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了解棉花病虫害发生规律以后,选好药品,把握好时机对症下药。不仅节省了人力财力,也提高了棉花的产量。本文对一些常见的棉花病虫害进行了分析,找到病虫害发生的规律后并根据相应的特征给出了一些防治方法。为棉花的种植技术提供了一些理论基础。
關键词:棉花病虫害;规律;特征;防治方法
中图分类号:S435.7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1233073
1 棉花病害规律及防治
1.1 表现特征
枯萎病是棉花最严重的病害之一。在幼苗期叶片叶脉会从边缘慢慢开始变黄,但是叶肉不会变色。慢慢扩大到全叶后叶片会慢慢变蔫脱落,最后整株死亡。这属于网状型;叶片出现紫红色斑,叶脉褪色,叶片变薄慢慢干枯死亡,这是紫叶型;叶片局部或全部变黄脱落,最后全部枯死,这是黄化型;叶片突然失去水分并且发青、变薄变软,整株或半边枯萎下垂死亡,这是急性青枯型;比大部分健株矮小,顶端叶片皱缩、畸形、深绿色,节间缩短,这是皱缩型。
棉花黄萎病基本上在播种后1个月时发现。症状是由下部叶片慢慢向上蔓延,叶片边缘失去水分并向下卷曲,叶肉上会出现黄色斑块,并慢慢扩大。严重时会呈现“西瓜皮”状斑驳。最后病叶边缘和斑驳的地方会变褐色而枯死最后只剩一个光杆。
炭疽病的特征:棉苗出土后,在地面部位会出现红褐色梭形病斑,纵向裂痕一般。严重的基本上都会腐烂变成黑褐色,最后导致幼苗死亡。在棉铃上基本上会出现点点斑驳痕迹。
1.2 规律
枯萎病和炭疽病基本相似,都是在土地温度上升到20℃左右,棉田会出现病株。6月份地温上升到25~30℃,湿度上升后病发率会达到一个高峰。8月份地温降低到25℃左右时枯萎病会再次出现病发高峰。
黄萎病最适合发病温度在25~28℃,在其他温度下基本上发病缓慢。在幼苗期基本上不会出现任何症状,当4~5片叶子时会有少许病株。棉花到花铃期时病发高峰期。会出现大量的枯落病叶,蕾铃脱落变的特别多。一旦出现雨水多的年份,黄萎病的发病率会变的更加严重。
1.3 如何防治
要加强检疫,严禁从病区拿种子。农业防治要挑选出饱满良好的种子。选择还时期进行播种。要合理轮作。要合理的对土地进行消毒施肥。加强棉田的管理,排水通气都要做好。农药防治方面,对枯萎病要在播种前用50%多菌灵胶悬剂进行浸泡种子14h,土地要用98%棉隆颗粒140g/m2进行消毒。在发病期用3%广枯灵水剂500倍液喷洒在苗床或灌根处理。对黄萎病要用乙蒜素1000倍液进行喷洒或灌根。对炭疽病要在出苗80%时用10.25%~0.50%等量式波尔多液喷雾,发病期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进行喷洒。
2 虫害发生规律及防治
2.1 虫害危害症状
棉铃虫会吸食嫩叶成孔,棉蕾上的包叶张开变黄,蕾外有颗粒状粪便,蕾部下方有孔,2~3d后脱落。棉铃上会有圆形粗大的孔,赤褐色粪便会堆积在孔外,一旦被吃了一室或多室的棉铃就会出现烂铃的状况。棉蚜会密集的出现在棉花的嫩叶上。在叶片或嫩茎上都会出现。起初叶片会出现黄白斑,慢慢背面会卷曲。棉蚜会吸食叶片的汁液,导致根系发育不良,会推迟开花时间。棉盲蝽是以吸取棉花嫩叶部位汁液为生。所以会造成叶片失绿,出现斑点,等叶片长大后就会变成大孔。危害严重时顶端枯死而出现大量侧枝,成为“公棉花”。还会吸食花蕾,使得花蕾脱落,产量下降。
2.2 规律
棉铃虫全年发生虫害代数由北向南逐渐增多。西北部基本上发生3代,中部地区2、3代的危害会严重些,南方基本上在3、4代会出现严重危害,甚至有些地方会出现5代。棉盲蝽同样也是在不同地区繁盛的代数不同。在我国中部地区基本上都在4~5代,而南方基本上7~8代,北方在3~4代左右。棉蚜在棉花苗期的发生率还是最高的。棉蚜发生最适宜温度在23~27℃。要是降雨在10mL/d以上对棉蚜的数量抑制是比较显著的。
2.3 防治措施
对于虫害的防治还是有很多种的。农业上的防治有种植抗虫棉的方式。加强棉田管理,种植诱集植物。清楚杂草等早春寄主,以减少棉盲蝽的危害。对棉蚜要实行棉麦、棉菜、棉油间套作。用涕灭威、3911等药剂拌种。
物理防治可以利用黑光灯诱杀棉铃虫成虫,频振式杀虫灯对棉盲蝽还是比较有效的。生物防治就可以用虫害的天敌对其进行防治。如棉铃虫和棉盲蝽的天敌有草蛉、胡蜂和蜘蛛等。还可以用药物喷剂进行防治。针对不同的虫害可以选择不同的药剂进行喷雾杀虫。对棉铃虫可以选择用25%灭幼脲悬浮剂600倍液等。对棉蚜可以用氨基甲酸酯类的20%灭多威或有机氯类的35%赛丹乳油1500倍液进行喷洒。对棉盲蝽可以使用5%丁烯氟虫腈乳油450~750mL/hm2等。
3 总结
本文对棉花病虫害当中出现的一系列症状给出详细的解释和对比,并找到这些症状的规律,给出了防治措施。无论是从农业种子方面还是各种药剂上都要对症下药。为提高棉花产量给出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李真.棉花病虫害分析及防治措施探讨[J].科学种养,2015(1).
