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全面推进全民教育,体现教育公平,有效促进“融合教育”的贯彻落实,使每位残疾少年儿童都可以受到良好的教育,我们必须充分重视对残疾少年儿童的送教上门工作。本文立足实际教学案例,从送教上门前期工作准备,教学计划,家校合作,评价学生和教师培训等方面来探讨如何使送教上门工作更有成效。
【关键词】送教上门;残疾少年儿童;融合教育;实效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了“要建设教育强国,推进教育公平,办好特殊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为了使残疾少年儿童义务教育工作得到更好地发展与普及,有效地改善残疾人的生活,充分贯彻“尊重生命、传播大爱”的理念精神,我国目前正积极地推进送教上门工作。送教上门是指由学校或特殊学校指派教师到特需儿童家中提供教学和相关康复训练服务。因为送教服务对象残疾类型比较多,普校教师缺乏相关专业知识,送教上门工作成为学校和送教老师面临的新挑战。为了更好地完成这项工作,送教的学校要全面落实校长责任制,精选有爱心、有恒心、有责任心的教师负责送教。通过两年多的送教上门工作探索,笔者认为送教教师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送教上门的实效性。
一、深入调查,了解服务对象
每个特殊儿童背后,必有一对饱受煎熬、心力交瘁的父母。因为长年累月照顾残疾孩子,这些父母出于保护孩子,他们大部分都有强烈的排外意识。所以,在开始送教上门工作之前,送教教师必须通过多种途径先了解送教服务对象及其家庭背景。2016年10月,笔者成为送教队伍中的其中一名教师,并担任小组长,负责学校辖区内小婷(化名)的送教工作。笔者愉快地接受这个光荣的任务,并且很有效率地打算开始工作。可是当笔者翻开小婷的资料时,上面只显示了她的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地址和监护人电话。笔者拨通家长的电话想了解小婷的情况,但是对方家长用冷冰冰甚至不客气的语气说:“我家小婷的情况没什么可说的,她十多年了都沒上学,现在你们又能做些什么?”说完就不由分说地挂了电话。尽管事前已做好心理准备,但第一次交流就出师不利,还是让笔者措手不及。经过自身反思,同时主动和其他负责送教上门工作的老师交流,原来他们也遭遇了同样的情况。经过交流讨论,我们决定进行“曲线救国”,先从邻居、社区入手,了解送教对象以及其家庭情况。在联合办学之前,笔者曾经在小婷所在村的村办小学工作过几年,于是,笔者先从熟悉的家长处进行摸底了解情况,同时亲自去拜访村委会负责工作人员,深入了解小婷的情况,并请求村委会的支持帮助。经过这次的深入摸底调查,笔者了解到服务对象的自然情况:小婷,女,出生于1999年,一级残疾,每天需要定时服药控制病情。该生具有一定的语言沟通能力和认知能力,但是语言不清晰。她性格活泼开朗,见到熟悉的人能打招呼。她可以独立行走,送教之前由父母带领参加过社区的训练活动,但是因为体质差,适应不了,去到社区很容易生病发烧,所以放弃到社区活动,在家跟着姐姐、弟弟学习认识常见事物。家庭情况:该生住在村子里,与父母、姐姐、弟弟共同居住在一起。姐姐在读大学,弟弟在读职中,周末才回家。母亲全职在家照顾小婷的生活起居,家庭收入主要来源于父亲开货车赚取的工资。
深入了解情况之后,笔者决定和村委会工作人员登门拜访小婷及其家人。见面时,笔者首先和小婷妈妈闲聊曾经在这个村办小学工作的事情,有了这个经历,我们的谈话便熟络了很多,然后,向小婷妈妈讲述了送教上门工作遵循家庭自愿、定期入户、免费教育的原则。交谈之后,小婷妈妈知道我们真心想帮助小婷,她的态度转变了很多,并为第一次电话沟通的“不客气”而致歉。在后来的工作中,她都非常支持我们的工作,使得我们的送教工作开展得越来越顺利。
二、因人施教,实施个别教学
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说:“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每个特殊儿童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2017年5月1日起实行的我国《残疾人教育条例》指出:“应当听取残疾学生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意见,制定符合残疾学生身心特征和需要的个别化教育计划,实施个别教学。”因此,我们在设计送教教学计划时,一定要高度尊重学生的个体特征,以增强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在实施教学活动时,也要根据学生当时的情况,适时做教学调整。在深入了解小婷的情况之后,经过和家长的沟通,我们以小婷的评估结果和最近发展为依据,为她制定了个别化的送教计划:
