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研究探讨36例中青年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方法 对2009年1月至2010年3月期间在我院神经内科就诊的36例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具体针对其血压、血脂、血糖、血黏度、同型半胱氨酸(HCY)与脑卒中的关系。结果 34例中青年患者中,高血压病12例(33.33%),高血脂31例(86.11%),高同型半胱氨酸11例(30.56%),吸烟26例(72.22%),家族史6(16.67%),饮酒史28例(77.78%),栓塞性血管病6例(16.67%),糖尿病11例(30.56%),围产期1例(2.78%),心脏病史12例(33.33%),偏头痛史3例(8.33%),2例患者原因未明。结论 高血脂、吸烟、饮酒、高血压、高同型半胱氨酸、糖尿病等危险因素是促发中青年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病因。中青年患者应合理饮食,劳逸结合,改正不良生活习惯等。
【关键词】脑血管病;卒中; 危险因素
缺血性脑卒是神经病学中的常见病、多发病、致残率高。 其病因多为:脑血管形态结构受损;血液动力学异常;血液成分改变,血液粘滞度增加。脑的供应动脉狭窄或闭塞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严重者可引起死亡。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高于出血性脑卒中,约占脑卒中总数的60%~70%。颈内动脉和椎动脉都可出现闭塞和狭窄,年龄多在40岁以上,男性较女性多。青年人(15~45岁)中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约为2/10万~10/10万[1-4]。因此并非缺血性脑卒中的高发人群,但由于中青年是社会人群的主体构成,故其绝对数量并不容忽视,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36例缺血性脑卒中中青年患者的临床形成危险因素,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09年1月至2010年3月期间在我院神经内科就诊的36例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其中男23例(63.89%),女13例(36.11%),年龄19~44岁,平均41岁,其中<20岁1例(2.78%),20~29岁3例(8.33%),30~39岁11例(30.56%),40~45岁21例(58.33%)。所有患者诊断标准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标准[5],全部均经头颅CT或MRI证实,结合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确诊为缺血性脑卒中。其中脑血栓形成24例、脑栓塞8例,TIA4例。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详细询问既往史、家族史和个人生活习惯,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心脏病、家族卒中史、吸烟、饮酒、性格、病前2周感染史等情况,常规进行了血尿粪常规、肝肾功能、血脂、血糖、血沉、心电图检查,头颅CT、颅内血管多普勒(TCD)、心脏彩超、颈动脉B超。高血压病为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有或无服用降压药;或者未服用降压药物情况下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糖尿病定义为既有糖尿病史或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吸烟每天≥20支,持续2年以上;饮酒指每天饮酒量(白酒)超过50 g,黄酒量超过200 g,持续2年以上,血脂异常诊断标准如[6]。
2 结果
本组资料中34例患者找到发病原因,占94.44%,2例未找到病因,占5.56%。34例中青年患者中,高血压病12例(33.33%),高血脂31例(86.11%),高同型半胱氨酸11例(30.56%),吸烟26例(72.22%),家族史6例(16.67%),饮酒史28例(77.78%),栓塞性血管病6例(16.67%),糖尿病11例(30.56%),围产期1例(2.78%),心脏病史12例(33.33%),偏头痛史3例(8.33%),如表1。本组资料显示影像中青年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依次是:高血脂、饮酒史、吸烟、高血压、心脏病史、高同型半胱氨酸、糖尿病、栓塞性血管病、家族史、偏头痛史,围产期。
3 讨论
青年脑卒中,也称青年中风,近来由于青年人工作节奏快,心理压力大,生活不规律,膳食不科学, 加上脑卒中的很多危险因素在发病前不知晓或不重视,因而造成脑血管病发病越来越年轻化。与老年患者相比,青年人脑卒中病因更复杂。引起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关危险因素有高龄、发热、高血压、糖尿病、炎症反应等[7],本组资料中通过对36例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分析,引起此病的高危因素依次为:高血脂、饮酒史、吸烟、高血压、心脏病史、高同型半胱氨酸、糖尿病、栓塞性血管病、家族史、偏头痛史,围产期。高血脂症即当血清胆固醇超过正常值230 mg/100 ml,甘油三脂超过140 mg/100 ml,β-脂蛋白超过390 mg/100 ml以上,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而诱发脑血栓形成。高血压病其主要病理变化是小动脉内膜透明变性、纤维素样坏死、脂质沉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同时高血压又可加速动脉硬化的发展,导致血管壁的增厚、管腔狭窄,血液中的有形成分附着于血管病变处形成附壁血栓导致脑梗死。