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理校——学校发展之魂

来源 :华夏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mai123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文化是学校所有文化现象的总和,是以校内师生为主体,经过倡导、培育和巩固而逐渐形成的共同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具有发展性和校本特征,可具体分解为物质、制度和精神三个层面。“文化理校”也就是用文化来管理学校,它是一块神奇的魔法石,是学校管理的最高境界。湖滨中学这些年就是利用这个魔法石使学校一跃成为省一级达标学校。
  文化创新是一个持久的工作,是魔法石的再生能源。学校文化只有在学校教育改革实践中才能逐渐地得以创新。
  一、落实“铸造学校精神”为主的策略
  学校精神是学校文化的内涵,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一所学校区别于其他学校的最本质的东西。牛津、剑桥、哈佛、北大、清华等中外名校之所以魅力经久不衰,就在于他们能始终坚持和弘扬自己的优秀文化传统,经过历史的积淀、选择、凝聚,最终形成一种更高境界的精神文化——学校精神,并由此透射其独特的感染力、凝聚力和震撼力,陶冶和启示着一代又一代的学子。所以学校精神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长期的积累和培育,它经历一个从外到内、从量变到质变的动态过程。一要注重学习,构建先进的文化体系。从宏观和微观层面上整体规划设计和着力实施。如学校党总支成立的“青年读书班”,旨在建立一个交流平台,满足青年不断更新知识的需求,锻炼表达能力,强化团队精神,最终成为青年教师的精神乐园。二要引导强化,形成良好的文化行为习惯。铸造学校精神必须通过制度规范约束,师德建设,引导师生行为符合学校文化的要求,经过反复的强化,使全体成员明确学校崇尚的教育理念与育人要求,进而形成良好的文化行为习惯。三要以人为本,共育阳光的学校精神文化。理想的学校应该是师生的精神家园。要让教师有价值追求,让学生体会到生命的价值。充分发扬民主作风,建立领导与被领导间、师生间、家校间、学校与社会间的长效沟通机制,共育学校阳光和谐精神。
  二、落实“彰显学校特色”为主的策略
  文化建设重在开发和创新。文化资源及其载体随处可见,关键问题是校长要有强烈的文化意识,心里想着文化,眼睛盯着文化,善于创设和充分利用多元文化载体。学校特色建设问题,其实质就是学校文化建设问题。创建学校特色文化,就是要张扬学校个性,在创新上求发展,在特色上做文章,从而积淀成特色文化,打造出品牌学校。
  在这方面,目前我们湖滨人在实践中辛勤探索,并且获得了可喜的成效。例如,我校在不断提高办学效益和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还在足球项目、心理健康教育、“红十字”活动上形成特色。1999 年湖滨中学成为福建省重点体育足球传统校,在省传统校联赛中硕果累累,多次获得冠、亚军;2010年获全国足球联赛第六名。2002 年学校创建了厦门市首个中学生心理网站和心海导航俱乐部;2004 年学校成为厦门市首批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学校之一,是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理事会理事。2003 年学校分别获得省、市“红十字会青少年工作模范校”的光荣称号,是福建省迄今为止唯一一所国家级红十字模范学校。德与才并重,教与学齐飞。如今的湖滨中学已成为思明教育强区的一个窗口,厦门特区教育发展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些都是学校依靠多元文化载体培育学校特色文化的典型案例。
  三、发挥“两个作用”——核心辐射和主体参与作用
  一是要充分发挥校长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的核心辐射作用。当学校文化建设已成为广大校长共同的诉求时,校长作为学校文化的管理者、倡导者、塑造者,其教育思想、观念、态度、精神、个性、行为、价值观、性格魅力等(校长文化)与学校文化的各个方面(校园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等)相互渗透互动,起着“学校文化符号”的辐射作用。由于学校内外环境的不断变化,学校文化呈现出动态变化和发展的运动特征,局部调整和变革势在必行。学校文化变革首先要在校长的统一策划、组织下有序地进行,它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过程;其次要求校长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以更大的热情、更多的精力注重学生情感的熏陶,性格的培养,意志的磨炼,从而培养更多具有创新意识、整体观念、开拓精神,具有合作能力竞争意识和负责精神的优秀人才。所以学校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是校长思想价值观念体系的延伸拓展,是校长个人价值观念体系被认同和群化的过程。
  二是要充分发挥学校师生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参与作用。首先要充分发挥名师、学科带头人、杰出教师、先进教师、优秀学生的榜样示范作用,加强党总支、共青团、少先队等群体组织的建设,提高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其次要充分发挥师生的主体性,调动他们参与学校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校文化活动,用科技节、读书节、艺术节、体育节等“节气”努力营造具有鲜明时代精神和健康向上的校园主流文化,使他们在文化活动的成功中感悟时代跳动的脉搏,体验超越自我的快乐。最后要创造“和谐”的学校文化,实现校本课程与学校文化的“共生”,切实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形成高尚的师德、严谨的治学态度以及民主创新的教育风格。
  四、处理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
