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班级心理委员是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力量,由于其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基于其明确的角色定位,精心选拔和培养拥有胜任特征的学生来担任显得尤为重要。班级心理委员是高校安排在学生班级中的“观察员”;是连接学生和学生、学生和老师之间的“桥梁”;是朋辈学生的“知心朋友”。班级心理委员的胜任特征包括:高度的角色认同、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积极的心理状态、遵守职业伦理。文章基于角色定位探析高校班级心理委员的三定位四胜任特征模型,为未来选拔和培养高校班级心理委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班级心理委员;角色定位;胜任特征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1)33-0046-04
Abstract: Class psychology committee member is an important force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our country. Because of the particularity of its work nature, i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o select and train students who ha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mpetence based on its clear role positioning. Class commissary in charge of psychology is the "observer" arranged b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students' classes. It is the "bridge" between students and students, students and teachers. They are "bosom friends" of peer students. The competent characteristics of class psychology committee members include: high role identity, good communication skills, positive psychological state, and compliance with professional ethics. Based on the role orient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three orientation and four competency model of class psychology commissaria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provides reference for selecting and cultivating class psychology commissaria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future.
Keywords: psychological committee member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role positioning; competency characteristics
高校班级心理委员是指高校班级中,经由担任者本人自荐、班级同学集体投票产生的负责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班级委员会成员。我国高校班级心理委员最早设立于2004年的天津大学,之后迅速发展到全国各大高校,当前在校班级心理委员人数在74万以上[1]。经过近20年的发展,班级心理委员已经成为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网络的重要力量和高校心理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还促进了我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建设和世界心理健康教育事业的发展[2]。但是班级心理委员工作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如对工作职责认识不足、角色定位不明确,选拔和培训尚不科学、规范等问题[3-4]。随着高校班级心理委员工作的深入开展,建设一支优秀的高校班级心理委员队伍成为迫切的现实需要。本文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践的角度,基于高校班级心理委员的角色定位,探析班级心理委员的胜任特征模型,为班级心理委员的选拔和培养提供参考。
一、高校班级心理委员的角色定位
高校班级心理委员产生的背景条件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角色定位。接下来,将阐述高校班级心理委员产生的背景条件,继而根据背景条件探讨其角色定位。
(一)高校班级心理委员产生的背景条件
师资不足是高校班级心理委员产生的直接原因。20世纪的最后十年,以及21世纪初期,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尚且處于早期阶段,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很缺乏,很多高校甚至还没有设置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而广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非常迫切。为了解决心理健康教育供需上的失衡,发挥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功能,在学生班级中发展负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成员,是快速解决心理健康教育师资不足的好办法。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中的自我教育观以及高校学生班级的自治模式为班级心理委员的产生奠定了基础。高校班级心理委员直接编入班级委员会,成为班级委员会成员之一,接受政治辅导员的管理、考核,以及院系心理健康站和学校心康中心的业务指导和培训。
多数大学生首选向朋辈寻求心理帮助,为班级心理委员能够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提供了可能。近20年的实践表明,班级心理委员已经成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中重要的力量,发挥着面向全体同学宣传心理健康知识、组织心理健康活动的重要作用,在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过程中也凸显了优势。调查研究也显示,25%的未曾求助过班级心理委员的学生表示愿意向心理委员寻求帮助,60%的曾求助过班级心理委员的学生表示愿意再次向其求助[5]。 (二)高校班级心理委员是高校安排在学生班级中
的“观察员”
高校非常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尤其担心学生因心理危机而发生极端事件,如伤人、伤己。班级心理委员生活在学生中,和学生一起学习、相处,他们在观察和了解学生心理状态方面具有天然的时空优势。同时,高校班级心理委员是班级学生的同龄人,和班级学生们处于同样的人生阶段、面临着同样的人生任务,如学业、友情、爱情、就业等,故他们能够很容易发现和认识到周围学生存在的心理困惑、心理危机。这两个优势都是当初高校班级心理委员诞生的真实原因之一。高校在班级中设置心理委员,目的就是让他们成为学校老师在班级里、在宿舍里的“观察员”(也有人称为“岗哨”),并赋予他们发现、汇报学生中潜在心理危机的责任,以及对已经发生心理危机学生的后期跟踪和反馈的任务,最终达到将心理危机化解在萌芽状态或可控状态的效果。对这一角色定位,有些高校班级心理委员存在认识偏差。如认为自己是混入学生内部,专门向老师打小报告的“奸细”,是学生的心理垃圾桶[6]。
