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说,在这一世界上的快乐超过痛苦,或无论怎样讲,快乐和痛苦之间总有某种平衡。如果读者想立刻见到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不妨请你比较一下两种动物的各自感情,其中一只正吞噬着另一只。
在任何不幸和苦难中,一想到其他人比你自己身处在更加恶劣的困境中,这不啻是一剂最好的安慰药,这种安慰适宜于每一个人。但是,对于整个的人类来说,这意味着一种多么可怕的命运啊!
我们就像田野上的羔羊,在屠夫的注视下恣情欢娱。为了他的美餐,屠夫宰杀一条又一条可怜的小生命。也就是说,在我们欢悦的日子里,我们对不幸一无所察;眼下,命运或许已为我们准备了:疾病、贫困、残废、视力或理性的丧失。
生存的全部痛苦就在于,时间不停地在压迫着我们,使我们喘不过气来,并且紧逼在我们身后,犹如持鞭的工头。倘若在什么时候,时间会放下它悬鞭的巨手,那只有当我们从令人心烦的苦悲中完全解脱出来。
但是,不幸也有它的长处,因为大气压如果从我们身上移开,我们的肉体将会四下迸散。所以,如果人的生命从所有的欲望、艰辛和困境中摆脱出来,如果他们目前所从事的一切事情都顺心如意,他们就会自命不凡,不可一世。尽管他们不会因此毁灭,但总会表演出肆无忌惮的愚蠢——甚至走向疯狂。进而我可以说,一定的焦虑、痛苦、烦恼对于每个人在任何时候都是必要的。一条航船如果没有压舱物,它就不能保持平稳,因而不能照直行驶。
的确,正是工作、忧虑、劳动和烦恼,几乎构成了一切人的漫长的生涯。但是,如果人的全部愿望刚刚出现就立即得到满足,那么人们又将如何填补他们的生活呢?他们生于世间又将有何作为呢?如果世界是一个豪奢而安逸的伊甸园,一块流溢乳蜜的田野,在那里,每个少男毫不费力立刻就能得到他心爱的少女,那么人们或者会厌倦而死,或者会自缢身亡。要么世界上将充满战争、残杀和谋刺,以致人类最终不得不遭受比大自然之手现在所给予的远为沉重的苦难。
假如你竭尽全力想像,太阳在其行程的照耀下所呈现出来的各类异常深重的悲哀、苦痛和蒙难,你将会承认太阳照耀在地球上所唤起的生命现象能像月球上一样少,地球表面就像月亮一样仍处在冰清玉洁的状态,那该多好啊!
你还可以把生命看成毫无裨益的一段插曲,因为它扰乱了自然万物的宁静。并且,不管怎样讲,即使你的生活中事事顺心如意,但随着你生命的延长,你将会更清晰地感觉到,归根到底,人生只是一种失望,甚至是一种欺骗。
阔别半世的少年挚友,一旦暮年重逢,在他们相互对视时所产生的主要情感就是对整个人生的绝望;因为他们的思想被带回到早年时代:那时,生活是多么地美好,犹如黎明玫瑰般的阳光在他们面前无限伸展一样;然而生活允诺我们的是如此之多——真正兑现的又是如此吝啬。这种情感深深浸透着他们各自的心田,以至他们认为不必诉诸言辞;此情此景,他们默然无语,惆怅之感油然而生,却不得不说些什么。
一位经历世事沧桑、几代变迁的老人,就像一位坐在集市上魔术师摊前的观众一样,接二连三地目睹着表演。技巧观赏一次尚有情趣,当它们不再新奇并迷惑不了人时,便变得索然寡味。
生活中值得嫉妒的人寥若晨星,但命运悲惨的人却比比皆是。
生活是一项必须完成的任务。尽职而终是一件善事,它意味某人已经了结他的工作。
除了上述一切,快乐还有一种独特而奇异的源泉,痛苦也是如此,即快乐和痛苦均源于人的自身,是他运用其反思能力的结果。就其价值而言,它不成比例地占据了人,并且多于他的其他志趣的总和——我指的是雄心、榮誉和羞耻的感情,也就是他所考虑的别人对他的评判。欲念的呈现形式光怪陆离,层出不穷,它本非根植于人的生理的快乐和痛苦,但却成为他殚精竭力的奋斗目标。无疑,人除了与动物相同的快乐之感的根源之外,还有精神的快乐。这就意味着快乐之感的差异存在,既有无知浅薄的无聊小事或仅供茶余酒后的清谈,也有精神的至高伟业。但是,伴随而来的却是厌倦,它痛苦的一方暗暗阻挠着这些快乐。厌倦是痛苦的一种形式,无论如何,就其自然状态而言它不为动物所知。唯有牲畜中的最聪明者在它们被驯化时才会显现对厌倦的微弱的痕迹。相反,它对人来说却变成毫不容情的鞭笞和恣情妄为的蹂躏。那些生活的唯一目标只是填满他们的钱袋,而从不向头脑里塞点什么的可怜而卑琐的芸芸众生,就是对饱受厌倦折磨的独特例证。他们的财富异化为一种惩戒,驱逐他们于无所事事的苦海之中。倘若他们企图逃脱这种厄运,就必须四处鼠窜,东奔西藏。他们一到某处地域,便会热望询知此处有何种娱乐,多么像一群询问何处可以得到施舍的乞丐啊!欲望和厌倦是人生的两大支柱,这是一条真理。
(程晓东摘自商务印书馆《叔本华论说文集》)
在任何不幸和苦难中,一想到其他人比你自己身处在更加恶劣的困境中,这不啻是一剂最好的安慰药,这种安慰适宜于每一个人。但是,对于整个的人类来说,这意味着一种多么可怕的命运啊!
