,主要可以分为体内因素和体外因素两种,体内因素主要包括,患者本身的恶性疾病使得血液发生溶血,或患者服用药物的毒性作用对血液产生影响而发生溶血。体外因素包括,在操作检验过程中不规范或是血液被冷冻,而是血液发生溶血现象;或血液样本在检验过程中接触到表面活性剂而使得血液发生溶血。溶血现象对常规血液检查有很大影响,从本次研究中可以看出,在对血液样本进行的十项常规检验指标检验中,BUN、TBIL、ALB、GLU、Cr、TG、BIL、CHO这几项指标在发生溶血和未出现溶血的血液样本检验中的结果是相仿的,不存在显著差异,其余五项检验指标在发生溶血后都出现了明显的变化,这说明溶血对血液检验结果有很大影响,会对相关的疾病诊断造成影响。血液中的ALT、TBIL、AST等指标会受溶血现象的影响而发生改变的原因可能是由于这几项在红细胞当中的浓度比在血清中的浓度要高很多,发生溶血后这些物质就被释放到血液或血清当中,从而使得这几项指标的检验结果升高。但同时,在现代医学常规血液检验中也会对血清中的溶血现象进行专门的检验,以用来检测一些血液疾病,因而要对体内溶血和体外溶血进行区分。
对溶血现象的预防主要是加强对样本制备技术的优化和标准化,从而减少因体外因素而导致溶血的发生。首先,护理人员在采集血液时要严格按照相关的技术规范进行,要保证采血工具的干燥清洁,还要注意不要使用用酒精消过毒的针头,酒精会使血液发生溶血。其次在采血时,止血带不宜绑的太久太紧,在回血后也不宜过快地拔注射器活塞,应慢慢注入到试管之中,以免血泡过多而使得血细胞发生破裂导致溶血。再者,在采血后应尽快实施相关检验,不能放入冰箱中存贮,也不宜在外放置时间过长,尽快进行血清的分离工作,以实施检验。最后,若血液样本出现溶血应立即采取相关的补救措施,若溶血严重则需重新采血,以保证血液检验结果的精确性。
总而言之,溶血现象对血液检验的结果有较大影响,在进行血液检验时应注意采取相关措施避免溶血现象的发生,严格采血和检验规范,保证血液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为相关疾病的诊断提供正确的血液检验结果。
参考文献
[1]刘爱国.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影响的观察及预防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2,23(11:1954-1955.
[2]刘海燕.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影响的观察及预防对策[J].当代医学,2011,17(27:33-34.
[3]梁卉,爱萍,张少巍.溶血现象对抗癫痫药血药浓度测定的影响[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08,30(5:454-455.
[4]孙爱农,鲍自谦.红细胞血型血清学试验中溶血现象的消除[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12,17(2:20-22.
【关键词】溶血现象;血液检验;检验指标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0.787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6220-02
溶血现象是指血液中的血小板和白细胞等被破坏而释放出的相关成分进入血液的血浆和血清当中,从而使得血液样本中出现红色增加现象,其对血液样本的各项指标影响很大,直接影响临床血液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本文对溶血现象产生的影响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至2011年间在我院体检中心进行常规检查的健康人血液样本6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为20-62岁,平均为40.5±20.5岁。
1.2方法所有案例均是在清晨空腹时采血,将60例血液样本随机分为两份,每份各30例,对照组的血液样本在送往实验室后就进行相关血液检验,观察组的血液样本则在对其进行人工溶血后再进行检验。
在检验时采用全自动的生化分析仪对两组血液样本中的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BIL、白蛋白(ALB、乳酸脱氢酶(LH、胆固醇(CHO、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B、血尿素氮(BUN、血糖(GLU、肌酐(Cr、三酰甘油(TG、血钾(K等十二项检验指标进行检验,然后比较两组血液样本的检验指标结果之间的差异。
1.3统计学方法将两组血液样本的检验结果数据输入统计工具SPSS当中进行统计分析,其中p<0.05表示数据间存在显著差异。
2结果
两组血液样本在血液常规检验后,各项检验指标的检验结果之间的差异见表1,从表中可看出,对照组和观察组在BUN、TBIL、ALB、GLU、Cr、TG、BIL、CHO这几项指标上的检验结果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而在CK、CK-B、LH以及血鉀值这几项检验结果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
3讨论
溶血现象是由很多原因造成的,主要可以分为体内因素和体外因素两种,体内因素主要包括,患者本身的恶性疾病使得血液发生溶血,或患者服用药物的毒性作用对血液产生影响而发生溶血。体外因素包括,在操作检验过程中不规范或是血液被冷冻,而是血液发生溶血现象;或血液样本在检验过程中接触到表面活性剂而使得血液发生溶血。溶血现象对常规血液检查有很大影响,从本次研究中可以看出,在对血液样本进行的十项常规检验指标检验中,BUN、TBIL、ALB、GLU、Cr、TG、BIL、CHO这几项指标在发生溶血和未出现溶血的血液样本检验中的结果是相仿的,不存在显著差异,其余五项检验指标在发生溶血后都出现了明显的变化,这说明溶血对血液检验结果有很大影响,会对相关的疾病诊断造成影响。血液中的ALT、TBIL、AST等指标会受溶血现象的影响而发生改变的原因可能是由于这几项在红细胞当中的浓度比在血清中的浓度要高很多,发生溶血后这些物质就被释放到血液或血清当中,从而使得这几项指标的检验结果升高。但同时,在现代医学常规血液检验中也会对血清中的溶血现象进行专门的检验,以用来检测一些血液疾病,因而要对体内溶血和体外溶血进行区分。
对溶血现象的预防主要是加强对样本制备技术的优化和标准化,从而减少因体外因素而导致溶血的发生。首先,护理人员在采集血液时要严格按照相关的技术规范进行,要保证采血工具的干燥清洁,还要注意不要使用用酒精消过毒的针头,酒精会使血液发生溶血。其次在采血时,止血带不宜绑的太久太紧,在回血后也不宜过快地拔注射器活塞,应慢慢注入到试管之中,以免血泡过多而使得血细胞发生破裂导致溶血。再者,在采血后应尽快实施相关检验,不能放入冰箱中存贮,也不宜在外放置时间过长,尽快进行血清的分离工作,以实施检验。最后,若血液样本出现溶血应立即采取相关的补救措施,若溶血严重则需重新采血,以保证血液检验结果的精确性。
总而言之,溶血现象对血液检验的结果有较大影响,在进行血液检验时应注意采取相关措施避免溶血现象的发生,严格采血和检验规范,保证血液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为相关疾病的诊断提供正确的血液检验结果。
参考文献
[1]刘爱国.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影响的观察及预防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2,23(11:1954-1955.
[2]刘海燕.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影响的观察及预防对策[J].当代医学,2011,17(27:33-34.
[3]梁卉,爱萍,张少巍.溶血现象对抗癫痫药血药浓度测定的影响[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08,30(5:454-455.
[4]孙爱农,鲍自谦.红细胞血型血清学试验中溶血现象的消除[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12,17(2: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