从以上计划可以看出,我们送教的计划是大概用一个学期的送教课时,教会小婷认识数字0至9,从而学会打电话给父母,同时让她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但是在送教过程中,我们发现,小婷对所学知识遗忘很快,几乎是“转身就忘”,所以后来我们便调整了教学进度。
三、培训家长,激发家长潜能
残疾儿童的家长是残疾儿童的第一监护人,他们是最懂孩子的人,他们对孩子的身体状况、实际能力和发展需求都了解最多。但是,大部分残疾儿童家长文化程度并不高,或者缺乏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技巧,所以他们只能无微不至地照顾残疾儿童,而不会教会他们自理的技能。因此,送教工作应当重视对家长的培训充分激发和挖掘家长的潜能,重树家长的信心,指导家长掌握教育方法,配合学校做好送教工作。送教教师每周送教课时有限,家长如果能掌握一些教学方法,在课后适当地陪孩子复习送教学过的知识、技能,让自己在对孩子长期的照顾、陪护中慢慢成长为家庭医生或者家庭老师,这样对残疾孩子的长期发展是极有好处的。送教中,我们也发现了小婷的妈妈有时候会当着小婷的面说“她很笨的,她不会的”等一些不信任孩子的话语,这样就导致了小婷只要我们送教老师在场,她就不允许她的妈妈碰她的学习用品,有时候甚至不准妈妈插话。但我们离开后,小婷又会很依赖妈妈。看到这一情况,我们告诉小婷妈妈,像小婷这样特殊的孩子也有强烈的自尊心,更需要别人的尊重,在陪伴和教育她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她的自尊心,多用鼓励话语。除此之外,我们还让小婷妈妈到东莞市教师进修学校听特殊儿童家长讲座。看到一些关于特殊儿童教育的文章,我们也会通过微信转发给小婷妈妈,让她多渠道学习。开展送教工作两年多来,我们送教老师和小婷家长成为了熟悉的朋友,经常一起交流小婷的情况。
四、多元评价,树立学生信心
送教工作要充分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以培养目标和挖掘孩子个体发展的潜力为基础,确定多元化的评价内容,在评价过程中应遵循发展性评价、激励性评价和补偿性评价等原则,使残疾儿童快乐地学习和生活。下表是我们根据小婷的个别化教学方案为她制定的评价表格,在送教过程中和日常生活中由小婷、小婷的父母和送教老师根据实际情况而做出客观评价。实践证明,这个多元化评价体系对小婷的进步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五、专业引领,促进教师成长
给重度残疾少年儿童送教上门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残疾儿童的特殊性和个别性让这项工作更具挑战性。普通学校的教师所具备的康复技能以及特殊教育专业知识相对比较匮乏。因此,我们要加强送教队伍的师资建设,提高送教上门教师专业化水平,采用多种方式开展教育教学、康复训练等有针对性的培训活动。例如,向送教教师推荐特殊教育专业书籍,加强普通学校与特殊学校的交流学习,组织送教教师到特殊教育工作开展有成效的地方学习等,使送教教师不仅拥有丰富的特殊教育专业理论知识,而且掌握实际操作技能,提高开展送教上门教育教学的能力。近年来,东莞市教育局曾多次组织负责送教上门工作的教师到南京、厦门、惠州、苏州等地学习,还多次组织普校老师到东莞市启智学校参观学习,这些措施快速地促进特教教师的成长,提升了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水平。
“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送教上门工作更是一项爱的工作,这项工作需要我们以专业来引领,用爱心来浇灌,静待花开。
参考文献:
[1]于文. 让教育属于所有的孩子:送教上门教育案例[M].北京:华夏出版社,2016,1.