长期高血压引起脑深部白质及脑干穿通动脉壁脂质透明变性和闭塞,导致缺血性微梗死,缺血、坏死和液化脑组织由吞噬细胞移走形成腔隙,导致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8]。糖尿病患者由于代谢异常导致脂肪代谢障碍,促进了胆固醇合成,加速了动脉硬化进程,加之一些继发因素,使血黏度增高,血小板聚集性增强,成为脑卒中发生的病理基础。对中青年及其脑卒中患者监测血糖,控制血糖具有重要意义。长期酗酒可导致血小板功能亢进;血液黏度增高;血小板数增多、凝集功能增加;脑血流量降低,这些因素均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密切关系。烟中的尼古丁刺激交感神经而使血管收缩,并破坏高密度脂蛋白,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还可抑制前列环素(PGl2)生成。促进血栓素Az(TXAz)合成,促进血小板聚集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增加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危险性[9]。
总之,中青年患者应合理饮食,劳逸结合,改正不良生活习惯等,积极防治高血压及高血脂,从而降低发病率及病死率,并在最大程度上降低致残率。
参考文献
[1] Varona JF,Guerra JM,Bermejo F,et al.Stroke in young adults.Med Clin,2004,122(1);70-74.
[2] Marini C,Totaro R,De Santis F,et al.Stroke in young adults in the community-based L aquila registry:Incidence and prognosis.Stroke,2001,32(1):52-56.
[3] Etminan M,Takkouehe B.Isorna FC,et al.Risk of isch mic stroke in people with migraine: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observational studies.BMJ,2005,330(1):63-69.
[4] Kristensen B,Maim J,Carlberg B,et al.Epidemiology and etiology of ischemic stroke in young adults aged 18 to 44 years in northernSweden.Stroke,1997,28(5):1702-1709.
[5] 韩熊.脑卒中诊断与治疗学.郑州大学出版社,2002:212-232.
[6] 冯仁丰.实用医学检验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368-388.
[7] Sumer M,Ozdemir L,Erturk O,et al.Progressing acute;scl.emicstroke:Frequcncy,risk factor and prognosis.J Clin Neurosci,2003,10(2):177-180.
[8] 刘广远,王琳娜,陈福刚.139例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像学特点及病因分析.医学信息,2009,1(12):213.
[9] 伏兵,李敏,董万利.青年缺血性脑卒中71例分析.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18):4450-4451.
【关键词】脑血管病;卒中; 危险因素
缺血性脑卒是神经病学中的常见病、多发病、致残率高。 其病因多为:脑血管形态结构受损;血液动力学异常;血液成分改变,血液粘滞度增加。脑的供应动脉狭窄或闭塞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严重者可引起死亡。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高于出血性脑卒中,约占脑卒中总数的60%~70%。颈内动脉和椎动脉都可出现闭塞和狭窄,年龄多在40岁以上,男性较女性多。青年人(15~45岁)中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约为2/10万~10/10万[1-4]。因此并非缺血性脑卒中的高发人群,但由于中青年是社会人群的主体构成,故其绝对数量并不容忽视,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36例缺血性脑卒中中青年患者的临床形成危险因素,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09年1月至2010年3月期间在我院神经内科就诊的36例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其中男23例(63.89%),女13例(36.11%),年龄19~44岁,平均41岁,其中<20岁1例(2.78%),20~29岁3例(8.33%),30~39岁11例(30.56%),40~45岁21例(58.33%)。所有患者诊断标准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标准[5],全部均经头颅CT或MRI证实,结合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确诊为缺血性脑卒中。其中脑血栓形成24例、脑栓塞8例,TIA4例。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详细询问既往史、家族史和个人生活习惯,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心脏病、家族卒中史、吸烟、饮酒、性格、病前2周感染史等情况,常规进行了血尿粪常规、肝肾功能、血脂、血糖、血沉、心电图检查,头颅CT、颅内血管多普勒(TCD)、心脏彩超、颈动脉B超。高血压病为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有或无服用降压药;或者未服用降压药物情况下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糖尿病定义为既有糖尿病史或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吸烟每天≥20支,持续2年以上;饮酒指每天饮酒量(白酒)超过50 g,黄酒量超过200 g,持续2年以上,血脂异常诊断标准如[6]。