關键词:棉花病虫害;规律;特征;防治方法
中图分类号:S435.7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1233073
1 棉花病害规律及防治
1.1 表现特征
枯萎病是棉花最严重的病害之一。在幼苗期叶片叶脉会从边缘慢慢开始变黄,但是叶肉不会变色。慢慢扩大到全叶后叶片会慢慢变蔫脱落,最后整株死亡。这属于网状型;叶片出现紫红色斑,叶脉褪色,叶片变薄慢慢干枯死亡,这是紫叶型;叶片局部或全部变黄脱落,最后全部枯死,这是黄化型;叶片突然失去水分并且发青、变薄变软,整株或半边枯萎下垂死亡,这是急性青枯型;比大部分健株矮小,顶端叶片皱缩、畸形、深绿色,节间缩短,这是皱缩型。
棉花黄萎病基本上在播种后1个月时发现。症状是由下部叶片慢慢向上蔓延,叶片边缘失去水分并向下卷曲,叶肉上会出现黄色斑块,并慢慢扩大。严重时会呈现“西瓜皮”状斑驳。最后病叶边缘和斑驳的地方会变褐色而枯死最后只剩一个光杆。
炭疽病的特征:棉苗出土后,在地面部位会出现红褐色梭形病斑,纵向裂痕一般。严重的基本上都会腐烂变成黑褐色,最后导致幼苗死亡。在棉铃上基本上会出现点点斑驳痕迹。
1.2 规律
枯萎病和炭疽病基本相似,都是在土地温度上升到20℃左右,棉田会出现病株。6月份地温上升到25~30℃,湿度上升后病发率会达到一个高峰。8月份地温降低到25℃左右时枯萎病会再次出现病发高峰。
黄萎病最适合发病温度在25~28℃,在其他温度下基本上发病缓慢。在幼苗期基本上不会出现任何症状,当4~5片叶子时会有少许病株。棉花到花铃期时病发高峰期。会出现大量的枯落病叶,蕾铃脱落变的特别多。一旦出现雨水多的年份,黄萎病的发病率会变的更加严重。
1.3 如何防治
要加强检疫,严禁从病区拿种子。农业防治要挑选出饱满良好的种子。选择还时期进行播种。要合理轮作。要合理的对土地进行消毒施肥。加强棉田的管理,排水通气都要做好。农药防治方面,对枯萎病要在播种前用50%多菌灵胶悬剂进行浸泡种子14h,土地要用98%棉隆颗粒140g/m2进行消毒。在发病期用3%广枯灵水剂500倍液喷洒在苗床或灌根处理。对黄萎病要用乙蒜素1000倍液进行喷洒或灌根。对炭疽病要在出苗80%时用10.25%~0.50%等量式波尔多液喷雾,发病期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进行喷洒。
2 虫害发生规律及防治
2.1 虫害危害症状
棉铃虫会吸食嫩叶成孔,棉蕾上的包叶张开变黄,蕾外有颗粒状粪便,蕾部下方有孔,2~3d后脱落。棉铃上会有圆形粗大的孔,赤褐色粪便会堆积在孔外,一旦被吃了一室或多室的棉铃就会出现烂铃的状况。棉蚜会密集的出现在棉花的嫩叶上。在叶片或嫩茎上都会出现。起初叶片会出现黄白斑,慢慢背面会卷曲。棉蚜会吸食叶片的汁液,导致根系发育不良,会推迟开花时间。棉盲蝽是以吸取棉花嫩叶部位汁液为生。所以会造成叶片失绿,出现斑点,等叶片长大后就会变成大孔。危害严重时顶端枯死而出现大量侧枝,成为“公棉花”。还会吸食花蕾,使得花蕾脱落,产量下降。
2.2 规律
棉铃虫全年发生虫害代数由北向南逐渐增多。西北部基本上发生3代,中部地区2、3代的危害会严重些,南方基本上在3、4代会出现严重危害,甚至有些地方会出现5代。棉盲蝽同样也是在不同地区繁盛的代数不同。在我国中部地区基本上都在4~5代,而南方基本上7~8代,北方在3~4代左右。棉蚜在棉花苗期的发生率还是最高的。棉蚜发生最适宜温度在23~27℃。要是降雨在10mL/d以上对棉蚜的数量抑制是比较显著的。
2.3 防治措施
对于虫害的防治还是有很多种的。农业上的防治有种植抗虫棉的方式。加强棉田管理,种植诱集植物。清楚杂草等早春寄主,以减少棉盲蝽的危害。对棉蚜要实行棉麦、棉菜、棉油间套作。用涕灭威、3911等药剂拌种。
物理防治可以利用黑光灯诱杀棉铃虫成虫,频振式杀虫灯对棉盲蝽还是比较有效的。生物防治就可以用虫害的天敌对其进行防治。如棉铃虫和棉盲蝽的天敌有草蛉、胡蜂和蜘蛛等。还可以用药物喷剂进行防治。针对不同的虫害可以选择不同的药剂进行喷雾杀虫。对棉铃虫可以选择用25%灭幼脲悬浮剂600倍液等。对棉蚜可以用氨基甲酸酯类的20%灭多威或有机氯类的35%赛丹乳油1500倍液进行喷洒。对棉盲蝽可以使用5%丁烯氟虫腈乳油450~750mL/hm2等。
3 总结
本文对棉花病虫害当中出现的一系列症状给出详细的解释和对比,并找到这些症状的规律,给出了防治措施。无论是从农业种子方面还是各种药剂上都要对症下药。为提高棉花产量给出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李真.棉花病虫害分析及防治措施探讨[J].科学种养,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