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本文从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人文性缺失现象着眼,提出了加强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人文性建设的措施,以此期望为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学研究作出贡献。
关键词: 农村小学 语文教学 人文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的工具性指语文是人类思维想象、沟通交流及历史文化传承的工具。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指语文是人类文化知识和文化精神的体现,是学生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的媒介。笔者作为一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现就当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人文性建设作简单论述,以抛砖引玉,躬求大方之家批评指正。
一、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人文性缺失现象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执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情况稍显落后,比较突出的问题便是人文性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工作不创新
农村小学教师少,人均任教学科多,工作压力大,教师们整日疲于应付,很难主动地、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改革,教学方法、教学手段长期停留在上世纪末期的水平。就语文教学而言,教会孩子读书、写字、作文尚可,要说全面提高学生文化修养,的确是有心无力。
(二)学生知识不全面
农村以留守儿童居多,学生多与祖辈生活在一起,家庭教育缺失严重。在学校,学生上课没有网络、没有电脑,就连学生用图书也难达标,学校教育相对滞后。学生生活在半封闭的环境中,除了教材外,几乎没有接触历史文化的机会,鲜知唐宗宋祖,更不论秦皇汉武。
(三)师生地位不平等
人文性,重点在人,即要以人为本,就课堂教学而言,即要以学生为主体。传统教育理念奉行“师道尊严”,教师将自己放置在“管理者”和“领导者”的位置,学生则处于被动地位。这种现象在农村小学普遍存在,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四)德育渗透不到位
农村小学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较为严重,思想品德课程形同虚设,德育的主战场由思想品德课堂转移至语文课堂。即便如此,语文教学少有德育渗透,或有渗透,也多以说教为主,很难做到润物无声,水乳交融。
二、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人文性建设措施
(一)营造和谐的人文环境
1.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一是配置一批质量合格、数量达标的远程教育设备,使学生能够通过网络立足课堂,放眼世界。二是购置一批适合学生阅读的图书,使学生有机会和祖国灿烂的历史文化零距离接触,从而达到修身养性、提高文化素养的目的。
2.改善教育民生,提高教师地位。一是提高教师福利待遇,以吸引优秀人才向农村教育汇集,并让这些人才来得了,留得下,用得好。二是加大在职教师的培训力度,不但要让教师能走得出去,对教育战线的精英也要请得进来。三是给教师减负提质,让教师们少做内勤杂务,多做学术研究。
(二)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1.构建平等师生关系。在课堂上,教师要转换角色,把主动权留给学生,真正做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课堂外,教师既要做学生的“良师”,更要做学生的“益友”。教师要以“爱”为中心,彻底根除辱骂、体罚学生等陈规陋习。
2.平等对待每个学生。学生因受自身条件限制,其发展方向、发展速度有所不同。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因材施教,避其所短,展其所长,让学生在生理和心理方面得到健康发展。
(三)打造和谐的人文课堂
1.用好信息设备,营造和谐氛围。运用信息技术设备进行教学,可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符合课文情节的图片、音乐或者文字等,将知识点设置成动态的教学影像呈现出来,这样既可以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文化信息,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2.尊重学生体验,适时情感熏陶。在学习中,学生的思维很容易受到教师的影响,教师要在尊重学生独特体验的同时,尽量多用自我感悟熏陶感染学生。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内容是教育学生正确树立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典范,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这样材料,抓住时机教育和感染学生。
3.鼓励多读多思,提高文化修养。书是人类文化传承的载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读书是学生提高文化修养的必由之路。鼓励学生多读书,既指教材,更指符合小学生阅读特点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健康书籍。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读书情况进行总结、交流、分享,指点学生勤于思考,从而达到文化积累、修身养性的目的。
4.联系生活实际,展现学生本性。课本的知识源于生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将生活中的实例充分运用到课堂中,让学生多接触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感受生活为学生带来的酸、甜、苦、辣,让学生的情感世界更加丰富多彩。教师还可引导学生将生活中的点滴感受记录下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缺少人文性,我们要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营造和谐的人文环境,构建和谐平等的人际关系,打造和谐的人文课堂,从而加强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建设,最终达到提高学生思想文化修养,促进学生身心精神成长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金晓萍.浅论如何以生为本,打造高效课堂[J].学周刊,2011(10).
[2]居小燕.创设民主平等氛围提高课堂教学质量[J].资治文摘(管理版),2009(03).
