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实践能力为核心的专业硕士培养模式探究

来源 :华夏地理中文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w____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专业硕士在近年来发展迅速,但存在专业硕士教育大而不强,学生满意度和社会满意度不高,培养过程面向理论的多,面向实际应用的少,实践能力培养不足,且与专业硕士的培养目标和定位脱节等问题。社会工作专业硕士学位教育的现状与我国新时代的发展需求存在较大差距。文章拟结合当前Y大学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的培养模式,分析社会工作专业硕士学位教育面临的挑战,以专业硕士实践能力的构成要素为基础,从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师资队伍和实践模式等四个方面构建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专业硕士培养模式,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专业硕士;培养模式;实践能力
  一、专业硕士的改革的目标
  据教育部新闻办公室发布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报考人数为177万,其中专业学位硕士报考人数85万人,比2015年增长12万人,占报考总人数的48%,相比2015年考研增长了4个百分点。从2009年教育部决定扩大招收专业硕士规模,到现在的讯速发展时期,我国高校开始对研究生教育结构进行调整,这对原本就设置了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提出新任务。
  以职业需要为方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以产学联合为路径,创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顺应、体现中国特点的专业型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是我国专业型硕士的改革目标。因此,很多高校把培养实践能力作为主体,做出了很多探究工作,以响应专业型硕士的改革的号召。文章以Y大学社会工作硕士的培养模式为案例,探讨以实践能力为核心的专业硕士培养模式如何构建问题。
  二、国内高校专业硕士人才培养的现状
  (一)专业硕士发展迅速
  经过20多年的建设,专业硕士教育在培养专业人才方面做出了一定贡献,随之在社会上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从规模上来说,近年来,专业硕士招生人数呈现持续增长趋势,年均增长30%左右。从类别上来说,目前的39种专业硕士,渗透了国民经济和社会进步需求的各个方面。从社会认知上说,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不断改进和完善,“专业硕士”这个名词及其含义已渐渐被人们所熟知,专业硕士教育也成了研究生教育中最备受大众关注和引起各方讨论的话题。除了以上三个方面,还有其他的均为促进专业硕士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重要条件。
  (二)专业硕士教育大而不强
  尽管我国专业硕士教育的发展前景很乐观,它的规模不断扩大和各种类别也是立足社会需要而设立的,但比起学术硕士,专业硕士教育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比如,它只是被社会认知,但是没有学术型硕士的社会认可度高。在专业硕士的培养中,由于路径依赖,导致了学术硕士“简单移植”到专业硕士,把这种”简单移植”结合教学具体化,即教师在课堂上以单纯的讲授专业理论为重心,而缺少结合实践的教学。而且,学校制定的”双导师”制度也未严格实施。一方面,虽然在校外引进导师,但是这些导师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有的校外导师缺乏教学经验,他的传道受业效果大打则扣;另一方面,学校教师注重理论研究,他门缺乏影响教学质量的实践经验。因此,专业硕士培养上的应用导向和质量都受到了这些因素的影响。归根到底,缺乏应用导向就是因为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不到提高,甚至这与专业硕士教育改革中把实践性作为“重头戏”的目标和定位相左,成为我国这专业硕士教育发展的“绊脚石”,也是必须解决的几大难题。
  与学术型硕士对比,目前很多高校及其老师看重专业学位教育中的经济利益,忽视了实践能力培养方面,总体来说,学校对专业硕士在培养上还是不够重视。笔者针对Y大学2015级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生和社会学学术硕士生在“教师指导频率上”做了一个调查,结果显示如图1,专业硕士导师指导频率为每周一次的人数占总人数23%,而学术硕士为45%,比前者多一倍;专业硕士导师指导频率为每月一次的人数占总人数的30%,而学术硕士为40%,也比前者多。因此,专业硕士生接受导师指导的次数没有学术硕士生导师指导得多,在每周一次的频次上尤为突出。
  (三)学生满意度调查