2 结果
本组资料中34例患者找到发病原因,占94.44%,2例未找到病因,占5.56%。34例中青年患者中,高血压病12例(33.33%),高血脂31例(86.11%),高同型半胱氨酸11例(30.56%),吸烟26例(72.22%),家族史6例(16.67%),饮酒史28例(77.78%),栓塞性血管病6例(16.67%),糖尿病11例(30.56%),围产期1例(2.78%),心脏病史12例(33.33%),偏头痛史3例(8.33%),如表1。本组资料显示影像中青年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依次是:高血脂、饮酒史、吸烟、高血压、心脏病史、高同型半胱氨酸、糖尿病、栓塞性血管病、家族史、偏头痛史,围产期。
3 讨论
青年脑卒中,也称青年中风,近来由于青年人工作节奏快,心理压力大,生活不规律,膳食不科学, 加上脑卒中的很多危险因素在发病前不知晓或不重视,因而造成脑血管病发病越来越年轻化。与老年患者相比,青年人脑卒中病因更复杂。引起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关危险因素有高龄、发热、高血压、糖尿病、炎症反应等[7],本组资料中通过对36例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分析,引起此病的高危因素依次为:高血脂、饮酒史、吸烟、高血压、心脏病史、高同型半胱氨酸、糖尿病、栓塞性血管病、家族史、偏头痛史,围产期。高血脂症即当血清胆固醇超过正常值230 mg/100 ml,甘油三脂超过140 mg/100 ml,β-脂蛋白超过390 mg/100 ml以上,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而诱发脑血栓形成。高血压病其主要病理变化是小动脉内膜透明变性、纤维素样坏死、脂质沉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同时高血压又可加速动脉硬化的发展,导致血管壁的增厚、管腔狭窄,血液中的有形成分附着于血管病变处形成附壁血栓导致脑梗死。长期高血压引起脑深部白质及脑干穿通动脉壁脂质透明变性和闭塞,导致缺血性微梗死,缺血、坏死和液化脑组织由吞噬细胞移走形成腔隙,导致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8]。糖尿病患者由于代谢异常导致脂肪代谢障碍,促进了胆固醇合成,加速了动脉硬化进程,加之一些继发因素,使血黏度增高,血小板聚集性增强,成为脑卒中发生的病理基础。对中青年及其脑卒中患者监测血糖,控制血糖具有重要意义。长期酗酒可导致血小板功能亢进;血液黏度增高;血小板数增多、凝集功能增加;脑血流量降低,这些因素均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密切关系。烟中的尼古丁刺激交感神经而使血管收缩,并破坏高密度脂蛋白,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还可抑制前列环素(PGl2)生成。促进血栓素Az(TXAz)合成,促进血小板聚集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增加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危险性[9]。
总之,中青年患者应合理饮食,劳逸结合,改正不良生活习惯等,积极防治高血压及高血脂,从而降低发病率及病死率,并在最大程度上降低致残率。
参考文献
[1] Varona JF,Guerra JM,Bermejo F,et al.Stroke in young adults.Med Clin,2004,122(1);70-74.
[2] Marini C,Totaro R,De Santis F,et al.Stroke in young adults in the community-based L aquila registry:Incidence and prognosis.Stroke,2001,32(1):52-56.
[3] Etminan M,Takkouehe B.Isorna FC,et al.Risk of isch mic stroke in people with migraine: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observational studies.BMJ,2005,330(1):63-69.
[4] Kristensen B,Maim J,Carlberg B,et al.Epidemiology and etiology of ischemic stroke in young adults aged 18 to 44 years in northernSweden.Stroke,1997,28(5):1702-1709.
[5] 韩熊.脑卒中诊断与治疗学.郑州大学出版社,2002:212-232.
[6] 冯仁丰.实用医学检验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368-388.
[7] Sumer M,Ozdemir L,Erturk O,et al.Progressing acute;scl.emicstroke:Frequcncy,risk factor and prognosis.J Clin Neurosci,2003,10(2):177-180.
[8] 刘广远,王琳娜,陈福刚.139例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像学特点及病因分析.医学信息,2009,1(12):213.
[9] 伏兵,李敏,董万利.青年缺血性脑卒中71例分析.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18):4450-4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