[2]《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编写组.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0.
【关键词】送教上门;残疾少年儿童;融合教育;实效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了“要建设教育强国,推进教育公平,办好特殊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为了使残疾少年儿童义务教育工作得到更好地发展与普及,有效地改善残疾人的生活,充分贯彻“尊重生命、传播大爱”的理念精神,我国目前正积极地推进送教上门工作。送教上门是指由学校或特殊学校指派教师到特需儿童家中提供教学和相关康复训练服务。因为送教服务对象残疾类型比较多,普校教师缺乏相关专业知识,送教上门工作成为学校和送教老师面临的新挑战。为了更好地完成这项工作,送教的学校要全面落实校长责任制,精选有爱心、有恒心、有责任心的教师负责送教。通过两年多的送教上门工作探索,笔者认为送教教师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送教上门的实效性。
一、深入调查,了解服务对象
每个特殊儿童背后,必有一对饱受煎熬、心力交瘁的父母。因为长年累月照顾残疾孩子,这些父母出于保护孩子,他们大部分都有强烈的排外意识。所以,在开始送教上门工作之前,送教教师必须通过多种途径先了解送教服务对象及其家庭背景。2016年10月,笔者成为送教队伍中的其中一名教师,并担任小组长,负责学校辖区内小婷(化名)的送教工作。笔者愉快地接受这个光荣的任务,并且很有效率地打算开始工作。可是当笔者翻开小婷的资料时,上面只显示了她的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地址和监护人电话。笔者拨通家长的电话想了解小婷的情况,但是对方家长用冷冰冰甚至不客气的语气说:“我家小婷的情况没什么可说的,她十多年了都沒上学,现在你们又能做些什么?”说完就不由分说地挂了电话。尽管事前已做好心理准备,但第一次交流就出师不利,还是让笔者措手不及。经过自身反思,同时主动和其他负责送教上门工作的老师交流,原来他们也遭遇了同样的情况。经过交流讨论,我们决定进行“曲线救国”,先从邻居、社区入手,了解送教对象以及其家庭情况。在联合办学之前,笔者曾经在小婷所在村的村办小学工作过几年,于是,笔者先从熟悉的家长处进行摸底了解情况,同时亲自去拜访村委会负责工作人员,深入了解小婷的情况,并请求村委会的支持帮助。经过这次的深入摸底调查,笔者了解到服务对象的自然情况:小婷,女,出生于1999年,一级残疾,每天需要定时服药控制病情。该生具有一定的语言沟通能力和认知能力,但是语言不清晰。她性格活泼开朗,见到熟悉的人能打招呼。她可以独立行走,送教之前由父母带领参加过社区的训练活动,但是因为体质差,适应不了,去到社区很容易生病发烧,所以放弃到社区活动,在家跟着姐姐、弟弟学习认识常见事物。家庭情况:该生住在村子里,与父母、姐姐、弟弟共同居住在一起。姐姐在读大学,弟弟在读职中,周末才回家。母亲全职在家照顾小婷的生活起居,家庭收入主要来源于父亲开货车赚取的工资。
深入了解情况之后,笔者决定和村委会工作人员登门拜访小婷及其家人。见面时,笔者首先和小婷妈妈闲聊曾经在这个村办小学工作的事情,有了这个经历,我们的谈话便熟络了很多,然后,向小婷妈妈讲述了送教上门工作遵循家庭自愿、定期入户、免费教育的原则。交谈之后,小婷妈妈知道我们真心想帮助小婷,她的态度转变了很多,并为第一次电话沟通的“不客气”而致歉。在后来的工作中,她都非常支持我们的工作,使得我们的送教工作开展得越来越顺利。
二、因人施教,实施个别教学
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说:“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每个特殊儿童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2017年5月1日起实行的我国《残疾人教育条例》指出:“应当听取残疾学生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意见,制定符合残疾学生身心特征和需要的个别化教育计划,实施个别教学。”因此,我们在设计送教教学计划时,一定要高度尊重学生的个体特征,以增强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在实施教学活动时,也要根据学生当时的情况,适时做教学调整。在深入了解小婷的情况之后,经过和家长的沟通,我们以小婷的评估结果和最近发展为依据,为她制定了个别化的送教计划:
从以上计划可以看出,我们送教的计划是大概用一个学期的送教课时,教会小婷认识数字0至9,从而学会打电话给父母,同时让她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但是在送教过程中,我们发现,小婷对所学知识遗忘很快,几乎是“转身就忘”,所以后来我们便调整了教学进度。
三、培训家长,激发家长潜能
残疾儿童的家长是残疾儿童的第一监护人,他们是最懂孩子的人,他们对孩子的身体状况、实际能力和发展需求都了解最多。但是,大部分残疾儿童家长文化程度并不高,或者缺乏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技巧,所以他们只能无微不至地照顾残疾儿童,而不会教会他们自理的技能。因此,送教工作应当重视对家长的培训充分激发和挖掘家长的潜能,重树家长的信心,指导家长掌握教育方法,配合学校做好送教工作。送教教师每周送教课时有限,家长如果能掌握一些教学方法,在课后适当地陪孩子复习送教学过的知识、技能,让自己在对孩子长期的照顾、陪护中慢慢成长为家庭医生或者家庭老师,这样对残疾孩子的长期发展是极有好处的。送教中,我们也发现了小婷的妈妈有时候会当着小婷的面说“她很笨的,她不会的”等一些不信任孩子的话语,这样就导致了小婷只要我们送教老师在场,她就不允许她的妈妈碰她的学习用品,有时候甚至不准妈妈插话。但我们离开后,小婷又会很依赖妈妈。看到这一情况,我们告诉小婷妈妈,像小婷这样特殊的孩子也有强烈的自尊心,更需要别人的尊重,在陪伴和教育她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她的自尊心,多用鼓励话语。除此之外,我们还让小婷妈妈到东莞市教师进修学校听特殊儿童家长讲座。看到一些关于特殊儿童教育的文章,我们也会通过微信转发给小婷妈妈,让她多渠道学习。开展送教工作两年多来,我们送教老师和小婷家长成为了熟悉的朋友,经常一起交流小婷的情况。
四、多元评价,树立学生信心
送教工作要充分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以培养目标和挖掘孩子个体发展的潜力为基础,确定多元化的评价内容,在评价过程中应遵循发展性评价、激励性评价和补偿性评价等原则,使残疾儿童快乐地学习和生活。下表是我们根据小婷的个别化教学方案为她制定的评价表格,在送教过程中和日常生活中由小婷、小婷的父母和送教老师根据实际情况而做出客观评价。实践证明,这个多元化评价体系对小婷的进步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五、专业引领,促进教师成长
给重度残疾少年儿童送教上门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残疾儿童的特殊性和个别性让这项工作更具挑战性。普通学校的教师所具备的康复技能以及特殊教育专业知识相对比较匮乏。因此,我们要加强送教队伍的师资建设,提高送教上门教师专业化水平,采用多种方式开展教育教学、康复训练等有针对性的培训活动。例如,向送教教师推荐特殊教育专业书籍,加强普通学校与特殊学校的交流学习,组织送教教师到特殊教育工作开展有成效的地方学习等,使送教教师不仅拥有丰富的特殊教育专业理论知识,而且掌握实际操作技能,提高开展送教上门教育教学的能力。近年来,东莞市教育局曾多次组织负责送教上门工作的教师到南京、厦门、惠州、苏州等地学习,还多次组织普校老师到东莞市启智学校参观学习,这些措施快速地促进特教教师的成长,提升了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水平。
“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送教上门工作更是一项爱的工作,这项工作需要我们以专业来引领,用爱心来浇灌,静待花开。
参考文献:
[1]于文. 让教育属于所有的孩子:送教上门教育案例[M].北京:华夏出版社,2016,1.
[2]《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编写组.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