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本文针对目前普通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作粗略探讨,并提出相关策略建议,旨在抛砖引玉,为高中语文教师提供教学参考。
一、普通高中语文课作文教学现状
笔者从事高中语文教学多年,认为当前高中作文教学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偏重语言,忽视思维
长期以来,高中语文教学偏重语言训练忽视思维培养,死抠字、词、句、篇章的分析。从小学到高中十几年都在接受这样的训练,但许多学生到了高三毕业时,并未能具备良好的写作水平,这是语言和思维二者对立的结果。语言是思维的外显,偏重语言,忽视思维,其结果只能是辞藻华丽而思想贫乏,思路狭窄且内容单一,立意肤浅,缺乏新意。
2.偏重模式训练
由于作文在语文高考中占半壁江山,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方面往往会注重一些模式化训练,以使学生能够在考试中得高分。这导致了学生作文的程式化,学习那些优秀的范文,学习别人的结论,而没有个人独到的生活体验。作文课上偏重方法技巧的指导,使得学生思想僵化、文思枯竭、文章乏味,体现不出生活的亮色和人生的曲折美丽。
3.教师的教法影响学生的写作思维
学生在写议论文时,总是机械地举正反两三个事例,匆匆结尾;或在结尾时一定不忘辩证一笔,千文一面,机械生硬,俨然成了“新八股”。这是老师大包大揽浇铸议论文模式格局、忽视学生创造力造成的结果,难道中学生没有自己的理性思考能力吗?非也,主要是我们没有留心发现学生们的思想火花,没有花心思去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我们是不是在“舍本求末”而导致“南辕北辙”了呢?
二、改变策略
1.加强语言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突出语言和思维的训练。语言创新可以从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用修辞、意蕴深厚方面下功夫。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时,可以有意识地对学生思维层面进行训练,引导学生进行有序思维,同时将思维训练与语言表达训练统一起来。例如,仿写就是不错的途径。譬如,学完《滕王阁序》,可以让学生仿写第一自然段。当然,模仿只是起步,创新才是目的。此外,改写也可以训练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能力。教师可以通过“一题多做”、“一事多写”来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流畅性;可以通过“反弹琵琶”、“正话反说”来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独特性等。
2.通过读写结合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阅读和写作是语文的两项最基本的能力。教师应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文中最佳训练点来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比如在教学《失街亭》一文后,可以作这样的启发性总结:自《三国演义》问世以来,刚愎自用、狂妄自大、言过其实已经成了马谡的代名词,街亭一战让这个征战沙场的男人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可是如果换一种思维,其实马谡身上也有很多优点:第一,马谡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勇挑重担,可以说他是位大英雄;第二,马谡视法如山,敢做敢当,可以说他是大丈夫;第三,马谡信守诺言,不苟且偷生,可说他是诚信之人;第四,马谡打了败仗,不是选择逃跑或投降,而是如期回营接受处罚,其品德难能可贵。如果再深入一点:马谡立下军令状兵败街亭伏法,符合孙中山先生“以无知致有知”的改革精神,孙中山先生领导的革命起义失败很多次,我们笑马谡难道也要笑孙中山?既然不笑孙中山,为何要笑马谡?由此再进一步启发学生联系当今我们政府中的某些官员,触犯了国家法律,不是推诿塞责,就是通关系、走后门四处求情。一旦调换单位,不仅免于处罚,而且乌纱照戴甚而加官进爵。至此,要求学生以《我所“认识”的马谡》为题写一篇作文,相信学生一定能写出富有新意的文章来。
3.让学生学会阅读、学会摘录
教师要指导学生充分阅读,记读书笔记。在作文中,不仅要有好的材料,还要有好的表述方式。一般读书笔记的内容可归为这样几类:(1)词汇积累,如美丽、美不胜收、景色迷人、风景如画等等。如果能摘抄相应的段落或背诵相应的文章则更好。(2)事物积累,如描写植物的放在一类,描写人的放在一类。(3)名言警句。(4)诗歌摘抄。(5)常识积累,这一项主要通过读报或听新闻来做记录。(6)书籍记录,记录阅读过的书籍和简单的感想。比如2007年、2008年所报道的感动中国的人物事迹,20O8年的中国奥运、“神七”升天,以及汶川震灾、不合格奶粉事件等,这些都是值得我们积累的素材,写作文时适当联系引用,不仅可以丰富行文,还可以增强作文的新颖性、可读性。
作文不仅仅是做文章那么简单,还是个人对世界的看法、对人生的态度。因此,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必须充分发挥语文的人文教育功能和社会功能,把作文从陈词滥调中解脱出来,反思社会和人生,让学生施展个体的创造性,以真性情去书写,从而有效提高写作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兴市第四高级中学横垛校区(225418)