我们就像田野上的羔羊,在屠夫的注视下恣情欢娱。为了他的美餐,屠夫宰杀一条又一条可怜的小生命。也就是说,在我们欢悦的日子里,我们对不幸一无所察;眼下,命运或许已为我们准备了:疾病、贫困、残废、视力或理性的丧失。
生存的全部痛苦就在于,时间不停地在压迫着我们,使我们喘不过气来,并且紧逼在我们身后,犹如持鞭的工头。倘若在什么时候,时间会放下它悬鞭的巨手,那只有当我们从令人心烦的苦悲中完全解脱出来。
但是,不幸也有它的长处,因为大气压如果从我们身上移开,我们的肉体将会四下迸散。所以,如果人的生命从所有的欲望、艰辛和困境中摆脱出来,如果他们目前所从事的一切事情都顺心如意,他们就会自命不凡,不可一世。尽管他们不会因此毁灭,但总会表演出肆无忌惮的愚蠢——甚至走向疯狂。进而我可以说,一定的焦虑、痛苦、烦恼对于每个人在任何时候都是必要的。一条航船如果没有压舱物,它就不能保持平稳,因而不能照直行驶。
的确,正是工作、忧虑、劳动和烦恼,几乎构成了一切人的漫长的生涯。但是,如果人的全部愿望刚刚出现就立即得到满足,那么人们又将如何填补他们的生活呢?他们生于世间又将有何作为呢?如果世界是一个豪奢而安逸的伊甸园,一块流溢乳蜜的田野,在那里,每个少男毫不费力立刻就能得到他心爱的少女,那么人们或者会厌倦而死,或者会自缢身亡。要么世界上将充满战争、残杀和谋刺,以致人类最终不得不遭受比大自然之手现在所给予的远为沉重的苦难。
假如你竭尽全力想像,太阳在其行程的照耀下所呈现出来的各类异常深重的悲哀、苦痛和蒙难,你将会承认太阳照耀在地球上所唤起的生命现象能像月球上一样少,地球表面就像月亮一样仍处在冰清玉洁的状态,那该多好啊!
你还可以把生命看成毫无裨益的一段插曲,因为它扰乱了自然万物的宁静。并且,不管怎样讲,即使你的生活中事事顺心如意,但随着你生命的延长,你将会更清晰地感觉到,归根到底,人生只是一种失望,甚至是一种欺骗。
阔别半世的少年挚友,一旦暮年重逢,在他们相互对视时所产生的主要情感就是对整个人生的绝望;因为他们的思想被带回到早年时代:那时,生活是多么地美好,犹如黎明玫瑰般的阳光在他们面前无限伸展一样;然而生活允诺我们的是如此之多——真正兑现的又是如此吝啬。这种情感深深浸透着他们各自的心田,以至他们认为不必诉诸言辞;此情此景,他们默然无语,惆怅之感油然而生,却不得不说些什么。
一位经历世事沧桑、几代变迁的老人,就像一位坐在集市上魔术师摊前的观众一样,接二连三地目睹着表演。技巧观赏一次尚有情趣,当它们不再新奇并迷惑不了人时,便变得索然寡味。
生活中值得嫉妒的人寥若晨星,但命运悲惨的人却比比皆是。
生活是一项必须完成的任务。尽职而终是一件善事,它意味某人已经了结他的工作。
除了上述一切,快乐还有一种独特而奇异的源泉,痛苦也是如此,即快乐和痛苦均源于人的自身,是他运用其反思能力的结果。就其价值而言,它不成比例地占据了人,并且多于他的其他志趣的总和——我指的是雄心、榮誉和羞耻的感情,也就是他所考虑的别人对他的评判。欲念的呈现形式光怪陆离,层出不穷,它本非根植于人的生理的快乐和痛苦,但却成为他殚精竭力的奋斗目标。无疑,人除了与动物相同的快乐之感的根源之外,还有精神的快乐。这就意味着快乐之感的差异存在,既有无知浅薄的无聊小事或仅供茶余酒后的清谈,也有精神的至高伟业。但是,伴随而来的却是厌倦,它痛苦的一方暗暗阻挠着这些快乐。厌倦是痛苦的一种形式,无论如何,就其自然状态而言它不为动物所知。唯有牲畜中的最聪明者在它们被驯化时才会显现对厌倦的微弱的痕迹。相反,它对人来说却变成毫不容情的鞭笞和恣情妄为的蹂躏。那些生活的唯一目标只是填满他们的钱袋,而从不向头脑里塞点什么的可怜而卑琐的芸芸众生,就是对饱受厌倦折磨的独特例证。他们的财富异化为一种惩戒,驱逐他们于无所事事的苦海之中。倘若他们企图逃脱这种厄运,就必须四处鼠窜,东奔西藏。他们一到某处地域,便会热望询知此处有何种娱乐,多么像一群询问何处可以得到施舍的乞丐啊!欲望和厌倦是人生的两大支柱,这是一条真理。
(程晓东摘自商务印书馆《叔本华论说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