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专升本”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是当今世界高等教育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其社区已经有成熟的发展经验。本文针对我国专升本教育现存的问题,对比美国社区学院的特征,总结了我国专升本人才培养的借鉴与研究。
【关键词】美国;社区学院;专升本;人才;培养;借鉴
1.问题的提出
通过比对研究专升本和对应高职专业教学计划, 发现专升本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培养目标与学习者需要脱节
普通高等教育培养本科生是以提高学习者的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为目的的,强调基础、着眼未来;而 “专升本”的培养目标应是各种实用型或继续教育提高型的人才,是以加强学习者的能力和创造性为目的的。二者培养对象看似学历层次相当,但其培养目标及规格标准应有所不同。
目前“专升本”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普教化,按照学科体系的内在逻辑来构建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侧重理论和学术的严谨性,忽视学习者的职业实际需要。
(2)教学计划不衔接
专升本由于其培养对象的复杂性,以及专业本身学科系统性的要求,教学计划的衔接往往不是十分畅通。这种衔接不畅突出表现在课程设置的重复上,即高职阶段已学过的课程,在专升本教学计划中再次出现,甚至学分也一样多。课程设置的重复既是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也给教学管理带来复杂性和较大难度,也使学生难以适从。
(3)课程标准不衔接
由于国家和各地都还没有具体制订统一的课程标准,每一门课程的标准都是各学校自行制定;同时高职和本科并没有进行有效沟通,关联性研究少,往往各自进行课程研究、自成一体。因此客观上造成专升本与高职课程标准无法实现有效对接。
(4)教学方法单一,应用性课程开发滞后
“专升本”教育基本上还是以教师的“教”为主导,忽视学习者的“学”的过程。专升本既没有成熟的应用性课程开发理论,也没有可资利用的成套开发工具, 主要靠第一线教师在实践中独自摸索, 课程开发还在微观层次徘徊, 没有上升至中观和宏观层次。无法调动学习者的经验和积极性,难以提高学习者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素质。
2.美国社区学院的特征
美国是当今世界高等教育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为数众多的社区学院,始终坚持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方向,对美国高等教育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独特的贡献。社区学院是美国短期的两年制高等教育机构,为学生提供相当于大学一、二年级的学院课程,在学生符合一定的条件后(如修满规定学分、成绩达到要求或取得副学士学位)可进入四年制大学或学院的高年级深造。在美国社区学院能完成职业教育、转学教育、社区教育、基础性教育等职能。其中转学教育(transfer function)的历史最为悠久的,能够为我国专升本教育提供很大的参考和借鉴。
3.我国专升本教育与美国社区学院的比较
我国“专升本”制度与美国社区学院的双重功能相比,最大区别在于:两者的选拔机制不同。美国社区学院实行开放式入学,对所有想接受本科教育的人敞开大门,不需要入学考试就可以在社区学院注册学习四年制大学一、二年级的课程。只要获得足够的学分,就可以直接转学到四年制大学三年级继续学习深造,攻读学士学位。
我国“专升本”实行严格的考试选拔制度,“专升本”的学生必须是通过两次省级以上的统一考试,方能进入本科院校学习。首先是通过高考进入高职院校学习,然后通过“专升本”统考进入本科院校学习。
专升本教育与美国的社区学院同样也存在着相同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专升本”制度也是服务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在我国有些地方,已经出现一个地区除了一所普通教育高校之外,还有一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良好教育结构布局。
4.美国社区对我院专升本人才培养的借鉴
(1)人才培养目标的个性化与明确化
传统教育重视学术性的人才培养,重视深厚的理论基础教育,而专升的培养目标应是各种实用型或继续教育提高型的人才,是以加强学习者的能力和创造性为目的的。因此专升本教育应该定位为高等技术教育,其培养目标是高等应用性专门人才。
(2)构建有专升本特色的课程体系