一、普通高中语文课作文教学现状
笔者从事高中语文教学多年,认为当前高中作文教学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偏重语言,忽视思维
长期以来,高中语文教学偏重语言训练忽视思维培养,死抠字、词、句、篇章的分析。从小学到高中十几年都在接受这样的训练,但许多学生到了高三毕业时,并未能具备良好的写作水平,这是语言和思维二者对立的结果。语言是思维的外显,偏重语言,忽视思维,其结果只能是辞藻华丽而思想贫乏,思路狭窄且内容单一,立意肤浅,缺乏新意。
2.偏重模式训练
由于作文在语文高考中占半壁江山,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方面往往会注重一些模式化训练,以使学生能够在考试中得高分。这导致了学生作文的程式化,学习那些优秀的范文,学习别人的结论,而没有个人独到的生活体验。作文课上偏重方法技巧的指导,使得学生思想僵化、文思枯竭、文章乏味,体现不出生活的亮色和人生的曲折美丽。
3.教师的教法影响学生的写作思维
学生在写议论文时,总是机械地举正反两三个事例,匆匆结尾;或在结尾时一定不忘辩证一笔,千文一面,机械生硬,俨然成了“新八股”。这是老师大包大揽浇铸议论文模式格局、忽视学生创造力造成的结果,难道中学生没有自己的理性思考能力吗?非也,主要是我们没有留心发现学生们的思想火花,没有花心思去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我们是不是在“舍本求末”而导致“南辕北辙”了呢?
二、改变策略
1.加强语言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突出语言和思维的训练。语言创新可以从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用修辞、意蕴深厚方面下功夫。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时,可以有意识地对学生思维层面进行训练,引导学生进行有序思维,同时将思维训练与语言表达训练统一起来。例如,仿写就是不错的途径。譬如,学完《滕王阁序》,可以让学生仿写第一自然段。当然,模仿只是起步,创新才是目的。此外,改写也可以训练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能力。教师可以通过“一题多做”、“一事多写”来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流畅性;可以通过“反弹琵琶”、“正话反说”来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独特性等。
2.通过读写结合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阅读和写作是语文的两项最基本的能力。教师应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文中最佳训练点来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比如在教学《失街亭》一文后,可以作这样的启发性总结:自《三国演义》问世以来,刚愎自用、狂妄自大、言过其实已经成了马谡的代名词,街亭一战让这个征战沙场的男人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可是如果换一种思维,其实马谡身上也有很多优点:第一,马谡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勇挑重担,可以说他是位大英雄;第二,马谡视法如山,敢做敢当,可以说他是大丈夫;第三,马谡信守诺言,不苟且偷生,可说他是诚信之人;第四,马谡打了败仗,不是选择逃跑或投降,而是如期回营接受处罚,其品德难能可贵。如果再深入一点:马谡立下军令状兵败街亭伏法,符合孙中山先生“以无知致有知”的改革精神,孙中山先生领导的革命起义失败很多次,我们笑马谡难道也要笑孙中山?既然不笑孙中山,为何要笑马谡?由此再进一步启发学生联系当今我们政府中的某些官员,触犯了国家法律,不是推诿塞责,就是通关系、走后门四处求情。一旦调换单位,不仅免于处罚,而且乌纱照戴甚而加官进爵。至此,要求学生以《我所“认识”的马谡》为题写一篇作文,相信学生一定能写出富有新意的文章来。
3.让学生学会阅读、学会摘录
教师要指导学生充分阅读,记读书笔记。在作文中,不仅要有好的材料,还要有好的表述方式。一般读书笔记的内容可归为这样几类:(1)词汇积累,如美丽、美不胜收、景色迷人、风景如画等等。如果能摘抄相应的段落或背诵相应的文章则更好。(2)事物积累,如描写植物的放在一类,描写人的放在一类。(3)名言警句。(4)诗歌摘抄。(5)常识积累,这一项主要通过读报或听新闻来做记录。(6)书籍记录,记录阅读过的书籍和简单的感想。比如2007年、2008年所报道的感动中国的人物事迹,20O8年的中国奥运、“神七”升天,以及汶川震灾、不合格奶粉事件等,这些都是值得我们积累的素材,写作文时适当联系引用,不仅可以丰富行文,还可以增强作文的新颖性、可读性。
作文不仅仅是做文章那么简单,还是个人对世界的看法、对人生的态度。因此,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必须充分发挥语文的人文教育功能和社会功能,把作文从陈词滥调中解脱出来,反思社会和人生,让学生施展个体的创造性,以真性情去书写,从而有效提高写作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兴市第四高级中学横垛校区(225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