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对娱乐的需求也将逐渐加大。现今,计算机和互联网基本已经普及到千家万户,传统的广播由于媒介方式比较单一,开始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要保证广播的顺利发展,就要做好广播意识创新工作,才能推陈出新,满足各个阶段的听众需求。本文将就广播新闻编辑的创新意识培养展开探讨,并提出相关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广播新闻 创新意识 问题和提高
[中图分类号]G2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3-0087-01
广播节目是一种包含了音响、音乐和语言等多种因素的媒体,在这其中,声音是重要因素,是广播最为基础的内容,但是随着网络和计算机的飞速发展,以往单靠声音的广播已经很难吸引听众,这就要求广播新闻编辑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转变传统的节目策划思维,将广播节目变得生动有趣。如何加强创新意识并且运用到广播新闻节目中,是现今广播新闻编辑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
一、现今广播新闻编辑的主要特点
同网络、电视等传播媒介不同的是,广播新闻编辑具有自己独特的传播方式,缺乏一定的自发性和主动性,主要是依靠自上而下的推动来发展。新时期的广播新闻编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适应声音传播的需求
广播的声音主要传播方式是电波,由于环境因素影响,造成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声音和广播声音有很大不同。而且在新闻播报人员进行现场新闻播报时,并不能保证有听众,没有听众也就意味着没有反馈,缺少反馈,播报人员就很难了解自己的声音状态,无法做到及时调整。要保证新闻播报的声音满足听众需求,就要通过缩补、压缩和改写等方式,尽力让听众了解到新闻现场的实际情况,让新闻更加真实亲切。
(二)满足听众接受状态需求
读者在网络上浏览新闻,可以挑选自己喜欢的内容了解,报纸读者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但是广播听众无法选择播报内容,缺乏主动性,所以说,媒介的传播方是影响听众接受状态的原因之一。在进行广播新闻的编辑时,必须首先考虑听众的接受状态,优化播报内容,让新闻内容更具吸引力,提高广播质量。
二、现今广播新闻编辑创新的体现
创新广播新闻编辑是广播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只有这样才能吸引观众,顺应时代发展,让广播事业发展更具主动性而不是被动发展,通过更加贴近生活和群众实际的广播内容,让听众感受到广播带给他们的乐趣,让广播更具魅力,现今广播新闻编辑创新主要从内容创新和编排创新两个方面得到体现:
(一)内容创新
新闻广播内容是保证广播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广播的灵魂。要在广播内容方面实现创新,首先应该让广播内容更加大众化,各个阶层的听众都能对广播内容产生足够的兴趣,通过弘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广播内容更加积极向上,符合群众的生活实际;第二是广播内容顺应潮流,与时俱进,广播内容时效性较强。
(二)编排创新
编排的创新需要从多个方面来体现,首先是头条新闻的选择。头条新闻是整个新闻广播的重头戏,好的头条新闻应该价值观正确、影响力较大,代表性和时效性都比较强,通过不同视角来介绍新闻内容,让广播更加立体化。第二是对广播整体气氛的营造。营造固定的广播气氛,能够形成较为固定的听众群,并且在这些听众群的基础上发展壮大。第三是播报内容条理清晰。如果新闻内容类型单一,势必会让听众产生厌烦感,长此以往,听众会疲于收听广播,所以,应该将不同风格和题材的新闻进行合理的搭配,提高听众的兴趣。这个方面最好的例子就是中央电视台新闻广播,虽然广播内容条数很多,内容繁杂,但是听众仍然很多,这就是对新闻内容合理编排的体现。
三、广播新闻编辑创新意识的培养策略
由于电视、网路的普及,让广播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竞争力远远不如其他媒介。要拓展广播的生存空间,保证广播事业的顺利发展,广播新闻编辑的作用至关重要,必须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将各种类型的新闻融合,结合热点内容,吸引听众。保证广播新闻编辑的创新意识,同样需要多个方面的策略。首先是加强节目编排工作,一定要注意广播内容不能“翻旧账”,和从前的新闻内容重复。过长的新闻会让听众疲倦,产生厌烦感,内容的个性化、多样化能够有效提升听众兴趣。在进行节目编排的时候,编辑人员应该改变类型重复新闻的体裁、将长新闻精简为较短的新闻等,举例来说,山西广播台的《直播山西》质量优秀,通过日常生活的展示,体现对生活价值的追求。
第二是加广播提要的编辑。新闻编辑人员应该选择时效性较强、关注度较高并且和群众生活联系紧密的新闻来编辑新闻提要。新闻提要要保证简洁通顺,听众能够了解到新闻的中心思想。例如在《生活》节目中,有一期是下岗员工的访谈,这一期的背景音乐选择了刘欢的《从头再来》,非常符合广播意境。
四、结束语
综上,虽然现今广播事业发展遇到了瓶颈,但是通过创新节目编排、加强新闻摘要编辑等方式,能让新闻广播更具创新性,提高听众兴趣,保证广播事业的市场价值和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唐沂霞.试论加强广播电视节目的策划创新意识[J].中国电子商务,2013(10):104.