[3]顾悦梅.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探究[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2(01).
关键词: 农村小学 语文教学 人文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的工具性指语文是人类思维想象、沟通交流及历史文化传承的工具。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指语文是人类文化知识和文化精神的体现,是学生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的媒介。笔者作为一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现就当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人文性建设作简单论述,以抛砖引玉,躬求大方之家批评指正。
一、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人文性缺失现象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执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情况稍显落后,比较突出的问题便是人文性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工作不创新
农村小学教师少,人均任教学科多,工作压力大,教师们整日疲于应付,很难主动地、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改革,教学方法、教学手段长期停留在上世纪末期的水平。就语文教学而言,教会孩子读书、写字、作文尚可,要说全面提高学生文化修养,的确是有心无力。
(二)学生知识不全面
农村以留守儿童居多,学生多与祖辈生活在一起,家庭教育缺失严重。在学校,学生上课没有网络、没有电脑,就连学生用图书也难达标,学校教育相对滞后。学生生活在半封闭的环境中,除了教材外,几乎没有接触历史文化的机会,鲜知唐宗宋祖,更不论秦皇汉武。
(三)师生地位不平等
人文性,重点在人,即要以人为本,就课堂教学而言,即要以学生为主体。传统教育理念奉行“师道尊严”,教师将自己放置在“管理者”和“领导者”的位置,学生则处于被动地位。这种现象在农村小学普遍存在,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四)德育渗透不到位
农村小学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较为严重,思想品德课程形同虚设,德育的主战场由思想品德课堂转移至语文课堂。即便如此,语文教学少有德育渗透,或有渗透,也多以说教为主,很难做到润物无声,水乳交融。
二、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人文性建设措施
(一)营造和谐的人文环境
1.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一是配置一批质量合格、数量达标的远程教育设备,使学生能够通过网络立足课堂,放眼世界。二是购置一批适合学生阅读的图书,使学生有机会和祖国灿烂的历史文化零距离接触,从而达到修身养性、提高文化素养的目的。
2.改善教育民生,提高教师地位。一是提高教师福利待遇,以吸引优秀人才向农村教育汇集,并让这些人才来得了,留得下,用得好。二是加大在职教师的培训力度,不但要让教师能走得出去,对教育战线的精英也要请得进来。三是给教师减负提质,让教师们少做内勤杂务,多做学术研究。
(二)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1.构建平等师生关系。在课堂上,教师要转换角色,把主动权留给学生,真正做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课堂外,教师既要做学生的“良师”,更要做学生的“益友”。教师要以“爱”为中心,彻底根除辱骂、体罚学生等陈规陋习。
2.平等对待每个学生。学生因受自身条件限制,其发展方向、发展速度有所不同。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因材施教,避其所短,展其所长,让学生在生理和心理方面得到健康发展。
(三)打造和谐的人文课堂
1.用好信息设备,营造和谐氛围。运用信息技术设备进行教学,可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符合课文情节的图片、音乐或者文字等,将知识点设置成动态的教学影像呈现出来,这样既可以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文化信息,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2.尊重学生体验,适时情感熏陶。在学习中,学生的思维很容易受到教师的影响,教师要在尊重学生独特体验的同时,尽量多用自我感悟熏陶感染学生。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内容是教育学生正确树立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典范,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这样材料,抓住时机教育和感染学生。
3.鼓励多读多思,提高文化修养。书是人类文化传承的载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读书是学生提高文化修养的必由之路。鼓励学生多读书,既指教材,更指符合小学生阅读特点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健康书籍。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读书情况进行总结、交流、分享,指点学生勤于思考,从而达到文化积累、修身养性的目的。
4.联系生活实际,展现学生本性。课本的知识源于生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将生活中的实例充分运用到课堂中,让学生多接触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感受生活为学生带来的酸、甜、苦、辣,让学生的情感世界更加丰富多彩。教师还可引导学生将生活中的点滴感受记录下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缺少人文性,我们要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营造和谐的人文环境,构建和谐平等的人际关系,打造和谐的人文课堂,从而加强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建设,最终达到提高学生思想文化修养,促进学生身心精神成长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金晓萍.浅论如何以生为本,打造高效课堂[J].学周刊,2011(10).
[2]居小燕.创设民主平等氛围提高课堂教学质量[J].资治文摘(管理版),2009(03).
[3]顾悦梅.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探究[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