  即便Y大学拟定了系统全面的有关社会工作专业硕士教育培养模式的实施办法、教学要求,但因为办学时间较短,以及边疆地区社会工作环境和要求的复杂性,在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仍将停留在教育培养的探索阶段。笔者认为,在这个探索期间还存在一些问题。笔者就“社会工作专业课程有没有用,能不能实现自我能力提升?”这个问题,随机采访了两位社会工作研究,答案同样呈现出不同的特征:
  Z:“我认为作用不大,上课讲了理论有将实务,学的东西太多太杂,感觉什么东西都在涉及,但是这些东西都又没有学精通。而且在实习的时候就会发现真正有用的一是你具体能做什么,二是你能写出什么作为能被世人记住的东西,其他方面我还真没有看出什么用处来。”
  W:“作为一名对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我觉得开设的课程还是比较有实际用处的,其中专业价值理念使我受益颇深,对于个人成长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在实习中,我发现很多时候学的知识都用不上,一些实务课程中的具体技巧有时候会起一些作用。”
  从访谈结果可以看出,学校在课程设置方面存在不合理的地方,比如,在实习中运用不到课程上学到的知识。
  在以上问题中,突出了缺乏应用导向这个问题,缺乏应用导向的核心在于实践能力培养不够,实践能力提升既是专业知识应用能力提升的基础和关键,也是专业硕士办学的立足点和终点。改革培养模式是解决实践能力问题的根本途径,因此,探究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培养模式如何构建和怎样实现的问题,成为解决专业硕士实践能力不够问题的新时代的新要求。
  三、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构建路径
  实践能力包含的内容比较丰富,以实践能力为重点所建立的培养体系必然是综合性的。我们探讨建设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培养模式的路径,可以从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师资队伍和实践模式等几个方面来进行具体设计。
  一是优化以实践能力为核心的课程设置。优化课程设置,充分认识本专业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增加实务操作的学分比例,提高学生专业知识获取能力和专业知识应用能力。在教育和管理的过程中,不停地探索适合当地实际、具有本土化特点的实践教育模式,进一步完善专业硕士课程设置体系。比如Y大学社会工作专业是依托本校社会学和民族学博士研究生教育,与社会工作本科一道,共同打造具有“民族性、边疆性、国际性”本土文化特点的科研品牌。
  二是采取切合培养目标的教学方式。科学的结合实际的教学方法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变革传统的单纯知识讲授的方法,在课程学学习过程中把情境模拟和行动学习等作为专业硕士的主要教学方法,通过课程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学习、实践中反思与反思中创新相结合的方法,生产第一线、科研工作、行政管理等各个实践过程都能看到学生的身影。
  三是落实”双导师”制度。在专业硕士培养方面采用双导师制,即学校专职教师与有实际工作经验和研究水平的优秀人才相互配合指导。一方面多聘请校外导师对学生进行专业领域的实践辅导。另一方面,校内专职老师在进行理论探究的同时,还应该为自己创造更多的深造、定期培训的机会,或者直接参加实务,走在社会工作的前线,及时总结和归纳我国特定专业的实践经验,使老师能将教学、科研、实践三者较好地联系起来,以提高专业教师的综合能力和素养。
  四是建立有效的实践方式。比如学位论文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实践为学位论文提供事实支撑,另一方面最终形成的学位论文是实践的一项成果。笔者认为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选题确定后,应该下硬功夫调研。调研也是一种实践,以调研为基础的学位论文在一定水平上能保证它的质量。华东师范大学推出的“论文包”学位论文模式很有特点,是因为这种学位论文模式由实践论文和专题研究两部分组成。这种新论文模式使得学位论文和教育实习两个环节联系到一起,这是专业硕士与学术硕士的很大区别。我们可以借鉴此学位论文模式,然后结合各学校实际,创立更具特色的本土模式。
  参考文献
  [1] 吴志华.论学生实践能力发展[D].东北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6.
  [2] 芙蓉,刘继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发展进程研究述评[J].南京社会科学,2012(03).
  [3] 李迎生,韩文瑞,黄建忠.中国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J].社会科学,2011(05).
  [4] 周林波.本土化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社会工作,2009(12).
  [5] 商震亭.我国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1.