  建设学校文化要立足现在、面向未来,具有国际视野,体现时代精神,在手段、方法、内容、形式等方面大胆创新,丰富文化内涵。但学校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积累,需要时间和历史的沉淀,不能割断学校历史,搞“原始创新”。要处理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既要古为今用,以古丰今,取其精髓,创生发展。又要深入研究自己学校的历史,认真总结学校的传统、精神、学风,大力发掘学校的文化内涵,培育自己的个性和特色,不断渗进现代教育理念,吸收当代文化的营养,不断创生,为学校构建理想的教育愿景。
  当我们时刻想到,教育的每一个细节都可能关乎人的灵魂与精神,关乎人的价值追求与人生道路;当我们时刻意识到,教育的每一个制度与政策,都关乎千万跃动的生命,关乎他们的人生命运,甚至关乎他们活着的意义。我们就会在乎学校文化。文化理校——学校管理的魔法石,这是一个校长眼中,教育内心最深情的呼唤。
其他文献
摘要:以铁制品的生产为境脉,串联起铁的存在形态、冶炼、性质与应用,从真实情境中找寻课程思政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契合点。基于铁和水蒸气的实验探究,开展安全教育,并培养证据推理的学科核心素养;从铁的生锈、防护等问题的讨论中,发展学生模型认知的学科核心素养,落实节约资源的生态文明教育;从巨大的钢铁产量和钢铁的广泛应用出发,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升华科技强国的爱国主义精神。以情境为依托,借助于多种教
期刊
摘要:针对初中化学教学中出现的学生对绿色化学理念认识中存在的不足,以及“环境污染的防治”传统教学中对科学价值观的缺失等问题,通过创设真实的实验、工业和生活情境,在拓宽知识的广度和培养思维的深度的基础上,引导初中学生循序渐进地构建绿色化学理念,初步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关键词:绿色化学理念;初中;教学  文章编号:1008-0546(2021)09-0037-06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
期刊
摘要:基于素养为本的教育方针,打造“燃烧和灭火”的“六段式”課堂:“星火燎原”“知其所以‘燃”“‘薪火相传”“抱火卧薪”“釜底抽薪”“赴汤蹈火”。提取诗词中的化学知识并深度融合于化学课堂之中,将“燃烧”及“燃烧的条件”等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增强学生理解,并弘扬诗词中蕴藏的精神文明,全面提升学生的素养。  关键词:传统文化;素养为本;课堂教学;燃烧和灭火  文章编号:1008-0546(2021)09
期刊
摘要:基于《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遵循高考命题原则、评价思路,以“化学平衡常数”为学习主题,阐释了基于“情境创设、任务驱动”模式的高三专题复习课教学设计,提升了学生的化学学科能力,发展了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高三专题复习;化学核心素养;化学平衡常数  文章编号:1008-0546(2021)09-0061-04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基于生活情境的化学教学能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进一步提升。文章以“认识化学变化”单元复习课为例,以“汽车行驶”的视角,从发动原理,尾气处理,燃料研发的角度在真实情境中展开复习。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进一步帮助学生梳理化学变化中质量守恒定律的要点以及化学反应的本质。  关键词:情境创设;汽车行驶;化学变化;单元复习  文章编号:1008-0546(2021)09-0065-04  中
期刊
校长简介  现任十堰市第十三中学校长。华中师范大学数学本科毕业,学士学位,在职研究生,中学高级教师,任教二十余年,深钻教材、教法,课堂教学深受学生欢迎。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善于总结教育教学方法,在国家级、省市级刊物上发表论文一百多篇,如《重心定理的推广》发表于北京《中小学数学》等国内知名刊物。多次被评为十堰市优秀教师,2002年当选为十堰市劳动模范。2003年被《现代教育报》推荐为“湖北省百名优秀校
期刊
摘要:通过与生活密切联系的真实情境,引导学生关注食品安全的社会热点问题,基于中学生认知水平进行了一个项目式教学一食品中苏丹红的检测。实践证明,采用薄层色谱法检测食品中的苏丹红可以适用于中学生拓展教学,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探究精神、自主合作和动手能力,也符合《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中有关学生发展质量评价的要求。  关键词:项目式教学;苏丹红的检测;薄层色谱法;学生发展质量评价  文章编号:1
期刊
他是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作为我国恢复高考制度后的第一批大学生,凭着过人的工作业绩,26岁担任校长,并成长为全国重点中学名校长。已经功成名就,他却从一地跳到另一地,在江苏盐城、苏州、上海等地的七八所学校任过职,年过不惑之年又来到深圳。更让人感到吃惊的是,一直在普通中学工作并创造出许多奇迹的他,却在知天命之年担任职业学校的校长。  他,就是深圳市福田区华强职业技术学校新任校长周跃南。而对这一切,周
期刊
摘要:通过创设情境,问题驱动等方式引导学生结合已有经验和文献信息,设计方案,实验验证,优化方案,最终以甘油为分散介质制备卤化银甘油溶胶,清晰呈现胶体的丁达尔效应和卤化银的感光性,并比较光解速率的大小。知识迁移用家用洗洁精使卤化银光解实验生活化,充分发挥实验的教学功能,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实验教学;核心素养;卤化银;感光性  文章编号:1008-0546(2021)09-0092-
期刊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管理方法需要随之改变,因此管理者需引导教师接受新观念,并将之积极转化为教育教学的实践行为。这之中,提高教师整体业务素质显得尤其必要。为此我做了如下几点尝试:  一、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引导教师不断进取  现代教育理念是顺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在它指导下生成的教育行为是合理的,有效的。而等待接受现代教育理念的承载者是具有传统教育理念的人,传统的并不全是错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