在课程设置上, 要结合社会经济的发展的需求,对原有课程体系进行改革与创新。首先,要对理论课与实践环节进行整合。通过理论课吸取间接的知识理论来发展学生的知识素养,通过实践课程获得直接的活动经验来促进学生的能力发展。通过这两种课程的整合,形成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课程体系。第二,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的整合。综合课程的设置不仅是教学内容的改变,而且必将引发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因此,在考虑内容建构的同时,还必须解决方法和组织实施的问题.将综合的内容和学生的自主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发展新型的综合课程。因此,我们在进行课程设置的时候,应树立辩证的哲学思想,将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合理优化,相互整合。
(3)课程互认与学分制
专升本的学生在专科教育阶段已经接受了一定的专业课程的教育;但是由于生源学校的不同,学生对于专业课程的掌握程度存在着差异。同时,“专升本”学生学习目的性明确,对学习的要求呈现多样化。这些差异性,为专升本人才培养设置了很大的困难。
我们可以借鉴美国大学对于社区学院升学教育的学生的培养模式。由专业所在大学的学术组织对社区学院开设的课程进行全面评价,包括授课内容、学分、考核标准等。以评价结果为据,大学和高职互认相应课程。课程互认常常通过协议或者合作项目的形式固定下来。全部课程都能实现课程互认,就演化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管理模式——学分制。
(4)开展校企合作教育
根据高职“专升本”教育的定位要求,开展产学结合、校企合作既是必需的,也是必要的。另外从“专升本”教育独立编班的形式,教学计划制订、课程设置、教学方式都相对比较灵活,适合与企业合作等来考虑,可以按照用人单位的实际要求设置课程、编制教学大纲、组织教学活动,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的两重教育环境,合理安排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训练,全面促进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
参考文献
[1]任钢建.美国社区学院升学与就业双重功能研究[M].博士学位论文.
[2]朱永江.成人“专升本”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成人教育,2006,4.
[3]贾让成,俞建伟.立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重建[M].中国大学教学2006(9).
[4]常桐善.大学“专升本”招生体制探析——美国加州大学的经验与启示[M].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9,6.
【关键词】美国;社区学院;专升本;人才;培养;借鉴
1.问题的提出
通过比对研究专升本和对应高职专业教学计划, 发现专升本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培养目标与学习者需要脱节
普通高等教育培养本科生是以提高学习者的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为目的的,强调基础、着眼未来;而 “专升本”的培养目标应是各种实用型或继续教育提高型的人才,是以加强学习者的能力和创造性为目的的。二者培养对象看似学历层次相当,但其培养目标及规格标准应有所不同。
目前“专升本”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普教化,按照学科体系的内在逻辑来构建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侧重理论和学术的严谨性,忽视学习者的职业实际需要。
(2)教学计划不衔接
专升本由于其培养对象的复杂性,以及专业本身学科系统性的要求,教学计划的衔接往往不是十分畅通。这种衔接不畅突出表现在课程设置的重复上,即高职阶段已学过的课程,在专升本教学计划中再次出现,甚至学分也一样多。课程设置的重复既是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也给教学管理带来复杂性和较大难度,也使学生难以适从。
(3)课程标准不衔接
由于国家和各地都还没有具体制订统一的课程标准,每一门课程的标准都是各学校自行制定;同时高职和本科并没有进行有效沟通,关联性研究少,往往各自进行课程研究、自成一体。因此客观上造成专升本与高职课程标准无法实现有效对接。
(4)教学方法单一,应用性课程开发滞后
“专升本”教育基本上还是以教师的“教”为主导,忽视学习者的“学”的过程。专升本既没有成熟的应用性课程开发理论,也没有可资利用的成套开发工具, 主要靠第一线教师在实践中独自摸索, 课程开发还在微观层次徘徊, 没有上升至中观和宏观层次。无法调动学习者的经验和积极性,难以提高学习者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素质。
2.美国社区学院的特征