  作者简介:桂焱娥(1993- ),女,重庆丰都人,硕士,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研究方向:社会工作。
其他文献
摘 要:农村土地流转规模要科学考虑新型城镇化进程,科学考虑劳动力转移规模,科学考虑农业科学技术进步水平,科学考虑农民管理水平,科学考虑农民接受程度,切不可人为设置经营规模指标,片面求快、求大,从而从源头上减少土地流转的社会风险,促进农村社会稳定。  关键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现状;分析;建议  一、内容  (一)大理镇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现状、规模及特点  1.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现状  
期刊
摘 要:乌江流域红色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发展得如火如荼,但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原有的红色旅游发展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旅游者新的需求,文章基于体验经济的视角下,对乌江流域红色旅游的发展作初步探讨。  关键词:体验经济;乌江流域;红色旅游;发展  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为红色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在体验经济视角下探索红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可以更好的实现旅游业的转型发展。笔者基于体验经济的视角下,对乌江流
期刊
摘 要:马拉松赛作为一项长跑比赛项目,起源于纪念英雄的方式,经过奥运会等国际重要赛事的推广,以一种全民健身的方式,逐渐推广到世界各个国家和城市。马拉松赛在我国近年来也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主要以城市马拉松为载体,掀起了一股“马拉松”热,并且在持续升温中。  关键词:城市马拉松;发展现状;分析  一、城市马拉松的概念  城市马拉松是以举办单位所在城市命名的马拉松赛,国外的如波士顿马拉松、伦敦马拉松,国内
期刊
摘 要:随着现代文明急剧发展,传统文明逐渐衰退。山西传统犁面临严峻的存留问题,我们应该多方面认识其物质与非物质的价值意义,争取对其进行保护、开发与利用,为山西的农耕文明留下一些实物。  关键词:山西;传统犁;价值;农耕文明  华夏文明之所以能够率先步入文明社会,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中国传统犁作为中国农业发展和农耕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现今人类社会已步入了现代社会,传统犁的光环已
期刊
摘 要:景颇族织锦图案是景颇族文化中重要的部分,阐述景颇族图案的丰富多彩,多方位、多角度地展示景颇族灿烂的织锦图案文化。通过分析图案符号、图案网格,借用现代构成图案点、线、面的结构形式去诠释景颇族图案的魅力,研究归纳景颇族图案网格的四种形式,分析当代图案构成形式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  关键词:景颇族图案;网格;构成;图案设计  在云南省景颇族聚集地,每天都会见到各种各样的图案,景颇族的图案运用十分
期刊
摘 要:文章从自然条件、产量与品种、品牌与效益、销售与加工、技术支持等方面分析了石门县柑橘产业的现状,提出了石门县柑橘产业中存在着生产模式落后,产业化程度低;生产效益下滑,品种布局不合理;橘园管理粗放,栽培技术落后;加工业落后等问题,并对此提出了石门柑橘产业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石门;柑橘;问题;对策  石门县是全国最大的柑橘生产和出口基地,被国家相关主管部门和权威机构认定为“中国柑橘之乡”,“
期刊
摘 要:目前,贵州大力发展旅游,各地都在挖掘、打造自己独具特色的旅游景区,花茂村也不例外。文章结合遵义花茂村乡村旅游发展的具体实际情况,分析花茂村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深化发展对策。  关键词:花茂村;乡村旅游;发展策略  一、遵义花茂村概况  花茂村地处名城遵义西部,距中心城区50公里,位于遵义县枫香镇东部,距枫香集镇5公里。全村总面积13.4平方公里,平均海拔950米,总人口45
期刊
摘 要:现在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中的一个新兴产业和对外开放的先导产业,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在旅游活动过程中,导游起主导作用,导游服务的质量关系到整个旅游产品的质量。目前,导游服务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文章就导游服务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分析,进而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导游;服务质量;问题;对策  一、导游服务  导游服务是导游人员代表旅行社与游客一起旅游,游览,根据内容和集体合
期刊
摘 要:文化信仰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精神的文化审视,更是民族精神延续的重要路径。因此,中华民族在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要坚守自己的民族文化信仰,并且勇敢接受异质文化带来的挑战,充分发挥中华文化特有的同化力和融合力,才能在文化全球化的猛烈冲击中永远保持历久弥新的生命力。  关键词:研究生;社会主义文化;信仰  一、调查概要  首先,调查对象。在全国高校中选取高校5所,包括西南大学、天津工业大学、重庆师范大学
期刊
摘 要:“差点儿(没)VP”格式从提出便引起了学界的关注,目前学界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大都着重于本体的研究,鲜少有学者就对外汉语教学来研究这一格式。我们认为,“差点儿(没)VP”格式歧义的原因可以从词汇、语用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并且认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差点儿(没)VP”格式必须要结合其自身特点和偏误类型格式正确运用。  关键词:“差点儿(没)VP”格式;歧义;特点;对外汉语教学策略  “差点儿(没)
期刊