(三)高校班级心理委员是连接学生和学生,学生和老师之间的“桥梁”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需要在学生群体中发展推动者。高校班级心理委员作为一名班级委员会成员,职责之一是接收和落实政治辅导员或院系心理健康辅导站下达的心理健康教育任务,创造性地在班级开展心理健康相关知识和信息的宣传,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机构所在的位置、开放的时间、预约接待制度等。以及积极主动组织班级学生参加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活动,如心理知识竞赛、心理漫画征集活动、心理情景剧比赛、心理演讲活动、心理素质拓展等。同时,班级心理委员在自身无法帮到存有心理困惑的学生时,有责任鼓励或推荐其去寻求专业的心理健康咨询或辅导。有高校统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的来访学生中,约30%是在班级心理委员的指引下而来的[7]。此外,班级心理委员还有责任调解发生矛盾冲突学生间的问题。如他们可作为中间人分别了解矛盾双方的想法、误会、情绪等,再通过各种方式(包括矛盾双方面对面交流)化解或缓解他们的关系,营造健康向上的班级、宿舍氛围。从以上可见,高校班级心理委员不但是学生和老师之间的桥梁,更是班级学生和学生之间友好关系的桥梁。
(四)高校班级心理委员是朋辈学生的“知心朋友”
为了进一步深化高校班级心理委员在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中的作用,高校班级心理委员不仅是“观察者”、是“桥梁”,还应该是班级学生的“知心朋友”。高校班级心理委员要实现“知心朋友”这个角色定位,需要将自己练就成心理健康形象大使,即心理健康的示范者,和心理困惑学生的倾听者和陪伴者。为了成为心理健康形象大使,高校班级心理委员需要主动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注意自我心理保健,在班级学生中形成积极正面的榜样力量,于无形中影响班级氛围,提高班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高校班级心理委员有了心理健康形象大使的身份后,班级学生若出现心理困惑,很自然地就会向他们靠拢,希望得到他们的帮助。这时高校班级心理委员就成了倾听者和陪伴者。作为心理困惑学生的倾听者和陪伴者,高校班级心理委员可以给他们提供情感支持和心理疏导,陪伴他们走出心理困难期。这个角色定位,要求高校班级心理委员积极参加心理辅导技能培训,掌握如何更好地倾听和陪伴存有心理困惑学生的技能,以帮助他们早日走出心理困境。而现实中,高校学生的心理问题,大部分属于一般性、发展性的心理问题,非专业的心理健康帮扶也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如,有研究表明,存有一般心理问题的学生,在班级心理委员的陪伴、倾听之下,其问题往往能够得以解决。这也为高校班级心理委员是朋辈学生“知心朋友”这个定位提供了现实支持。
总之,朋辈学生“知心朋友”这个定位要求高校班级心理委员的担任者拥有积极健康的心态和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
二、高校班级心理委员的胜任特征
1973年,哈佛大学McClelland提出用胜任特征代替智力测验来评估个人在某方面的能力[8]。胜任特征包括可测量、动态性、可预测、区分性四个核心特征。1993年,Spencer将胜任特征界定为是可以將在某一岗位中的优秀者与普通者区分开来的个体特征,包括动机、态度、价值观、知识、行为技能和个人特征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其特殊性,尤其在向心理有困惑的学生提供心理援助时、在化解学生间的矛盾时,胜任力不足的班级心理委员,不但不能化解问题,还可能会加重其问题。本文将结合高校班级心理委员的角色定位,探析高校班级心理委员的胜任特征,为高校选拔和培养班级心理委员提供有效的参考。
(一)高度的角色认同是高校班级心理委员做好工
作的基石
高校班级心理委员的“观察员”“桥梁”“知心朋友”三个角色定位,决定它在本质上是全心全意为班级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服务的职务。它要求担任者具有奉献的精神,且在态度上完全接纳和认可该角色,即角色认同。角色认同指特定角色的内在意义及他人对该角色的期待,人们可以根据角色认同的描述扮演某个角色[9]。高校班级心理委员的角色认同具体是指担任者对其角色功能和作用的认可,以及储备的知识体系。担任者对该角色的认同感越强,在具体工作过程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就越高。如,拥有一定专业心理知识储备是对高校班级心理委员这个角色的核心要求,角色认同感高者则会克服各种困难,按时参加心理知识培训。高校班级心理委员是一个讲究无私奉献的岗位,只有对该岗位高度认同,才能积极主动去开展各项心理健康工作,才能为班级学生营造出良好的班级氛围。所以,高度的角色认同是高校班级心理委员做好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基石。
(二)良好的沟通能力是高校班级心理委员做好工
作的基本功
高校班级心理委员的角色定位之一是做连接学生和老师的“桥梁”。担任者起着上传下达,以及具体落实各项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要作用,良好的沟通能力自然而然地就成了他们胜任特征之一。顾名思义,沟通能力是指高校班级心理委员的沟通交流能力。普遍常识告诉我们,人际互动需求多的岗位,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是必备能力之一。高校班级心理委员需要向班级学生宣传心理健康知识,传达心理健康活动信息,组织开展班级心理健康活动、引导心理困惑学生接受专业心理辅导等,这些都要求担任者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所以,良好的沟通能力是高校班级心理委员做好工作的基本功[10]。
关键词:高校班级心理委员;角色定位;胜任特征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1)33-0046-04
Abstract: Class psychology committee member is an important force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our country. Because of the particularity of its work nature, i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o select and train students who ha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mpetence based on its clear role positioning. Class commissary in charge of psychology is the "observer" arranged b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students' classes. It is the "bridge" between students and students, students and teachers. They are "bosom friends" of peer students. The competent characteristics of class psychology committee members include: high role identity, good communication skills, positive psychological state, and compliance with professional ethics. Based on the role orient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three orientation and four competency model of class psychology commissaria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provides reference for selecting and cultivating class psychology commissaria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future.