美国是当今世界高等教育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为数众多的社区学院,始终坚持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方向,对美国高等教育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独特的贡献。社区学院是美国短期的两年制高等教育机构,为学生提供相当于大学一、二年级的学院课程,在学生符合一定的条件后(如修满规定学分、成绩达到要求或取得副学士学位)可进入四年制大学或学院的高年级深造。在美国社区学院能完成职业教育、转学教育、社区教育、基础性教育等职能。其中转学教育(transfer function)的历史最为悠久的,能够为我国专升本教育提供很大的参考和借鉴。
3.我国专升本教育与美国社区学院的比较
我国“专升本”制度与美国社区学院的双重功能相比,最大区别在于:两者的选拔机制不同。美国社区学院实行开放式入学,对所有想接受本科教育的人敞开大门,不需要入学考试就可以在社区学院注册学习四年制大学一、二年级的课程。只要获得足够的学分,就可以直接转学到四年制大学三年级继续学习深造,攻读学士学位。
我国“专升本”实行严格的考试选拔制度,“专升本”的学生必须是通过两次省级以上的统一考试,方能进入本科院校学习。首先是通过高考进入高职院校学习,然后通过“专升本”统考进入本科院校学习。
专升本教育与美国的社区学院同样也存在着相同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专升本”制度也是服务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在我国有些地方,已经出现一个地区除了一所普通教育高校之外,还有一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良好教育结构布局。
4.美国社区对我院专升本人才培养的借鉴
(1)人才培养目标的个性化与明确化
传统教育重视学术性的人才培养,重视深厚的理论基础教育,而专升的培养目标应是各种实用型或继续教育提高型的人才,是以加强学习者的能力和创造性为目的的。因此专升本教育应该定位为高等技术教育,其培养目标是高等应用性专门人才。
(2)构建有专升本特色的课程体系
在课程设置上, 要结合社会经济的发展的需求,对原有课程体系进行改革与创新。首先,要对理论课与实践环节进行整合。通过理论课吸取间接的知识理论来发展学生的知识素养,通过实践课程获得直接的活动经验来促进学生的能力发展。通过这两种课程的整合,形成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课程体系。第二,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的整合。综合课程的设置不仅是教学内容的改变,而且必将引发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因此,在考虑内容建构的同时,还必须解决方法和组织实施的问题.将综合的内容和学生的自主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发展新型的综合课程。因此,我们在进行课程设置的时候,应树立辩证的哲学思想,将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合理优化,相互整合。
(3)课程互认与学分制
专升本的学生在专科教育阶段已经接受了一定的专业课程的教育;但是由于生源学校的不同,学生对于专业课程的掌握程度存在着差异。同时,“专升本”学生学习目的性明确,对学习的要求呈现多样化。这些差异性,为专升本人才培养设置了很大的困难。
我们可以借鉴美国大学对于社区学院升学教育的学生的培养模式。由专业所在大学的学术组织对社区学院开设的课程进行全面评价,包括授课内容、学分、考核标准等。以评价结果为据,大学和高职互认相应课程。课程互认常常通过协议或者合作项目的形式固定下来。全部课程都能实现课程互认,就演化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管理模式——学分制。
(4)开展校企合作教育
根据高职“专升本”教育的定位要求,开展产学结合、校企合作既是必需的,也是必要的。另外从“专升本”教育独立编班的形式,教学计划制订、课程设置、教学方式都相对比较灵活,适合与企业合作等来考虑,可以按照用人单位的实际要求设置课程、编制教学大纲、组织教学活动,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的两重教育环境,合理安排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训练,全面促进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
参考文献
[1]任钢建.美国社区学院升学与就业双重功能研究[M].博士学位论文.
[2]朱永江.成人“专升本”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成人教育,2006,4.
[3]贾让成,俞建伟.立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重建[M].中国大学教学2006(9).
[4]常桐善.大学“专升本”招生体制探析——美国加州大学的经验与启示[M].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