[2]石雪静.如何提高广播新闻的写作创新意识[J].新闻传播,2009(08):98.
[3]郑军.广播管理与节目制作的发展趋势[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1(01):20.
责任编辑:张丽
[关键词]广播新闻 创新意识 问题和提高
[中图分类号]G2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3-0087-01
广播节目是一种包含了音响、音乐和语言等多种因素的媒体,在这其中,声音是重要因素,是广播最为基础的内容,但是随着网络和计算机的飞速发展,以往单靠声音的广播已经很难吸引听众,这就要求广播新闻编辑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转变传统的节目策划思维,将广播节目变得生动有趣。如何加强创新意识并且运用到广播新闻节目中,是现今广播新闻编辑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
一、现今广播新闻编辑的主要特点
同网络、电视等传播媒介不同的是,广播新闻编辑具有自己独特的传播方式,缺乏一定的自发性和主动性,主要是依靠自上而下的推动来发展。新时期的广播新闻编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适应声音传播的需求
广播的声音主要传播方式是电波,由于环境因素影响,造成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声音和广播声音有很大不同。而且在新闻播报人员进行现场新闻播报时,并不能保证有听众,没有听众也就意味着没有反馈,缺少反馈,播报人员就很难了解自己的声音状态,无法做到及时调整。要保证新闻播报的声音满足听众需求,就要通过缩补、压缩和改写等方式,尽力让听众了解到新闻现场的实际情况,让新闻更加真实亲切。
(二)满足听众接受状态需求
读者在网络上浏览新闻,可以挑选自己喜欢的内容了解,报纸读者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但是广播听众无法选择播报内容,缺乏主动性,所以说,媒介的传播方是影响听众接受状态的原因之一。在进行广播新闻的编辑时,必须首先考虑听众的接受状态,优化播报内容,让新闻内容更具吸引力,提高广播质量。
二、现今广播新闻编辑创新的体现
创新广播新闻编辑是广播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只有这样才能吸引观众,顺应时代发展,让广播事业发展更具主动性而不是被动发展,通过更加贴近生活和群众实际的广播内容,让听众感受到广播带给他们的乐趣,让广播更具魅力,现今广播新闻编辑创新主要从内容创新和编排创新两个方面得到体现:
(一)内容创新
新闻广播内容是保证广播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广播的灵魂。要在广播内容方面实现创新,首先应该让广播内容更加大众化,各个阶层的听众都能对广播内容产生足够的兴趣,通过弘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广播内容更加积极向上,符合群众的生活实际;第二是广播内容顺应潮流,与时俱进,广播内容时效性较强。
(二)编排创新
编排的创新需要从多个方面来体现,首先是头条新闻的选择。头条新闻是整个新闻广播的重头戏,好的头条新闻应该价值观正确、影响力较大,代表性和时效性都比较强,通过不同视角来介绍新闻内容,让广播更加立体化。第二是对广播整体气氛的营造。营造固定的广播气氛,能够形成较为固定的听众群,并且在这些听众群的基础上发展壮大。第三是播报内容条理清晰。如果新闻内容类型单一,势必会让听众产生厌烦感,长此以往,听众会疲于收听广播,所以,应该将不同风格和题材的新闻进行合理的搭配,提高听众的兴趣。这个方面最好的例子就是中央电视台新闻广播,虽然广播内容条数很多,内容繁杂,但是听众仍然很多,这就是对新闻内容合理编排的体现。
三、广播新闻编辑创新意识的培养策略
由于电视、网路的普及,让广播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竞争力远远不如其他媒介。要拓展广播的生存空间,保证广播事业的顺利发展,广播新闻编辑的作用至关重要,必须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将各种类型的新闻融合,结合热点内容,吸引听众。保证广播新闻编辑的创新意识,同样需要多个方面的策略。首先是加强节目编排工作,一定要注意广播内容不能“翻旧账”,和从前的新闻内容重复。过长的新闻会让听众疲倦,产生厌烦感,内容的个性化、多样化能够有效提升听众兴趣。在进行节目编排的时候,编辑人员应该改变类型重复新闻的体裁、将长新闻精简为较短的新闻等,举例来说,山西广播台的《直播山西》质量优秀,通过日常生活的展示,体现对生活价值的追求。
第二是加广播提要的编辑。新闻编辑人员应该选择时效性较强、关注度较高并且和群众生活联系紧密的新闻来编辑新闻提要。新闻提要要保证简洁通顺,听众能够了解到新闻的中心思想。例如在《生活》节目中,有一期是下岗员工的访谈,这一期的背景音乐选择了刘欢的《从头再来》,非常符合广播意境。
四、结束语
综上,虽然现今广播事业发展遇到了瓶颈,但是通过创新节目编排、加强新闻摘要编辑等方式,能让新闻广播更具创新性,提高听众兴趣,保证广播事业的市场价值和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唐沂霞.试论加强广播电视节目的策划创新意识[J].中国电子商务,2013(10):104.
[2]石雪静.如何提高广播新闻的写作创新意识[J].新闻传播,2009(08):98.
[3]郑军.广播管理与节目制作的发展趋势[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1(01):20.
责任编辑:张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