Keywords: psychological committee member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role positioning; competency characteristics
高校班级心理委员是指高校班级中,经由担任者本人自荐、班级同学集体投票产生的负责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班级委员会成员。我国高校班级心理委员最早设立于2004年的天津大学,之后迅速发展到全国各大高校,当前在校班级心理委员人数在74万以上[1]。经过近20年的发展,班级心理委员已经成为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网络的重要力量和高校心理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还促进了我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建设和世界心理健康教育事业的发展[2]。但是班级心理委员工作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如对工作职责认识不足、角色定位不明确,选拔和培训尚不科学、规范等问题[3-4]。随着高校班级心理委员工作的深入开展,建设一支优秀的高校班级心理委员队伍成为迫切的现实需要。本文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践的角度,基于高校班级心理委员的角色定位,探析班级心理委员的胜任特征模型,为班级心理委员的选拔和培养提供参考。
一、高校班级心理委员的角色定位
高校班级心理委员产生的背景条件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角色定位。接下来,将阐述高校班级心理委员产生的背景条件,继而根据背景条件探讨其角色定位。
(一)高校班级心理委员产生的背景条件
师资不足是高校班级心理委员产生的直接原因。20世纪的最后十年,以及21世纪初期,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尚且處于早期阶段,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很缺乏,很多高校甚至还没有设置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而广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非常迫切。为了解决心理健康教育供需上的失衡,发挥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功能,在学生班级中发展负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成员,是快速解决心理健康教育师资不足的好办法。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中的自我教育观以及高校学生班级的自治模式为班级心理委员的产生奠定了基础。高校班级心理委员直接编入班级委员会,成为班级委员会成员之一,接受政治辅导员的管理、考核,以及院系心理健康站和学校心康中心的业务指导和培训。
多数大学生首选向朋辈寻求心理帮助,为班级心理委员能够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提供了可能。近20年的实践表明,班级心理委员已经成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中重要的力量,发挥着面向全体同学宣传心理健康知识、组织心理健康活动的重要作用,在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过程中也凸显了优势。调查研究也显示,25%的未曾求助过班级心理委员的学生表示愿意向心理委员寻求帮助,60%的曾求助过班级心理委员的学生表示愿意再次向其求助[5]。 (二)高校班级心理委员是高校安排在学生班级中
的“观察员”
高校非常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尤其担心学生因心理危机而发生极端事件,如伤人、伤己。班级心理委员生活在学生中,和学生一起学习、相处,他们在观察和了解学生心理状态方面具有天然的时空优势。同时,高校班级心理委员是班级学生的同龄人,和班级学生们处于同样的人生阶段、面临着同样的人生任务,如学业、友情、爱情、就业等,故他们能够很容易发现和认识到周围学生存在的心理困惑、心理危机。这两个优势都是当初高校班级心理委员诞生的真实原因之一。高校在班级中设置心理委员,目的就是让他们成为学校老师在班级里、在宿舍里的“观察员”(也有人称为“岗哨”),并赋予他们发现、汇报学生中潜在心理危机的责任,以及对已经发生心理危机学生的后期跟踪和反馈的任务,最终达到将心理危机化解在萌芽状态或可控状态的效果。对这一角色定位,有些高校班级心理委员存在认识偏差。如认为自己是混入学生内部,专门向老师打小报告的“奸细”,是学生的心理垃圾桶[6]。
(三)高校班级心理委员是连接学生和学生,学生和老师之间的“桥梁”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需要在学生群体中发展推动者。高校班级心理委员作为一名班级委员会成员,职责之一是接收和落实政治辅导员或院系心理健康辅导站下达的心理健康教育任务,创造性地在班级开展心理健康相关知识和信息的宣传,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机构所在的位置、开放的时间、预约接待制度等。以及积极主动组织班级学生参加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活动,如心理知识竞赛、心理漫画征集活动、心理情景剧比赛、心理演讲活动、心理素质拓展等。同时,班级心理委员在自身无法帮到存有心理困惑的学生时,有责任鼓励或推荐其去寻求专业的心理健康咨询或辅导。有高校统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的来访学生中,约30%是在班级心理委员的指引下而来的[7]。此外,班级心理委员还有责任调解发生矛盾冲突学生间的问题。如他们可作为中间人分别了解矛盾双方的想法、误会、情绪等,再通过各种方式(包括矛盾双方面对面交流)化解或缓解他们的关系,营造健康向上的班级、宿舍氛围。从以上可见,高校班级心理委员不但是学生和老师之间的桥梁,更是班级学生和学生之间友好关系的桥梁。
(四)高校班级心理委员是朋辈学生的“知心朋友”
为了进一步深化高校班级心理委员在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中的作用,高校班级心理委员不仅是“观察者”、是“桥梁”,还应该是班级学生的“知心朋友”。高校班级心理委员要实现“知心朋友”这个角色定位,需要将自己练就成心理健康形象大使,即心理健康的示范者,和心理困惑学生的倾听者和陪伴者。为了成为心理健康形象大使,高校班级心理委员需要主动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注意自我心理保健,在班级学生中形成积极正面的榜样力量,于无形中影响班级氛围,提高班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高校班级心理委员有了心理健康形象大使的身份后,班级学生若出现心理困惑,很自然地就会向他们靠拢,希望得到他们的帮助。这时高校班级心理委员就成了倾听者和陪伴者。作为心理困惑学生的倾听者和陪伴者,高校班级心理委员可以给他们提供情感支持和心理疏导,陪伴他们走出心理困难期。这个角色定位,要求高校班级心理委员积极参加心理辅导技能培训,掌握如何更好地倾听和陪伴存有心理困惑学生的技能,以帮助他们早日走出心理困境。而现实中,高校学生的心理问题,大部分属于一般性、发展性的心理问题,非专业的心理健康帮扶也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如,有研究表明,存有一般心理问题的学生,在班级心理委员的陪伴、倾听之下,其问题往往能够得以解决。这也为高校班级心理委员是朋辈学生“知心朋友”这个定位提供了现实支持。
总之,朋辈学生“知心朋友”这个定位要求高校班级心理委员的担任者拥有积极健康的心态和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
二、高校班级心理委员的胜任特征
1973年,哈佛大学McClelland提出用胜任特征代替智力测验来评估个人在某方面的能力[8]。胜任特征包括可测量、动态性、可预测、区分性四个核心特征。1993年,Spencer将胜任特征界定为是可以將在某一岗位中的优秀者与普通者区分开来的个体特征,包括动机、态度、价值观、知识、行为技能和个人特征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其特殊性,尤其在向心理有困惑的学生提供心理援助时、在化解学生间的矛盾时,胜任力不足的班级心理委员,不但不能化解问题,还可能会加重其问题。本文将结合高校班级心理委员的角色定位,探析高校班级心理委员的胜任特征,为高校选拔和培养班级心理委员提供有效的参考。
(一)高度的角色认同是高校班级心理委员做好工
作的基石
高校班级心理委员的“观察员”“桥梁”“知心朋友”三个角色定位,决定它在本质上是全心全意为班级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服务的职务。它要求担任者具有奉献的精神,且在态度上完全接纳和认可该角色,即角色认同。角色认同指特定角色的内在意义及他人对该角色的期待,人们可以根据角色认同的描述扮演某个角色[9]。高校班级心理委员的角色认同具体是指担任者对其角色功能和作用的认可,以及储备的知识体系。担任者对该角色的认同感越强,在具体工作过程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就越高。如,拥有一定专业心理知识储备是对高校班级心理委员这个角色的核心要求,角色认同感高者则会克服各种困难,按时参加心理知识培训。高校班级心理委员是一个讲究无私奉献的岗位,只有对该岗位高度认同,才能积极主动去开展各项心理健康工作,才能为班级学生营造出良好的班级氛围。所以,高度的角色认同是高校班级心理委员做好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基石。
(二)良好的沟通能力是高校班级心理委员做好工
作的基本功
高校班级心理委员的角色定位之一是做连接学生和老师的“桥梁”。担任者起着上传下达,以及具体落实各项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要作用,良好的沟通能力自然而然地就成了他们胜任特征之一。顾名思义,沟通能力是指高校班级心理委员的沟通交流能力。普遍常识告诉我们,人际互动需求多的岗位,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是必备能力之一。高校班级心理委员需要向班级学生宣传心理健康知识,传达心理健康活动信息,组织开展班级心理健康活动、引导心理困惑学生接受专业心理辅导等,这些都要求担任者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所以,良好的沟通能力是高校班级心理委员做好工作的基本功[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